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终末消毒制度(5篇).docx
感染性疾病科终末消毒制度(5篇) 第一篇:感染性疾病科终末消毒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终末消毒制度 一、室内进行彻底的封闭熏蒸或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 二、病人的随身用物如衣物、食具、玩具、书报等均需消毒处理后方可带出。病室消毒后,室内家具、墙壁、地面再次分别用含氯消毒液擦洗,进行彻底大扫除,并开窗通风1小时。 三、棉褥、棉被、枕芯紫外线消毒或晾晒后备用。 四、换下的被服放入双层污物袋内,标识清晰,密闭运输到洗衣房。 五、全部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全部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并贴“特殊感染性废物标识,装在防渗漏、耐穿刺透的容器内,只能装3/4满,并注明生产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做好交接登记工作,统一送医疗废物存放暂存点。 肠道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 一、消毒病房的要求:当发生疫情特别是流行时,病人必需马上隔离治疗。隔离病房要有纱窗、纱门,防止苍蝇进出;确诊病人与疑似患者分开管理,以防交叉感染。 二、消毒处理: (一)排泄物、呕吐物和剩余食物:对淡薄的可用干漂白粉按排泄物、呕吐物量的五分之一的比例投药,充分搅拌后置两小时弃去;若为成形粪便、团块状物,可用20%的漂白粉乳剂按被消毒物的两倍量入药液,搅拌作用2-4小时后弃去。 (二)房屋、地面和墙壁等'用0.5%的过氧乙酸或3%漂白粉澄清液进行喷洒拭消毒,墙壁的消毒高度为1,5-2.0米。消毒依次是先由外至内全面喷洒或,次,待室内处理完毕后,再由内至外消毒一次.用具、擦拭。 (三)五具处理:家具、运输工具,食具、玩具,可用0.5%过氧乙酸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30-60分钟,亦可作擦拭或喷洒消毒。 (四)手的消毒:以3%的漂白粉澄清液或0.2%过氧乙酸或0.5%碘伏浸泡消毒1-2分钟。 (五)卫生间消毒:地面、梳洗台、脸盆、浴缸、马桶、门把,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或0.5%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 三、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有关制度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病房内运用的听诊器、剪刀、镊子、盘子等医疗用品均应专用,用毕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病房内运用的隔离衣亦应专用,在诊疗病人后,应脱下挂在病房门口后,然后消毒双手可离开病房。 四、对陪伴人员的要求:霍乱病人不应有陪伴人员,如有特殊需要,要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在护理病人后,双手应用3%漂白粉澄清液或0.2%过氧乙酸浸泡消毒1-2分钟;被污染的衣裤要刚好更换,浸泡消毒2-4小时;陪伴人员不得随便进出病房,如需要外出,要更换衣裤,消毒双手后方可离开。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加强医疗废物的平安管理,防止疾病传播,爱惜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医疗废物管理方法(2003年10月15日)/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6月16日)执行。 二、建立培训制度,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平安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学问的培训教化。 三、实行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四、各科室须做到定点收集、存放运用后的医疗废物,禁止在非收集、非短暂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 五、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运用有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医疗垃圾袋(黄色袋),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中。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依据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运用双层包装物,病刚好密封。 六、加强医疗废物的院内交接管理,医疗废物袋必需贴上医疗废物标识,封扎袋口,指派专人每日与垃圾运输员进行交接,并做好交接登记工作,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七、垃圾运输员每天从科室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依据规定的时间和路途运输至垃圾暂存点,与暂存点工作人员进行交接,并做好交接登记工作,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每日做好运输车辆的清洗、消毒。 八、由总务科派专人负责每日与泉州市医疗废物中心做好交接登记工作,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九、设醒目标记区分生活垃圾区、医疗废物暂存点,并在医疗废物暂存点进出口加锁,专人管理,严禁捡拾垃圾,医疗废物暂存点每日定时清洗、定期消毒,保存清洁。 十、实行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大,如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大和意外事故状况时应按医院制订的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大应急方案进行处理,禁止任何龟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如有发生或有人举报,一经查实,根据医疗废物管理行政惩处方法予以相应惩处。 医疗废物暂存处消毒隔离制度 一、地面:每天湿式擦洗2次,地面被污染时运用500mg/1(1:100)“84"消毒液进行喷式消毒,30分钟后清洗、擦干;医疗垃圾运走后对地面、墙体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 二、空气:每天紫外线灯消毒2次/60升钟,并记录;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棉球擦拭,并记录,平常随脏随擦。 三、运输车消毒:每次清运工作完成用流淌水对运输车进行彻底冲洗洁净并运用500mg/1(1:100)"84"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 四、每周日大扫除。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护人员上班时,应规范着装,严禁留长头发,长(染)指甲、戴戒指.手链、手镯等,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 二、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状况,对监测觉察的各种感染因素刚好实行有效限制措施。 四、病人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五、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病房地面应湿式清扫,每日用消毒液拖地1-2次,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病人出院床单元必需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毒,转科或死亡后, 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刚好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病人的餐具,便器应固定运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八、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马上消毒处理。 九、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病房(区)运用的拖把要“四矿开"(治疗室、配餐室、病房、厕所),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传染性引流液、体液、排泄物等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 一、呼吸病房、烧伤病房、供应室无菌区等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30-60分钟,并有记录,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培育.