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综合宣传心得体会范本社区宣传实践活动心得(二篇).docx
-
资源ID:90838811
资源大小:21.3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社区综合宣传心得体会范本社区宣传实践活动心得(二篇).docx
社区综合宣传心得体会范本社区宣传实践活动心得(二篇)对于社区综合宣传心得体会范本一 “用爱心会聚力气,用双手托起盼望,用行动关爱工友(子女)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来自边远村寨,他们从事着这个城市最苦最累的工作;他们吃最简单的饭菜,他们穿最简朴的衣服,他们住最简陋的房子;他们很少回家,他们没有节日的概念,他们一直坚守在工作的岗位;他们也是我们,我们都是一样,我们都想生活在一个温暖的环境,我们都想和周围的人成为朋友,我们希望获得情感的支持与认同。 在这个充满纪念意义的节日(端午节),我们一起动手包粽子,我们一起送粽子,我们一起过端午,我们一直在一起。 大家一起来动手包粽子,陪孩子玩嬉戏,在互动的过程中,营造一种暖和的社区气氛。 数量:100人 人群:社区居住者(居民、农民工及子女)、志愿者(大学生、社会志愿者)、爱心企业(待定)等。 主办:xx省青少年进展基金会、xx省志愿者协会、xx公交集团 承办: xx省志愿者协会xxx志愿者驿站、xxxx安康生活馆、其他爱心机构、商家(待商) 六、活动时间 x月x日至x年x月x日 (当天活动时间:6月6日14:0017:00) 七、活动地点: 【可乘坐70、75、55路公交车到终点站,穿过理工大学沿河走5分钟穿过公路沿街走五分钟即到】 八、活动内容:儿童乐园、包粽子、共享劳动成果(一起吃粽子)、节日慰问(送粽子、放电影)。 九、活动流程 十、物资预算 十一、爱心参加方式: (一)个人参加:体验式参加活动当天您带着自己购置的粽子(数量不限),来到我们活动现场和我们一起动手包粽子,并把你带来的粽子 送给工友(子女);爱心捐助你可以将您要捐赠的爱心粽子,提前一天交给我们的志愿者,由我们的志愿者代为送出您的爱心粽子。 (二)集体参加:特殊欢送爱心企业全程支持此次活动,可以捐助肯定数量的粽子(须提前确定贵单位可以捐赠的数量)和食材(糯米、花生等),活动当天贵单位可以安排员工全程参加此次活动;同时爱心企业可以争取冠名。 (三)供应志愿效劳:您可依据您的专业、特长、时间为我们的各种工程供应各种志愿效劳,如作业辅导、教学示范、亲情陪伴、文艺演出、法律询问、培训辅导、就业支持、心理疏导、保健医疗、调查讨论、爱心募捐、物资流通、活动组织、宣传报道等。 (四)爱心人士参加本次活动,在包粽子的技术、粽子的发放、活动的跟进、报道、监管等方面供应爱心支持。 对于社区综合宣传心得体会范本二 农村社区建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配套工程,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底、稳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举措。为了全面了解和把握我县农村社区建立状况,加快推动全县农村社区建立步伐,近日,我们对*县农村社区建立状况进展了一次深入调研。 近年来,县政府坚持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按照“试点示范、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措施,持续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实践,集中开展了以建阵地、优环境、促服务、惠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和“设施落差”,使农村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城乡和谐发展,建成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和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县,受到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明确工作思路,科学合理布局。坚持以农村群众需求为导向,把社区理念引入新农村建设,按照“土地节约利用、居住相对集中、便于管理服务”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农村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交通布局、生态布局和人口布局,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推进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平房向楼房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提出了居住向小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服务向社区集中的农村社区建设思路。按照城区改造型、镇区聚集型、多村联建型、园区带动型、整村搬迁型五种模式,对现有自然村进行整合,把全县97个行政村规划为45个农村社区,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城乡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2、突出建设重点,稳步全面推进。坚持高起点规化、高标准建设、统一功能布局,依托原有的农村服务阵地和活动场所,采取争取省市补助、县级财政配套和村组自筹的办法,按照服务用房不少于2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投资7000多万元改扩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万多平方米。抢抓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机遇,整合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项目,将各项涉农资金进行捆绑,启动以告别深山区、土坯房、土窑洞、独居户和加快农民向城区、镇区、中心村集中为主要内容的“三集中、四告别”工程,建设大社区,从根本上改善山区群众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近三年累计对7061户2.56万农村居住群众进行搬迁改造,建成农民进城(镇)居住小区13个、住宅楼65栋3364套,推动了1.35万人进城、进镇、进中心村社区居住,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 3、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根据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管理性服务的功能要求,按照“四站四室一院一超市一广场一队”(即:公共服务站、农业科技生产服务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站、计生卫生服务站、村“两委会”办公室、村民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多功能室、专业经济组织办公室、幸福互助院、便民利民服务超市,文体活动广场、便民服务队)的建设标准,县人社、民政、卫生、农业等相关部门对口支持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完善硬件设施,安装室外健身器材393套,娱乐器材132套,配备办公桌椅698套,图书19.7万册,养老互助幸福院床位300多张。