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24分,每小题 2 分)1.(2 分)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A.千克 B.牛顿 C.米 D.秒2.(2 分)下列情况中铝锭的质量发生改变的是()A.加热到熔化成液体B.用锤头敲打成铝片C.送到月球D.用车床制成零件并打磨光滑3.(2 分)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正常成年人的鞋子的长度约为42cmB.中学生正常走路的速度约为8m/sC.中学生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D.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4.(2 分)2019年 1 月 3 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关 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B.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C.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D.若 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5.(2 分)如图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V6.(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B.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棉花的质量C.铜的密度是8.9Xl()3kg/m3,表示In?铜的质量为&9Xl()3kg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7.(2 分)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的是()3A.小桌将海绵压得陷下去C.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铁球在磁铁的吸引下运动路径变弯D.运动员用力将标枪投掷出去8.(2 分)如图是同一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5N3A.大小有关B.作用点有关C.方向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9.(2 分)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浸入液体中时重力不变B.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物体吸引地球的力小C.重心一定在物体上D.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地面向下10.(2 分)下面是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时的一些场景,其中解释正确的是()A.同学们站在操场上做操时,操场受到人施加的重力作用B.用力扣杀排球时手感到疼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进行篮球投篮练习时,篮球出手后依然受到手施加的推力作用D.踢出去的足球最终落到地面,是因为足球在空中不受力的作用11.(2 分)如图所示,是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使用的全高清4K轨道摄像机一 一“猎豹”。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高速摄像设备,“猎豹”与“动力小车”作为整体共同在轨道上运动,设计技术标准能达到25m/s。在速滑比赛中,顶尖运动员速度可达到70km/h,“猎豹”工作时不仅能实时追踪运动员的位置,还能根据要去进行加速、减速、超越等动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猎豹”能快速移动,其最高速度为70km/hB.“猎豹”匀速转弯过程中,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C.“猎豹”对“动力小车”施加力的同时,“动力小车”对“猎豹”不施加D.“猎豹”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运动时,“猎豹”相对于“动力小车”静止12.(2 分)如图所示,A、B 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现有两种不能混合的液体,液体的密度分别为p i和 P2;己知pip2。现向两容器中分别倒入两种液体,且都倒满倒入方法:(1)取等质量的两种液体倒入A;(2)取等体积的两种液体倒入B。设此时A 容器的总质量为MA,B 容器的总质量为MB,则MA、MB的关系为()C.MA MBB.MAF2C.小球下降时受到的合力是F2=G+f,方向竖直向下D.Fl p 2。现向两容器中分别倒入两种液体,且都倒满倒入方法:(1)取等质量的两种液体倒入A;(2)取等体积的两种液体倒入B o设此时A容器的总质量为MA,B容器的总质量为MB,则MA、MB的关系为()A.MA=MBB.MAMB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分析】由于两个容器都倒满了液体,即体积相同,因此当混合液体的平均密度大时,质量大;首先表示出两个容器内混合液体的平均密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即可。【解答】解:(1)取等质量的两种液体倒入A,混合液体的密度为:如=_ 2P#2v 封 1MA P i +P 2p 1 P 2取等体积的两种液体倒入B,混合液体的密度为:场 班 立V V 2即:PA-2 P 1 P 9 1 4 P l p 2-(0 +。2)2pB=-(PI+P2)=-7-r-P 1 +P 2 2 2(P +P 2)-(p i-P 2)22(P 2)p 2),因此 pAF2C.小球下降时受到的合力是F 2=G+f,方向竖直向下D.FIF2【分析】根据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方法解题:(1)两力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分力的大小之和,方向与分力方向相同;(2)两力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时,合力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解答】解:设小球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重力为G,且f F2O故选:A B。