2022年度聚焦重点领域,政务公开(范文推荐).docx
-
资源ID:90718025
资源大小:37.7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度聚焦重点领域,政务公开(范文推荐).docx
2022年度聚焦重点领域,政务公开(范文推荐)聚焦重点领域,政务公开2篇聚焦重点领域,政务公开篇1试点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汇编国务院发布2023年12月(一)重大建设项目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1(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6(三)义务教育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21(四)户籍管理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32(五)社会救助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35(六)养老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38(七)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41(八)财政预决算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47(九)就业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54(十)社会保险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60(十一)城乡规划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72(十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75(十三)生态环境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81(十四)保障性住房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86(十五)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95(十六)农村危房改造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99(十七)市政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103(十八)城市综合执法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106(十九)涉农补贴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111(二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114(二十一)卫生健康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126(二十二)安全生产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134(二十三)救灾生产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140(二十四)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144(二十五)税收管理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149(二十六)扶贫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158(一)重大建设项目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三)义务教育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四)户籍管理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五)社会救助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六)养老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七)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八)财政预决算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九)就业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十)社会保险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十一)城乡规划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十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注:1.公开内容中标注为“*”标记的,为可选项,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公开渠道中标注为“”标记的,为征地实施中的公开渠道;标注为“”标记的,为征地批准后的公开渠道。(十三)生态环境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十四)保障性住房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十五)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十六)农村危房改造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十七)市政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十八)城市综合执法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备注:考虑到篇幅原因,城市综合执法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其他内容略。(十九)涉农补贴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二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二十一)卫生健康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备注:考虑到篇幅原因,卫生健康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其他内容略。(二十二)安全生产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二十三)救灾生产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二十四)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二十五)税收管理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二十六)扶贫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聚焦重点领域,政务公开篇2政务公开制度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勤政廉政意识,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我局工作的透明度,搞好廉政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塑造良好的机关形象,结合本局实际,特制订本制度。1、实施政务公开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局领导对所分管的部门负责,各科室、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负责。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局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XX、XXX2、政务公开内容:在履行部门工作职责的范围内,应按照职责权限,公开办事的法规依据、文化项目审批程序、审批依据、审批结果、工作程序、受理条件、办结时限、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工作纪律、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情况、投诉方式等,以方便群众办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3、公开的形式一般以设立公开栏目或在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公布,设立举报电话;适当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公布;必要时采取网络发布文件公告。另是设置意见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提意见,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4、公开的时间根据公开的项目确定时限,热点问题可提前公开,或随即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