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必考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综合测试练习题(无超纲).pdf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综合测试考试时间:9 0 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H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 0 分,考试时间9 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 择 题30分)一、单选题(1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计3 0 分)1、能与水混合形成溶液的是A.冰 B.蔗糖 C.植物油 D.粉笔灰2、在时,向m g 水中加入n g 硫酸铜晶体,充分搅拌后得到硫酸铜溶液。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是n g B.溶剂的质量是m gC.溶液的质量是(m+n)g D.溶 解 度 是 幽 g/10 0 g 水m3、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4、分类是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相关分类不正确的是A.根据物质反应的能量变化,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B.根据物质组成元素是否异同,可将物质分为单质和氧化物C.根据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可将地表水分为硬水和软水D.根据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可将物质的溶解性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5、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原因是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A.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B.随压强减小而减小C.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随温度降低而减小6、把下列少量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植物油 B.泥土 C.碳酸钙 D,氢氧化钠7、下列相关比较中,关系正确的是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2 0 6 0 B.熔点:铜黄铜C.沸点:氯化钠稀溶液蒸储水 D.着火点:纸片煤炭8、下列关系一定成立的是A.5 0 m L酒精与5 0 m L水混合,形成1 0 0 m L酒精溶液B.1 g 石灰石粉末与2 0 g 水混合,形成2 1 g 溶液C.3 g 氢气与2 4 g 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 7 g 水D.1 0 g 氢氧化钠稀溶液与1 0 g 硫酸铜溶液混合,形成2 0 g 混合溶液9、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大于bB.增加溶质都可将a、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C.b中含有少量a,最好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取bD.P点表示该温度下,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1 0、下列物质在水中可以形成溶液的是A.花生油 B.蔗糖 C.冰块 D.面粉第n 卷(非 选 择 题 7。分)二、填空题(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计1 5 分)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地 壳 中 含 量 最 多 的 金 属 元 素。(2)碘酒中的溶剂。(3)2 个镁离子(4)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2、根据Na C l 和 K NO:,的溶解度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1 02 03 04 05 06 07 0溶解度/gNa C l3 5.73 5.83 6.03 6.33 6.63 7.03 7.33 7.8K N031 3.32 0.93 1.64 5.86 3.985.51 1 01 3 8(1)6 0 时,K NO:i 的溶解度是 g;(2)1 0 时,溶 解 度 较 大 的 是(选 填“Na C l”或“K N。,);(3)下 列 分 析 正 确 的 是(填字母)。A.1 0 C 时,不能够配制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 0.9%的K NO,溶液B.2 0 时,2 0 g Na C l 固体加入1 0 0 g 水,充分溶解后得到Na C l 的不饱和溶液C.2 0 c 到 3 0 之间,能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Na C l 饱和溶液和K NO,饱和溶液D.将 K NQ 溶液经过某种操作后,析出K N0,晶体,过滤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原溶液小3、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C s H s NO Na,易溶于水,与 A g NO,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 C l,其它成分不考虑。请回答下列问题:(1)味精4 至少含有_ _ _ _ _(填数字)种元素。(2)称取5.0 g 味精配制成5 0 g 溶液,量 取 蒸 倒 水 的 量 筒 规 格 是 (填字母)。A.5 m L B.1 0 m L C.5 0 m L D.1 0 0 m L(3)下图是配制过程,正 确 的 操 作 顺 序 为 (填字母)。A.B.C.(4)为测定N a 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查阅资料知:A gN O,+N a Cl=A gCl J +N a N O3向所配制的5 0 g溶液中加入A gN O:,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继续加入 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精确测定A gCl沉淀质量为2.8 7 g,则该味精中N a Cl的质量分数为_ _ _ _ _。4、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请从化学的视角回答下列问题:(1)防 治 骨 质 疏 松 症 需 适 量 补 充 (填名称)元素。(2)测量体温时,体温计汞柱会上升,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个现象:_ _ _ _ _。(3)用洗衣液除去油渍,是利用洗衣液的 功能。(4)防疫物资之一的口罩,其 工 作 原 理 类 似 于 实 验 操 作 中 的。(5)新装修的房子,经常放置活性炭来除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 _ _ _ _ 性。(6)小华生日许愿后将蜡烛吹灭,这 种 熄 灭 蜡 烛 的 原 理 是。5、如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从 氯 化 钠 溶 液 中 获 取 晶 体 的 方 法 为;在 C 时,将2 0 g硝酸钾固体加入5 0 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4.2 g硝酸钾固体未溶解,则图中硝酸钾的溶解度a为;将t2C 时等质量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两溶液中水的质量是前者后 者(填“”或 =)。三、判断题(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计1 5 分)1、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后停止加热()2、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升高温度,硝酸钾溶解了,原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则混合后所得溶液仍是饱和溶液(_ _ _ _)4、配制1 0 0 g 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称取氯化钠质量时,左物右码一定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 高(一)5、提纯含泥沙的粗盐,泥沙未能除尽是因为过滤时滤纸可能破损(_ _ _)四、计算题(5 小题,每小题6 分,共计3 0 分)1、6 9 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8.8 g C 0 2 后的固液混合物2 0 6.3 g,倒入废液缸中进行如下探究和处理:已知在(1)中盐酸反应一半,(2)中盐酸恰好完全反应。