【点评】本题考查了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是一道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小球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方向。三、实验解答题(共36 分,第 16、23题 各 6 分,第 17、20题 各 5 分,第 18、19题 各 3分,第 21、22题各4 分)1 6.(4分)(1)如 图1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6.8 0 c m。(2)如图2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6 N。啊唧师n p in p ii啊唧所唧叫川i而p mOcm 1 2 3 4 5 6 7图1图2【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 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 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首先确定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指针位置读数。【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 c m 之间有1 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 m 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 m;铅笔左侧与0.00c m 对齐,右侧与6.8 0c m 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6.8 0c m;(2)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一个大格分为5 个小格,分度值为0.2 N,示数为3.6 N。故答案为:(1)6.8 0;(2)3.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 7.(2 分)如图所示,重 为 1 0N 的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画出物体A受到重力的示意图。【分析】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作图.【解答】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 G表示,大小为1 0N,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的示意图的作法,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1 8.(5 分)小利和小华合作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 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小车沿斜面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在 A、B、C三点均有电子表显示时间(数字分别表 示“时:分:秒”),请回答下列问题:00:00:00(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V。t(2)实验中应控制斜面的坡度较 小(选 填“大”或“小”),这样可以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3)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 A B=1 0.0 m/s。(4)如果在实验中两人没有保持同步,小利释放小车在前,小华开始计时在后,测得平均速度会 偏大(选 填“偏大”或“偏小”)。(5)小车在水平面D点与斜面A 点所受的重力方向 相 同(选填“相同”或“不同【分析】(1)测平均速度需要用到刻度尺与秒表分别来测量路程与时间,利用v=且计算t平均速度;(2)斜面倾角越小,物体速度变化越慢,物体运动时间越长,越便于时间的测量;(3)根据图象读出A B段的距离和时间,运用公式v=且求出A B段的平均速度;t(4)小利释放小车在前,小华开始计时在后,计时就会晚一些,使他所测量的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v=且分析测得平均速度大小;t(5)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解答】解:(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丫=旦;t(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增加了测量时间,方便计时,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小车运动距离 S AB =8 0.0 c m -4 0.0 c m=4 0.0 c m,t AB=0 0:0 0:0 4 -0 0:0 0:0 0=4 s,小车通过A B段的平均速度:V A B=9 =4 c m =i 0.o c m/s;为 4s(4)小利释放小车在前,小华开始计时在后,则计时就会晚一些,这样所测量的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v=且知,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大;t(5)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小车在水平面C点与斜面A点所受的重力方向相同。故答案为:(1)v=巨;(2)小;(3)1 0.0;(4)偏大;(5)相同。t【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误差产生原因等知识的掌握,正确分析误差产生原因是关键。1 9.(3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辆电动玩具车同时同方向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1)两车全程均做 匀速(选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甲车速度 大于 乙车 速 度(选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工【分析】(1)如图所示为s-t图像,甲车和乙车的图像都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两车全程均做匀速直线运动;(2)根据图像找出甲车和乙车对应的路程和时间,根据丫=且计算出甲车和乙车的速度,t然后进行比较;(3)计算出每1 s内,乙车和甲车的运动路程,再比较即可。