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pdf
-
资源ID:90874310
资源大小:1.63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pdf
闻 王 昌 龄 左 迁 龙 标 遥 有 此 寄 中 考试 题 汇 编(截至2021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6.诗 人 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7.诗 人 为 什 么 要 寄“愁心”与“明月”?【参考答案】6.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7.借此抒发对友人的担心、思念和关切之情。(意对即可)【6题详解】此题考查了学生故事内容及诗句理解。“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杨花落尽子归鸟声声哀啼。其中用到了杨花和了归鸟两个意象。这一句侧重于写景,景中暗含节令,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 声 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所以,作 者 通 过 写“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渲染烘托了暮春时节的令人限悲凉感伤的气氛。据此理解概括作答。【7题详解】考查对诗文写作技巧和主旨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背景和主旨分析作答。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 人 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陪伴在友人身边,采用了寄情于景的方法,既对友人劝勉宽慰,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担心和思念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2021内蒙古兴安盟)5.下 面 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总的一项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A.首 句 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答案】C(2 0 2 1 天津)【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演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B.乙 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5.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参考答案】4、【解析】甲 诗“杨花落尽”是视觉,“子规啼”是听觉,无嗅觉。乙 诗 沙似雪”“月如霜”有视觉,“吹芦管”是听觉,无嗅觉。【参考答案】D5、【解析】分析情感,要结合标题、背景、诗歌正文来得出结论。甲诗是李白听说王昌龄左迁龙标而写给昌龄好友的,表示关心和慰问,尤其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亮就代表我的心,月亮追随着你,我的心也思念和牵挂着你。乙诗看标题得知是与打仗有关,时间是晚上,“受降城外月如霜”,心冷啊,打仗辛苦,且还要打到什么时候;还有末句“一夜征人尽望乡”,望月也是望乡,表现了对回家的渴望。【参考答案】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2 0 2 0 福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6.诗的前两句中“”和“”两样景物点明事情发生的时节,富有象征意义,给人以画面感。(2分)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3分)【参考答案】【分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次句是对王昌龄 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作答时要结合景物描写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解答】(1)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首句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是一句自然环境描写,表明的时间季节,温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给人以画面感。(2)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府 愁心”以物的属性,希望它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和慰藉。答案:(1)杨花;子规(2)诗人想象奇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2020海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 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知背景】甲诗略。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都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析场景】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1)乙诗前两句 0【赏写法】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2)乙诗后两句 o【参考答案】20.(1)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和地点,以飘飘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映衬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忧。(2)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慰,又 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2020浙江杭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5.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3分)6.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参考答案】5、【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飙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6、【答案】这里既有对老友通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解析】“语近情遥”意思是所说的话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浅显易懂的,但所蕴含的情感却是深远的。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此题考查的是最后两句话的情感。(2019江苏淮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别夔州官吏唐 刘 禹 锡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青帐联延喧驿步咒白头俯低到江滨。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惟 有 九歌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注释】此诗是诗人调任之际所作。青帐:指饯别宴席所设的青色帐篷。步:码头。白头俯低:指当地年老的百姓俯身曲背。九歌:这里指诗人在夔州所作的九首 竹枝词。蛮神:夔州在西南边地,故称当地供奉的是蛮神。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诗人托明月以达情,表现了他对贬谪好友的关切和同情,写的深切动人。B.别夔州官吏 写于诗人调任之际,三、四两句通过写人们送行的场面,表现他们对诗人的惜别之情。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花落尽子规啼”和 别夔州官吏 中“峡水秋来不恐人”都是写景兼写时令。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别夔州官吏 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答。I)项中“别夔州官吏 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别夔州官吏 写了诗人调任之际,通过标题“别夔州官吏”可知,这是作者刘禹锡与过去的官员朋友们告别的诗歌,主要表现诗人的惜别之情,从中看不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2 01 7辽宁沈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 4.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1 5.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参考答案】1 4.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1 5.示例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示例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2 01 4 广西柳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选自语文七年级上)【注】左迁:贬官降职;杨花,柳絮;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五溪:指雄溪、蒲溪、酉溪、沅溪、辰溪,其流域在今湖南西、贵州东;夜郎,这里指湖南省黔阳县。(1)“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2)诗歌后,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你从中读出了哪三层意思(选答两层)?【参考答案】2 3.(1)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 染(或“烘托”)暮春环境。(2)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思托付给明月;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看到高照的明月;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2 0 1 3 湖北恩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参考答案】(1)杨花和子规鸟。渲染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2)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2 0 1 3 湖南长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2 分)(2)诗 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1)杨花,子 规(2分,如果答“扬花纷纷”“子规悲鸣”类的.答案只可得1 分。)(2)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感情。(答到一点得1 分,答到两点或两点以.上可得2 分)(2 0 1 2 广东湛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 .春天的景物很多,诗人为什么单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说说你的理解。(3分)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5 .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怎样的愁绪寄予明月?(2分)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参考答案】4 .示例:“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暮春时节的这两种景物,渲 染 哀伤的氛围,融情人景。5 .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思念和担忧。(2 0 1 0 山东济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 .“杨花”在 古 诗 中 常 常 象 征,诗的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了 的气氛。(2分)5 .诗的后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2 分)(2 0 0 9 广东梅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7.请对本诗后珍句作简要赏析。(2分)【参考答案】7.(2分)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2 0 0 8 云南昆明)1 0、阅读李白的两首诗,完成后面两小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 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的 情景。(2分)(2)甲诗结尾两句大胆想像,乙诗结尾两句借景抒情。请任选其一具体解说。(3分)【参考答案】(1)(2分)要点:漂泊远方(或“漂泊不定”“澡泊流离”“漂泊”“不幸遭遇”“被贬”等,1 分);繁花似锦(或“春色迷人”“春光烂漫”“柳絮弥漫”,烟雾迷蒙”等,1分).(2)(3分)甲诗:(要点):把“我”的“愁心”当作物一样托付给月亮,(1 分),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己。(1分);通过晚风传送到遥远的夜郎之西。(1分)乙诗:(要点):作者通过目送友人行船的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仍眺望天水相接处的情景,(1分)寄 托(1 分)依依不舍的留别(1 分)深情。(2 0 0 8 江苏扬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6 .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2 分)7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参考答案】6 .答案: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评分:本题共2分,答出一句得1 分。7 .答案: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评分:本题共2分,修 辞 1 分,情感表达1 分。(2 0 0 6 山东日照)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箱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淮上与友人别腐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1 3 .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直抒胸僵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切B 谷 诗 则 借景抒情(1 分),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2分)1 4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了规啼(1 分)。(1 分)1 5 .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B)(2分)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 隋感。(2 0 0 5 广西桂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5.下列对所选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参考答案】5.B C(2 0 0 5 广西玉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悲苦哀怨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2 0 0 5 湖南岳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 5.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中第一句通过写景,既点明了,又暗写了诗人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关切。诗中还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感,将其人格化,诗人托付 将 寄给朋友,把自己对朋友的慰藉带到遥远的夜郎西。【参考答案】2 5.时令(季节)明月 愁心(2004新强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