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doc

    • 资源ID:90849439       资源大小:236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doc

    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Q/CSGXXXXX-2017目次目 次I前 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24 工作环境35 设备技术要求36 试验方法87 检验规则148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16前言为规范输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统一技术标准,促进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提高电网的运行可靠性,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执行中的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至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IIQ/CSG 12030202016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的基本功能、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储运要求等。本规范适用于南方电网公司所属各单位的110kV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可参照本规范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314-2008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379-2005 电气控制设备GB/T 2317.2-2008 电力金具试验方法 第2部分: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GB/T 2317.4-2008 电力金具试验方法 第4部分:验收规则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 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T 3873-19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 6587.6-1986 电子测量仪器 运输试验GB/T 6593 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验规则GB/T 9535-1998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GB/T 11463-1989 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GB/T 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 总则GB/T 15464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规范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8-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9-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2-199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 25095-2010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监测系统DL/T 5154-2002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741-2010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JB/T 5750-2014 气象仪器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工艺技术要求YD/T 799-2002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YD/T 1214-2002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规范:移动台Q/CSG1204009-2015中国南方电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定义3.1.1覆冰监测系统监测架空输电线路设备本体及其周边环境冰情特征信息,分析输电线路覆冰状况并预测冰情发展趋势的应用系统。一般包括主站系统、监测装置及其之间的通信网络。3.1.2 主站系统实现架空输电线路设备本体及其周边环境冰情特征信息的接收、存储、分析、统计、发布的信息系统。一般由前置接收机、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监测工作站、网络交换设备、通讯设备以及数据库和主站软件系统等组成。3.1.3覆冰监测装置实现架空输电线路设备本体及其周边环境冰情特征信息的采集,并通过通信网络向主站系统传送数据的前端装置。