(1)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_ _ _;(2)与氧化钙反应的物质质量(X)的 比 例 式;(3)所用石灰石的纯度_ _ _ _ _ _;(4)最 后 所 得 溶 液 中 溶 质 的 质 量 分 数;(5)用 3 6.5%的盐酸配置实验所需的稀盐酸4 0 0 g,加水的质量为2、将 6 g K N 0 a 完全溶于2 4 g 水中,并将其均分为三份,则(1)第一份,其 中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是。(2)第二份: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需加入KNO,g(3)第三份,欲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需加水 g。3、配制5 0 0 m L 质量分数为1 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l g/c m:),需要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4、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 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30%过氧化氢溶液净含量:500mL(按 500g计)(1)某兴趣小组打算用如图所示的整瓶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 0%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_ _ _ _ _g o(2)在配制过程中,他们发现试剂瓶内壁附着不少气泡,由此推断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 0%,依据是_ _ _ _ _ _ _ _ o(3)为测定该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3 4 g 该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镐。经过测量发现,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 克,请计算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5、为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明同学取2 0 g 石灰石样品于锥形瓶中,将 2 0 0 g 稀盐酸缓缓加入锥形瓶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求:稀盐酸的质量g(1)该 石 灰 石 中 碳 酸 钙 的 质 量 分 数 为。(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3)如果要配制2 0 0 g l 0%的稀盐酸,则需要量取浓度为3 6%的 浓 盐 酸(密 度 为L Ig g/c n?)体积为m L o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五、实 验 探 究(2小题,每 小 题5分,共 计1 0分)1、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实验一:探究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如图。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_ 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实验二:探究燃烧条件。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探究燃烧条件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将烧杯中的热水倒出,水中白磷露出水面,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三: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 1 1ABC碘+水碘+汽 油 高 铸 酸 钾+水小红同学做了如图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 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 _ _ _;小明同学补充了如图C所示实验,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_ _ _ _ _o2、碳酸氢钠(N a H C O j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查阅资料)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如下:温度1 0 2 0 3 0 4 0 溶解度8.1 g 9.6 g 1 1.1 g1 2.7 g碳酸氢钠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久置或受热分解均生成N a2C O3,H Q 和 C O?(实验探究)探究1:N a H C O s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热效应室温下(2 0),边搅拌边向盛有0.5 g N a H(n 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 0 m L 水,测得温度为1 8.5 ;恢复至室温后,向烧杯中加入过量1 0 m L 质量分数为2 0%的盐酸(2 0),搅拌,测得温度为2 0.8 6。实验中配制的N a H C C h 溶液(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2)由上述实验可知:N a H C O s固体溶于水(填“放热”或“吸热”)。有同学认为由上述实验得出N a H C C h 溶液与盐酸反应放热的结论并不可靠,理由是 o探究2:N a H C O,溶液与C a C L 溶液的反应。分别向1 0 m L 0.5%和 5%N a H C Q,溶液中滴加1 0%的C a C k 溶液,发现均有白色浑浊出现,通过传感器测得C 0。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CO深 度ppm由上图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一(4)该条件下,N a H C O:,溶液和C a C l 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CaCl2=2NaCl+CaCO,J+CO,T+H2O。探 究3:久 置 的N a H C O s样 品 中N a H C O a含量的测定:将一瓶在潮湿空气中久置的N a H C O s样品(假设只有N a H C O,和N a2C 03)混合均匀后,称 取1 9.0 g混合物,加热至恒重,称其质量为1 5.9 g。(5)计算样品中N a H C O s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0 1%)_ _ _ _ _ _ _ _。若上述测定过程中未加热至恒重,则 测 得N a H C O s的质量分数将(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详解】A、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只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B、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符合题意;C、植物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D、粉笔灰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故选B o2、C【详解】A、n g 硫酸铜晶体含有的硫酸铜质量小于n g,所以溶质的质量小于n g,故选项错误;B、硫酸铜晶体中含有结晶水,溶解的过程中水的质量在增加,所以溶剂的质量大于mg,故选项错误;C、硫酸铜晶体完成溶于水中,所以溶液的质量是(m+n)g,故选项正确;D、硫酸铜溶液的溶解度要在饱和条件下才能计算,不能确定硫酸铜溶液是否饱和,无法计算,故选项错误。故选:C o【点睛】硫酸铜晶体是五水硫酸铜,俗称胆矶、蓝矶。