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升学妇产教案设计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docx
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72018第二学期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案授课日期3.63.63.8授课班级16.216. 316. 1课题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课型理论课课时2学时教法学法讲授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内生殖器的结构与功能;骨盆的组成;掌握性激素的生理功 能能力目标;学会识别女性内、外生殖器解剖结构及骨盆组成情感目标;具有关爱、尊重、理解服务对象的意识安全目标;确保课堂安全进行环保目标;杜绝资源浪费教学重点女性内、外生殖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女性内、外生殖器的结构和功能选用教具教材、电子白板、骨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教学设计、举例要点等、外生殖器(-)阴阜:隆起的脂肪垫(女性第一性征)位置:耻骨联合前面青春期开始生长阴毛,分布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女性第二性征)(二)大阴唇:对隆起的皮肤皱裳,位置:邻近两股内侧,起自阴阜,止于会阴。前端:子宫圆韧带终点后端:在会阴体前相融合,形成大阴唇的后连合。外侧面:与皮肤相同,皮层内有皮脂腺和汗腺,青春期长出阴毛内侧面:皮肤湿润似粘膜皮下脂肪层 富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局部受伤,出血易形成大阴唇血肿 未婚妇女: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盖阴道口及尿道外口。经产妇大阴唇:两侧分开(分娩);绝经后:大阴唇呈萎缩状,阴毛稀少(三)小阴唇:对薄皱裳,无毛,富含神经末梢,敏感位置:大阴唇内侧。前端:相互融合,再分为两叶包绕阴蒂,前叶形成阴蒂包皮后叶与对侧结合形成阴蒂系带后端:与大阴唇后端相会合,在正中线形成横皱壁阴唇系带经产妇受分娩影响,不明显(四)阴蒂:勃起性组织(与男性阴茎海绵体相似)位置:两小阴唇顶端的联合处分三部分:前端:阴蒂头,富含神经末梢,极敏感。仅阴蒂头露见,其直径68mm。 中:阴蒂体后:分为两个阴脚,附着于各侧的耻骨支上。(五)阴道前庭:两小阴唇之间的裂隙前:阴蒂后:阴唇系带在此区域内:前方尿道外口后方阴道口舟状窝(阴道前庭窝):阴道口与阴唇系带之间浅窝,经产妇无二、内生殖器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称子宫附件。(-)阴道 为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1 .位置和形态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长79cm,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长1012cm,与直肠贴近上端包围宫颈,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隆(阴道穹),按其位置分为 前、后、左、右4部分,其中后穹隆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为盆 腔最低部位,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2 .组织结构阴道壁由粘膜、肌层和纤维组织膜构成,有很多横纹皱裳,故有较大伸展性 阴道粘膜呈淡红色,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覆盖,无腺体,阴道粘膜受性激素影 响有周期性变化。幼女及绝经后妇女的阴道粘膜上皮甚薄,皱裳少,伸展性 小,容易创伤而感染。阴道肌层由两层平滑肌纤维构成,外层纵行,内层环行,在肌层的外面有一 层纤维组织膜,含多量弹纤维及少量平滑肌纤维。阴道壁因富有静脉丛, 故局部受损伤易出血或形成血肿。(二)子宫壁厚、腔小、以肌肉为主的器官。腔内覆盖粘膜称子宫内膜,青春期后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改变并产生月 经:性交后,子宫为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孕期为胎儿发育、成长的部位; 分娩时子宫收缩使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形态成年人子宫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量约5mL子宫上部较宽称宫体,上端隆突部分称宫底,宫底两侧为宫角,与输卵管相通。子宫下部较窄呈圆柱状称宫颈。宫体与宫颈的比例,婴儿期为1: 2,成年妇 女为2: 1。