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高一语文教案必修一课文五篇.docx

    • 资源ID:90809077       资源大小:53.27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高一语文教案必修一课文五篇.docx

    2023年高一语文教案必修一课文五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1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本文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2.培养鉴赏优秀古代散文的习惯与技能。三、德育渗透目标正确评价课文中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四、美育渗透目标体会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水之美的感受力。学法指导1.初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描写的主要内容。2.与同是写景记游的赤壁赋作比较,通过比较,了解两文在内容与记游方式方面的不同。赤壁赋写二三文人雅士的月夜之游;而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写诗人独自新赏寒序;而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信步游览所见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3.反复诵读,然后分析作者选取景物的角度,所写景物的特点。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品读、鉴赏课文描写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的文段,是学习的重点;体会作者的写作背景,是学习的难点。二、解决办法通过诵读、揣摩语句和课堂讨论来解决、消化重点、难点。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本课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诵读课文并背诵第二、三段。此外,文句的翻译复述、评析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都要求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来完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2.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3.体会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二、整体感知王维后半生,无心仕进,往来于长安和蓝田县的辋川别业之间,亦宫亦隐,常与裴迪等诗酒唱和,诵读佛经。此信即写于他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的某个时候。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秀才是唐人对士子的一种泛称。通读全文,重点体会寒山月夜和“当待春中”悬想美景的描写。三、教学过程1.导入课文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文来领略这一艺术风格。2.解题(1)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盛唐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工诗善画,兼通音乐,并能使诸艺互通,尤以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歌著称。有王右丞集。(2)简介背景。王维后半生,无心仕进,往来于长安和蓝田县的辋川别业之间,亦宫亦隐,常与裴迪等诗酒唱和,诵读佛经。此信即写于他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的某个时候。3.课文赏读山水田园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里的一片辽阔领域,魏晋以来,代有佳作,但其格调意义并不雷同。一代有一代情趣,一代见一代精神。盛唐人笔下的山水田园,有一种人间味十足的轩敞、明亮,既不同于晋人的清癯辽阔,也不同于柳宗元的幽僻荒凉,这自是他们物质、精神生活的丰富自足所致。王维的山水田园既非避难所,又非疗伤地,这里是他真正的家,是他生时依恋,死后魂归的地方。总结、扩展内容上的扩展,课外可复习、阅读王维的其他作品,如鸟鸣涧、鹿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山居秋暝等。语言上的归纳:生字:北涉玄灞(bà)辋(wng)水沦涟(lián)多思曩(nng)昔步仄(zè)径轻鲦(tiáo)出水因驮黄檗(bò)人往重点实词:过猥讫墟舂仄曩矫活用词语:与山僧饭讫而去(名词用如动词)北涉玄灞村墟夜舂(名词作状语)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2.完成“研讨与练习”三。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2游褒禅山记【教学目的】1、学习“盖”“所以”“以”“观”“名”“其”等文言常见词语的用法。2、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3、学习本文以记游写感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教学重点】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作者的观点。【教学难点】记游写感的写作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文言教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学法点拨】整体感知、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批注等。【教学准备】1、自学。2、勾画高考神梯。3、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作家作品时代背景。2、听录音,正音、明读。3、诵读第一二自然段。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本课是游记。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学生说出游记的篇目。(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注意不要把陶花源记和岳阳楼记列入游记。)古代游记的写法不拘一格,但大多是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请同学们注意本文与所学过的游记有什么不同?二、作者及背景介绍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世称荆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仁宗时,他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他的诗词文多揭露时弊,体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抱负。诗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写于34岁任舒州通判三、点拨本文学习步骤:1、阅读课文。2、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3、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4、了解本文写作特色。5、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6、背诵。四、整体感知1、听录音,正音:庐冢谬其传无物以相深父窈然瑰丽2、明读:所谓华山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而我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3、理清课文结构思路:本名与别名的由来。记游洞经过。抒发游洞的感慨(全文重点)。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五、分析解读一、二段1、补充注释: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始:起初。舍:建房。而卒葬之卒:死。