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实验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pdf
2 0 1 4-2 0 1 5学年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每 题 3 分,共 3 0 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2 0 1 3 周口学业考试)火车停靠在站台上,乘客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对面的火车缓缓启动了,等到站台出现,才知道对面的火车根本就没有动,而是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动了.在 前、后两次观察过程中乘客采用的参考系分别是()A.站台,对面火车B.两次都是对面火车C.两次都是对面站台D.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明确参考系的概念,理解物体运动相对性.解答:解:此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关键是参考系的选取不同造成的,乘客出站时,看到对方火车运动,实际上是以自身为参考系造成的,当等到站台出现,发现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动了,这是由于乘客以站台为参考系造成的,故 A B C 错误,D正确.故选1).点评:明白了参考系的含义就能顺利解决此类问题,故一定要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要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3分)(2 0 1 4秋东莞校级期中)下列关于质点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以把太阳看成质点B.原子核很小,一定可把它看成质点C.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D.做花样溜冰的运动员一定可以看作质点考点:质点的认识.所有分析: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解答:解: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太阳的大小直接影响观察结果,所以不可以把太阳看成质点,所以A错误.B、质点并不是体积很小,就能看成质点,而是物体自身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虽然原子核很小,并不一定能把它看成质点,故B错误;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有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否则就无法分辨地球的转动,故C正确.D、运动员身体上各个点运动情况不同,不能用一个点代替运动员,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注意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不是看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大小和形状能否忽略.3.(3分)(2 0 1 4秋东莞校级期中)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一节课是7点45分上课”这是指时间B.“前3秒”是指时刻C.“第3秒内”是时间,时间长度是3秒D.“第4秒末和第5秒初”是指同一时刻考点:时间与忖刻.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时间段,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解答:解:A、“第一节课是7点4 5分上课”这是7点4 5分对应的是时间轴上的 个点,所以是时刻,不是时间间隔.故A错误;B、“前3秒”是指时间间隔,指 时 间.故B错误;C、“第3秒内”是时间,时间长度是1秒,故C错误;D、“第4秒末和第5秒初”是指同一忖刻.故D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考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时刻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通常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对应;时间间隔对应时间轴上的时间段,与某一过程相对应.属于基础题目.4.(3 分)(2 0 1 4 秋东莞校级期中)在图所示的s-t (位移-时间)图象中,不能表示质点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所有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s -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故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应该是一条直线,由此可以判定各个选项.解答:解:s-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故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象应该是一条直线,由此可知A B C三个图都是匀速直线运动,而 D图是变速运动,故 D不能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故选D点评:抓住匀速直线运动在s-t图中的特征,应该是一条直线,就好判定了.同样的问题,是判定v-t图象中的匀速运动,应该是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而不是任意 条直线.5.(3 分)(2 0 1 4 秋东莞校级期中)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3倍,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比乙先着地B.甲的落地速度比乙的落地速度大C.甲比乙加速度大1).下落过程中,两者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离地的高度都相同考点:自由落体运动.所有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根据高度比较运动的时间,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比较落地的速度.解答:解:A、甲乙两物体均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知,高度相同,则运动的时间相同,即甲乙同时落地,故 A错误.B、根据吟国知,甲乙落地的速度大小相等,故 B错误.C、甲乙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都为g,故 C 错误.D、两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v=gt 知,下落过程中任意时刻速度大小相等,根据知,任意时刻离地的高度都相同,故 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知道自由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分析.6.(3 分)(2 013 淄川区校级学业考试)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考点:加速度.所有专题:应用题;压轴题.分析: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判断物体速度增加还是减小是看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关系.判读位移大小的变化是看初位置与某位置的距离.解答:解:A、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而此时速度达到最大 值.故 A错误.B、根据A选项分析,故 B 正确.C、由于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所以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为零,所以位移继续增大.故C 错误.D、根据C选项分析,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要清楚物理量的物理意义,要掌握某一个量的变化是通过哪些因素来确定的.7.(3 分)(2 014 秋东莞校级期中)质点沿直线从A 运动到B,通过A B 中点前的平均速度为2 m/s,通过A B 中点后的平均速度为3 m/s,全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为()A.2.5 m/s B.2.4 m/s C.2.3 m/s D.1.2 m/s考点:平均速度.