宫腔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子宫峡部:在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约1cm,解剖 学内口其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组织学内口其下端困粘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宫颈管:宫颈内腔呈梭形称成年妇女长约2.53.0cm,其下端称宫颈外口。未产妇的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的宫颈外口受分娩影响形成大小不等的横 裂,而分为前唇和后唇。2 .组织结构宫体和宫颈的结构不同。(1)宫体:宫体壁由3层组织构成,外层为浆膜层(脏层腹膜),中间 层为肌层,内层为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为层粉红色粘膜组织,从青春期开始受卵巢激素影响。功能层:其表面2/3能发生周期性变化:基底层:女性生殖系统层,余下1/3靠近子宫肌层的内膜无周期性变化 子宫肌层:厚,非孕时厚约.8cm。肌层由平滑肌束及弹纤维所组成。肌束纵横交错如网状,大致分3层:外 层多纵行,内层环行,中层多各方交织。肌层中含血管,子宫收缩时血管被 压缩,能有效制止产后子宫出血。子宫浆膜层:为覆盖宫体底部及前后面的腹膜,与肌层紧贴,但在子 宫前面近峡部处,腹膜与子宫壁结合较疏松,向前反折以覆盖膀胱,形成膀 胱子宫陷凹。覆盖此处的腹膜称膀胱子宫返折腹膜,与前腹壁腹膜相连续。在子宫后面, 腹膜沿子宫壁向下,至宫颈后方及阴道后穹隆再折向直肠,形成直肠子宫陷 凹亦称道格拉斯陷凹,并向上与后腹膜相连续。(2)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亦含有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纤维。 宫颈管粘膜上皮细胞呈单层高柱状,粘膜层有许多腺体能分泌碱性粘液, 形成宫颈管内的粘液栓,将宫颈管与外界隔开。宫颈阴道部为复层鳞状上皮覆盖,表面光滑。在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 皮交界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宫颈粘膜受性激素影响也有周期性变化。3 .位置 腹膜间位器官。盆腔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下端接阴道, 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子宫的正常位置呈轻度前倾前屈位,主要靠子宫韧带 及骨盆底肌和筋膜的支托作用。活动度大,与膀胱、直肠的充盈度有关,与妊娠有关。4 .子宫韧带共有4对(I)圆韧带:使宫底保持前倾位置(2)阔韧带:维持子宫于盆腔正中位置(3)主韧带:固定宫颈位置,保持子宫不致向下脱垂(4)宫舐韧带:将宫颈向后向上牵引,维持子宫处于前倾位置(三)输卵管为对细长而弯曲的管,位于子宫阔韧带的上缘内,内侧与宫角相连通,外 端游离,与卵巢接近。全长约814cm。输卵管为卵子与精子相遇的场所, 也是向宫腔运送受精卵的管道。根据输卵管的形态由内向外可分为4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 (四)卵巢 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产生和排出卵细胞,以及分泌性激素。形态 扁椭圆形,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开始排卵后,表面逐 渐凹凸不平:灰红色,周期性排卵,黄体形成和结瘢而凹凸不平和色素沉着。(排卵瘢,排卵孔,多囊卵巢)成年妇女的卵巢约4cm(左2.93,右2.88) X 3cm(左1,48,右1.38 X 1cm大(拇指远节指腹大),重56(1046)g,呈灰 白色:35岁后开始逐渐缩小,绝经后卵巢萎缩变小变硬(生育期的曾2,小指远 节指腹大)。左侧略大于右侧.位置卵巢位于输卵管的后下方,卵巢窝内,腹膜腔内器官,位置波动很大。 三、邻近器官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四、血管、淋巴及神经(一)动脉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 及阴部内动脉。2 .子宫动脉:骸内动脉前干分支,在腹膜后沿骨盆侧壁向下前行,经过 阔韧带基底部、宫旁组织到达子宫外侧,距子宫颈内口 2cm处横跨输尿管之 子宫侧缘,此后分为上下两支。3 .阴道动脉阴道上段由子宫动脉宫颈阴道支供应 下段主要由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供应。4 .阴部内动脉为骼内动脉前干终支.经坐骨大孔的梨状肌下孔穿出骨 盆(-)静脉盆腔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并在相应器官及其周围形成静脉丛,且互相吻合,故盆腔静脉感染容易蔓延。卵巢静脉出卵巢门后形成静脉丛,与同名动脉伴行,右侧汇人下腔静脉,左 侧汇人左肾静脉,故左侧盆腔静脉曲张较多见。(三)淋巴 女性盆部具有丰富的淋巴系统,淋巴结一般沿相应的血管排 歹,其数目、大小和位置均不恒定。主要分为外生殖器淋巴与盆腔淋巴两组。(四)神经1 .