一般由主装置应由传感器(拉力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气温传感器、相对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电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电源控制器)、通讯模块、核心处理单元(主控)、摄像机和其他部件等组成,布置于输电线路上。3.1.4拉力/倾角传感器装置的组成单元,用以实现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对杆塔塔身的拉力及拉力传感器倾斜角度信息的采集。3.1.5气象传感器装置的组成单元,用以实现架空输电线路周边气象数据的采集,主要采集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信息。3.1.6图像传感器装置的组成单元,用以实现架空输电设备本体及其周边现场图像的采集。3.1.7装置标准配置包含一般情形下所需的监测功能单元,满足运行要求的成套装置的当然配置。3.1.8防冰警戒期指开展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状态监测并实施防冰措施的时期,一般为每年12月1日起至次年的2月28日。各地可根据当地气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3.1.9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覆冰监测系统装置两次相邻故障间的工作时间的平均值。3.1.10 在线状态装置可按参数配置正常采集、传输数据,可按拍照时间表正常拍照,网络通信在线,可实时响应主站下发的指令。3.1.11休眠状态装置数据采集及拍照功能关闭,网络通信不在线,但可通过短信命令即时切换到在线状态。3.1.12 装置掉线装置在非休眠状态下,连续15个心跳周期内未上传任何数据帧到主站。3.1.13 装置峰值功率装置工作时的最大瞬时功耗。3.1.14 装置在线采集功率装置处于在线状态,采集数据过程中的平均功耗。3.1.15 装置在线静态功率装置处于在线状态,各传感器监测功能单元均不工作时的平均功耗。3.1.16 装置休眠功率装置处于休眠状态的平均功耗。3.1.17 装置日耗电量装置仅依靠蓄电池供电,在全时在线,采集间隔10min,累计拍照8次且拍照间隔不小于1h的设置条件下,装置在24h内消耗的总电量。3.1.18受控采集方式装置按照主站系统发出的指令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3.1.19 自动采集方式装置按照设定的时间进行数据采集和存储,并将数据上传到主站系统。3.1.20采集间隔装置一次采样时间起点至下一次采样时间起点的间隔。3.1.21无效数据包含空数据、错误数据及严重背离实际的数据。3.1.22数据缺测率在统计时段内,无效数据个数与应测得的数据个数之比,用百分数表示。3.1.23功能检验功能检验包括对装置进行外观结构检测、通讯规约检测、拉力传感器检测、倾角传感器检测、气温和相对湿度传感器检测等功能进行检验。4 工作环境a) 工作温度:40+50;b) 相对湿度:5%RH100%RH;c) 大气压力:550hPa 1060hPa;d) 抗风等级:不低于线路本体抗风等级;e) 装置(含太阳能板、蓄电池等)在狂风、暴雨、冰冻等恶劣自然环境及强电磁环境中运行,其工作稳定性、可靠性不应受到明显影响。5 设备技术要求5.1 安全性能要求a) 装置不应影响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b) 装置与主站系统之间的信息通信应满足安全接入要求,监测装置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4943.1中的相关规定;c) 安装在导地线上的各功能部件应能承受导地线的振动,不应对导地线有磨损或其他伤害,不应明显降低相间距离、对地距离和对杆塔的电气间隙,并满足设计要求;d) 安装在绝缘子串上的各功能部件不应降低绝缘子串的绝缘特性和机械强度,且满足风偏要求和对其它部件的安全距离,同时应能承受故障电流;e) 安装在杆塔上的各功能部件应采取防振、防松措施,而且不应降低杆塔的机械强度;f) 安装在杆塔基础上的各功能部件应采取防盗、防松、防水、防潮等措施,不应破坏杆塔基础的完整性。g) 装置与主站及其通信回路均应符合Q/CSG1204009中对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安全防护要求。5.2 功能要求5.2.1 传感器配置传感器应配项应包含:a) 拉力/倾角传感器:导线拉力传感器,绝缘子串倾角传感器,地线拉力传感器;b) 气象传感器: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传感器;c) 图像传感器:一体化球形摄像机。传感器选配项包含:a) 气象传感器:日照传感器、雨量传感器、气压传感器;b) 其它传感器。5.2.2 成套装置标准配置a) 拉力/倾角监测单元:2组导线拉力/倾角传感器与1组地线拉力/倾角传感器,对应安装在两相(极)导线与一相地线上;b) 气象监测单元:具备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采集功能的传感器1套(组);c) 图像监测单元:一体化球形摄像机1套。5.2.3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应包含以下参量:a) 输电线路导、地线对杆塔塔身拉力;b) 输电线路绝缘子串倾角;c) 输电设备周边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微气象;d) 输电设备本体及其周边现场图像;e) 装置电源电压;f) 装置所在位置移动通讯信号强度;g) 装置各组成单元运行状态。数据采集方式,应同时具备自动采集方式与受控采集方式,应满足受控采集要求。