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科学探究题(含答案).pdf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科学探究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1.(2022天津九年级期末)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猜想与假设】猜 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甲组乙组实验方案(反应后略)稀盐酸mNaiCOa粉末号1CuSO4 7溶液一父A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天平指针没有偏转结论猜 想1正确猜想2正确【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 _ _ _ _ _ _ _ _ 中进行。【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o【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种元素组成。2.(2 0 2 2 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现有已部分锈独的生铁粉末(成分为碳、铁、氧化铁),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该生铁粉末在锈蚀前的含碳量以及锈蚀的程度,设计了如下探究过程。实验步骤一:取 a 克上述生铁样品放入一洁净干燥烧杯中,进行如下实验。(1)生 铁 出 现 锈 蚀 现 象 的 原 因 是。(2)实验中所得滤渣需要用蒸储水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确定滤渣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一。滤液甲在以下实验中已不需要,将其倒入废液缸。(3 )A 装 置 瓶 中 盛 放 的 试 剂 是。(填物质名称)(4)为防止装置内氢气不纯,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实验前要打开弹簧夹K,先通入一会儿氢气,再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完全反应后,熄灭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关闭弹簧夹K。确定装置内氢气已经纯净的方法是,实验结束后,C 装置内浓硫酸的质量增加了 0.5 4 克。实验步骤三:小组同学取实验步骤二中B 装置硬质玻璃管内反应后所得全部黑色粉末进行了如下实验,所用装置和滤渣已略去,(5)通过以上实验可得出,生铁中已锈蚀的铁的质量是,生铁粉末锈蚀前的含碳量是,有同学认为,由上述实验得出的已锈蚀的铁的质量可能存在误差,理由是一。(6)实验小组取部分滤液乙于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所得滤渣的质量与加入镁粉的质量相等,则所取溶液中参加反应的溶质的质量比是。(填最简整数比)3.(2 0 2 2陕西紫阳县师训教研中心九年级期末)同学们对“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是否与水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是否与水反应。【探究思路】(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 o(2)CO?溶于水无明显现象,(填“能 或 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3)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猜想与假设】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猜想二:O(设计实验】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图实验:喷稀盐酸 喷水 直接放入C O 2中 喷水后放入C O?中(4)“实验设计”中 的 稀 盐 酸 还 可 用 生 活 中 的(填物质名称)代替。(5 )“实验设计”的目的是。【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 持 猜 想 二 成 立 的 实 验 现 象 是。【反思交流】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的 核 心 思 路 包 括(填序号)。A.设计对比实验 B.提出问题 C.获取事实证据 D.逻辑推理判断4.(2 0 2 2.辽宁三模)碳酸钠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酚酎溶液稀盐酸 氢氧化钙溶液(1)A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_ _ _ _ _ _ _ _ _性。(2)B试 管 中 观 察 到 的 实 验 现 象 为,说明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3)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提出问题】无色溶液中除酚醐外还有哪些溶质?【分析讨论】无 色 溶 液 中 一 定 含 有 的 溶 质 是 (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实验验证】为检验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可选用。(填数字序号)进行检验。石蕊溶液 硝酸银溶液 碳酸钠溶液 稀盐酸5.(2 0 2 2湖南模拟预测)有位化学老师在实验室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 裂(如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该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样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 aO、C a(O H)2和C aC C h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探究】小长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交流与讨 论】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壁烧杯壁发热取少量实验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_溶液变红有 Ca (O H)2取少量实验烧杯中的下层不溶物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有 Ca CO s(1)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通过实验还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 含 有Ca (O H)2的结论,理由是。