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pdf

    • 资源ID:90881480       资源大小:9.16M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pdf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篇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总序第 个 教 案 课 型 备 课 时 间 201年 月 日 上 课 时间 2 0 1 年月 日课题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分析比较、直观演示、归纳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就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精工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第1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难点: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三、教学设计单元引言分析本单元导语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特点。其中,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古代中国手工业由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部分构成,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于农业。3.古代中国商业是不断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空间、时间的逐步扩大。4.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则逐渐阻碍经济的发展。导入:播 放 黄 梅 戏 天仙配 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视频片断,提问导入。第2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第 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推进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问题探究1:阅读教材第4页本课的引言由学生讲述神农氏的传说,然后说明神话传说往往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实际生活,问:1)、神农氏的传说反映了我国远古人类的什么情况?2)、能不能以此就得出结论?3)、用什么方法可以加以证实?(想一想:今天的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去了解过去的历史?)这样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了: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合作学习:阅 读【历史纵横】中的材料,提问:在世界上还有哪几个地区是农业起源地呢?联系一下我们今天的食物结构,想想中国与这些地区发展有何不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问题探究2:阅读自刀耕火种至精耕细作前的教材,问“中国古代,人们是如何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的?”第 3 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层次设置问题,从“解决了什么问题?”“概括为什么原因?”“具体有哪些表现?”“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几个方面来回答,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把相关知识梳理清楚。可分为这样几个1层次: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土地的利用率;概括为农业生产的进步;具体表现在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最后总结:至此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突出生产力发展这条线索,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展观。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含义: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问题探究3:阅读教材,找出精耕细作的表现,分三组列表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和水利灌溉的发展情况。(让学生再比第 4 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较全面地了解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的概况,特别注意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和后世长期沿用的技术。)1、铁犁牛耕工 具 名 称 特 点战国铁犁 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造垄,构造比较简单西汉耦犁二牛三人、一牛二人楼车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隋唐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2、耕作技术的进步,又可细分为三个方面:一、耕作方法(垄作法、代田法);二、耕作技术(耕耙糖技术、耕耙技术);三、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3、水利灌溉时期工程或工具战国都江堰汉朝漕运、白渠、龙首渠曹魏翻车第 5 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 清 风力水车采用列表的方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配图片加以说明。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农具、技术和水利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问题探究4:分组讨论:第一组: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哪些特点?第二组:小农经济形成与发展的有条件和发展不利因素有哪些?第三组:小农经济的地位?讨论成果汇报:每组派代表回答第一组:含义: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是分散的,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小农经济并第6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2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第二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第三组:第 7 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小农经济发展的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阅 读【学思之窗】的资料,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小农经济下的农民个体,去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思想愿望。然后提出开放性问题:“请大家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去设想一下,在现实的世界里,董永和七仙女可能过上他们所希望的幸福生活吗?为什么?”有时间,可再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去关注今天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思路引领:先归纳出戏词中反映出来的现象,然后根据现象归纳出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答案提示: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课堂小结:练一练: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第 8 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2、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 要 是 因 为B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3.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答案提示: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招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相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4、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第9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解题关键:理解什么叫“基本特点”。思路引领:从农业的起源、农业技术、生产模式等方面加以总结概括。答案提示: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教学反思:变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3总序第 个 教 案 课 型 备 课 时 间 201年 月 日 上 课 时间 2 0 1 年月 日课题第2 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发展的基本情况。(2)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过程与方法(3)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第1 0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2 学情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本课内容的具体知识点大部分在初中阶段就已学过,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分散在各个历史时间点上,按通史顺序讲则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对整个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系统认识。学生掌握基本的史实可能相对容易,但让他们总结归纳出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总体特征就相对比较难了,因此教师应加强引导。对于本节课学生虽然知道的比较浅显,但是学生却会比较感兴趣,因此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对于三种手工业形态与市场的关系理解起来一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应该作为我们授课的重点。3 重点难点第1 1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1)我国古代冶金业、制造业和丝织业领域重要的生产技术。(2)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瓷器大国”(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4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活动一在 2005年 5 月 1 3 日的 华西日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一尊很可能会创造中国瓷器全球最高价的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圆罐,在多位保安的看护下,在北京国际俱乐部倪店亮相,拍卖公司将于7 月在英国拍卖此青花罐。当时专家估计此罐的成交价可达1000万美元以上。据了解,目前中国瓷器最高价是580万美元,是 2003年 9 月在纽约拍卖的一尊元代青花罐创造的。这则消息表明,我国古代许多瓷器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是世界古玩市场上一枝奇葩。中国古代瓷器为什么会受到世人如此青睐呢?中国是瓷器大国,烧制瓷器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做工考究。