数据采集间隔应满足:a) 根据采集参量的变化特征,可结合用户需求而设定;b) 数据采集间隔最小可设置为1分钟。5.2.4 时钟a) 应具备网络对时功能。应能够接收主站系统的对时命令,宜每天对时一次,对时误差应不超过20s;走时误差应不大于0.5s/24h;b) 装置断电24h以内,内部实时时钟须能正常走时。5.2.5 数据处理a) 应具备数据合理性检查分析功能;b) 应具备对原始采集量的计算功能,输出能直观反映采集量特性的数字化数据;c) 应支持JPEG图像压缩算法。5.2.6 数据存储a) 装置应能够循环存储90天以上的数据采集量、状态量数据;b) 在线监测装置应能够循环存储至少360张拍摄图片;5.2.7 数据通信a) 通信接口和应用层数据传输规约应满足南方电网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要求。b) 通讯方式原则上应选择基于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网络,也可选用无线网络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5.2.8 装置硬件和软件管理a) 应具备动态响应远程时间查询/设置、数据请求、重启等指令的能力;b) 应具备按远程指令修改装置运行参数的能力;c) 应具备密码认证和远程更新程序的功能,应具备可靠的更新机制与方式; d) 应具备周期性自检功能并能输出自检信息;e) 应具备错误自恢复、定时重启功能;f) 应能够实时接收并响应主站系统发出的摄像头开启、拍照、数据上传、拍摄角度转换、分辨率调整、预置位调整等控制命令;g) 应具备休眠功能,应支持休眠状态下短信唤醒;装置缺省为无休眠;h) 应具备发送短信的功能。5.3 电源技术要求电源部分包括发电装置、蓄电池及电源控制器三部分,具有过压保护、防过充过放、电源管理等功能。5.3.1 基本要求a) 应优先采用硅太阳能光伏发电电源系统,应避免选用故障率高、可靠性差、结构复杂的电源系统;b) 应具备宽动态、高效率的供电特性;c) 应根据负载用电量进行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容量匹配优化设计;d) 应具有自管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深度放电保护、过流保护、充放电管理等);e) 应具有完善的远程运行监测功能,能够对电源运行状态、电池电压进行监视,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f) 储能蓄电池应充分考虑电池容量受温度和使用时间的影响,选择环境适应能力强、低温性能好、循环使用寿命长的电池;g) 成套装置各种传感器、通信模块和主控单元应由同一电源系统供电。5.3.2 电源系统技术参数a) 可靠性指标为:MTBF25000h;b) 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应不低于3年;c) 太阳能电池板使用寿命:6年;d) 电源系统输出电压的测量误差应小于±0.2V;e) 持续无光照且无其他电力补充的条件下,蓄电池应至少可以维持装置正常运行30天的供电。5.4 传感器技术要求5.4.1 拉力/倾角传感器5.4.1.1基本要求a) 每相导线上的拉力/倾角传感器数量配置应结合绝缘子串型进行确定:b) I串、带联板的倒V型串或带联板的双I串:1组;c) 不带联板的倒V型串、不带联板的双I串、V型串或带联板的双V型串:2组;d) 不带联板的双V型串:4组;e) 应完全满足被替代金具的各种功能要求,试验标准应不低于被替代金具的型式试验标准,其中标称破坏载荷应大于相应金具标称的1.2倍; f) 应能承受安装、维修及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机械载荷;g) 应能经受故障电流(包括短路电流、雷电流)且其工作稳定性不受干扰;h) 传感器的结构高度应尽可能小,拉力传感器应控制在原有金具连接长度增加70mm以内;i) 各连接部件应有锁紧装置,应保证在运行中不松脱;j) 应采用合适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制造,应满足装置整体使用寿命的要求。5.4.1.2拉力传感器技术参数a) 量程:7t、10t、16t、21t、32t、42t、55t(根据实际需要定制);b) 测量范围:0%100%FS;技术指标:a) 零位误差Zr(%FS):±0.25;b) 在温漂测试中,拉力传感器示值波动范围±0.2%FS;c) 示值误差(%FS):±0.55%,60%FS,±1.0 (60,100FS;d) 重复性R(%FS):±0.55%,60%FS,±1.0 (60%,100%FS;e) 回程误差H(%FS):±0.55%,60%FS,±1.0 (60%,100%FS;f) 长期稳定性Sb(%FS):±1.0。5.4.1.3绝缘子倾角传感器技术参数a) 倾角测量角度范围:双轴,-60°+60°;b) 倾角测量误差:±0.1°;c) 倾角测量分辨力:0.05°。5.4.2 气象监测单元5.4.2.1基本要求a) 环境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应避免受到太阳直射、金属辐射的影响,并保证各传感器的有效测量;b) 风速、风向传感器应采用超声波式传感器。5.4.2.2技术参数气温测量要求如下:a) 测量范围:-40+50;b) 测量误差:±0.5;c) 分辨力:0.1。相对湿度:a) 测量范围:80%RH100%RH,含80%RH;b) 测量误差:±4%RH(0%RH80%RH),±8%RH(80%RH100%RH);c) 分辨力:1%RH。风速测量要求如下:a) 测量范围:0 m/s60m/s;b) 测量误差:±(0.50.03V)m/s,V为标准风速值; c) 分辨力:0.1 m/s。风向测量要求如下:a) 测量范围:0°360°;b) 测量误差:±5°;c) 分辨力:3°。