(2)为 确 定Ca (O H)2是否存在,同学们继续探究。取1.1 5 g该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下图所示:【计算与分 析】(1)该实验中,滤 液B中溶质的质量是 g(2)该 生 石 灰 样 品 (填“有”或“没有”)Ca (O H)2,请根据计算结果说明理由:o6.(2 0 2 2山东泰安一中九年级期末)小林同学发现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物质,通过化学学习知道该物质为铜锈,俗称铜绿,主 要 成 分 是C s (O H)2 c 0 3。提出问题铜是在什么条件下锈蚀的?小林对此进行了探究。猜 想 根据铜锈的化学式,猜想铜生锈可能是铜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设计与实验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实验,小林设计”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下图所示:BCD(1)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 试管中的光亮铜片最先生锈(填字母编号);(2)从优化实验的角度考虑,A实验是多余的,他只考虑了水这个单一条件,而其它都是同时具备两个条件。C试管中除去光亮铜片、蒸储水外,还 有 的 另 外 一 种 物 质 为;(3)D试管中除光亮铜片外,还 有 的 另 外 两 种 气 体 为,从D试管的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 评价与改进我认为小林设计的 铜片锈蚀的探究 实验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结论,还要补充的一个实验 是(可用文字或图表示);7.(2 0 2 2江苏-苏州学府中学校模拟预测)实验室有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其成分产生浓厚兴趣,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实验活动】【初步结论】实验过程中没有温度变化,则 该 样 品 中 没 有 (填化学式)。【提出问题】样品中究竟有哪些物质呢?同学们利用该固液混合物继续进行实验。【进行实验】I-几滴酚6Y酎溶液H现象:上层溶液变为红色固港混合物稀盐酸现象:溶满由红色变为无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液混合物【结论与解释】根据上述现象,同学们得出固体样品中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你 认 为 此 结 论(填“正确”或 错误”)。其中氢氧化钙产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深入交流】实验过程中细心的同学发现了这样的现象:边滴加稀盐酸边搅拌,溶液仍为红色时,固体表面没有气泡产生,但固体却减少了。针对此现象,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的 继续与稀盐酸在溶液中反应,而未与碳酸钙反应。【分析评价】同学们根据整个过程的实验现象,又绘制了溶液中某离子数目的变化趋势图。请你结合图像分析:稀盐酸质量/gI、该 离 子 应 该 是(填序号);Ca?+0H-C1-I I、在b-c的过程中,该离子数目减少的微观反应实质是:(用文字说明)。老师对同学们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可以尝试用更多的方法进行探究。8.(2 0 2 2广东模拟预测)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以下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1)A中待锥形瓶冷却后,小组同学打开瓶塞,再 塞 回 去 结 果 发 现 指 针 (填 偏右 偏左 或 不偏转”)。实验D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实验完毕,兴趣小组的同学将B、C实验的废液(含C中的蓝色沉淀)混合,得到蓝色沉淀及无色溶液。过滤,并对无色滤液的成分进行以下实验分析:【做出猜想】猜想I:只含Na Cl;猜想H:含有Na Cl、;猜想i n:含有Na Cl与Na OH;猜想 IV:含有 Na Cl、Na OH 与 Na 2 c o3。【进行实验】(2)步骤气体A是。(3)步 骤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4)根据步骤,可确定无色滤液的溶质除了 Na Cl外还含有,如果步骤的结果是溶液pH=l l,则溶液C除了 Na Cl外 含 有 的 溶 质 是,步 骤 加 入 过 量 的 氯 化 钙 目 的 是。9.(2 0 2 2山东枣庄模拟预测)在学习盐的性质时,老师带来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Ba/九钢OH-NO;crSO;-co;-溶溶溶溶溶Na+溶溶溶溶溶B a 溶溶溶不不以上为酸碱盐溶解性表(室温)的一部分探究一:溶液M的溶质是什么?(1)溶液M的溶质可能是B a(OH)2或_(写化学式)。(2)为了确定溶液M的溶质,同学们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溶液不变色,溶液M的溶质不是 B a(OH)2o探究二:老师取一定量溶液M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 Cl、Na2CO3猜想二:Na Cl,B a CO3猜想三:Na Cl猜想四:(3)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二不正确,理由是。写出溶液M与碳酸钠溶液混合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验证)为了验证猜想一,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猜想一正确(总 结 与 交 流)(4)同学们认为甲的实验不足以验证他的猜想的正确性,若要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正确,可选用的物质有(填 序 号)。A.硝酸钢溶液B.氯化钾溶液C.稀盐酸D.氢氧化钙溶液10.(2022黑龙江哈尔滨九年级期末)教 材 实 验 活 动3“燃烧条件”探 究。【提 出 问题】生活中的物质燃烧具体需要什么条件?