外生殖器的神经支配外阴部神经主要由阴部神经支配。2 .内生殖器的神经支配主要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所支配。子宫平滑肌有自律活动,完全切除其神经后仍能有节律收缩,还能完成分娩 活动。临床上可见下半身截瘫的产妇能顺利自然分娩。五、骨盆女性骨盆是胎儿阴道娩出时必经的骨性产道,其大小、形态对分娩有直接影 响。(一)骨盆的组成(图2-7)骨盆的骨骼骨盆由舐骨:56块舐椎尾骨:45块尾椎骸骨:2块,每块髄骨又由骸骨、坐骨、耻骨融合而成骨盆的关节耻骨联合:两耻骨之间有纤维软骨,形成耻骨联合,位于骨盆的前方箭骼关节:舐骨和髓骨之间,在骨盆后方舐尾关节:舐尾关节为舐骨与尾骨的联合处部尾关节活动度与分娩有关。(二)骨盆的分界能耻线耻骨联合上缘、骼耻缘及舐岬上缘的连线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和真骨 盆两部分:假骨盆(大骨盆):分界线以上,前:腹壁下部真骨盆(小骨盆,骨产道):位于骨盆分界线之下,是胎儿娩出的通道。真骨盆有上、下两:骨盆入口、骨盆出口(三)骨盆的类型根据骨盆形状分为4种类型:女型、男型、类人猿型、扁平型。临床多见混合型。六、骨盆底作用封闭骨盆出口;盆腔脏器赖以承载并保持正常位置。七、会阴(广义)封闭骨盆出口的所有软组织。会阴体:狭义会阴:阴道口与肛门间的软组织。厚34cm,由外向内逐渐 变窄呈梭状,表面为皮肤及皮下脂肪,内层为中心腱。两侧坐骨结节前缘的连线将骨盆底分为前、后两部:前部尿生殖三角,又称尿生殖区,有尿道和阴道通过后部肛门三角,又称肛区,有肛管通过。组成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所组成,3层组织:外层浅层筋膜与肌肉。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一)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新生儿期 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特点: 常见外阴较丰满,乳房略隆起或少许泌乳。« 可出现少量阴道流血。 这些生理变化短期内均能自然消退。儿童期 从出生4周到12岁左右称儿童期。特点: 星10岁之前,儿童体格持续增长和发育,但生殖器仍为幼稚型。 在儿童后期,约10岁起,女性特征开始呈现。青春期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称青春期。特点:全身发育此时期身高迅速增长,体型渐达成人女型。第一性征的发育第二性征已显现女性特有体态。月经来潮是青春期开始的个重要标志。但由于卵巢功能尚不健全,故 初潮后月经周期也多无一定规律。月经周期尚不规律且多为无排卵性。此时虽己初步具有生育能力,但整 个生殖系统的功能尚未臻完善。性成熟期 一般自18岁左右开始,历时约30年,性成熟期又称生育期。特点:规律的周期性排卵。生殖器各部和乳房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周期性改变。围绝经期 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亦开始萎缩向衰退变更。曾称为更年期,此期长短不一,因人而异。1994年WHO将其分为3个阶段:绝经前期此期卵巢内卵泡数明显减少且易发生卵泡发育不全,多数妇女 往绝经前月经周期不规律,常为无排卵性月经。绝经自然绝经通常是指女性生命申最后一次月经,卵巢内卵泡自然耗 竭,或剩余的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丧失反应。据全国协作组资料,我国妇女的绝经平均年龄为49. 5岁,80在44-54岁之间。如幻岁以前绝经称卵巢 功能早衰。绝经后期卵巢进步萎缩,其内分泌功能渐消退。生殖器官萎缩。绝经 前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巢激素缺乏,使围绝经期妇女出现些血管 运动障碍和神经精神障碍的症状。血管运动障碍可表现为潮热和出汗;神经 精神障碍可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不安、抑郁或烦躁、失眠和头痛等。老年期一般60岁后妇女机体逐渐老化,进入老年期。特点:雌激素水平低落,生殖器官进步萎缩老化。骨代谢失常引起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二)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1 .月经的定义月经是指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 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2 .月经初潮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多在13T5岁之间,但可能 早在1P12岁,或迟至17-18岁。3 .月经周期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 时间称个月经周期,一般28-30日为个周期。4 .月经持续时间及出血量 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为2-7日,多数为3-6 日。