5.4.3图像传感器5.4.3.1基本要求a) 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GB 4208规定的IP65级要求;b) 整体结构具备一定的防覆冰、防污性能;c) 应具有良好的防振结构,避免在杆塔安装环境中的振动对光学仪器产生影响和对视频图像质量产生影响;d) 应具有良好的抗工频电磁干扰性能和良好的接地安装措施,能实现在高压电磁环境中视频数据的准确、完整采集,以及对前端设备的准确控制;不应出现雪花点、黑纹等视频干扰现象及云台失控等故障现象。5.4.3.2技术参数摄像机主要技术参数要求如下:a) 像素数: 130万,或根据用户要求调整;b) 最低照度:0.01Lux/ f1.2;c) 变焦率:光学18倍。云台主要技术参数要求如下:a) 预置位数量:64;b) 水平旋转角度:0°355°;c) 俯仰角度:0°90°。5.5 电气性能5.5.1 电晕和无线电干扰应满足GB/T 2317.2中规定的相应电压等级的架空输电线路金具的电晕熄灭电压和无线电干扰水平要求。5.5.2 雷击性能在电源机箱任一电源进线与地之间施加波形为1.2/50µs、峰值为6kV的冲击电压全波,在相同极性下,试验10次,每次间隔5s,应无飞弧或击穿现象。试验结束后,监测装置应能正常工作。5.6 电磁兼容性能5.6.1 静电放电抗扰度应满足GB/T 17626.2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4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要求。5.6.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应满足GB/T 17626.3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要求。5.6.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应满足GB/T17626.4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4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要求。5.6.4 浪涌(冲击)抗扰度应满足GB/T17626.5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4级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5.6.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应满足GB/T17626.6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要求。5.6.6 工频磁场抗扰度应满足GB/T 17626.8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5级的工频磁场抗扰度要求。5.6.7 脉冲磁场抗扰度应满足GB/T 17626.9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5级的脉冲磁场抗扰度要求。5.7 环境适应性5.7.1 低温性能应满足GB/T 2423.1中6.6.1规定的温度为40、持续时间16h的低温试验要求。5.7.2 高温性能应满足GB/T 2423.2中15.1规定的温度为70、持续时间16h的高温试验要求。5.7.3 交变湿热性能应满足GB/T 2423.4中7.3规定的温度为55,相对湿度大于90%RH,持续时间12h;温度为25,相对湿度大于95%,持续时间12h的交变湿热试验要求。5.7.4 低温覆冰性能监测装置应能满足在环境温度为100,环境湿度为90%RH以上,且装置表面全面覆冰,保持时间24小时的覆冰试验要求。5.8 机械性能5.8.1 振动性能在非工作状态下,非包装状态的监测装置应能满足GB 6587.4中第1部分规定的严酷等级的正弦振动:a) 频率范围:塔上监测装置5Hz55Hz,线上监测装置10Hz150Hz ;b) 峰值加速度:10m/s2;c) 扫频循环次数:5次;d) 危险频率持续时间:10min。5.8.2 垂直振动疲劳性能安装在导地线上的监测装置应能满足GB/T 2423.10中5.1、5.2和5.3.2.2中规定的承受振幅A=±0.5mm、频率f25Hz50Hz、振动次数N=1×107次的垂直正弦振动。5.8.3 碰撞性能在非工作状态下,非包装状态的监测装置应能承受如下严酷等级的碰撞:a) 脉冲持续时间:16ms;b) 每方向的碰撞次数:1000次;c) 峰值加速度:98m/s2。5.9 可靠性要求5.9.1 基本要求a) 监测装置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应低于25000h;b) 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不应少于8年,其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不应低于3年;c) 运行状态下,每日数据缺测率应不大于1%,监测装置各传感器每日无效数据率应不大于3%。5.9.2 电源要求a) 电源模块一般包括能量采集单元、蓄电池和控制器等;b) 在输电线路杆塔上,宜采用太阳能板加蓄电池等供电方式,电源模块应满足监测装置在当地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要求;c) 在输电线路导地线上,宜采用感应取能或电池供电等方式,电源模块应满足监测装置在当地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要求;d) 杆塔上电源模块宜配置独立的充放电控制器,电源模块标称电压宜为DC+12V;e) 杆塔上电源模块宜采用分体式设计,蓄电池及充放电控制器宜安装在独立的机箱内;f) 电源机箱单体质量不应超过30kg;g) 持续无光照且无其他电力补充的条件下,蓄电池应至少可以维持监测装置正常运行30天的供电。