【设计实验】教材设计实验如下:(1)实 验1中,现象是 说 明 燃 烧 的 条 件 之 一 是。(2)实 验2中乒兵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得出的结论是;某同学做该实验时,取厚度均匀的无锈薄铁片,他以铁片中心为圆点画一个圆,将大小相同的乒乓球碎片和纸片放在圆弧上(上图),这样做的目的是。(3)若 将 实 验3中倒扣的烧杯改成实验4,你看到的现象是。【解释应用】我们学的衣服是有可燃性的,通 过 实 验1可指导我们,万一处于火灾现场,条件允许,把衣 服 淋 湿,可以起到保护作用;(4)通 过 实 验4可指导我们,跑离着火灾区域时,采 取 必 要 的 自 救 指 施 是。11.(2022广东湛江模拟预测)某化学实验小组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 应 原 理)(1)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提 出 问 题)影响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猜 想)影响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可能有:盐酸的浓度、石灰石的颗粒大小等。(进行实验)室温下,选 用20mL不 同 浓 度 的 盐 酸 与1g石 灰 石 进 行 实 验(装置如图所示)。(处理数据)实验后获得的相关实验数据如表:实验编号盐酸的浓度(均取2 0 m L)石灰石固体形状(均 取 1 g)二氧化碳 体 积(m L)(均收集前3 0 s 的气体)甲4%粉末状6 4.0乙4%块状4 0.4丙6%粉末状9 8.2T6%块状6 5.3(2)要比较不同浓度的盐酸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 选 择 的 实 验 编 号 是 (写 1 组),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o(3)能否将稀盐酸换成稀硫酸进行实验:(填“能”或“不能”),试说明原因:。(4)从上述实验中得出石灰石的颗粒大小对反应速率影响的结论是:石灰石的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填“快 或 慢)。(5)装置I I 中植物油的作用是:o(实验延伸)表是记录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和对应的时间的一组实验数据(每间隔4 s 读数一次):时间/S481 21 6202428 3 23 640C O 2体积/m L1 622.229.43 9.3 5 0.45 7.66264.7 6666(6)从上表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到 20s 后 反 应 速 率 逐 渐 变 (填“快或 慢),其主要原因是1 2.(2022湖南模拟预测)我 国 生活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水的总硬度不能过大。如果硬度过大,饮用后对人体健康与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为了探究生活中常用水的硬度,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I.【提出问题】探究水的硬度时,肥皂水的用量与产生泡沫量的关系。【实验探究】向蒸储水中加入CaCb和 MgCL的混合溶液,配制两种不同硬度的硬水。取用3%的肥皂水,用蒸储水和两种硬水完成三组实验,记录如下:组别第 1 组第 2 组第 3 组实验操作1一肥皂水j 10mL炼 储 水|CaCh 和 MffChr的混合溶 卜肥皂水目 蒸 储 水 围实验序号混合溶液用量/滴0002X2444肥皂水用量/滴248248248产生泡沫量少多很多无少多无无少【解释与结论】(1)区分软水和硬水的操作中,加入肥皂水,产生_ _ _ _ _ _ _ 现象的为软水。(2)设计第2 组实验时,为控制水的硬度相同,实验序号中x 应为。(3)设计对比第2 组与第3 组实验现象的目的是 o(4)由三组 实 验 得 到 的 结 论 是。H.【提出问题】探究生活中不同水样的硬度。【实验探究】用四种水样完成实验,记录观察到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用量。实验操作水样肥皂水用量/滴取相同量的四种水样,分别滴加肥皂水,观察现纯净水2煮沸后的自来水6自来水9象湖水1 4【解释与结论】(5)硬 度 最 小 的 水 样 是。(6)为了降低自来水等水样的硬度,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 o(7)进一步探究增加水硬度的物质成分。查阅资料得知,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经蒸储等处理过程后能沉降下来,形成水垢。为探究水垢中是否含碳酸盐。可 采 用 的 实 验 方 案 为。(方案包括实验的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1 3.(2 0 2 2安徽模拟预测)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请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方程式:。【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这个实验的现象更明显?【查阅资料】铜有十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一2。【进行猜想】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氧化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o【交流讨论】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_ _ _ _ _ _ _ _ _ _ _。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 装 置 中 将 试 管 直 立 放 置 的 作 用 是【实验过程】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填“能 或 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填“吸 或 放)热反应。【拓展延伸】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添加剂后,此实验只利用酒精灯加热也能快速完成,他们利用同样的酒精灯做了如下实验:123456木炭0.3 g,氧化铜 3.4g木炭0.3 g,氧化铜 3.4g木炭0.3 g,氧化铜3.4g木炭0.25g,氧化铜3.4g木炭0.3 g,氧化铜3.4g木炭0.3 g,氧化铜3.4g不加添加剂O.lgCaChO.lgKClO.lgMgCh0.1gK2SO4O.lgNa2cO3加热时间长,几乎没有红色物质析出加热约1分钟后,剧烈反应,产物红亮美观,有金色铜粒生成加热约2 分钟后,剧烈反应,产物红色,有金色铜粒生成加热约1分钟后,剧烈反应,产物红亮美观加热时间长,产生红色物质不明显加热时间长,产生红色物质不明显(1)请你推测主要是哪一种离子对木炭和氧化铜的反应有促进作用?,说出你的判断理由(2)除了上述离子对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促进作用以外,产生金色铜粒的还需要什么条件?14.