多数学者认为每月失血量超过80ml即为病理状态。5 .月经血的特征 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 月经血的主要特点是不凝固,但在正常情况下偶尔亦有些小凝块。6.月经期的症状下腹及腰散部下坠感,个别可有膀恍刺激症状(如尿 毅、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如头痛、失眠、精神忧郁、易于激动)、胃 肠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以及鼻粘膜出血、皮肤 座疮等,但一般并不严重,不影响妇女的工作和学习。(三)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1 .卵巢功能卵巢是女性生殖内分泌腺,有两种主要功能:为产生卵 子并排卵;另一为合成并分泌淄体激素和多肽激素。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 发生周期性变化称卵巢周期,其主要变化如下:卵泡的发育及成熟原始卵泡有15万一50万个卵泡。生育期大约只有300-400个卵母细胞发 育成熟,并经排卵过程排出,其余的卵泡发育到定程度自行退化,这个退 化过程称卵泡闭锁。闭锁卵泡的组织学特征为卵母细胞退化坏死,被吞噬细 胞清除,颗粒细胞层分解,细胞脂肪变性,卵泡塌陷最后纤维化。排卵卵细胞和它周围的些细胞起被排出的过程称排卵。 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4日左右。 卵子排出后,经输卵管伞部捡拾、输卵管壁蠕动以及输卵管粘膜纤 毛活动等协同作用进入输卵管,并循管腔向于宫侧运行。黄体形成及退化黄体形成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腔内压下降,卵泡壁塌陷,形成 许多皱璧,卵泡壁的卵泡颗粒细胞和内膜细胞向内侵入,周围有结缔组 织的卵泡外膜包围,共同形成黄体。排卵后7-8日(相当于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黄体体积达最高峰。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日开始退化。3.卵巢分泌的淄体激素主要为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等淄体激 素。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卵巢激素的分泌随卵巢周期而变化。雌激素排卵前形成第一高峰约在排卵后8日黄体成熟时,形成第二高峰在月经前达最低水平。孕激素:在排卵后7素日达最高峰到月经来潮时回复到排卵前水平。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其对照列表如下)雌激素孕激素子 宫肌 层促使子宫发育;使肌细胞的增生 和肥大;增强子宫收缩;增加 子宫平滑肌対缩宫素的敏感性。使肌纤维松弛,兴奋性降低;同时降低妊娠 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内膜使子宫内膜增生.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宫 颈使宫颈松弛:宫颈粘液分泌增 加,质变稀薄。使宫颈闭合;粘液减少、变稠。输卵管促进输卵管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阴道增强局部的抵抗力;使阴唇发 育、丰满。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乳腺使乳腺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在已有雌激素影响的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 发育成熟。卵巢促使卵泡发育;有助于卵巢积储 胆固醇。下丘脑正负反馈调节负反馈作用体温使体温升高。0.3-0.5摄氏度水钠的 代谢促进钠与水的潴留孕激素能促进水与钠的排泄.综述上述生理功能,显示孕激素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步促使女性生殖器 和乳房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可见二者有协同作用;另方面,雌激素和 孕激素又有拮抗作用,表现在子宫收缩、输卵管蠕动、宫颈粘液变化、阴道 上皮细胞角化和脱落以及钠和水的潞留与排泄等。(四)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使女性生殖器发生一系列周期性变化,尤以子宫 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最显著。1.内膜的周期性变化1)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 其组织形态的周期性改变可分为3期:(1)增生期: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上皮与间质细胞呈增生状态称增生期。(2)分泌期:黄体形成后,在孕激素作用下,使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称 分泌期。