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要求平均速度,需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旦,可设总路程为2 s,用速度的变形公t式求出小明前半段与后半段路程的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 A B 总长为2 s,则前一*半位移内时间为:t尸 与;后 一*半位移内时间t 2-S-V1v2全 程 的 平 均 速 度 能 一-=2.4 m/s;t i+t 2故 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平均速度,要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绝不能用速度的平均值来表示平均速度.8.(3 分)(2 014 秋东莞校级期中)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设它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运动到中间时刻的速度是V 2,经过全程一半位置时的速度是V 3,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V1=V2 V3 B.V,V2=V3 C.V i=V2 V 2=%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所有分析:匀加速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位移较小,后一半时间位移较大,所以中间时刻的速度比位移中点的速度要小,此外,可以设出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利用数学方法整理V 2,V 3的表达式,较好的方法是作v-t 图,由图象看两速度的大小关系解答:解:初速度为V。的匀变速运动的v-t 图象如下,由于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可表示为物体运动的位移,由图象可得:当时间为人时,对应的物体速度为V”此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即图线和坐标轴2围成的面积要小于;当物体运动位移为E时,对应的物体速度为V 3,有图象明显看出,v2 1 :4:9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x J a t 2 可得静止开始的1s内、2 s 内、3 s 内的位移之比;1s末、2 s末、3 s末2的速度之比由速度公式即可求出.解答:解:根据x J a t 2 可 得 1s内的位移:X 1=l a X 1M.5 a2 2物体2 s 内通过的位移为:x2=a X 22-=2 a2物体 3 s 内的位移为:X 3=-l a X32=Xa X32=a2 2 2故 X i:x2:x3=l:4:9在 第 I s的速度vp a tp a在第2 s 的速度v2=a t2=a X 2=2 a在第 3 s 的速度:v3=a t3=a X 3=3 a故代入数据解得:vi:v2:v3=l:2:3故 AC D 错误,B 正确.故选:B点评:该题考查初速度为0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可以有推论直接回答,也可以如上分析解答,要注意学习和积累,并能灵活应用.10.(3分)(2 014 秋东莞校级期中)两个物体甲和乙,从某地点同时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其 v-t 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在 2秒末,甲和乙相遇B.在 4秒末,甲和乙相遇C.开始运动2 秒以后,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D.在开始运动2 秒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所有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可以直观地比较速度的大小.结合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枳判断甲乙何时相遇.解答:解:A、在 4 s末,两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相等,知甲乙相遇.2 s末两物体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不等,则未相遇.故A 错误,B 正确.C、由图象可得,开始运动2 s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D、在开始2 s 内,乙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比甲图线与忖间轴围成的面积大,则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故D 错误.故 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 2 0分.每小题只有两个正确选项,全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 分,选错或不选均得0 分)11.(4分)(2 014 秋东莞校级期中)个小球从4 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 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A.位移大小是5 m B.路程是5 mC.位移大小是3 m D.以上均不对考点:位移与路程.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是标量,是物体实际经过的轨迹的长度.解答:解:一个小球从4 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 1m高处被接住,小球首末位置的距离为 3 m,则位移的大小为3 m.物体实际经过的路程为:s=4+l=5 m;故 B C 正确,A D 错误;故选:B 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12.(4分)(2 010秋资阳期末)下列所描述的直线运动中,可能正确的有()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解答:解:A、根据2=苗 知,速度变化量很大,加速度可能很小.故A正确.B、根据a=卓 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故B 错误.C、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则加速度越来越大.故C 错误.D、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故D正确.故选:A 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1 3.(4分)(2 0 1 4 秋东莞校级期中)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B.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I).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考点:自由落体运动.所有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保证了物体的加速度为g;从静止开始保证了物体初速度等于零.解答:解:A、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g,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运动的加速度不一定是g,所以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故 A错误B、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的运动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要看初速度是否等于零,故 B错误C、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 v M g a t 得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故C、D正确故选C 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 4.(4分)(2 0 1 4 秋东莞校级期中)A、B两质点沿同一直线从同一地点出发,其运动情况在图中由A、B两条图线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jiv(m/s)-1-22 3 4 t/sA.两质点同时从静止出发,向相反的方向运动B.t=l s 时,B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C.t=2 s 时,A、B两质点间距离等于2 mD.t=4 s 时,A、B两质点相遇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所有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由速度图象读出速度的正负,速度的正负即表示速度的方向.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解答:解:A、由图看出,A、B同时从静止出发,A沿正方向运动,B沿负方向运动,运动方向相反.故A正确.B、t=l s 时,B 质点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B 错误.C、t=2 s 时,A 的位移大小为 2 X 21 n=l m,B 的位移为 XB=-2 X 1 m=-1 m.则 A、B两质点间距离等于2 m.