机过滤板每周清洁1-2次。 十二、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棉球擦拭两次,定期检查辐射强度,空调十 三、垃圾置塑料袋(桶)内,封闭运输,医用垃圾(黄色)与生活垃圾(黑色)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必需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燃烧。 换药室、处置室、注射室、治疗室、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制 一、 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齐,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二、室内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设有流淌水洗手设施 三、无菌物品必需一人一用一灭菌,无菌物品要求包装规范,包布完好无损贴3M灭菌标记,标明灭菌日期、过期日期(有效运用时包内放置3M指示卡包外间7天),灭菌后放入专柜,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过期予重新灭菌。 四、各种注射器严格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静脉注射时应一人一针止血带(门诊抽血室应加一巾,注射、抽血后用的棉签等不能随地乱扔)。 五、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每4小时更换1次,抽出的药液如未能刚好注射,应注明抽药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运用. 六、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运用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要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运用。胰岛素开启后有效运用时间为30天。 七、碘酒、酒精、碘伏瓶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及灭菌2次。 八、置于无菌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凡士林、刀片、缝针、缝合。线等)一经打开, 运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九、治疗车、治疗盘运用后用消毒液擦拭,治疗车上备有快速手消毒液,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十、换药操作应按无菌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 十一、地面应湿式清扫,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30-60分钟,有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培育。十 二、拖把、抹布应分类专用,标识明确,定位放置,保持清洁,定期消毒。记录,医疗废弃物医疗垃圾(黄色),生活垃圾(黑色)分类盛装,定位放置。 传染病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对传染病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二、凡疑似传染病需隔离的病人,做到床头有标记,执行床边隔离制度(乙肝产妇应设隔离待产室和分娩室)。 三、隔离病房门口应备隔离衣、广谱消毒液、专用擦手巾。 四、隔离病人的操作应最终执行。隔离病人用过的全部诊疗器械、护理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运用。 五、感染性敷料,如厌氧菌、绿脓杆菌、破伤风杆菌等的敷料,应放置专用容器内燃烧处理 六、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需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固体污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燃烧。 七、各种传染病、感染症的病人备专用护理用具。运用后的一次性物品须装入黄色垃圾袋送燃烧处理,可重复运用的物品须遵循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后备用。 其次篇: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病人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随便外出。 2、传染病病房医院感染管理,除了按一般病房管理外,病房内部严格“三区“两通道,设有“缓冲间,且应标识明确。 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病种分室收治。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应单独安置。 4、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记,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淌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并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实行相应的隔离措施。 5、工作人员应严格防护规定着装。工作人员从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应洗手戴帽子戴口罩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应穿隔离衣或防护服必要时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工作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去手套消毒双手摘掉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于专用污染容器内。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去口罩去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下班 6、 非传染病区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传染病区时,应经传染病区 医务人员答应,并接受消毒隔离要求的指导。进入传染病区的化验人员、会诊医师应严格遵守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7、隔离衣应专室专用 ,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用过用后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和擦拭消毒,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8、 病室内内要保持空气簇新、定时开窗通风,在无人状况下每天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进行消毒,地面和物表如凳、柜、门把手等保持清洁、枯燥,地面每天湿试拖地,抹布、拖把等清洁用具要专区专室专用、标记醒目,用后分别洗净、消毒抹布用250mg/L、拖布用5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冲净凉干备用。地面有明显污染时,用用吸湿材料随时去污、再用5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清洁消毒,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细菌芽孢污染的物品用含有效氯2000 mg/L5000 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 9、 病人运用的一次性的盆、便器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 10、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应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11、每季度对感染性疾病科的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消毒液进行监测。报告单存档保管三年。 12、严格陪客、探视管理制度,一般不设陪客、探视。病情需要时,应由床位医师签“同意看法。对陪护、探视者先做好卫生宣教同时发放最基本防护用品等。如鞋套、口罩等 13、病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感染性医疗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专人密闭运输。