【解答】解:(1)s-t图像中,甲车和乙车的图像都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两车全程均做匀速直线运动:(2)根据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为:v,v=%=0.9 m/s,乙车的速度为:丫 乙=二t 甲 20s t 乙_ l U i u=Q m/s,20s所以V V乙;(3)每1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为:si=v nit=0.9m/sX ls=0.9 m,乙车的路程为:S2=v z,t=0.5m/sX ls=0.5m,每Is内,乙车比甲车少运动的路程为:si-s2=0.9m-0.5m=0.4mo故答案为:(1)匀速;(2)大于;0.4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图像分析解决具体问题。20.(3分)小敏在实验室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小敏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祛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54g.然后,小敏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放进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金属块的体积为20 c n?.该金属块的密度与下表中铝的密度相同。物质名称 密 度p/(kgn/3)银10.5 X103铜8.9 X103铁 7.9X1()3铝2.7 X103首50g甲Dlaulnn巨昌【分析】(1)据天平的读数方法,物体的质量等于祛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刻度,而要准确读出游码所对刻度,必须明确标尺的分度值及以游码左端所对刻度为准。如图本标尺的分度值是0.2g。(2)用排水法测量金属块的体积,读取量筒的体积时,视线与液面(凹液面的底部)相平。已知量筒水的体积V i=4 0 m l,然后测量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V2,v*-V2-Vi(3)根据密度公式p=皿,求出金属块的密度,与密度表中的哪种金属的密度接近,就V可判断是哪种金属。【解答】解:(1)根据天平的读数方法,m 佥=游码质量+游码对应刻度值=50g+4g=54g;故答案为:54;(2)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液面凹面底部平行,如图所示,本量筒的分度值是2ml,所以水的体积Vi=4 0 m l,木块和水的总体积V2=60ml,V 金=V2-Vi=60ml-40ml=20ml=20cm3;故答案为:20;(3)根据密度公式p=T,已知金属块的质量是5 4 g,体积是24cm3,p 金=-54g_=2.7g/cm3=2.7X 103k g/m3,20 cm3根据密度表,p 金=铝故答案为:铝。【点评】本题目是测定密度的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天平、量筒的读数及密度的基本计算,天平和量筒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放、调、称、读等都是基本的知识要求,必须掌握扎实牢固。21.(5 分)小红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IKII5I1 141131Ir21Auog1迎A甲 乙 丙(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2)将盛有适量盐水的杯子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测出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mi为 128g。然后将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为60 cm3o(3)再将盛有剩余盐水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改变祛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右盘中祛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 3 为 6 2 g-(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p为 1.1 X 1 Q3 k g/m(5)请画出本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分析】(1)天平调节平衡时,要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右偏左调,左偏右调”,即指针向右偏就向左调平衡螺母,指针向左偏就向右调平衡螺母,调左侧的还是右侧的平衡螺母都一样;(2)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凹处相平;(3)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祛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4)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减去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是量筒中盐水的质量;已知盐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盐水的密度;(5)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测得的量和所求的量设计表格。【解答】解:(1)由图甲知,指针偏左,则应向右移动平衡螺母,直到横梁平衡;(2)由图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 m L,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V=6 0 m L=6 0 c m 3;(3)由图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则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质量m 3=50 g+1 0 g+2 g=6 2 g;(4)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1 2 8 g-6 2 g=6 6 g;盐水的密度:m=_=l.l g/c m3V 6 0 c mJ=l.l X 1 03k g/m3;(5)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测得的量和所求的量设计表格为:烧杯和盐水的 总 量 筒 中 盐 水 的 体 烧 杯 和 杯 内 剩 余 量 筒 中 盐 水 的 质 盐 水 的 密 度质量m i/g 积 V/c n/盐水总质量m 3/g 量 m/g p/g/c m3故答案为:(1)右;(2)6 0;(3)6 2;(4)1.1 X 1 03;(5)见解答。