5.9.3 功耗要求5.9.3.1 非视频类监测装置整体功耗a) 监测装置整体应采用低功耗设计;b) 峰值功耗:15W;c) 在线状态下采集功耗:3.5W;d) 在线状态下静态功耗:1.0W;e) 休眠状态功耗宜不超过0.6W;f) 监测装置日耗电量:2.5Ah。5.10 外观及结构a) 监测装置应遵循简单、可靠、适用的原则,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小型化以及低功耗设计,并满足输电线路户外自然环境下长期可靠运行的要求;b) 外观应整洁、无损伤,结构上应针对现场安装过程的起吊、固定工作进行设计;c) 外壳为单层结构时,防护等级应满足GB4208中规定的IP65要求。外壳为双层结构时,外层防护等级应满足GB4208中规定的IP54要求,内层防护等级应满足IP65要求;d) 监测装置单体重量应尽量减轻(不宜超过30kg),安装位置在导线上的部分,单体重量不超过2.5kg;e) 监测装置的金属构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非金属构件应采用耐老化材料;f) 应具有永久标识,铭牌、文字及符号应简明清晰;g) 应满足防腐蚀、防霉菌、防潮湿、防盐雾要求,并具有防止动物影响的措施;h) 各零部件及相应连接线应有防松措施,无机械损伤;i) 监测装置外接数据线应采用屏蔽线,数据线与电源线均应采用保护措施;所有引线均应采用专用金具固定在线路本体上,并采取适当的防松措施;j) 电源和信号插口应采用防水航空插头,应具备防误插设计;k) 监测装置的外观和结构应与相应线路构件相匹配,便于安装和维护,且安装时应避免对线路本体造成不必要的改变或损伤。6 试验方法6.1 试验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各项检验应在如下试验条件下进行:a) 环境温度:+15+35;b) 相对湿度:25%RH75%RH;c) 大气压力:550hPa1060hPa。6.2 功能检验6.2.1 试验方法按照现场配置方式组成覆冰监测系统,给监测装置通电,施加相应信号,分项检测监测装置是否具备本标准要求的各项功能,应进行以下接口测试:a) 测试监测装置的数据输出接口及一致性;b) 测试监测装置的查询功能、配置功能及一致性;c) 测试监测装置的运行状态监测功能、报警功能及远程升级功能等。 6.2.2 判定准则a) 监测装置应具备本标准5.2中规定的功能;b) 应用层数据传输规约应符合附录A南方电网公司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通信规约(架空线路部分)要求。6.3 测量有效性试验6.3.1 试验方法a) 计量设备:所有用于检验的计量设备均应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的要求定期进行校准/检定;b) 检验方法:对技术指标应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的规定方法进行各项检验。6.3.2 判定准则测量范围、准确度等技术指标应满足本标准附录B及专项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技术要求。6.4 电气性能试验6.4.1 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6.4.1.1 试验方法按GB/T 2317.2中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6.4.1.2 判定准则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监测装置应满足本标准5.5.1中规定的技术要求,且试验期间数据缺测率应小于5%。6.4.2 导线电流耐受试验6.4.2.1 试验方法把监测装置安装在相应截面的导线上,处于工作状态,进行如下导线通流试验:a) 将导线电流从零升流至导线允许电流,然后降流至零,重复3次;b) 对导线通以允许电流值的电流,连续运行48小时。6.4.2.2 判定准则试验期间及试验结束后,监测装置应能正常工作,数据无干扰、电气系统无损坏,且试验期间数据缺测率应小于5%。6.4.3 温升试验6.4.3.1 试验方法参照GB/T 2317.3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在环境温度为20的条件下,将监测装置安装在400mm2及以上截面的导线上,对导线通以允许电流值(如800A)的电流,测量导线表面温度、监测装置夹具及表面的温度。6.4.3.2 判定准则监测装置夹具及表面的温升不应超过导线的温升。6.4.4 雷击试验6.4.4.1 试验方法按GB/T 3482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在本标准5.5.4规定的严酷等级下进行试验。6.4.4.2 判定准则在试验过程中监测装置应无飞弧或击穿现象,试验后监测装置应能正常工作。6.5 电磁兼容试验6.5.1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6.5.1.1 试验方法按照GB/T 17626.2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a) 监测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b) 接触放电;c) 在外壳和工作人员经常可能触及的部位;d) 试验电压:8kV;e) 正负极性放电各10次,每次放电间隔至少1s。6.5.1.2 判定准则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监测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应达到GB/T 17626.2中规定的a级要求。