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2.pdf
初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姓名 班级 成绩.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 50分)1.把下列原始人类按照距今年代由远而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大汶口原始居民 山顶洞人A B2.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 尧舜禹时期 B 夏朝北京人河姆渡原始居民C D)C 商朝 D 周朝3.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后人称为:A 楚辞 B 宋词4.我国奴隶制文明时代开始于:(A 商汤时期 B 夏商时期5.论语一书辑录的是:()A 孔子的言行 B 老子的言行6.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天C 霸主尊王撰夷,扶助小国7.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是:(城濮大战大败楚军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A BC 古风)C 西周时期D 离骚D 黄帝时期C 墨子的言行 D 孟子的言行()B 王室得到诸侯的支持D 各诸侯国听从周王室的调遣)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任用管仲进行改革C D 8.关于司母戊鼎,下面说法有误的一句是:()A 这是商朝后期制作的青铜器B 这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C 这是世界上最大最精美的青铜器D 这个青铜器说明商的冶铸业有很大的进步9、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谁写的,书名是什么?()A 孙武写的 孙武兵法 B 孙膑写的 孙膑兵法C 孙膑写的 孙子兵法 D 孙武写的 孙子兵法10.西周“国人暴动”中的“国人”指的是:()A 奴隶主贵族 B 奴隶 C 封建贵族 D 平民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是:()A 西周 B 东周 C 秦朝 D 西汉12.秦统一后为了加强思想统治,采取的措施是:()A 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 B 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C 发布焚书令,活埋儒生 D 推广笔画简单的隶书13.楚汉战争的性质是:()A 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战争 B 争夺帝位的战争 C 刘邦反对项羽残酷统治的正义战争 D 项羽为维护农民利益同刘邦的斗争14.下列典故出自于巨鹿之战的是:()A 退避三舍 B 纸上谈兵15.南朝的冶铸中心是:()A 苏州、洛阳 B 扬州、荆州C 破釜沉舟 D 四面楚歌C 长安、洛阳 D 建康、荆州16.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的盛世景象发生在:()A 秦朝时期 B 两汉时期C 两晋时期D 南北朝时期17.下面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几件事,其中使匈奴不能与西汉抗衡的是:()18.19.A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一战C 窦固出击匈奴友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有:()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统治者“改制”失败A BB 白登之围D 窦宪出击匈奴C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于:(灾荒连年民族矛盾尖锐D)A 公元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来东汉 B 甘英出使大秦20.21.C 郑和下西洋被益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A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乐天大佛在中国古代被尊称为“医圣”的是:D 班超出使西域22.A 扁鹊草药B 张仲景历史上称为“五胡”的少数民族有:匈奴 鲜 卑 羯A B氐)C 故宫)C 华佗)羌D 长城D 张衡C回族D(23.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的人是:()A 祖冲之 B 范缜 C 贾思勰 D 刘 徽24.“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赞颂:()A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B 顾恺之的绘画成就C 龙门石窟的雕刻水平 D 建安诗人的田园诗境.25.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A 南方有优越的水利条件 B南方民族的统治者比较开明 C 南方文化事业比较发达 D 北方农民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秦国蜀郡太守 在岷江中游修筑的,是名闻世 界 的 防 洪 灌 溉 工 程。2 .举 世 闻 名 的 万 里 长 城 修 筑 于,它西起 东到 03 .西汉时著明的史学家 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一 部 杰 出 的 历 史 巨 著。4 .世 界 上 最 早 测 定 地 震 方 位 的 仪 器 叫,它是由 时期 发 明 制 造 的。三、连线题:(将下列人物和他们的作品连线,共5分)人物班固曹操陶渊明司马迁王羲之四.材料解析题:(共6分)“苍 天 已 死,黄 天 当 立,岁在甲子,这 是 哪 次 农 民 起 义 的 预 言?作品 史 记 兰 亭 序 蒿 里 行 汉 书 归 园 田 居 天 下 大 吉。”阅读后请回答:这 一 预 言 的 含 义 是 什 么?这 次 起 义 的 邻 导 人 是 谁?起义爆发于哪一年?五.列举题:(共17分)1.列 举 秦 朝 疆 域 四 至。(4分)2 .秦汉时期,我国取得了哪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5 分)3.列举秦至东晋四次以少胜多战役的名称和时间。(4 分)3.列举南北朝时我国两大著名的石窟艺术。(4 分)六.问答题:(共 12分)1 .北 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2 .从你自身的体会中,谈谈我国造纸术的伟大发明所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