许多瓷器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它们有的稳健庄重,有的柔美玲珑,有的典雅富丽,有的如冰似玉,有的翠绿晶润,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我国古代瓷器同丝绸、印章、武第1 2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术、水墨画、京剧和中草药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活动2【讲授】活动二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一)发展过程:历史悠久。(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4(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二)特点与地位(1)特点: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2)地位:第1 3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三)代表行业1、高超的冶铸技术(1)青铜铸造的繁荣: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商周时期:青铜器形体巨大,庄重雄奇,纹饰细腻优美,工艺精湛,世界罕见。司母戊方鼎就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它说明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冶铸技术高超。中国于1 9 9 5年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就是仿司母戊方鼎铸造的。(2)冶铁与炼钢技术的发展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第 1 4 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南北朝:灌钢法(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加热后再锻打,成为质地优良的钢)等,这些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 1 6 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铁器在农业、手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中国是瓷器的故乡。c h i n a 一词英文中意为“瓷”,后来西方干脆将瓷器的故乡称为C h i n a,也就是“中国”的英文名字,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享有盛誉。一般认为,瓷器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瓷器只能用瓷土即高岭土作胎;胎的表面必须施用玻璃质釉;瓷器烧成温度至少要在摄氏1 20 0 度左右。烧成的器皿质地坚硬,敲击能发出金石声。(1)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2)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3)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4)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5)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第1 5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6)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玦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景德镇原名昌南镇,被西方音译为C h i n a,等)。【合作探究】1:中国古代制瓷不断推陈出新的原因是什么?(1)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2)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3)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4)劳动人民的积极创造与聪明智慧;(5)官营手工业的推动。3、异彩纷呈的丝织业(1)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堞丝织绸的国家。考古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5篇二:高中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二教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重点难点】:第1 6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导入新课】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讲授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一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阅读教材第一部分,思考: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中国原始农业第 1 7 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2)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一种非常落后而久远的耕作方式人们发现被火烧过的地方,庄稼长势好,于是砍去树木,铲除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即可播种(3)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耕种一两年后,随着肥料耗尽,地力明显下降,只能把它掷荒,另寻新的耕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这种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2、商周时期的农业(1)农业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招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那时候的农具,都比较粗笨简单。最早的松土和挖土的耕作农具:耒、耒 目第1 8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2)耕作技术提高: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谡制肥料,治虫灭害。这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3)农作物种类: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五谷丰登)(4)人们生活: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工具的进步:铁犁牛耕的发展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西汉时:耦 犁(西汉赵过)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 用.(中国犁的定型)2.耕作技术的进步:春秋时期:垄作法第1 9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西汉时:代田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糖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3 .耕作制度的发展: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1)水利工程:战国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2)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的筒车、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明清时的风力水车(试从农具进步的角度来说明生产力的进步。)第2 0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提高,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设问:我国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1.耕作方式的发展进步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主要耕作方式)2.形成的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3.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第2 1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4.发展的条件: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5.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第2 2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5.小农经济的弊端有哪些?自耕农经济脆弱,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很难扩大。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6、对小农经济的评价:(1)积极性: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第2 3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2)局限性: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学思之窗】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本课测评】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第 2 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学重点难点】第2 4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重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教学方法】由于古代手工业品保留的实物以及相关文字和影视材料较多,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补充各种媒介的资料,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感性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意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 2005年 5 月 1 3 日的 华西日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一尊很可能会创造中国瓷器全球最高价的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圆罐,在多位保安的看护下,在北京国际俱乐部倪店亮相,拍卖公司将于7 月在英国拍卖此青花罐。当时专家估计此罐的成交价可达1000万美元以上。据了解,目前中国瓷器最高价是580万美元,是 2003年 9 月在纽约拍卖的一尊元代青花罐创造的。这则消息表明,我国古代许多瓷器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第2 5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是世界古玩市场上一枝奇葩。中国古代瓷器为什么会受到世人如此青睐呢?中国是瓷器大国,烧制瓷器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做工考究。许多瓷器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它们有的稳健庄重,有的柔美玲珑,有的典雅富丽,有的如冰似玉,有的翠绿晶润,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我国古代瓷器同丝绸、印章、武术、水墨画、京剧和中草药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讲授新课】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一)发展过程:历史悠久。(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2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二)特点与地位(1)特点:第2 6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2)地位: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三)代表行业1、高超的冶铸技术(1)青铜铸造的繁荣: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商周时期:青铜器形体巨大,庄重雄奇,纹饰细腻优美,工艺精湛,世界罕见。