6.5.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6.5.2.1 试验方法按照GB/T 17626.3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a) 监测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b) 频率范围:80MHz1000MHz;c) 试验场强:10V/m。6.5.2.2 判定准则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监测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应达到GB/T 17626.3中规定的a级要求。6.5.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6.5.3.1 试验方法按照GB/T 17626.4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a) 监测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b) 对供电电源端口、保护接地,试验电压为4kV;对输入/输出信号、数据和控制端口,试验电压为2kV;c) 重复频率:100kHz;d) 试验时间:1min;e) 施加试验电压次数:正负极性各3次。6.5.3.2 判定准则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监测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应达到GB/T 17626.4中规定的a级要求。6.5.4 浪涌(冲击)抗扰度6.5.4.1 试验方法按照GB/T 17626.5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a) 监测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b) 试验电压:4kV。6.5.4.2 判定准则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监测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应达到GB/T 17626.5中规定的a级要求。6.5.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6.5.5.1 试验方法按照GB/T 17626.6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在下述条件下进行:a) 试验电压:10V;b) 扫描频段:150kHz80MHz;c) 试验波为1kHZ正弦波对信号进行80%的幅度调制,扫频速率1.5×10-3十倍频程/s,驻留时间1s,扫描步长1%。6.5.5.2 判定准则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监测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应达到GB/T 17626.6中规定的a级要求。6.5.6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6.5.6.1 试验方法按照GB/T 17626.8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a) 监测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b) 稳定持续的磁场强度:100A/m;c) 1s3s短时作用的磁场强度:1000A/m。6.5.6.2 判定准则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监测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应达到GB/T 17626.8中规定的a级要求。6.5.7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6.5.7.1 试验方法按照GB/T 17626.9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a) 监测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b) 脉冲磁场强度:1000A/m。6.5.7.2 判定准则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监测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应达到GB/T 17626.9中规定的a级要求。6.6 环境适应性能试验6.6.1 低温试验6.6.1.1 试验方法将整套监测装置(除太阳能采集板)放入恒温恒湿箱,确认电量充足、各功能部件运行正常,且监测装置采集时间间隔为默认采集间隔;按GB/T 2423.1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在本标准5.7.1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下进行试验,且监测装置采集时间间隔为默认采集间隔,统计试验期间数据缺测率。6.6.1.2 判定准则试验期间及试验结束30分钟内,整套装置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a) 试验结束时装置在线;b) 试验过程中,掉线次数不超过2次;c) 单次掉线时长不超过1h;d) 数据缺测率不大于1%,图片无缺失;e) 未出现无效数据。