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给命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的南面(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盖:大概,可能。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不出,火且尽且:将要。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加:更加。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其:自己。极:尽。2、指出下列句中所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舍: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C、便舍船,从口入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E、退避三舍余:A、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C、游刃有余D、其余,则熙熙而乐穷: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C、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D、复前行,欲穷其林然:A、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B、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C、奚以知其然也D、吴广以为然3、下列句中哪些词是词类活用?请具体解释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此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则其好游直不能穷也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余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4、朗读课文,边读边翻译。5、分析理解:褒禅山因何而得名?他到底是什么山?答:因唐朝和尚慧褒而得名;就是现在的华山。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他也因此而尚受时人讥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这个习惯的?(讨论)从文中所写来看,作者为什么要进山洞?又为什么半路撤出?答:如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现在时兴一种运动,叫做探险运动,你认为这种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六、熟读课文一二段,课后用通顺的语言认真翻译一遍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研读三、四、五段。2、小结本文。3、练习。教学步骤一、复习背读第一二段(或抽查词语理解情况)二、分析解读三四五段1、补充注释:于是余有叹焉焉:语气词,不译。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因为,由于。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夫:那。以:而,并且。其熟能讥之乎其:岂,难道。何可胜道也哉胜:完全。2、下列词语在句中应怎样解释?焉:A、于是余有叹焉B、而人之所罕至焉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其: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其熟能讥只乎D、其真不知马也E、汝其勿悲观:A、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名: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C、神人无功,圣人无名D、莫名其妙E、不名一文F、以奇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3、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往往有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4、比较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于是余有叹焉往往有得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5、指出下列句中含有的文化常识: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四人者:庐陵箫君圭君玉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临川先生文集今之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6、分析后三段:王安石基于这次旅游产生了一点感想?请具体说明。答:赏非常之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对于古书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王安石分析要赏非常之观必需哪些条件?答:要有志、有力、有助。学习了本文,你有了怎样的体会?你将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讨论)三、朗读后三段,边读边翻译四、小结本文1、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请找出本文中能概括全文主旨论治学处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2、因事见理,叙议结合。本文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的记游处处与后面五、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课后练习。2、课后作业:背诵全文。完成高考神梯。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3寡人之于国也教学目的一、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二、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三、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教学设想一、层层分析,指导背诵。二、以读代讲。三、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孟的具体内容。板书题目二、诵读1.教师范读正音王好(hào)战弃甲曳(yè)兵而走谷不可胜(shng)食也数罟(cùg)不入湾(w)池养生丧(sàng)死无憾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_ù)然而不王(wàng)者涂有饿莩(pio)2.学生齐读(注意断句,体会孟子的语言特色)。3.学生分角色朗读(请学生留意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三、分析1.找出文章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全文结构自然呈现。投影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1段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3、4段斯天下之民至焉5、6、7段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不要求精确,允许存在出人)。说明: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之故。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答,指出梁惠王与邻国之君一样,接着谈自己的主张来回答梁惠王的疑问。2.诵读第一段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具体的做法有哪些?提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提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用一句话来概括,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提示:“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板书于国尽心结果梁惠王移民,移粟民不加多邻国之君不用心民不加少(孟子施仁政天下之民至焉)除虐政自诩之意,又表明自己用心良苦。