【点评】本题是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考查了测量的方法、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及密度的计算等内容。2 2.(4分)小东同学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首先将橡皮筋拉至原长0点固定,再用两个调零后的弹簧测力计A、B共同沿竖直方向向上拉。点至O点,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A、FB。接下来他用一个调零后的弹簧测力计C仍 将O点也拉伸到O,点,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 c,这时我们就说Fc是FA、FB的合力。(1)该同学两次实验中将橡皮筋从O点都拉伸到同一点O的目的是使两次实验中橡皮筋的作 用 效 果 相同。(2)本实验利用的物理思想方法是等 效 替 代 法。忘【分析】弹簧的伸长反映了力的作用效果;实验中采用了等效替代法。【解答】解:(1)实验中两次将将弹簧A端都拉伸到同一点。的目的是使两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2)用一个调零后的弹簧测力计C仍将O点也拉伸到CT点,此时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是等效替代法。故答案为:(1)作用效果;(2)等效替代法。【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等效替代法的应用,属于基础题。23.(4分)小华用弹簧测力计研窕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测力计量程为05N。小华先用刻度尺测出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长度,然后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图所示,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每次弹簧的长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小华发现弹簧的伸长量和拉力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若测力计下挂4 N的物体,弹簧的伸长量为 16 c m,所依据的规律是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 正 比。拉力/N0 0.511.522.5 3弹簧长度3.85.87.89.811.813.815.8/cm弹簧伸长量/cm5Nd42.5N山5Na1N3N【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首先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弹簧的原长和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再求测力计下挂4 N 的物体时,弹簧的伸长量。【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可知,拉力为0 时,弹簧的长度为3.8cm,即原长为3.8cm;由表中数据可知,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是 L=7.8 c m-3.8 c m 1 1.8 c m-3.8 c m 1 5.8 c m-3.8 c mI N2 N3 N=4 c m/N,若测力计下挂4N 的物体,弹簧的伸长量为L=ALXF=4cm/NX4N=16cm;所依据的规律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故答案为:16;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点评】此题考查的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需要注意是:弹簧受到拉力时,弹簧的长度等于弹簧的原长加上弹簧的伸长量。24.(6 分)小东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分别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测出不同钩码的质量和所受的重力,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质 量,因变量是:重 力。(2)根据表格数据,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 10 N/kgo其物理意义是 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是10N。m/kg0.050.10.150.20.250.3G/N0.511.522.53(3)小明也设计并完成了实验,他根据自己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G-m图像。小凡同学发现该图像并没有经过坐标原点。他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复核,发现测量和记录均正确无误。经过一番讨论交流后,形成了以下四种观点,其中不符合实际的是ABD(多选,填写选项前字母)。A.物体的质量变化不够均匀所致B.可能因为测量工具不够精确所致C.弹簧测力计没有调零所致0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分析】(1)在实验中,需要保持不变的物理量叫控制变量;把原因变量叫作自变量,就是你在实验中有目的地改变的变量;把结果变量叫做因变量;(2)分析图象,得出图中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的关系。根据数据计算可得其比值lON/kg,其含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是10N;(3)从图象中没有经过坐标原点可知,图中质量为0 时弹簧测力计有读数,说明弹簧测力计一开始没有指在零刻度线上。【解答】解:(1)实验中把原因变量叫作自变量,就是你在实验中有目的地改变的变量;把结果变量叫做因变量,探 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实验中的自变量是:质量,因变量是:重力;(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满足正比例函数关系,即g=1 0 N/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是10N;m(3)从图象中没有经过坐标原点可知,图中质量为0 时弹簧测力计有读数,说明弹簧测力计一开始没有指在零刻度线上。故选项ABD是不符合实际的。