(2022四川成都模拟预测)小明和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在查阅资料时得知,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氧化钠、在氧气中发生剧烈燃烧时会生成过氧化钠(NazCh),过氧化钠常用于潜水艇在紧急情况时的供氧。小明和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对过氧化钠是否能够用作供氧剂及与相关物质反应后所得产物的性质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能够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实验探究】化学兴趣小组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过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气。(1)A是制取C O2的装置。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小明看到A装置中已装好药品,联想到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时采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原理,而不采用A中两种药品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两种药品反应太过剧烈,不便于得到平稳的二氧化碳气流,小明在与小组成员交流中感悟到,对于太过剧烈的化学反应,可以采用 的方法来控制反应速度;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兴趣小组查找到室温时,二氧化碳在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水、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中的溶解度(用溶解的气体体积与溶液的体积比表示)随气压变化的曲线(已知*=1.0 1 x 1 0 5 pa)如图所示,则B装 置 中 可 选 用 的 试 剂 是,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X气体和溶液的体积比(3)C装 置 中 加 入 的 试 剂 是,以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E装置中加入的试剂是加 入 该 试 剂 的 目 的 是.(4)采用 方法可知F装置中氧气是否已集满。【得出结论】过氧化钠能与C O 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纯碱和氧气。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反思】根据你对所发生反应的理解,你能说出潜水艇中利用过氧化钠在紧急情况时供氧的一条优点:1 5.(2 0 2 2湖南株洲模拟预测)C uS C U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化合物,多角度看物质可以提高对该物质的认识。(1)从类别看,CuSCU属于(填“酸”或 碱”或“盐”或,氧化物”).(2)从用途看,CuSO4可配制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波尔多液;(3)从组成看,CuSCU、Na2sO4均属同一系列化合物,已 知Na2so4溶于水显中性,那C11SO4溶于水显什么性呢?在探究金属活动性的实验课上,同学们把打磨光亮的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在铝片表面看到有红色固体析出的同时,还看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写出生成红 色 固 体 的 化 学 方 程 式;【提出问题】该气体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猜想一:。2猜想二:H?猜想三:CO?猜想四:S02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猜想 不成立,理由是。【实验验证】1有同学闻了一下该气体,发现无气味,证明猜想四也不成立,理由是。2将产生的气体经 后,用导管导入到点燃的酒精灯火焰上,气体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实验结论】该气体是H2O【反思与交流】CuSCU溶液可能显_ _ _ _ _ _ _ _ _ 性(填“酸 或 碱”或 中”);要使由硫酸和硫酸铜组成的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铜,可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物质有多种,例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请你从微观上探析CuSCU溶液的酸碱性的初步原因: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 适 量Na2sC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振荡Na+和S: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说明CuSO4溶液的酸碱性与_ _ _ _ _ _ _ (写离子符号)有关。16.(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化学兴趣小组对C ath的制备和性质进行探究。【阅读资料】用以 与钙加热制得CaH2;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Ca(0H)2和H2;CaH?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也生成Ca(OH)2和H2o【CaH2的制备】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所示:浓硫酸(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此后的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B.