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科学教案模板汇总6篇.pdf

    • 资源ID:90870423       资源大小:778.47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科学教案模板汇总6篇.pdf

    科学教案模板汇总科学教案模板汇总 6 6 篇篇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教学准备】【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 个玻璃瓶、1 个玻璃杯、2 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 2 张、1 块橡皮泥。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空气占据空间一、空气占据空间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二、杯中的纸会湿吗?二、杯中的纸会湿吗?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思考讨论: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1、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2、生实验3、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气,在活塞下压或上拉时,有何不同。并请学生思考,注射器里的空气在活塞向下压和向上拉时,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并尝试结合图来进行解释。4、生交流自己的画和自己的想法。5、介绍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皮球、喷水瓶、枪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压缩后的空气的特性)6、把这节课所了解的关于水和空气的知识在维恩图中进行补充。教学后记教学后记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2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和相宜的温度。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相宜的温度。【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分组汇报实验中的发现:一、分组汇报实验中的发现:预设:1、(我们的种子都发芽了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准备填实验记录)。2、我们的种子为什么沒发芽?(找岀原因填在实验报告里)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1、组长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填好表后,由组长负责收集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信息分类。2、分析实验信息:(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三、交流实验信息:三、交流实验信息:1 每组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向同学汇报,认真听取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和空气。四、种植绿豆芽:四、种植绿豆芽: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3、猜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五、阅读并记录、五、阅读并记录、1: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1、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 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 20-25,最高为 35。2、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称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3、是充足的氧气。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3 3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以孩子的口吻写成。诗歌表现新时代少年儿童喜爱科学、富于想象的特点。本诗通过对“我”奇思妙想的描写表达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大胆畅想未来,在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从小学科学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本领,将来才能为祖国作贡献。写作方法分析 篇章中突出的写作方法1、运用过去与现在对比的写法,说明时代不同。2、词语优美,想象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此写作方法在段落中的体现 诗歌的第 3、4 节针对第 2 节中父母儿时所爱,说“我”的所爱,进行对比,感到时代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易考点易考点1、朝多音字、乘与潜字的正音。2、默写课文。3、进行词语搭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对科学产生兴趣。2.发挥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讲给小伙伴听。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想象的美好,并且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奇思妙想。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感悟“我”的想象是“科学的种子”,且种子已萌发。重点环节的步骤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 1、比较爸爸妈妈与我的做法体会时代的变化2、想象,以读代讲。3、抓重点词句进行理解。本课学生掌握的阅读或写作方法 比较阅读体会重点语句。仿写点 将你的奇思妙想写在练笔本上。(分层要求)A 写一、二句话,语句要通顺,写后多读几遍B 写一、二小节,语句要通顺,写后多读几遍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课文,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快速读课文,回答,能够把课文度正确、流利(整体感知课文,按要求回答)(我是一个爱奇思妙想的孩子,胆子大的孩子)板书:奇思妙想二、精读课文,了解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爸爸为什么说我爱奇思妙想,妈妈为什么说我胆子大?1)读一读课文,画一画相关的语句。2)认真读一读自己画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的意思。指名读一读画出的语句。3)引导学生将 3、4 两节与爸爸、妈妈小时侯的情况加以比较。2.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3、4 小节,体会我有哪些新奇的想法,与爸爸妈妈小时侯的情况进行比较?在体会中学习重点句子。1)“乘飞船探访天涯”、“潜入富饶的大海”在爸爸、妈妈的眼睛里为什么是“奇思妙想、胆子很大”?你能不能说说他们的理由?2)引导学生用换位思维的方式去感悟。读出自己的体会。指名有感情朗读,评价进行进一步的指导。3)有感情齐读 3、4 节。提问:知道了小作者的奇思妙想,你是不是也有过奇思妙想?这是不是你心田之中科学的种子?把你的奇思妙想说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今天的“奇思妙想”在明天就会“梦想成真”,引导学生可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说一说。引读:小作者种下的科学种子已经萌发了,快去读读。自由读 5、6 小节。读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三、进一步熟读课文,并练习背诵。1、说一说每一小节讲了什么内容,共有几句话,指导学生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理解背诵。练习把每一节的内容连起来进行背诵。2、同桌互相帮助,互相检查背诵,比一比看谁先背诵下来。会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3、选做:或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或自由发表学完课文后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四总结: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粒科学的种子,只要我们敢想、敢做,那粒种子就会萌发。快去学习科学知识吧,让我们心中的科学之种萌发后能够茁壮成长!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敢于奇思妙想敢于奇思妙想 梦想成真萌发科学种子仿写设计 将你的奇思妙想写在练笔本上。(分层要求)A 写一、二句话,语句要通顺,写后多读几遍B 写一、二小节,语句要通顺,写后多读几遍学生练习反馈情况反思(结合学生答题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及制定改进措施。)