故答案为:(1)质量;重力;(2)10;质 量 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是10N;(3)ABD。【点评】本题展示了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关系的探究过程,考查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概括能力。四、科 普 阅 读 题(共4分)25.(4分)请 阅 读 从“东方红”到“天问”并回答问题。从“东方红”到“天问”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到今天,中国的航天已经走过了 50余年的历程。在这段岁月里,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北斗工程、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航天事业离不开运载火箭,我国的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如 表1:表1发展阶段代表型号主要特点承担过的发射任务第一代运载火CZ-1具有明显的战略武器型号特点,运东方红一号箭载能力等总体性能偏低第二代运载火CZ-2C采用有毒推进剂;采用了数字控制“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箭系统卫星第三代运载火C Z-2F任务适应能力大大提高,能满足载神舟一号、嫦娥一号箭人航天任务需求,增加了故障检查和逃逸系统,简 化r发射流程第四代运载火CZ-5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采用全箭天问一号箭统一总线技术和先进的电气设备,最大运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迄今为止,我国应用长征系列火箭成功发射许多航天飞行器。表2是一些典型飞行器的信息。表2名称绕行天体质量/kg轨道形状东方红一号卫星地球173椭圆飞行高度/km 运行周期/min437.7-2057.6110.3风云一号A 卫星地球750圆900102.86风云二号A 卫星地球1200圆357861440风云四号A 卫星地球5400圆357861440神舟五号飞船地球7840圆34391.64嫦娥一号探测器月球2350圆200约 127天问一号探测器火星约 5000椭圆28059000约 2880我国古代诗人屈原在 天问中感叹:“遂古之处,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表达了自己对星空和宇宙的向往。中国,作为火箭的“故乡”、最早进行“飞天”实践的国度,在当今太空探索开发的热潮中,正扮演着积极重要的角色。中国的现代航天人也正在砥砺前行,努力奋斗,将中国的飞船推向更加璀璨的星空!(1)我国发射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承担的是 火星(选 填“火星”或“月球”)的探测任务;(2)“神舟五号”飞船在绕地球运行时的运动状态 发 生(选 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3)通过表1可知,第四代运载火箭与第一代运载火箭相比,优势是 运载能力大幅提升;(提出一条即可)(4)通过表2 所给的信息,你能总结出与飞行器运行周期相关的规律是 飞行器的运行周 期 与 质 量 无 关。(提出一条即可)【分析】(1)“天问一号”承担的是“火星”的探测任务;(2)飞船绕地球运行,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所以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3)根据表1,第四代运载火箭的优势: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采用全箭统一总线技术和先进的电气设备,最大运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4)分析表中第3 列和第6 歹!J,飞行器运行周期与质量无关。【解答】解:(1)“天问一号”承担的是“火星”的探测任务;(2)飞船绕地球运行,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所以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3)根据表1,第四代运载火箭的优势: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采用全箭统一总线技术和先进的电气设备,最大运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4)分析表中第3 列和第6 歹 i j,飞行器运行周期与质量无关。故答案为:(1)火星;(2)发生;(3)运载能力大幅提升;(4)飞行器的运行周期与质量无关。(其它答案合理即给分)【点评】本题借助时事热点考查了运动状态和受力关系判断及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五、计 算 题(共10分。第25、26题各3分,第27题4分)26.(3 分)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 2 h,求轿车2h通过的路程。【分析】根据s=v t得出轿车2h通过的路程。【解答】解:轿车2h通过的路程s=vt=80km/hX2h=160km。答:轿车2h通过的路程为160km。【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27.(3 分)一名中学生所受重力是6 0 0 N,则这名中学生的质量是多少kg?(g=10N/kg)【分析】知道中学生所受重力,利用G=m g求其质量。【解答】解:由6=0 得中学生的质量:m=g=.60N_=60kg。g 10N/kg答:中学生的质量是60kg。【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28.(4 分)一个小瓶装满水,总质量为170g,若在瓶中先装20g沙粒再装满水,总质量为180g,则沙粒的密度为多少?【分析】小瓶内盛满水,当放入沙粒后水会溢出,那么沙粒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已知小瓶和水的质量为170g,沙粒的质量为2 0 g,由此可以计算出排开水的质量,已知水的密度,可利用公式V=上L计算排开水的体积,再利用公式p=四计算沙粒的密度。PV【解答】解:由题意知,m a,i=m)K+m水=170g,m沙=10g,m总2=m瓶+m刺水+m沙=180g,则排开水的质量为:m排水=111总i+m沙-m总2=170g+20g-180g=10g,所以排开水的体积为:V 排 水=型 生=l g?=10cm3,P 水 lg/c m3而 V 沙=V 排水=1 Ocm,m 沙=20g,则沙粒的密度p =?L=-=2 g/c m 3。V 沙 10cm3答:沙粒的密度为2g/cn?。【点评】本题考查了一种特殊的测量体积的方法,以及利用公式v=旦计算体积,利用P公式P寸 计 算 密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