“何也?”尽心了,但民不加多。读时应突出其困惑、不请学生朗读第一部分。请学生串讲大意,教师订正。喻”?提示:孟子说“请以战喻”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孟子不直接回答梁惠王两国比较的问题,而比较了什么?提示:弃甲兵走者,五十步与百步走。说明:梁惠王很自然地回答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从而不知不觉中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者有别。“五十步笑百步”已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提示: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诵读二、三、四段。指导朗读:面对梁惠王的提问,孟子其实已经有了答案,但他隐而不说,先设喻。读起来应从容不迫。“以战喻”后可稍长停顿,“则如何”用征询对方意见的口气,轻读。请学生朗读。请学生串讲大意,教师订正。四、提示应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于焉耳矣凶无如加好请填然鼓既接曳走或直无于五、作业1.背诵前两部分。2.理解常用实词、虚词。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4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学习断句,把握节奏。2.积累部分实词。3.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学习断句,把握节奏。2.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方法指导: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解题(1)解题【山中】点明地点。【秀才】是唐代对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裴迪】王维友(2)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盛唐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擅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作品有王右丞集。2、简介背景王维后半生,无心仕途,常往来于长安和蓝田县的辋川别业之间,亦官亦隐,常与裴迪等诗酒唱和,诵读佛经。此信即写于他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的某个时候。3、正字音猥(wi)憩(qì)讫(qì)辋(wng)涟(lián)吠(fèi)灞(bà)墟(x)舂(chng)曩(nóng)仄(zè)鯈(tiáo)皋(go)陇(lng)雊(gòu)檗(bò)4、释字词(1)故山殊可过(特别,很)(2)足下方温经(我,正在)(3)猥不敢相烦(鄙,自我谦称)(4)与山僧饭讫而去(终了,完毕)(5)步仄径(狭窄的小道)(6)辋水沦涟,与月上下(上下波动,名作动)(7)山中人王维白(书信中对平辈晚辈的谦辞)5、一词多义(1)过:故山殊可过(过访,浏览)三伏适已过(过去)过犹而不及(胜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错误,过失)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错)(2)发:草木蔓发(生长)猛将必发于卒伍(兴起,产生)此病后三期当发(发作)春心莫共花争发(花开)6、古今异义(1)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景气”古:景色,气候;今:指生产增长、失业减少、信用活跃等经济繁荣现象,泛指兴旺。(2)非子天机清妙者。古:天性今:一般比喻重要而不泄露的秘密(3)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古:入睡今:指不作声7、句子翻译(1)北涉玄灞,青月映郭(2)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3)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二、课堂教学1、导入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着名诗人王维的高度评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看看这篇书信体的散文其艺术风格又是怎样的。2、基本阅读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故山殊可过”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第2段)对山中冬夜清静优美景色具体描写。第三部分(第3段)展望明春山中生机勃勃的景色,邀请裴秀才开春后同游。3、学习探究(1)朗读课文,将文中描绘自然风光的两处文字找出来,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说说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描写上有什么特点?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请用准确的词语为这两幅图命名。明确:第一段描写是蓝田的冬夜图,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如一幅水墨国画,着墨淡雅,用笔清疏,写意传神,基调寂静而清幽,是实景的真实描绘。(寒山月夜图)第二段描写用欢快流畅之笔写了一幅春色图,把春日山中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景象描写得清新朗秀,令人不胜向往。(山村春色图)(2)作为一封书信,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3)从文中那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维不愿独享“终南美景”,而热情邀请裴迪同游,这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第一段:写独游的索然无味。第二段:往昔携手赋诗,快乐同游。第三段:热情邀请-“倘能与我同游乎?”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款款深情。(4)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明确:“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三、课后拓展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1)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明确: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深秋暮色,和谐静谧的田园风光。(2)“接舆”是楚国的一隐士,“五柳”是大诗人陶渊明,作者借此二人生动刻画了隐士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隐士形象。明确:隐士形象:安逸洒脱,自然本色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明确: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明确:“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明确: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四、布置作业课后思考?探究?练习五、板书设计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寒山月夜图:清月映郭辋水沦涟寒山远火吠声如豹夜舂疏钟(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山村春色图: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白鸥文中有画,画中有文)露湿青皋麦垄朝雊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5氓【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中“水意象”与爱情的关系,了解其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内涵。并通过“淇水”意象感知卫女情感历程,体悟其情感变化。2.