严格做好医疗废物交接、登记等。 第三篇: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皖医弋矶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1依据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设置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 2严格遵循卫生部隔离技术规范相关管理要求,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3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实力和诊疗水平。依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方法,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需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保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4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5如接到卫生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依据芜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刚好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解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一般科室就诊。 6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同时对接诊处实行必要的消毒措施。 7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或者限制传播措施,并依据规定对病人的陪伴人员和其他亲热接触人员实行医学视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8假如感染科不具备对某种特殊传染病救治实力时,应刚好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实力的医疗机构诊治,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运用专用车辆,用后刚好消毒。 第四篇: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七条 一、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一目的:对感染疾病科布局、流程、设施、防护制定标准并进行培训指导并督导检查。 二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条例、全国医院工作条例。 三适用范围:本院 四职责: 1、感染管理科对感染疾病科布局、流程、设施、防护标准进行培训指导并督导检查; 2、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护士长组织学习、培训、检查、落实; 3、感染性疾病科医师、护士按标准实施。 五内容: 1、实行24h值班制。医务人员均按出诊表准时上岗,中途不得擅自离岗,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出诊。 2、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学问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学问,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待患者要热忱、耐性、细致,进行传染病甄别,并实行刚好、正确的救治措施。 5、出诊医生要认真做好日志登记,规范书写门诊病历,严格做好患者转运交接记录。 6、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全部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记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7、严格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实行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依据手卫生规范刚好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供应口罩。 8、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9、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必需了解、驾驭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刚好、精确报告传染病。要刚好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干脆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限制机构报告。对解除传染病的,要刚好修正报告。 10、医务人员规范运用个人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开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马上实行补救措施。 11、与疾病预防限制机构亲热协作,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扬教化工作。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一目的:规范传染病上报流程、途径、时间,预防传染病传播流行。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条例。 三适用范围:医院 四职责: 1、疾控科负责疫情统计、上报管理。 2、疫情管理员,每天收集疫情,分类登记,报告至国家疾病限制信息系统,并留意保密。 3、各科门诊医生确诊或疑似传染病的,应刚好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五内容: 1、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系统,疾控科,各科室均设疫情报告员,由疾控科疫情报告员组织疫情报告工作。 2、各科疫情报告员均应按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刚好报告疫情,即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6小时内报息县疾病预防限制中心。 3、各科门诊医生,一旦确诊或疑似传染病的,应刚好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疾控科,科室疫情报告员负责住院病人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4、疾控科疫情管理员,每天收集疫情,分类登记,报告至国家疾病限制信息系统,按期上报旬报表,每月25日至30日与科室核对疫情,检查漏报、迟报状况并更正误报,然后汇总、统计、上报、存档备查,并留意保密。 5、为激励有关人员做好疫情报告工作,临床科室医师,凡刚好精确填报疫情卡片的,均从业务收入中提成嘉奖,由疾控科统计,报财务科发放。如漏报、迟报、谎报疫情,甲类传染病按医疗事故处理,乙类传染病按医疗缺陷处理,计入季度工作质量检查,与科室奖金挂钩。 三 、传染病疫情信息的登记、报告 一目的:规范传染病上报流程、途径、时间,预防传染病传播流行。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条例。 三适用范围:医院 四职责: 1、医务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觉察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马上通过电子病历内网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疾控科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同时登记到科内传染病登记本上,以备核查。 2、检验科、放射科全部工作人员觉察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例,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报告。 3、疫情管理员进行网络报告。 4、疾控科检查、核实、督导。 五内容: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条例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方法的有关规定。 2、建立健全相关登记:临床科室建立门诊日志,病房设立出入院登记本,检验科、放射科建立检验、放射登记本(主要是肺结核x线登记),对全部就诊、住院、检验、检查的病人进行具体的登记;门诊、病房建立传染病登记本;疾控科建立全院总传染病登记本。 