收集装置最右端导管口处的气体并检验其纯度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CaH2的性质探究】(3)制备CaH2实验结束后,取少量反应后固体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在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后显_色。该同学据此判断:实验中确有氢化钙生成,其他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4)取少量上述制得的CaH?样品加到足量的碳酸钠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经检验气体为氢气;过滤得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Ca(OH)2猜想三:NaOH、Na2co3猜想四:NaOH、Na2co3、Ca(OH)2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实验验证】实验现象结论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Na2cCh溶液猜想二不成立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猜想三成立【定量分析】(5)取制得的CaFh样品1g(杂质为未反应完的Ca)加入足量的Na2cC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Ca CCh 质量为2.4 g,则该样品中Ca H?的 质 量 分 数 为。【反思与交流】(6)登山运动员常用Ca H 2 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o1 7.(2 0 2 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I、硬水加热时易产生水垢,很多工业用水需要对硬水进行软化处理。小组同学利用1.5%的肥皂水,对水的硬度、肥皂水的用量与产生泡沫量的关系进行实验探究。【查阅资料】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进行实验】向蒸储水中加入C a C 1 2 和 MgCb的混合溶液,配制两种不同硬度的硬水。用蒸播水和两种硬水完成三组实验,记录如下:组别第 1 组第 2组第 3组实验操作(肥皂水口 5mL蒸储水二CaCh 和 MgCh,的 混 合 溶 荒,-5mL蒸储水L 忍,肥皂水实验序号混合溶液用量/滴0001X1222肥皂水用量/滴51 02 051 02 051 02 0产生泡沫量少多很多无少多无无少【解释与结论】(1)对比 和 可 知(填序号),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依据的现象是产生泡沫量。(2)设计第2 组实验时,为控制水的硬度相同,中 x 应为 o(3)第 2组实验的目的是 o(4)由上述三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oI I、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K C 1、B a C b、K 2 c o 3、K 2 s o 4、C u S C U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a、取适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搅拌,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b,取a中的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白色沉淀完全溶解。(5)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o(6)请分析白色粉末的成分:。1 8.(2 0 2 2天津九年级期末)对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再认识。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经典赏析】拉瓦锡用装置A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在密闭容器中,装置中的汞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固态物质。【思路启迪】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反应物进行了优化,分别用铜粉、红磷等进行实验,其原理都是采用(填“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从而达到物质的分离。【实验回顾】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利用装置B测定了氧气的含量(1)在用酒精灯加热铜粉部位时,要 不 断 推 拉 注 射 器 活 塞 的 目 的 是,装置中气球所起的作用为(2)反应过程中铜粉发生的颜色变化为(3)反应前后,测得数据如下,请完成表格: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 5 m L1 5 m L8 m L(4)实验反思,出 现 此 实 验 结 果 的 原 因 可 能 是 (写一条即可)【拓展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用装置C进行了探究。(1)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为4 5 m L,量筒中水的体积为5 0 m L。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现象是 o(2)对 该 实 验 认 识 正 确 的 是 (填字母序号)。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未冷却到室温便打开止水夹,会导致测定氧气体积含量偏大C.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1 9.(2 0 2 2辽宁丹东市第五中学二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硫酸的部分化学性质,使用氢氧化钠、碳酸钠、金属铝和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进行了相关实验。(1)实验时观察到稀硫酸与A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则A物质是。(2)稀 硫 酸 与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反 应 的 方 程 式 为。