(3)月经期:在月经周期第1-4日。变性、坏死的内膜与血液相混而排 出,形成月经血。2)子宫内膜的生物化学研究2,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1)粘膜的周期性变化2)宫颈粘液的周期性变化 月经净后,宫颈管分泌的粘液量很少。排卵 期粘液分泌量增加,粘液稀薄、透明。若将粘液作涂片检查,干燥后可见羊 齿植物叶状结晶。排卵后,粘液分泌量逐渐减少,质地变粘稠而混浊,拉丝 度差,易断裂。涂片检查时结晶逐步模糊,至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完全消 失,而代之以排列成行的椭圆体。3)输卵管的周期性变化 雌、孕激素的协同作用,保证受精卵在输卵管 内的正常运行。(五)下丘脑一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可控制女性发育、正常月经和性功能,因此又称性腺轴。性腺轴的功能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反馈调节实现。卵巢性激素对 下丘脑垂体分泌活动的调节作用称为反馈性调节作用。下丘脑的不同部位 对性激素作用的反应性不同。使下丘脑兴奋,分泌性激素增多者称正反馈; 反之,使下丘脑抑制,分泌性激素减少者称负反馈。大量雌激素抑制下丘脑 分泌FSH-RH (负反馈);同时又兴奋下丘脑分泌LH-RH (正反馈)。大量孕 激素对LH-RH抑制作用(负反馈)。 参与机体内环境和物质代谢的调节。神经内分泌活动还受到大脑高级中枢调控。在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 放激素(GnRH)的控制下,腺垂体分泌FSH和LH,卵巢性激素依赖于 FSH和LH的作用,而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又受卵巢分泌的性激素调 控。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与黄体生成激 素释放激素,二者可通过下丘脑与脑垂体之间的门静脉系统迸人腺 垂体,垂体在下丘脑所产生的激素控制下分泌FSH与LH。能刺激成 熟卵泡排卵,促使排卵后的卵泡变成黄体,并产生孕激素与雌激素。教学小结:本节课的内容重点为内生殖器的结构和功能,骨盆的结构、分界,内容比较重要,应 该要课下好好复习。作业:1、女性内生殖器的组成及功能2、子宫韧带的作用预习提示:女性生殖系统生理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来说较多一点点,记忆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总体来说理解并不难, 课下应加强复习。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72018第二学期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案授课日期3.73.83.9授课班级16.216.316. 1课题妊娠生理课型理论课课时2学时教法学法讲授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妊娠生理、胎盘的功能能力目标:学会胚胎、胎儿发育特征的识别情感目标:具有关爱、尊重、理解服务对象的意识 安全目标:确保课堂安全进行 环保目标:杜绝资源浪费教学重点1、受精及受精卵的发育和植入2、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教学难点受精及受精卵的发育和植入选用教具教材、电子白板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教学设计、举例要点等第一节妊娠生理1 .妊娠概念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2 .妊娠时间的计算(1)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附属物排出是妊娠终止,约38周。(2)临床上自末次月经第1天开始计算妊娠时间,妊娠全过程40周。生理变化、受精与着床1,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2 .精子的运行及获能阴道宫颈管宫腔输卵管3 .受精的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4 .受精的时间 发生于排卵后12小时内,受精过程约24小时。5 .受精卵(孕卵)受精的卵子称受精卵,标志着新生命的诞生。(二)受精卵的输送、发育与着床名称部位发生过程时间桑根 胚输卵 管输卵管内运行过程中受精后72小时内早期 囊胚宫腔 内宫腔内运行过程中受精后第46日晚期子宫晩期囊胚种植受精后第67日囊胚内膜(着于子宫内膜开始,1112日结束床)(后壁上部多见)受精卵发育、输送与植入(1)发育(2)输送(三)蜕膜1 .概念妊娠后的子宫内膜。2 .分类按蜕膜与囊胚的位置关系分为:(1)底蜕膜(2)包蜕膜(3)真蜕膜二、胎儿附属物(-)胎盘1 .胎盘的形成(1)胎盘结构: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2)形成时间:于妊娠67周开始,至12周末形成。(3)胎盘结构:圆形或椭圆形盘状,重45650g,直径1620cm,厚1 3cm。