分析卫女形象,借力于比较,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难点】通过细读、情读文本,结合对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人物自我觉醒之美,培养学生探究文本深层意蕴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境界。【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引出教学目标(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经中的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初中时学过诗经中的关睢、蒹霞。这两首诗再加上氓,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与水有关;主角都是女子;都写爱情。(二)这节课就研究这三个问题,我们先看看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二、研究淇水,梳理诗文,觅获诗情。(一)链接网页诗经中爱情诗里的水意象,研读水、爱情、诗经的结合水在自然中只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却是一种“有意味”的意象,它承载了一个民族最初的文化心理和艺术内涵。在文学源头诗经.国风中,写水意象的诗作共有40多篇,其中有关婚恋的诗就有30多篇(它们或以为作比,或以水起兴,或者就在水的氛围中展开爱情的描写)。国风中水对后世爱情诗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大家能加快出跟水有关的诗歌吗?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南朝东府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意中人。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秦观鹊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镇离思(二)水这意象这么重要,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研究研究它。1.水在这首诗里出现了几次?三次,淇水2.三次出现,它只是简单的重复吗?不是。有什么不同不同时期,不同感受。(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热恋(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婚变(3)淇则有岸,隘则有泮。决裂3.三次出现淇水,正是女主人公这场婚恋的三个不同时期,那么每一个时期中的淇水所蕴含的感情相同吗?不同。(1)第一次穿越淇水,正是卫女和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二人难舍难分,离别时十八热恋爱河喜悦(2)第二次看到淇水,卫女和氓处于婚变期,淇水汹涌澎湃,此时卫女感慨万千,各种委屈汹涌而出,悲从中来,很可能也是泪流成河。婚变泪河悲(3)第三次,卫女独自坐到淇水岸边回首往事,她已看清了男子面目,她也从悲愤中清醒过来,决绝已定,心静如水。所以这也是一条启示河。决裂启示河清醒(三)情读:把刚才的分析通过诵读体现出来,要读出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全体朗(四)小结:可见,这条河淇水这个意象,在这里都有哪些作用,(1)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于景,表达感情(2)见证了女子从热恋到婚变到决裂的全过程,也见证了女子内心的成长(3)彰显了诗歌的脉络,即是事件的发展线,也是感情的变化线淇水作用:表情见证线索三、细品语言,披文入情。1.这首诗中还有没有发现其它变化对氓的称呼,第一段是“子”,第二段是“尔”,第三、四段是“士”。2.为什么会变化,从这变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1)氓庶民,奴隶,他的身份(介绍)(2)讲述女主人公为男子送行,一边用了三个“子”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有点特别让她尊敬,所以用“子”。(初恋)(3)那第三段为什么不继续用“子”了呢?改用“尔”了呢?热恋了,仍用“子”就太不亲切了,用“尔”更亲昵。(4)用“士”“士”是对男子的通称,这一段是女主人公痛苦的人生体会、反思和总结,用“士”更冷静,更客观。(5)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还有一个“其”字,它一会译成“他的”,一会译成“你”,为什么吗?译成“他的”,拉远了和氓的距离,包括着对丈夫,对婚姻,对生活的失望后的冷静的评说,里面也有鄙视和怨恨。最后一段译成“你”,决裂着的痛骂,虽冷静,但却饱含愤恨,仿佛在说:你这个违背拆的渣男,这也就有了后面的决裂。3.小结:从热恋、新婚到冷遇,再到最后的决裂,不同时期,不同情感使用的人称代词也不同。这看似极其细微的人称变化中竟然深藏着情感的洪波大浪。我们的先人,有几千年前,就能如此造词炼字,真了不得,我们也应该见贤思齐。四、议读比读,深析形象。(一)提出鲍鹏山的观点,引发学生思考和辩论。那接下来我们再回到这个卫女身上,回到我们第二个特征,回到女主角上,在诗经中无论是蒹葭中的在水伊人,还是关睢中的窈窕淑女,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形女子。你怎么看,你赞同吗?请一一列举,找到依据并朗读1.完美作为恋人,她温柔多情,浪漫大胆;作为妻子,她勤劳忠贞;作为弃妇,她自尊自爱,果敢决绝。2.不完美。我问问男同学啊,你们看看一二段,要是有一个这样的女孩主动追求你,你同意吗?你喜欢吗?不喜欢,(1)她婚前过于草率,太过主动,轻易许诺(“秋以为期”)。(2)太投入,太痴情,太黏人。(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二)引入其他评价。(1)用幻灯片播放朱熹和钱钟书的观点朱熹站在封建礼教的角度,维护封建礼法,要求妇女树立封建的贞节观(他认为女人因感情丧失理智,违背了礼法,所以才有了坎坷的婚后生活,这是女人的自悔),这个评价让我们感到很冰冷。钱钟书在某种程度上沿袭了朱熹的礼法思想,但已经投射了一种人道上的怜悯和同情。但不管怎样,都对卫女的行为给予了批判。(2)昨天上课翻译课文时有同学问我,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兄弟为何笑。(播放幻灯片)我们看孟子的一段话:在那样的时代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跟人私奔,这样的行为肯定不为兄弟所齿,所以被弃而归时,自然也得不到兄弟的同情和体恤。(三)比较阅读,深味意蕴刚刚同学们对完美与不完美作了比较,详细地解读和热烈的讨论,各执观点,都有道理。但面对被弃,卫女的责任符合“最完美”之说吗?你们怎么看。既然有“最”,那人们就得有比较才行,1.链接诗经里的另一首诗遵大路,看看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弃妇郑国女子是怎么做的?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译文:沿着大路走啊,拉着你的袖啊。莫要嫌我把气怄啊,不念旧情轻分手呀!沿着大路走啊,抓紧你的手啊。莫要嫌弃把我丢啊,抛却恩爱不肯留呀!她苦苦哀求,纠缠不休,而我们的主人公卫女却是冷静反思,主动决绝,追求自由,维护尊严。能多觉察到不平等,进而反抗这不平等,这便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2.几百年后,西方文学也出现了一位弃妇美狄亚,她是国王的女儿,爱上了前来夺取金羊毛的伊阿宁,并竭力帮助他。但后来伊阿宁变心,美狄亚就烧毁了新,并且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目的是让伊阿宁断子绝孙这位弃妇你喜欢吗?(四)写作交流,上传屏幕展示。综上所述,你对卫女怎么看?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请写出你对卫女的评价和看法,100字左右。五、讨论爱情,共鸣成长全体师生配乐朗读舒婷的致橡树听了这个伤心的故事,认识了这位文学的经典形象卫女,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爱情?爱情幸福而美好,但也会有痛苦和伤害,不要因为害怕受伤就不敢追求,既不要轻易开始一段感情,更不能随意放弃一段曾经。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要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真诚负责的态度。只有具备爱的能力,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正如舒婷在致橡树中所诠释的那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高一语文教案必修一课文五篇.docx)为本站会员(柒****a)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