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方案.docx
-
资源ID:90801714
资源大小:38.6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XXXX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方案.docx
XXXX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方案(2023-2023)一、专业现状分析简要说明目前情况,主要包括专业方向、师资、学生、课程、教材、实践环节、实验室、学术成果等;在与国内外同类专业中所处的地位;拟解决专业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二、专业建设定位和指导思想根据社会需要,以一流专业标准为参照,明确在一定时期专业的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有明确的专业方向。要根据专业的性质、社会需求情况、专业现有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并努力夯实专业基础,形成专业特色。紧跟时代要求,以专业认证促进专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质量文化。三、专业建设目标总目标:通过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认定。努力建设成为专业定位准确、特色优势突出、专业综合改革有突破、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质量保障体系健全、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评价优良具有地方特色和社会效益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四、专业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1.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根据国标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内容明确清晰,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学校及专业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有明确、公开、可衡量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工科专业应参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最新版)制定毕业要求。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科学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能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工科专业应参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最新版)制定课程体系。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积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探索混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4.实践性教学改革注意内容更新,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提高实验开出率、实验室开放率,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比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5.课程与教材建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加强教材质量和特色建设,努力打造五类“金课”。省级入选专业应建设有省级金课,国家级入选专业应建设有国家级金课。6.教学研究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制定并落实鼓励教学研究的具体措施。7.学风建设不断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建设优良学风。8.师资队伍建设(1)教师数量与结构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结构合理,并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良好,青年教师中博士学位及各级职称比例合理,保证教授、副教授上本科生课程的措施有效。(2)师资引进与建设按专业发展需要、教学需求合理引进师资。制定教师素质提升措施,形成师资培养与建设机制。具体内容可参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最新版)9.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科学有效,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清晰明确、科学合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健全,实现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全程监控与常态化评价。建立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定期开展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合理使用。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定期分析。评价结果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10.科研转化教学与产学研合作制定科研转化教学、产学研合作的具体措施,形成科研转化教学及产学研合作机制。11.专业建设的条件保障参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最新版)五、分年度建设目标及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将上述专业建设具体任务和措施分解至2023年、2022年、2023年,合理规划和制定年度建设目标。年度建设目标应包含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具体任务和措施,预期成效及相应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至少2项)。标志性成果包括但不限于:按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支撑毕业要求达成的课程体系;本专业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比例高;教师(尤其是被帮扶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教学评价好;教师积极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各种问题,形成可复制经验,并发表高水平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系统制定了师资建设与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科研转化教学、产学研合作等一系列制度与措施,并有效执行;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奖励和支持;获得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课程认定;专业评估获得“B”及以上等级;申请专业认证被受理或通过专业认证;本专业学生在省部级及以上各类重要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境内外升学率高,毕业生行业认可度高、社会整体评价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