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xxx区民政局工作总结】2011年XXX区民政局工作总结.docx
-
资源ID:90816127
资源大小:43.4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1年xxx区民政局工作总结】2011年XXX区民政局工作总结.docx
【2011年xxx区民政局工作总结】2011年XXX区民政局工作总结2011年还加强了对民间组织的宣传,提高了民间组织在社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2、婚姻登记依法规范开展。继续加大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力度,举办了婚姻登记员业务培训班,开展了行政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婚姻登记行为,提高了全区婚姻登记员的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全年全区共办理婚姻登记11150宗,其中,结婚登记8428宗,离婚登记1696宗,补办婚姻登记证书1026宗,出具婚姻登记记录证明2587宗,婚姻登记合格率达100%。在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日当天,全区各婚姻登记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体婚姻登记员坚守岗位、依法行政,确保了当天的婚姻登记工作喜庆、详和、安全、有序地圆满完成,并创下了建国以来XXX单日办理结婚登记555对的最高记录。3、地名普查和行政区划勘界工作稳步推进。按照XXX区地名普查工作方案的部署,在完成桥南街地名普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第二期地名普查工作,重点对市桥街、东环街、沙头街全部和石基镇、沙湾镇部分区域约78平方公里共10147条道路进行了全面核查,其中已办理命名的5430条,未办理命名的4717条。严格按照广州市地名管理条例的要求,认真做好地名命名的初审、上报工作,一年来共办结地名初审135宗。妥善处理了与南沙区行政区划调整的后续工作,完成了在我区范围内的广佛、广中、东广等市界和荔番、黄番、番萝、海番、番南等区界的界线、界桩委托专人管理工作,适时推进了镇街级行政边界线的勘定工作。4、殡葬管理继续深化。一方面,开展好殡葬宣传月活动,继续深入宣传殡葬法规,进一步转变群众丧葬观念,使我区继续保持火化率100%;另一方面,在清明、重阳期间,组织人员做好封山、巡查工作,坚决打击违规拜祭行为。清明、重阳期间,全区各殡葬服务单位都迎来了拜祭业务的高峰,在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拜祭活动安全有序,没有发生因拜祭引起的治安和安全事件,较好地完成了拜祭管理工作任务。其中,区祥和永久陵园由于拜祭管理措施得力,群众祭扫文明有序,受国家民政部通报表扬。区殡仪馆通过完善和改进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2011年虽然我区的民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普惠型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相对缓慢,地名工作还存在不少历史遗留问题,民政工作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力度还不够,信息化建设水平还不能满足需要,等等,这些与科学发展观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2011年XXX区民政局2011年,我区民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一)坚持全力以赴,切实履行职责,救灾扶贫工作成绩突出。1、全力以赴支援四川地震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区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各镇街迅速行动,全体民政工作者全力以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涌现出一幕幕“心系巴蜀、情满禺山”的动人场景。全年区慈善会共收到捐款9483万元(捐款数位居广州市十区两市之首),区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站接收了25万多件、价值1009万元的救灾物资,有力地支援了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表扬,其中,区政府、区民政局被评为广州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区政府龚红副区长等6位同志被评为广州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认真抓好防冻害工作。去年初,我区持续多日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阴雨天气,我局启动了防寒应急机制,及时开放避寒中心,抓好各项防寒措施的落实,及时将御寒衣物和食品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使我区困难群众都能安全过冬。与此同时,在全区掀起向雪灾地区捐款捐物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热潮,共接收捐款237万多元(其中100万元是定向资助本区抗灾工作)、衣物11.5万多件,并组织调配了4500张棉被和8万多件衣物送往与我区结对的五华县分发给当地的困难群众。3、切实落实各项救灾措施。去年以来,我区部分镇街遭受了洪涝、龙卷风吹袭等自然灾害,受灾群众达到7000多人次。为减少灾害对群众的影响,我局成立了应急指挥部,建立应急救灾分队,实行24小时值班。当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对因受灾而造成住房、生活困难的群众,发现一个,及时救助一个,有效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二)坚持以民为本,切实为民解困,解决困难群众生活能力有新增强。1、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有新提高。从2011年1月1日起,我区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365元,城镇“三无人员”的低保金发放标准上调到438元,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的认定标准调整为家庭人均月收入430元。全年全区审定纳入低保的对象是4225户10924人,发放保障金1335万元;享受分类救济的对象有14139人次,发放救济款219万元。为缓解困难家庭的生活压力,先后7次对城乡低保、五保等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物价补贴共844.3万元,救助困难群众62023人次。此外,积极推进困难群众安居工程,筹集资金545.2万元,帮扶困难群众改造危破房269间,全面完成了全区困难群众危破房改造工作。2、医疗救助有新突破。在广州地区率先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直接在医院为困难群众进行“二次医疗报销”,有效缩短了审批时间,使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全年共支出城乡特困人员医疗救助金235.6万元,救助了2051名困难群众,并支出50.3万元资助了8602名特困群众购买城乡合作医疗,有效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治病难”的问题。3、慈善救助有新举措。去年,区慈善会在做好助学、重大疾病救助、危破房改造等工作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更具创新、更富成效的慈善救助和宣传活动,如:组织开展了“共庆劳动节”、“关注贫困家庭母亲”、“与孤儿同乐日”、“关爱地贫儿童”活动,与区残联共同开展了白内障复明工程,等等。2011年我区还开办了慈善捐助超市,让我区的五保户、特困老人、城乡低保家庭凭票免费领取一定价值的日常生活用品。全年区慈善会共支出1072.6万元,救助困难群众达4996人次,切实发挥了慈善资金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补充作用。4、救助管理工作依法顺利开展。去年,区救助管理站共接待求助人员2469人次,较上年度增加10%,经调查甄别后为2449人次提供了不同形式的救助,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好打击利用未成年人犯罪、整治非法用工等多项全区性的专项行动。在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开幕以及我区创文、创卫期间,区流动救助服务队增加了上街执勤的时间和次数,并将巡逻范围扩展到全区的每个角落,不留死角,使我区街头流浪乞讨的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据统计,区流动救助服务队共上街执勤1540人次,劝导流浪乞讨人员718人次,其中329人次送区救助站求助。