1)胎儿面:光滑,中央或稍偏处有脐带附着。2)母体面:由20个胎盘小叶组成。(4)绒毛膜:孕卵滋养层分化形成。1)分类:叶状绒毛膜参与胎盘构成;平滑绒毛膜参与胎膜构成。2)功能:绒毛吸收营养;滋养层细胞产生HCG,维持早期妊娠。(5)羊膜:有弹性的半透明薄膜,光滑,无血管、神经及淋巴参与羊水的交换。2 .胎盘的结构:妊娠足月胎盘为圆形或椭圆形盘状,重450-650g,直径 16-20cm,厚1-3cm。分为子面和母面。子面光滑,灰白色,中央或稍偏处 有脐带附着,脐动静脉分支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直达胎盘边缘。母面粗糙, 呈暗红色,由20个左右胎盘小叶组成3 .胎盘的血液循环(1)胎盘有母体和胎儿两套血液循环。(2)胎儿血与母血不直接相通,而是隔着绒毛毛细血管壁、绒毛间质和绒 毛滋养细胞层,靠渗透、扩散进行物质交换4 .胎盘的功能(1)气体交换(2)营养物质供应(3)排出胎儿代谢产物(4)防御功能:病原体、药物及IgG可通过。(5)合成功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和孕激素(6)免疫功能(二)胎膜1 .构成由平滑绒毛膜和羊膜组成。2 .功能保持羊膜腔的完整性保护胎儿(2)预防宫腔感染(3)参与维持羊水平衡和分娩发动(三)脐带1 .结构 长3100cm,平均约55cm。内有一条脐静脉和两条脐动脉,华通胶保护2 .功能母儿间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出的重要通道。 脐带受压或脱垂,可导致胎儿窘迫或死亡(四)羊水1 .羊水的代谢(1)来源:早期一母体血清;中期一胎儿尿液;晩期一胎儿尿液+肺泡液(2)吸收:50%由胎膜完成,其他通过胎儿吞咽及脐带和皮肤吸收2 .羊水的量、性状和成分(1)羊水量:孕38周约1000ml,孕40周约800mI。(2)性状和成分:妊娠早期无色澄清,足月时略混浊(含胎脂、上皮细胞、 轟毛等),含激素和酶,pH值7.20。3.羊水功能保护胎儿和母体。三、胚胎、胎儿发育的生理特征胚胎(受精后8周内);胎儿(受精第9周起)孕龄胎儿发育特征8周末B超可见胎心搏动12周末 外生殖器已分化16周末部分孕妇自觉胎动20周末腹部检查可听见胎心音24周末各脏器均已发育28周末生活能力弱,加强护理可以存活32周末生活能力尚可,适当护理可以存活36周末生活力良好,生后基本可以存活40周末发育良好,能存活妊娠40周末:娩出后称为足月新生儿。具有足月新生儿的特点。教学小结:本节课重点内容为受精与植入的过程,胎盘的功能,以及胎儿生长发育的特点, 应该要课下多复习,重点掌握。作业:整理妊娠生理的知识点预习提示:妊娠期母体变化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听课效果较好,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课后可多强调 重点,着重复习。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72018第二学期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案授课日期3. 133. 133. 15授课班级16.316.216. 1课题妊娠期母体变化课型理论课课时2学时教法学法讲授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能力目标:学会识别妊娠的特点及表现 情感目标:具有关爱、尊重、理解服务对象的意识 安全目标:确保课堂安全进行 环保目标:杜绝资源浪费教学重点妊娠期母体变化教学难点妊娠期母体变化选用教具教材、电子白板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教学设计、举例要点等第二节妊娠期母体变化、生理变化1 .子宫(1)子宫体:增大变软,右旋,12周时子宫超出盆腔Braxton Hicks收缩:妊娠1214周开始,子宫的生理性无痛宫缩。(2)子宫颈:紫蓝色、变软,粘液栓(3)子宫峡部:1cm伸展至7-10cm (子宫下段)2 .卵巢:不排卵,黄体功能妊娠10周后由胎盘取代。3 .阴道:紫蓝色、变软4 .外阴:着色(二)乳房1 .增大,充血,胀痛,乳头、乳晕着色,乳晕处皮脂腺肥大隆起,称蒙氏结 节。2 .妊娠晩期挤压乳房可有少量黄色液体溢出,称初乳。(三)血液循环系统1 .血容量妊娠3234周达高峰,约增加4%45%,平均约1450ml,维持此水 平直至分娩。2 .血液成分(1)血液稀释生理性贫血。(2) WBC升高,ESR增快。(3)血液髙凝:凝血因子增加,血小板数轻度减少。3 .心脏(1)心率增加1015次/分,心尖部I至n级柔和杂音。(2)心脏向左上前移位,心尖搏动左移。4 .血压(1)妊娠早、中期血压偏低,妊娠晩期血压轻度升高。一般收缩压无变化,舒张压略降低,脉压稍增大。(2)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妊娠晩期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增大子宫压迫下 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搏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左侧卧位缓解。5 .