【提出问题】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小明设计了如下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硫酸试管中,振荡溶液呈无色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向步骤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酰溶液溶液呈无色【分析讨论】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你的观点及理由是:(3)该化学兴趣小组又做了如图所示实验: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无色溶液【提出问题】号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硫酸钠 猜想二:硫酸钠、硫酸 猜想三:【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用试管取适量号试管中的无色溶液,加入一种试剂后,根据产生的现象推断出了号试管中溶质的成分,该试剂是 o【质疑反思】甲同学认为猜想三不能成立,因为号试管中溶液混合后烧杯中没有蓝色沉淀生成。乙同学则认为猜想三是可以成立的,理由是。20.(2022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模拟预测)鱼浮灵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增氧剂,溶于水能迅速增加水体溶氧量。兴趣小组展开如下项目式探究。【查阅资料】渔浮灵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xNa2CO3-yH2O2),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Na2cCh溶液中主要含有的离子是Na+、CO;和OH,Na+不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相同温度下,pH相同的溶液,OH-的浓度也相同。【任务一】“鱼浮灵”主要成分验证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报告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溶于水,加入MnCh粉末,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溶液中含有H2O2取步骤反应后的上层清液_ _ _ _ _ _ _ _ _溶液中含有Na2c03【任务二】“鱼浮灵 组成探究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过碳酸钠组成的测定(实验过程中每步反应均充分)。【实验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按上图所示装入药品:先缓慢通入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A中样品完全反应后继续缓慢通入N2(1)写出A中Na2c03与稀疏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步骤通入N2的目的是 o(3)C 中的现象是(4)实验测得C 装置增重1.2g,D 装置增重2.2g。则 x:y=。步骤若先滴入稀硫酸,再加热铜网,会导致x:y的值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填“偏大”或“偏小【任务三】“鱼浮灵”增氧原理【提出问题】“鱼浮灵 溶于水产生的哪种离子对过氧化氢分解有促进作用?【实验过程】相同温度下,兴趣小组设计了对比实验,数据如下:编号试剂p H溶解氧/(m g-L-1)4%比。2 溶液6.0 16.4 4N a 2 c。3 溶液、4%H 2 C)2 溶液8.1 49.1 1N a O H 溶液、4%H 2 O 2 溶液8.1 49.1 1【实验结论】“鱼浮灵”溶于水产生的(填离子符号)对过氧化氢分解有促进作用。参考答案:1.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密闭装置 B C 中反应太快,橡皮塞易弹出(或 A 中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参加化学反应 种类、数目 4四【详解】实验探究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会看到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思评价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如果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为防止气体逸散进空气,需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故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优化装置A 装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气球,导致浮力增大,影响实验结果;不足之处:A 中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B 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实验结果准确,所以为最佳装置;C 装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锥形瓶中压强增大,可能导致瓶塞喷出;不足之处:C 中反应太快,橡皮塞易弹出。得出结论猜想2 正确,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则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最终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生成物中有铜、氢、碳、氧四种元素,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铜、氢、碳、氧四种元素组成。2.生铁属于铁合金,铁易与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结合生成疏松多孔的铁锈往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看是否会产生沉淀浓硫酸在装置尾部干燥管后面收集气体,点燃气体,若听到轻微的爆鸣声,则氢气已纯 1.12g 4%实验步骤二中可能有碳与氧化铁反应 49:57 57:49【详解】(1)生铁出现锈蚀现象的原因是生铁属于铁合金,生铁中的铁易与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结合生成疏松多孔的铁锈。