故 C正确.D、两质点沿同一直线从同一地点出发,当位移相同时两质点才相遇,而 由“面积”表示位移可知,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故两者没有相遇.故D错误.故选:A C点评:由速度图象能直接读出速度的大小、方向,根据斜率和“面积”能求出加速度和位移.1 5.(4分)(2 0 1 4 秋东莞校级期中)物体A的加速度为3 m/s 2,物体B的加速度为-S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的加速度比物体B的加速度大B.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物体A的速度变化快C.物体A的速度一定在增加D.物体B的速度可能在减小考点:加速度.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解答:解:A、加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可知物体B的加速度比物体A的加速度大,即 B的速度变化快,故 A 错误,B正确.C、物体A的加速度为正值,但是速度的方向未知,无法确定物体A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故 C 错误.D、物体B的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同,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反,可知B的速度可能增加,可能减小.故D正确.故 选:B 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三、实验与探究题(共 14 分)16.(6分)(2 014 秋东莞校级期中)一位同学进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实验:(1)现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及复写纸、纸带若干、2 2 0V 交流电源、6 V 低压交流电源、重锤、天平、秒表、刻度尺、导线、电键等.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2 2 0V交流电源、天平、秒及(2)电源频率是5 0H z 时,计时器正常工作时,它连续打下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3)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或物体),这两个操作应当是A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D、选取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所有专题:实验题.分析:通过实验的原理出发,确定所需测量的物理量,从而确定所需的器材,以及不必要的器材;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或物体)的先后顺序根据实验情况总结得出.解答:解:(1)该实验中,要有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重锤;通过打点计时器来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不需要秒表,电磁打点计时器需要的是低压交流电源,因此2 2 0 V 交流电源不需要,由于验证机械能公式中可以把物体质量约掉,因此不需要天平.(2)计时器正常工作时,它连续打下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 2 s.(3)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释放纸带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如果先放开纸带开始运动,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先打点再释放纸带,可以使打点稳定,提高纸带利用率,可以使纸带上打满点,A正确,B C D 错误.故选:A.故答案为:(1)2 2 0 V 交流电源、天平、秒表;(2)0.0 2;(3)A点评:正确解答实验问题的前提是明确实验原理和实验误差的来源,从实验原理H I 发进行分析所需实验器材、所测数据等,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7.(8分)(2 0 1 4 秋东莞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打下的一条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纸带,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计数点间的距离依次为S i=2.6 0 c m、S2=4.1 0 c m.S a=5.6 0 c m、S d=7.1 0 c m、S s=8.6 0 c m S s=1 0.0 c m.产卢F 备 _ 0 1 2 3 4 5 6(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0 s;(2)计数点“1”处的速度为V 尸0.3 3 5 m/s (保留小数点后面三位);(3)若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用at表示,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s4+s+s6)-(S+S2+S)-,加速度大小为 L 4 9 m/s“保留小数点后面两位)9(A t)2 一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所有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 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1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解答:解:(1)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I s,(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1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0.0 26+0.0 41=0 335 m/s2X 0.1(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彳 导:S i-S i=3aiS5-S2=3a2T2Sb-53=323广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二 (ai+az+a?)3(S+S+S g)-(S i+S z+S 3)9 (/2(0.0 7 1+0.0 8 6+0.10)-(0.0 26+0.0 41+0.0 56)_ 4g 皿/9 X 0.0 1 一 ,巾 ,故答案为:(1)0.10(2)0.335(S 4+S +S g)-(s +s 2+s )(3)-;1.499 (A t)2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18题8分,19题12分,20题16分,共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8.(8分)(20 14秋东莞校级期中)以 2m/s 的初速度沿直线水平向右运动的足球,被运动员飞起一脚踢回,球与运动员接触的时间为0.2s,并以4m/s 的速度反方向飞出,试求足球的加速度.考点:加速度.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求加速度,注意速度矢量的方向表示.解答:解: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所以V=2m/s,V,=-4m/s,则足球的加速度为: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答:足球的加速度大小是30 m/s 2,方向水平向左.点评:掌握加速度的定义,知道同一条直线上规定正方向后矢量的表示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易错点为速度矢量的表示.19.(12分)(20 14秋东莞校级期中)个物体从8 0 米高的地方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g=10 m/s2),求:(1)物体接触地面前一瞬间的速度(2)物体下落的时间(3)最后i 秒内的位移.考点:自由落体运动.所有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自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11=38 12和丫=8 3求出物体落地的时间和速度.求的前n -I s 内的位移,即可求得最后1s 内的位移.解答:解:(1、2)根据h=g t 2 得:喏疗落地的速度为:v=g t=4 0 m/s(3)前 3 s 通过的位移为:hgt 12|x i O X 9=4 5 i n最后一秒内的位移为:h2=h -h i=3 5 m.答:(1)物体接触地面前一瞬间的速度为4 0 m/s;(2)物体下落的时间为4 s;(3)最后一秒内的位移为3 5 m.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1 1=3 8 1 2 和 v=g t,注意灵活运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2 0.(1 6 分)(2 0 1 4 秋东莞校级期中)当司机驾驶汽车发现前方有险情或障碍物时,从采取紧急刹车的地点开始至汽车停止地点为止,这段距离称之为制动距离.