静脉压增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外阴及直肠静脉压增高,孕妇易发生 痔、外阴及下肢静脉曲张。(四)泌尿系统1 .妊娠早期与晩期出现尿频,与膀胱受压有关。2 .部分孕妇饭后出现糖尿。3 .易发生肾盂肾炎,以右侧多见。(五)呼吸系统1 .呼吸稍加快,以胸式呼吸为主:2 .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六)消化系统1 .早孕反应2 .上腹饱胀感、便秘(七)其他心理社会变化(-)孕妇常见的心理反应1 .惊讶和震惊2 .矛盾心理3 .接受4 .情绪波动5 .内省(-)孕期的心理调适教学小结:本节重点内容为妊娠期母体的主要变化,重点为生殖系统的变化,应重点掌握。作业:1、复习本节课重点内容2、完成学习指导相关内容的练习题预习提示:妊娠诊断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比较重要,需要记忆能容较多,但理解比较容易,大部分学生可在课上理解 并记忆一部分内容,课后仍需要好好复习。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72018第二学期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案授课日期3. 143. 153. 16授课班级16.216.316. 1课题妊娠诊断课型理论课课时2学时教法学法讲授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早、中、晚期妊娠诊断能力目标:学会判断早期妊娠情感目标: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安全目标:确保课堂安全进行环保目标:杜绝资源浪费教学重点1、早、中、晩期期妊娠诊断2,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概念教学难点1、早、中、晩期期妊娠诊断2、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概念选用教具教材、电子白板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教学设计、举例要点等第三节妊娠诊断临床上将妊娠全过程分为三个时期,妊娠在12周之前为早期妊娠;妊 娠在1327周末为中期妊娠;妊期在28周以后为晚期妊娠。(-)早期妊娠诊断1 .病史(1)停经:月经周期正常且有性生活史的生育年龄妇女,一旦月经过 期10天以上,应首先考虑妊娠。(2)早孕反应:半数左右妇女,在停经6周左右出现恶心、呕吐、食 欲减退和偏食,称之早孕反应,一般在12周左右自然消失。(3)尿频:排尿次数增加,子宫增大压迫膀胱而引起。2 .临床表现(1)乳房:乳房增大、乳头乳晕着色。(2)子宫增大变软、子宫峡部极软,双合诊时,子宫体与子宫颈似不 相连,称黑加氏征。3 .辅助检査:(1)妊娠试验:检测孕妇尿中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超声检查,妊娠5周时,B超即可诊断。(3)宫颈粘液检查,只见成行的椭圆体,不见羊齿状结晶。(4)黄体酮试验,每日肌注黄体酮20mg,连用3天,如停药后7日仍 不来月经,可考虑妊娠。(5)基础体温测定,停经后高温期持续在21天以上,妊娠可能性很大。(-)中晚期妊娠诊断病史临床表现1 .子宫的变化子宫增大,宫底升高,测量宫底高度来判断妊娠周数:妊 娠周数手测子宫底高度尺测耻上子宫底高度16周末脐耻之间10cm20周末脐下1横指18cm24周末脐上1横指24cm28周末脐上3横指26cm32周末脐与剑突之间29cm36周末剑突下2横指32cm40周末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33cm2 .胎动胎儿在宫腔内活动,于妊娠1820周孕妇自觉胎动,正常胎动 数每小时35次。3 .胎心音妊娠20周后,临床上可听到胎心音,正常胎心音每分钟120760 次。4.胎体妊娠24周后,在孕妇腹壁分别触到胎体的各个部分。辅助检查(1)超声检査。(2)胎儿心电图。(三)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1 .胎产式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胎产式分别有纵产 式、横产式、斜产式。2 .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胎先露分别有头先露、臀先露、 肩先露。头先露分别有枕先露、前因先露、额先露、面先露;臀先露分别有 混合臀先露、单臀先露和足先露。3 .胎方位胎先露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枕先露以枕骨、面先 露以麵骨、臀先露以詆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依指示点与母体骨盆 的关系而有不同的胎位:见P34页表3-2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关系及 种类。胎产式. 