(2)实验中所得滤渣需要用蒸储水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确定滤渣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检验滤渣表面是否还有氯化铁和氯化亚铁,所以往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遇到氯化铁和氯化亚铁都会反应生成沉淀,所以通过往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氢氧化钠看是否会产生沉淀即可判断滤渣是否己经洗涤干净。(3)A 装置瓶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目的是除去氢气制取过程中或者装置中可能混有的水,防止后续干扰实验中氢气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水的测定。(4)氢气不纯,点燃的时候会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所以确定装置内氢气已经纯净的方法是在装置尾部干燥管后面收集气体,点燃气体,若听到轻微的爆鸣声,则氢气已纯。(5)C 装置内浓硫酸的质量增加了 0.54克,所以说明氢气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A0.5 4 g,由方程式3H2+FeQ3=2Fe+3H2。可知,氧化铁和铁和水的质量关系为160-112-54,由此可知生成0.54g水需要氧化铁1.6g,生成铁1.12g;通过以上实验可得出,生铁中己锈蚀的铁的质量是1.12g;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生成了 0.24g无色气体也就是氢气;氢气由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由方程式Fe+H2so4=FeSO4+H?T可知,铁和氢气质量关系为5 6 2,所以生成0.24g氢气需要铁6.72g,所以原已部分锈独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为6.72g-l.l2g=5.6g,所以生铁粉末锈蚀前的碳的质量为含碳量是)g *xl0%=4%,有同学认为,由上述实验得出的已锈蚀的铁的质量可能1.12g+5.6g+0.28g存在误差,理由是碳具有还原性,可能在步骤二中与氧化铁反应。(6)所得滤渣的质量与加入镁粉的质量相等,设:所得滤渣质量也就是铁的质量为mg,由方程式Mg+FeSO4=MgSO+Fe可知镁和硫酸亚铁和铁的质量关系为:24-152-56,所以3 19要生成m g铁,那么镁的质量为:y m g,硫酸亚铁的质量为了 m g,那么可知与硫酸反应的3 4 人镁的质量为(m-1 m)g=,m g,由方程式Mg+HW)尸 MgSOq+H?T可知镁和硫酸的质量关4 7系为2498,所以,m g 镁需要与3 m g的稀硫酸反应,所以则所取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硫酸亚铁与稀硫酸溶质的质量比是319m q7m 二 157。3.看 是 否 有 其 他 物 质 生 成 不 能 二 氧 化 碳 溶 于 水 且 与 水 反 应 食 醋 验 证 二 氧化碳不能石蕊变红色 中纸花变红色,中纸花不变色 ABCD【详解】(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所以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看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故填:看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2)C02溶于水无明显现象,CCh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无明显变化,所以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故填:不能;(3)猜想与假设:二氧化碳溶于无明显变化,可能与水反应,也可能不与水反应,则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故填: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4)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纸花喷稀盐酸变红色,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实验设计 中的稀盐酸还可用生活中的食醋代替,食醋含有醋酸属于酸,也能使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纸花变红色,故填:食醋;(5)将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投入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所以 实验设计”的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故填:验证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实验结论 猜想二成立,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实验“喷稀盐酸”纸花变红色,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实验 喷水”纸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实验”投入二氧化碳中 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实验“喷水后投入二氧化碳中”纸花变红,说明石蕊变红色,不是水的作用,也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结果,所以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中纸花变红色,中纸花不变色,故填:中纸花变红色,中纸花不变色;反思交流 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的核心思路是提出问题(B)、.设计对比实验(A)、获 取 事 实 证 据(C)、逻辑推理判断(D),故填:ABCD。4.碱 产生大量气泡 Ca(OH)2+Na2CO,=CaCO,+2NaOH NaCl CaCl2【详解】(1)无色酚SU式液遇碱变红,故 A 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2)B 试管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说明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3)C 试管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