3、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医务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觉察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马上通过电子病历内网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疾控科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同时登记到科内传染病登记本上,以备核查。 4、各种登记本、报告填写要求做到内容完好、精确,无漏项、错项。具体要求如下: 1门诊日志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发病(诊断)日期、就诊日期、初诊或复诊等基本项目,要求登记齐全,分科、分月装订成册。有关科室的门诊曰志登记数与该科挂号数符合率要求85以上。 2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九个基本项目。病人住院或出院时,假如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需订正的传染病要刚好填写订正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疾控科。 3传染病报告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运用国家统一的格式。 传染病报告登记本包括:病名、登记日期、患者姓名(14岁以下儿童(含14岁)填家长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工作单位(学校或托幼机构名称)、发病时间、诊断时间(填到小时、分)、报告时间、订正时间、填卡类型、试验室检测结果、报卡医师、联系电话等。 临床医生或检验医生在诊断传染病后,须依据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填报。报告卡填写必需完好、规范,无错项、漏项和规律错误,诊断时间填写到小时分钟,填报人应签名。 应尽可能填写电话、工作单位(学校或托幼机构名称),以便于及早觉察同一单位(学校或托幼机构)的疫情。 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并进行记录。 检验科、放射科全部工作人员均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人,觉察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例,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报告。检验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或超过国家标准或超过正常值范围等,能够确定为传染病者,检测结果必需有专人保管,将异样检验结果报疾控科。对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要用传染病登记本特地登记。对肺部x线检查怀疑或确诊为肺结核的,检测结果干脆送开具放射单的医生,阳性检测结果要用传染病登记本特地登记。 责任疫情报告人觉察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觉察其他传染病和不明缘由疾病爆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觉察不明缘由肺炎病例应马上报告医务科;对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当天内进行网络报告。 各科室疫情管理员于每月25日至月底与疾控科核对疫情的登记,同时做好传染病资料存档 工作,以备上级检查。 奖惩措施:如迟报、漏报l例传染病报告卡将扣除科室医疗质量分和责任人l个月绩效工资,造成重大影响的按有关法规处理。对刚好精确上报l例传染病报告卡的个人,院嘉奖l元。 四、感染性疾病科预检分诊制度 一目的: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条例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方法的有关规定。 三适用范围:本院 四职责: 1、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结合流行病学史、职业史,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患者进行预检。 2、经预检为传染患者和疑似患者的,应将患者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同时对接诊处实行必要的消毒措施。 五内容: 1、分诊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依据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保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在接诊过程中,留意询问有关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患者进行预检。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解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一般科室就诊。 4、经预检为传染患者和疑似患者的,应当将患者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同时对接诊处实行必要的消毒措施。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应当依法实行隔离或者限制传播措施,并依据规定对患者的陪伴人员和其他亲热接触人员实行医学视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6、不具备传染病救治实力的,应当刚好将患者转诊到具备救治实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五、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一目的:早期觉察疫情,限制疫情扩大,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三适用范围:医院感染疾病门诊 四职责 1、肠道门诊医护人员对腹泻患者做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就地处理、隔离治疗。按要求上报传染病,严格遵守隔离、防护等相关规定。 2、疫情管理员,每天收集疫情,分类登记,报告至国家疾病限制信息系统,并留意保密。 3、疾控科根据疫情进行培训、检查、监控。 五内容: 1、肠道门诊是觉察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的第一线,对于早期觉察疫情,限制疫情扩大、扩大起着关键作用,是做好防治肠道传染病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制度。 2、医院设立专用肠道门诊诊断室、留观室、专用诊断桌以及肠道门诊兼职医生,负责对门诊腹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对腹泻患者做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就地处理、隔离治疗。 3、肠道门诊应配备有防蝇设备、盛放呕吐物的容器及专用的诊断、检查、采样、抢救、消毒、杀菌药品和医疗设备。值班医生应当留意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四周环境卫生。 4、肠道门诊业务范围包括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细菌性食物中毒等,以急性腹泻为主的各种传染病。 5、肠道门诊医生应当有高度的责任心,娴熟驾驭各种腹泻疾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诊断标准、抢救治疗、疫情报告等有关专业学问,严格遵守隔离、防护等相关规定。 6、处理完患者,先用消毒液浸泡手,再用肥皂洗,用流水冲。患者的病历、化验单及收回的药瓶等,必需经过消毒后再行保存和应用。对患者的呕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应刚好消毒处理,患者离开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7、医院每年510月开设肠道门诊,凡就诊的腹泻患者一律要填写肠道门诊患者登记簿,填写时要求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便于查找和统计。 8、觉察霍乱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必需马上上报,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疑似病例在确诊或否认诊断后,应做更正报告。要严防迟报或漏报。觉察法定报告的传染病,要按规定上报疫情。 六、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一目的:规范发热病人接诊流程,加强发热病人管理。