所有农村社区都建立健全了公共服务、群众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群团组织、养老互助院等机构,部分农村社区(如草碧镇碧水苑联合社区、高崖农民进城社区)还设有物业管理等机构,对各类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服务内容都作了明确,为开展社区服务奠定了基础。 4、树立民本观念,构建服务网络。一是构建便民服务网络。实行服务代理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大力推行“3+x”的便民服务模式,利用便民服务电话、短信群发系统、亲情视频聊天系统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产业技术培训、农副产品销售、医疗康复、健康娱乐等全方位服务。围绕民间工艺品、苹果和蔬菜等主导产业,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协会5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97个,新注册、认定家庭农场32个,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20场次,受训农民群众4.6万人(次)。二是构建社会保障网络。全面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构建起了以社会养老、社会医疗、社会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体系完善的农村社区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扎实推行“参保登记、保费缴纳、待遇领取、权益查询、生存认证”五个不出村,各公共服务站普遍设置了养老医保、农村低保和证卡服务3个便民服务窗口,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代理”,深受群众欢迎。三是构建文化娱乐网络。利用建成的文体休闲广场和附属设施,组建自乐班、秧歌队等群众文化组织32个,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112场次,为农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同时,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社区”创建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农村人文环境。四是构建社会治安网络。在农村社区设置社区警务室和法律服务工作室,及时调解处理群众矛盾纠纷。截止20xx年底,建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民主法治村4个,市级4个,其余村全部建成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5、健全完善管理,规范社区运行。农村社区及服务中心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主任由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担任,副主任由村文书、团支书和妇代会主任担任,成员由村“两委会”组成人员和各村民小组长担任。设置“三大员”:管理员由村群团组织负责人担任;监督员由本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担任;保洁员由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或农村公益性岗位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达到了有组织机构、有管理人员、有管理制度、有活动记载、有经费来源的“五有”标准,逐步建立健全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管理机制。同时,建立了社区(村)干部+信息员+户长的管理运行模式,实行一组一册(户主基本情况),一户一表(家庭成员详细信息)的网格化管理办法,使社区服务中心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群众,真正把农村社区建成一个为农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综合服务的载体。 我县深入推动农村社区建立,使农村群众生活居住条件彻底改善、农夫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稳步提升,特殊是在效劳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仍存在一些不容无视的困难和问题: 1、熟悉有待提高,观念亟待转变。局部基层干部对农村社区建立的重大意义熟悉缺乏,对什么是农村社区,为什么要建农村社区、如何建农村社区等缺乏根本熟悉。有的认为农村社区建立就是盖几栋楼、修几条路、挂几块牌子,对有关政策了解把握不够充分,熟悉上仍有偏差;有的认为资金少、用地难,存在畏难心情,工作被动应付。局部农夫对农村社区建立的主体概念熟悉模糊,把农村社区建立当成政府工程,缺乏主观能动性,“等、要、靠”思想严峻。加之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阔农夫习惯了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入住新的住宅小区生活本钱较原来要高,且生产设备和劳开工具存放不便,大多群众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安不下心来,所以对建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 2、建立资金匮乏,投入严峻缺乏。目前,资金短缺是社区建立的制约瓶颈。农村社区根底设施和公务效劳设施建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我县自有财力严峻缺乏,县级财政支持扶持力量有限,农村社区建立上级补助资金又比拟少,加之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经济进展水平低,镇村集体经济弱,要想拿出资金进展公益事业很难。大局部镇村资金筹措渠道比拟单一,仅靠上级补助和借贷建立,融资难度大,致使普遍存在重住宅建立、轻配套设施,重社区建立、轻产业进展的倾向。此外,农村建立用地增减挂钩周期较长,资金到位慢,而镇村资金压力大,社区建立向纵深推动存在很大难度。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市场化、多元化投资建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也尚未充分调动起来,影响了农村社区建立步伐。 3、工作力气紧缺,效劳水平不高。首先,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在职的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年富力强的村民不愿参加社区建立和治理,造成社区干部后继乏人。据调查,全县为60个村配备月工资为500元的劳动保障助理员81名,其余37个村各确定了一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每月补助300元,担当社区工作人员,且对任职年龄作了规定。大多数村由文书或其他村干部兼任,如文书兼任的每月也最多只能领取1100元或者900元酬劳(文书每月酬劳600元),其很难做到脱离农业生产全天侯坐班。