6.6.2 高温试验6.6.2.1 试验方法将整套监测装置(除太阳能采集板)放入恒温恒湿箱,确认电量充足、各功能部件运行正常,且监测装置采集时间间隔为默认采集间隔;按照GB/T 2423.2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并在本标准5.7.2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下进行试验,且监测装置采集时间间隔为默认采集间隔,统计试验期间数据缺测率。6.6.2.2 判定准则试验期间及试验结束30分钟内,整套装置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a)试验结束时装置在线;b)试验过程中,掉线次数不超过2次;c)单次掉线时长不超过1h;d)数据缺测率不大于1%,图片无缺失;e)未出现无效数据;f)蓄电池应无鼓包、裂纹、开裂等现象。6.6.3 交变湿热试验6.6.3.1 试验方法将整套监测装置(除太阳能采集板)放入恒温恒湿箱,确认电量充足、各功能部件运行正常,且监测装置采集时间间隔为默认采集间隔;按照GB/T 2423.4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在本标准5.7.3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下进行试验,且监测装置采集时间间隔为默认采集间隔,统计试验期间数据缺测率。6.6.3.2 判定准则试验期间及试验结束30分钟内,整套装置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a)试验结束时装置在线;b)试验过程中,掉线次数不超过2次;c)单次掉线时长不超过1h;d)数据缺测率不大于1%,图片无缺失;e)未出现无效数据;f)蓄电池应无鼓包、裂纹、开裂等现象。6.6.4 低温覆冰试验6.6.4.1 试验方法将整套监测装置(除太阳能采集板)放入恒温恒湿箱,确认电量充足、各功能部件运行正常,且监测装置采集时间间隔为默认采集间隔;在-100之间、90%RH以上环境中且装置覆冰条件下,全部数据采集功能开启,保持24h。6.6.4.2 判定准则试验期间及试验结束30分钟内,整套装置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a)试验结束时装置在线;b)试验过程中,掉线次数不超过2次;c)单次掉线时长不超过1h;d)数据缺测率不大于1%,图片无缺失;e)未出现无效数据;f)各传感器应运转正常;g)云台应能正常工作。6.7 机械性能试验6.7.1 振动试验6.7.1.1 试验方法监测装置不包装、不通电,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中央,按照GB/T 2423.10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并在本标准5.8.1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下进行试验。6.7.1.2 判定准则试验后,监测装置应无损坏,紧固件、连接件、模块及元器件无松动、脱落等现象,且通电后监测装置在规定的限值内性能正常。6.7.2 垂直振动试验6.7.2.1 试验方法本试验通过模拟导地线振动,检验安装在导地线上的监测装置耐受垂直振动的能力和对导地线的损伤。参照DL/T 1098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布置参见DL/T 1098,将监测装置按要求固定在受张导线上,导线张力为1025%CUTS;振动条件要求振动频率f为25Hz50Hz,监测装置安装处导线振幅A=±0.5mm,振动次数N=1×107次。同时测量监测装置夹头处的导线动弯应变值(不应大于允许值±100µ±120µ)。6.7.2.2 判定准则试验后,检验监测装置各部件无松动,无损坏,夹头无滑移、无明显磨损;监测装置夹头处的导线未损伤;监测装置能正常工作。6.7.3 碰撞试验6.7.3.1 试验方法监测装置不包装、不通电,固定在碰撞试验台中央,按GB/T 2423.6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在本标准5.8.3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下进行试验。6.7.3.2 判定准则试验后,监测装置应无损坏,紧固件、连接件、模块及元器件无松动、脱落等现象,且通电后监测装置在规定的限值内性能正常。6.8 电源性能及功耗试验6.8.1 蓄电池常温容量(10h率容量)试验6.8.1.1 试验方法a)针对杆塔上供电电源的蓄电池,完全充电后静置1h以上,在环境温度为25±5的条件下开始放电。在放电过程中,放电电流的波动不得超过规定值的±1%;b)进行10h率容量试验,得到蓄电池10h率容量;c)蓄电池再次完全充电后,再进行10h率容量试验,共进行6次循环试验。6.8.1.2 判定准则10h率容量在第1次循环不应低于90%的额定容量,且在第5次循环以前应达到额定容量。6.8.2 蓄电池低温放电率试验6.8.2.1 试验方法a)针对杆塔上供电电源的蓄电池,完全充电后放置在-20的低温箱内,静置2h以上,在低温箱外部串接直流电度表及负载电阻;b)进行10h率容量试验,得到低温下蓄电池10h率容量;c)蓄电池再次完全充电后,再进行低温下10h率容量试验,共进行4次循环试验;d)蓄电池低温放电率:低温放电率=(20时10h率容量/额定容量)×100% 。6.8.2.2 判定准则低温放电率应大于70%。6.8.3 蓄电池荷电保持能力(容量保存率)试验6.8.3.1 试验方

    注意事项

    本文(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doc)为本站会员(天****)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