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条例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方法等。 三适用范围:医院感染疾病门诊 四职责: 1、在发热门诊工作医护人员,按要求进行登记、防护、分诊、治疗、转诊。 2、科室负责人组织学习、培训、检查、督导。 3、感染管理科负责相关学问、防护措施培训,并督导检查。 五内容 1、发热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首诊医生经过培训,驾驭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防护学问,负责门诊发热患者诊疗的全过程。 2、首诊医生对在发热门诊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病情视察,交接时要把病情及治疗状况向下一班交接,并写好交接班记录。 3、每日必需向疾控科和医务科报揭发热患者诊治人数,如有疑似患者必需由医院专家组确诊后由疾控科报告有关上级疾病预防限制中心。 4、在发热门诊工作的护理人员,必需熟识和驾驭相应的消毒隔离学问,催促医生做好个人防护和检查工勤人员的个人防护和清洁、消毒工作。 5、发热门诊入口处有专人发放一次性口罩和就诊须知,负责发热患者和陪伴人员的导诊和宣扬基本防护学问。 6、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负责接诊发热患者,为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觉察可能为临床视察、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后,马上将患者支配进入隔离视察室,马上申请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流行病学调查。 7、若诊断为临床视察病例、疑似病例,应马上按规定上报并依据程序转入集中临床视察医院;若诊断为其他疾病则转入正常就诊程序。 8、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发热门诊登记制度,具体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及主要病情,以便追踪视察,按规定发放发热患者通知书。 七、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目的:规范门诊医师传染病上报流程,加强传染病管理。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医院感染爆发及处置规范。 三适用范围:医院门诊 四职责: 1、门诊医师觉察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疾控科。 2、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在门诊日志相应位置加标记。 3、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刚好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 4、疾控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开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 五内容: 1、门诊医生觉察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在门诊日志上认真登记,填写内容必需真实、精确、具体(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具体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疾控科。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在门诊日志相应位置加标记。 2、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刚好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疾控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开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 3、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刚好填写传染病报告订正卡上报疾控科。 4、要做好门诊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备后查。 5、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假如漏报1例传染病,惩处当班医生人民币5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第五篇: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 二、布局与流程 一感染性疾病科和传染病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 二功能区域划分: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值班室、更衣间、休息室与库房等;半污染区为治疗室、药房或药柜、医务人员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区等;污染区为挂号收费室、候诊区、诊室、隔离视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患者专用卫生间等。 三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途流程,实行平安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分开;发热门诊患者通道应与其他门诊患者通道分开。 四设置独立挂号、诊疗、收费、配药、化验、隔离视察室、处置室、抢救室等,受场地限制,可配备专人为患者送样、配药、交费等供应服务。 五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均应设立临床疑似病例的专用单人隔离视察室发热患者隔离视察室外应设立缓冲间,肠道门诊隔离室外设立缓冲间,为进出人员供应穿脱个人防护装备的场地与手卫生设施,同时阻隔与其他区域的空气干脆对流。 六发热门诊内成人患者与儿童患者,应分诊疗室。 七各门诊应独立设立患者专用卫生间,污水纳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三、物资与设施配备 一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并符合以下要求:流淌水、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设施、每诊室均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二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需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手套等。 三各门诊人员出入口、窗户等处应设立防蝇等设施。 四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需配备消毒药品和器械,如含氯消毒剂、漂白粉、喷雾器等。 四、医务人员管理 一成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监控医师、感染监控护士组成。医护人员每年接受医院感染接着教化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工作制度及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预防、诊断、治疗、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以及消毒隔离等。 二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条例,首诊医生负责传染病报告、登记工作,刚好、精确报告传染病。对解除传染病的,要刚好修正报告。与疾病预防限制机构亲热协作,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扬教化工作。 三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五医务人员必要时接种相关的有效疫苗。 六职业暴露防护: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发生职业暴露。意外发生职业暴露后,严格按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职业暴露防护制度进行暴露后的相关处置工作。 五、消毒隔离管理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二严格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室内保持自然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每天2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