3、D【详解】A、空气中体积分数的含量:氮气占78%,氧气占2 设,稀有气体0.9 4%,二氧化碳0.0 3%,其他成分占0.0 3%,模型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饱和溶液可以是浓溶液也可以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可以是浓溶液也可以是稀溶液,模型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模型正确,故 C 不符合题意;D、原子核在原子内,原子核内有质子和中子,电子绕着原子核作高速运动,模型不正确,故 D符合题意;故选:D o4、B【详解】A、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根据物质反应的能量变化,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不符合题意;B、根据物质组成元素是否异同,可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符合题意;C、根据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可将地表水分为硬水和软水,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不符合题意;D、根据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可将物质的溶解性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在室温(2 0)下,溶解度在1 0 g/1 0 0 g 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l 1 0 g/1 0 0 g 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 1 g l g/1 0 0 g 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 1 g/1 0 0 g 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5、B【详解】气体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是因为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选:B。6、D【详解】A、植物油属于油脂类物质,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形成无色溶液,故A 错误;B、泥土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形成无色溶液,故 B 错误;C、碳酸钙难溶于水,无法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形成无色溶液,故 C 错误;D、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且形成的溶液为无色溶液,故 D 正确;故选择D【点睛】7、B【详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溶解度:2 0 6 0,错误。B、合金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低,所以熔点:铜,黄 铜,正确。C、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形成氯化钠稀溶液,沸点升高,所以沸点:氯化钠稀溶液 蒸偏水,错误。D、纸片比煤炭容易燃烧,所以着火点:纸片煤炭,错误。故 选B。【点睛】8、C【详解】A: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所 以5 0mL酒精与5 0mL水混合,形成酒精溶液小于1 00mL。A不成立。B:石灰石不溶于水,石灰石粉末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B不成立。C:2 7 g 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2 7 g x*xlOO%(2 7 g x-|xl00%)=l:8oI 1 o)1 o而氢气与氧气质量比=3g:2 4 g=l:8。所 以3g氢气与2 4 g氧气充分反应,生 成2 7 g水。一定成立。D:氢氧化钠稀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 以1 0g氢氧化钠稀溶液与1 0g硫酸铜溶液混合,形 成2 0g混合物。不成立。综上所述:选 择C。【点睛】9、B【详解】A、由于温度未知,所 以a、b的溶解度不能比较,选 项A错误;B、将a、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增加溶质的方法,选 项B正确;C、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 当b中含有少量a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选 项C错误;D、P点表示2 5 时,a、b的溶解度相等,故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选 项D错误。故选:B 1 0、B【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详解】A、花生油与水形成乳浊液,不是溶液,错误;B、蔗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为溶液,正确;C、冰和水是一种物质,错误;D、面粉与水形成悬浊液,错误。故 选B。二、填空题1、(1)A 1(2)C2H5OH(3)2 M g,F e2O3【解析】(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填:A l(2)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故溶剂是乙醇,即填:C2H50HO(3)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的数目标在符号的前面,故 2 个镁离子表示为:2 M g,(4)氧化铁中的铁元素显+3价,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故应表示为:F e2O,2、(1)1 1 0(2)N aC l(3)A B C【分析】(1)从表格可知,6 0时,K N 03的溶解度是1 1 0g。(2)1 0时,N aC l溶解度为35.8 g,K N O3的溶解度是2 0.9 g,所以溶解度较大的是N aC L(3)A、1 0C 时,K N Q,的溶解度是2 0.9 g,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诉世 黑-1。2 0.9%。所以不能够配制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 0.9%的K N。;溶液。正确。B、2 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即 1 00g 水最多溶解36.0g 氯化钠形成氯化钠饱和溶液。所以2 0g N aC l固体加入1 00g 水,充分溶解后得到N aC l的不饱和溶液。正确。C、从 2 0c到 30 C,氯化钠溶解度从36.0g 变为36.3g,硝酸钾溶解度从3 1.6 g 变为4 5.8 g,该温度范围内某一温度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相等,所以可以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饱和溶液。正确。D、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如恒温蒸发溶剂导致硝酸钾晶体析出。错误。故选A B C。【点睛】3、(1)六(2)C(3)B(4)A g N O3 2 3.4%【解析】(1)根据题目可知,味精中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化学式为GH sN ON a,还含有氯化钠,化学式为N a C l,故可知味精中至少含有六种元素;(2)配制含有5.0 g 味精的5 0 g 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5 0 g-5.0 g=4 5 g,水 的密度约为I g/m L,故需要水的体积为4 5 m L,量取蒸储水的量筒规格应选择5 0 m L,故选C;(3)配制溶液时,需先称量味精质量,然后加入烧杯,再将量取的蒸储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充分溶解,故正确的操作顺序应选B;(4)向所配制的5 0 g 溶液中加入A g N O:,溶液,硝酸银与溶液中的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若在上层清液中继续加入A g N O,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反应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