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一、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按课文内容填空:1、科学种子指的是(“我”的奇思妙想。)2、“我”的奇思妙想是(乘飞船探访天涯,向往潜入富饶的大海去采矿、牧鱼、安家。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设计: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读书情况、学生测试题完成情况、学生上课学习状态等方面自查自评。评价量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量规评价方法:1 优秀10 分2 良好7 分、8 分、9 分3 合格5 分、6 分4 不合格5 分以下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 字数)1.重视朗读训练,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本课是一首诗歌,以孩子的口吻写成。诗歌表现新时代少年儿童喜爱科学、富于想象的特点。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所以理解不是难点,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的自读感悟来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学习在感悟基础上如何来进行语气的表达,也适当渗透朗读的一些技巧性知识。2、在感悟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仿写。学生在学习读歌的过程中会渐渐感悟到诗中“我”是一个热爱科学并能进行大胆想象的孩子,而科学的种子就是这些大胆的想象,让学生对想象产生一定的兴趣,并在些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问题也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学生习诗歌中的语句有一定的韵律,让诗句听起来十分优美。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4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回顾 4 年来科学探究学习的经历,明确、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并初步理解科学探究中各步骤之间及各步骤与科学探究主题的关系和作用。将 4 年来所经历的科学探究实践,上升为初步浅显的理性认识,为今后中学的学习作好准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反思,乐于与他人交流,能正确对待他人的意见。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小纸条(各组必备)一教学导入一教学导入1组织学生对本学期科学学习进行简单的回顾,有哪些感受?2那么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探究学习呢?静心回顾写写各自的探究经验和教训。二回顾自己的探究经历二回顾自己的探究经历1说说你最感兴趣或最难忘的科学课堂学习,在那些有趣的活动中,我们分别尝试了哪些方法和步骤?请分别写在一张小纸条上。2 拼接“探究之龙”3交流排序结果,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问猜想设计研究方案实验调查搜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做出科学结论。4教师讲述以上便是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具体的研究活动,有时也需要对这些过程作适当调整。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5 5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具,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2、学习正确使用一些常见的工具。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与幼儿一起收集一些常见的工具,刨笔器、卷笔刀、刨子、螺丝刀、小榔头、订书机、刷鞋的刷子等。2、将幼儿将带来的工具分组,并提供一些材料供幼儿操作。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说说工具与人们的关系。2、知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幼儿一起看看几种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3、幼儿分组活动,练习使用各种工具。(1)练习刨铅笔。(刨笔器、卷笔刀)刨下来的碎屑倒在盒子里。(2)练习刨皮。(黄瓜苹果胡萝卜等)刨下来的皮请放在盘子里。(3)练习拧螺母。(4)学习使用小榔头进行木工小制作。敲的时候注意不要伤到手。(5)用订书机修补图书或制作图书。订书机订的时候请订在书的边上。(6)练习用鞋刷为同伴擦皮鞋。活动结束:活动结束:观察幼儿的情况,予以帮助指导,注意安全。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6 6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知识与技能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2、学生准备:每组准备牢固的绳子 5 米左右和两根结实的木棍。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那就是滑轮(板书:滑轮)。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4、交流讨论: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学习。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2、阅读教材第 6 页上半部分的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提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4、分组实践活动: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实践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附:“研究定滑轮的作用”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实验题目:实验题目:研究定滑轮的作用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定滑轮(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直尺、笔和记录纸。预测:可以省力。实验过程:实验过程:1、将滑轮固定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滑轮。用两个钩码悬吊在细绳的一端,而另一端钩上弹簧秤。2、记录钩码的质量和弹簧秤拉力的读数,记录在表格内。测量钩码提升的距离和弹簧秤下拉的距离并记录下来。钩码的质量 牛顿 钩码提升距离 厘米弹簧秤的拉力 牛顿 弹簧秤下拉距离 厘米结论 结论实验结论:5、交流实验现象,汇报实验收获。6、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定滑轮 动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可以省力7、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属于什么杠杆类型吗?解释一下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定滑轮是等臂杠杆;动滑轮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8、讲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实际上单独使用很少,应用的时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出示使用滑轮组的场景)预测一下:滑轮组有什么作用呢?三、游戏体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1、布置游戏活动:游戏工具:两根结实的木棍、8 米长的绳子游戏目的: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滑轮组的力量,了解滑轮组的连接方式。游戏人数:34 人组成一组,共同进行活动。游戏方式:A、将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将这根绳子绕过第二根木棍,再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绕过第二根木棍。B、请两位同学站在距离一米远的地方站稳,并握紧木棍。C、第三位同学小心地拉动绳子的另一端。观察并体验:结果怎么样?2、组织讨论:当你拉动绳子时,其他两位同学能够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动吗?如果把绳子再绕木棍一圈,结果会怎么样?再绕一圈呢?绳子缠绕绕的圈数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吗?3、拓展研究活动:组装滑轮组,研究滑轮组的作用。4、找一找,你周围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他们分别发挥着什么作用?四、课外拓展研究。1、课外探究:升降电梯的秘密。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滑轮装置。

    注意事项

    本文(科学教案模板汇总6篇.pdf)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