其次,现任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效劳群众力量不强,工作内容仅仅局限于公共效劳,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我效劳、互助效劳还没有开展起来。再次,对社区干部培训力度不够。任职前普遍没有承受培训,任职后培训形式化,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方式单一,为政府职能部门效劳的业务培训多、为社区村民效劳的培训少。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进展新要求、顺应农夫群众过上更加美妙生活的新期盼,为农夫幸福安康、农业持续进展、农村和谐稳定多谋福祉,使农夫真正享受到与城市居民根本一样的居住条件和公共效劳。 1、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农村社区建立强大合力。农村社区建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广阔群众的参加支持。首先,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稳妥推动。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相关制度体系,明确责任目标,形成“县委正确领导、政府统筹推动、部门亲密协作、镇村积极运作、农夫参加联动”的工作机制。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气氛。充分熟悉推动农村社区建立的重大意义,努力增加广阔干部群众主动搞好社区建立的信念,切实克制畏难心情和等待观望思想,把社区建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全速推动。通过典型示范、样板引路,用实际案例教育引导群众参加社区建立,使群众从内心深处熟悉、认同和承受农村社区,努力营造群众踊跃参加、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的良好气氛,形成农村社区建立的强大合力。 2、坚持规划先行,确保农村社区建立科学合理。一是坚持城乡一体,具体规划。要坚持“先规划后建立”的理念,根据统筹城乡进展、聚居人口适度、效劳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等原则,以镇村规划、产业规划和社会公共事业进展规划为依据,结合新一轮行政村撤并,加快讨论制定全县农村社区建立的具体规划。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动。充分考虑当地交通条件、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等因素,使社区建立既要效劳便利群众,又与将来区域进展方向相全都。对经济富有、村庄规模较大的村,直接建立成为农村社区;对村庄规模小、居住分散和设施滞后的村,通过整体搬迁集中到镇区,联村合建社区;对于地处深山区和自然条件差的村,通过移民搬迁,实行联村共建,在县城建立中心社区。三是坚持创新模式,量力而行。将农村社区建立与当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漂亮乡村建立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打通城乡之间、农村社区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淌渠道,加快城镇根底设施网络和效劳功能向农村延长。同时,依据地区经济、社会和人口进展水公平实际,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搞大拆大建。 3、整合各方资源,实行农村社区建立多元投入。进一步完善社区建立财政扶持政策,探究市场化融资新路子,多元化筹集资金,为农村社区建立供应持续有力的资金支持。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在积极争取省市补助的同时,财政部门要列出年度社区建立专项预算,建立社区建立专项资金逐年稳步增长机制,重点对工作进度快、聚拢人口多的农村社区进展奖补。二是整合涉农工程资金集中投入。根据“用途不变、渠道不乱、捆绑使用、集中投放”的原则,将农村道路、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等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起来捆绑治理和使用,实行综合配套重点投入,集中用于社区根底设施和配套公共效劳设施建立,最大限度地发挥涉农工程和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引导社会资金参加社区建立。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综合运用土地、补助、贴息、嘉奖和规费减免等优待政策,广泛吸引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参加农村社区建立,逐步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4、完善配套建立,拓展农村社区公共效劳功能。一是全面提升根底设施建立水平。搞好社区道路、水电管网、通讯设施及景观绿化等根底设施建立,到达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标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着力推动便民效劳体系建立。以完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就业培训等事关群众日常生活的效劳工程为重点,加快提升已建成的集“四站四室一院一超市一广场一队”配置的农村社区效劳中心效劳水平,使社区效劳中心到达内部构造、功能名称统一标准,尤其是在各项待遇领取、保费缴纳等方面最好确定一家金融机构,敏捷运用一卡通效劳或者现金缴纳保费的方式,便利农村“三留守”人员,从而使各类公共效劳真正“落户”农村、“扎根”基层。三是积极完善市场化效劳体系。鼓舞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百货供给、农资供给、餐饮效劳、农机修理、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等效劳工程。四是建立健全社区自助互助效劳体系。培育和进展农村社区志愿者协会、老年协会、残疾人协会、红白理事会和文艺宣传队等,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效劳活动。 5、加强队伍建立,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效劳水平。一是充实壮大社区干部队伍。通过派、选、聘、考等途径充实农村社区效劳中心工作力气,使社区工作人员在年龄构造、文化程度、素养力量等方面得到优化,同时,探究建立县镇机关干部到社区挂职任职制度,真正实现农村社区效劳中心“有人办事、高效办事”。二是建立干部培训机制。实行远程教育、网上培训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社区效劳人员业务力量和综合素养培训,推动农村社区建立的顺当开展。三是逐步提高社区干部酬劳待遇。努力改善基层干部待遇偏低的现状,建立健全嘉奖鼓励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干部酬劳,调动农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基层干部活力,推动农村社区整体效劳水平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