(三)坚持依法依规,加大指导力度,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新发展。1、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任务顺利完成。从2011年1月起,我区全面铺开了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为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我区提前成立了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区委常委会专门开会研究分析全区的换届选举形势,区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挂点联系全区排查出来的28个难点村。各镇街也成立了相应的指导机构,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工作中,全区各级既注重做好宣传发动,充分发扬民主,又坚持法定原则,抓好关键环节,确保整个换届选举工作于5月15日全面、顺利完成,比省、市提出的要求提前了一个多月,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好评。2、村务公开工作全面推进。以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强了村务公开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督检查力度,并对照创建的标准,指导各镇街、村进行整改,使全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得到了上级和群众的充分肯定。去年,我区被命名为广东省首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区”。3、“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有新进展。继续加大“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的创建力度,2011年全区申报创建的社区有17个,占我区社区总数的20%,创建资金约为2587万元,其中区专项资金资助达到1468万元。8月下旬,省联合验收小组到我区进行检查验收,对我区的社区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我区所申报的17个社区全部通过了省的检查验收,被评为省第二批“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四)坚持改革创新,服务军队与国防,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上新台阶。1、双拥工作再添新荣誉。围绕争创“省双拥模范区”和“市双拥标兵区”的目标,不断加大双拥工作力度,扎实开展好多项双拥工作。如:组织开展好春节、“八一”期间军政座谈会和走访慰问活动,增进了军地相互了解;支出70.5万元,向驻军部队赠送电脑、图书以及文体用品等设备,并举办了XXX区智力拥军电脑培训班,有力支持了部队科技大练兵和文化建设;资助20万元帮助预备役高炮一团、预备役军官训练团改造礼堂和饭堂,改善了部队的生活设施。同时,按照省、市双拥模范(标兵)区的考核标准,认真地做好申报和迎检工作。去年,我区再次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区”和“市双拥标兵区”,顺利实现“省、市双拥模范(标兵)区”三连冠的工作目标。2、优待抚恤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全区共评定享受优待金的重点优抚对象1101户,优待金总额1150万元,户年均优待标准为10444元,优待面达到100%。继续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认真抓好对我区优抚对象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相关政策的落实工作。支出64万元帮助了108名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三难”问题。另外,落实资金38万元,用于改善老区镇、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3、安置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认真做好了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工作,2007年冬季我区共接收退役军人327人,其中应安置对象22名全部签订了一次性自谋职业补助金,安置率和自谋职业率均达到100%。继续贯彻落实广州市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方案,加强短期岗前培训工作,提高了退伍军人的就业能力。全年共解决退役士兵“三难”问题105宗,拨出补助款31.3万元。认真做好了军休干部的接收工作,使军休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得到了进一步落实。(五)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社会福利事业有新突破。1、老龄福利工作取得新的佳绩。一年来,全区各级广泛开展敬老活动,进一步营造维护老年人权益和尊老敬老的浓厚氛围。继续加大“星光计划”的建设力度和加强“星光老年之家”运营管理,深入开展“关爱服务、安全设施建设年”活动,提高了全区社会福利机构的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继续抓好老年人优待证的发放和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全年共办理老年人优待证11857个,使老年人享受到有关的社会优待。去年,我区被评为广州市最高级别的“老龄工作五星级单位”。2、“平安通”呼援系统服务正式启动。“平安通”呼援系统服务是广州市政府推出的一项社会救助保障措施,通过搭建全市性的电子网络服务平台,以社会营办、政府监管为运作模式,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服务。为确保“平安通”呼援系统服务如期在我区开通,我们积极配合市民政局,认真做好了“平安通”的摸查统计、用户登记和安装测试工作。目前,“平安通”呼援系统已在我区新造镇、钟村镇、化龙镇及市桥街开通试点服务。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入试点运行阶段。“居家养老”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重要举措。8月12日,我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区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正式开展。目前,我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利用区社会福利院的资源开展试点工作,通过上门服务的形式,为市桥街11户老人提供居家照料、家庭康复、精神慰藉等服务,并逐步探索和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服务模式、服务规范和监督管理制度。4、孤残儿童养护工作取得新进展。继续贯彻落实收养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孤残儿童救助工作的意见,切实做好弃婴(童)的收、养、医、教、送等各项工作。全年区社会福利院共接收弃婴(童)84人,目前在院的弃婴(童)141人,其中健康8人,残疾133人。依法办理收养登记,年内共办理收养登记85宗,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妥善解决了15宗积压10至20年的私下收养弃婴历史遗留问题。2011年还制定了XXX区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10至12月,共有5户符合条件的家庭自愿试养了5名孤残儿童,迈出了让孤残儿童回归社会、融入“家庭”生活的新步子。(六)规范社会专项事务管理,强化监管力度,公共服务水平有新提高。1、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有新亮点。一是大力培育发展民间组织,重点培育发展行业协会以及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目前,我区的民间组织已发展壮大至309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二是强化监督管理力度,联合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开展了业务大检查,并对21家连续两年以上未按规定接受年检的民间组织予以撤销登记的行政处罚。三是加强了业务培训,举办了3期业务培训班,并分别召开了全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以及行业协会工作会。四是开展爱心服务进军营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区民间组织“爱国拥军、自律诚信”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