胎先,和胎方位的关系及种类r头先露f枕先露枕左前(LOA)、枕左横(LOT)、枕左后(LOP) 【枕右前(ROA)、枕右横(ROT)、枕右后(ROP) 纵产式 IJ须左前(LMA)、旗左横(LMT)、皴左后(LMP)、面先露颍右前(RMA)、须右横(RMT)、须右后(RMP)''臂先露虎左前(LSA)、傲左横(皿抵左后(LSP)横产式肩先露i抵右前(RSA証右横(RS1抵右后(RSP)J肩左前(LScA卜肩左右(LScP)1指右前(RScA)、肩左右(RScP)教学小结:本节课内容相对较少,但内容比较重要,应该要重点掌握,还应加强理解。 作业:手测子宫底高度预习提示:妊娠期管理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需要多理解,可以结合图片和课件。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72018第二学期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案授课日期3. 203. 203. 22授课班级16. 316.216. 1课题妊娠期管理课型理论课课时4学时教法学法讲授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妊娠期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能力目标:学会腹部四步触诊的方法情感目标: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安全目标:确保课堂安全进行 环保目标:杜绝资源浪费教学重点正常妊娠妇女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教学难点正常妊娠妇女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选用教具电子白板、教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教学设计、举例要点等第四节妊娠期管理产前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母体和胎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并治疗妊 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及时纠正胎位异常.,及早发现胎儿发育异常、产前检查 的时间从确诊早孕开始,分别于妊娠20、24、28、32、36、37、38、39、 40周共检查9次。(-)病史1 .年龄年龄过小,年龄过大>35岁初孕妇容易发生分娩困难。2 .职业孕妇应避开理化因素的影响。3 .过去史重要脏器有无疾病及手术史。4 .孕产史了解孕次、产次及分娩的情况。5 .本次妊娠过程,有无早孕反应、阴道流血、头痛心悸、下肢浮肿等情况。6 .推算预产期(EDC)推算预产期(EDC),问清末次月经(LMP)。计算方法:末次月经第1日 起,月份加9或减3,日期加7,即为预产期。如为阴历,月份加9,或减3, 日期加15,即为预产期。7 .家族史家族中有无髙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8 .丈夫健康状况了解孕妇的丈夫有无烟酒嗜好及遗传性疾病。(-)身体评估1 .全身检查观察发育、营养、精神状态,注意步态及身高,身材矮小(<140cm)者常 伴有骨盆狭窄。检查心肺有无异常,测量血压和体重,孕妇正常时血压不应 超过140/90mmHg,或与基础压相比不应超过305mmHg,超过者属于病 理状态。妊娠晩期体重增长每周不应超过500克,超过者应注意水肿。2 .产科检查(1)腹部检查:视诊:注意腹形大小,腹部有无妊娠纹,瘢痕和水肿;触诊:常用四步触诊法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胎头 是否衔接。第一步手法的目的:了解宫底高度及判断宫底部的胎儿部分。第 二步手法的目的:分辨胎背与胎肢在母体位置。第三步手法的目的:断定先 露是头还是臀,是否衔接。第四步手法的目的:确定先露入盆的程度。(四 步触诊的方法实验课讲解)听诊:胎心音在靠近胎背侧上方的孕妇腹壁上听得最清楚。枕先露时,胎心在脐下左、右侧;臀先露时,胎心在脐上左右 侧:肩先露时,胎心在靠近脐部下方听得最清楚。(2)骨盆测量:分为外测量和内测量两种。骨盆外测量:骼棘间径:两侧骼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骼崎间径,两侧能崎外缘间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舐耻外径, 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坐骨结 节间径,两坐骨结节内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骨盆外测量有狭窄者,应进步做骨盆内测量:舐耻内径(对角径)舐岬 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下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坐骨棘间径, 两坐骨棘间距离,正常值为10cm:坐骨切迹宽度,即舐棘韧带的宽度, 为坐骨棘与舐骨下部间距离,正常能容纳3横指。(骨盆测量方法实验课讲解)(3)阴道检查,必要时在严密消毒下进行。(4)肛查:妊娠期一般不用。(5)绘制妊娠图,将检查结果血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