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 0 8 k m/h,其制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S m/T,假设汽车制动过程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求:(1)汽车的制动时间是多少(2)汽车的制动距离是多少(3)汽车制动8 s 内的位移又是多少(4)若司机发现前方1 0 0 m 有险情,考虑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5 0 s,试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存在安全问题.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制动的时间.(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推论求出制动的距离.(3)判断汽车是否停止,结合位移公式求出汽车制动的位移.(4)根据反应时间内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之和,判断汽车是否存在安全问题.解答:解:选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有:v o=l O 8 k m/h=3 O m/s,(1)由 vt=v0+a t 得汽车的制动时间为:%-Q-30t=-=-s=6 s,a-5(2)汽车的制动距离为:v()+v t _3 0+0s=X 6 i r p 9 0 n i -(3)因为汽车制动6 s 就停下了,所以汽车制动8 s 内的位移等于汽车制动6 s 内的位移,为(4)反应距离为 s K*:=V o t 反 成=3 0 X 0.5 m=1 5 m,汽车停车距离为:s 反 应+s 蛔产1 5+9 0 m=1 0 5 m.因为s s=1 0 5 m 1 0 0 m,所以汽车存在安全问题.答:(1)汽车的制动时间是6 s;(2)汽车的制动距离是9 0 m;(3)汽车制动8 s 内的位移又是9 0 m;(4)汽车存在安全问题.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注意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另附:初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l/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摄氏温度(C):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o3.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c至42,每一小格是Q IC。4.温度计使用: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上图中A 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 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 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 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1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1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 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1 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3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4 .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2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3 X 1 0 8 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 X 1 0 8 米/秒。3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4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6 .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 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7 .平面镜应用:成像;改变光路。8 .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 凹 面 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凸透镜成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o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路图: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 的 镜 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1 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第五章物体的运动1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 米,课桌的高度约0.7 5 米。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 千米=10 0 0 米米;1 分米=0.1米米1 厘米=0.0 1米=10 米;1 毫米=0.0 0 1米=10 弓米1 米=1。6 微米;1 微米=10-6 米。4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5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6 .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平移法:方法如图: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2.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 R 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 米/秒=3.6 千米/小时13.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辱一沙漏一摆钟一石英钟一原子钟。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 .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 千 克=1()6 克=10 9 毫 克(进率是千进)3 .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4 .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5 .天平的正确使用: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镶子向右盘加减祛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祛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6 .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祛码要用镣子,且动作要轻;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P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 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9 .水的密度。=1.0义1。3千克/米310 .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求质量:m=P Vo 求体积: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 .汤姆逊发现电子(1 8 9 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 9 1 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 9 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 9 6 1年)。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 5 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0.(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第八章力知识归纳1.什 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 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