第2 7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司母戊方鼎就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它说明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冶铸技术高超。中国于1 9 9 5 年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就是仿司母戊方鼎铸造的。(2)冶铁与炼钢技术的发展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灌钢法(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加热后再锻打,成为质地优良的钢)等,这些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 1 6 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铁器在农业、手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中国是瓷器的故乡。c h i n a 一词英文中意为“瓷”,后来西方干脆将瓷器的故乡称为C h i n a,也就是“中国”的英文名字,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享有盛誉。一般认为,瓷器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瓷器只能用瓷土即高岭土作胎;胎的表面必须施用玻璃质釉;瓷器烧成温度至少第2 8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要在摄氏1 2 0 0度左右。烧成的器皿质地坚硬,敲击能发出金石声。(1)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2)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3)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4)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5)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6)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法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景德镇被誉为瓷都。3、异彩纷呈的丝织业(1)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缭丝织绸的国家。考古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河南荥阳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织物残片和浙江湖州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线、丝带及丝织物表明,约在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出现了丝绸的生产。第2 9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2)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3)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4)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探究】2:汉代乐府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的打扮是:“妾有绣腰褥,蕨蕤自生光。”她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焦仲卿妻能有这样的少年生活,能有这样的打扮和装饰,反映当时丝织业生产十分普遍和发达。(5)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6)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7)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经营方式与生产目的:第3 0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1)家庭手工业: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一种。作为农产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2)民营手工业:一些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2、发展过程:篇三: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 整理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第3 1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课时:L5课时。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第3 2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导入新课:打出十二生肖的图片,(设问):十二生肖中有哪些与农业有关的动物?(马、羊、鸡、狗、猪、牛);(设问):为什么有如此多与农业相关的生肖?(农业在古代的重要性地位),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专题一第一节:古代农业经济。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二、教学过程(一)“神农”的传说投 影“神农氏”的图像及其相关传说。引导学生分析神农传说的意义以及农业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第3 3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投影半坡遗址中“粟和菜子”的图片,通过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了解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变。“火耕”一“招耕”“铁犁牛耕”利用幻灯片打出耒耙、石斧、铁镰,以及耦犁等图片,增加学生的兴趣。注意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牛耕;汉代,牛耕普及。2、分析古代耕作工具和耕作方式的影响。教师可以然后引出设问: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步呢?由此引出古代中国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三)泰半之赋和沉重的力役1、介绍泰半之赋和徭役的含义第3 4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2、投影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并分析 石壕吏,使学生感受古代农民所承受的沉重的赋税和繁重的劳役。3、引导学生分析上述情况所带来的影响。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导因。(四)贫者无立锥之地1、投影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2)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3)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2、投影资料“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以及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现象严峻,无数小农破产。虽然许多开明政治家都着力于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由于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通过改革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未成功。第3 5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1、以大禹治水的故事导入,引导学生分析古代中国水利建设成绩卓越的原因是什么?可以补充大禹、都江堰等图片资料。2、引导学生归纳水利建设发展的表现有哪些?3、综合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教后感:第3 6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本课内容涉及到古代史内容,学生并不是很熟悉。在课前我设置了课前探究,由学生课前分组合作找资料,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在教学中,利用幻灯片设置出一些相关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授课的重点放在了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和基本特征的分析上,做到了既吸引学生的兴趣,又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结合课本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与能力;结合地图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手工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第3 7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能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教学课时:2课时。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上去理解手工业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讲解法,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分析“工官”制度的利弊及其原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进行探究。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导入新课:第3 8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教师首先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关于对我国古代手工业的知识有哪些?例如,丝绸之路是什么时候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有“瓷器大国”之称?青铜器的原料是什么?然后进入本课学习。讲授新课:然后从总体上让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了两部分内容一一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田庄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和古代手工业主要内容(纺织业、冶金业和陶瓷业)。一、田庄手工业首先使学生明白本部分内容总体上是介绍了中国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背景下手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介 绍 四民月令的基本内容,得出结论:田庄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并打出自给自足的含义。然后结合教材中几个实例(如牛郎织女),理解庄园手工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重要内容,其处于辅助性地位,是副业。二、“工官”制度第3 9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1、原因:汉武帝时期,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有利可图的行业。2、含义:政府将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商办。3、生产状况:产品归官家和皇家私用的物品;生产技术水平高、规模大;政府征调各类匠户服徭役。4、历史影响: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到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5、匠籍制度: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三、织女的劳绩(纺织业的发展历程及成就)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原料最初是麻和葛。2、商周时期: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第4 0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3、汉代:花色品种多,有起绒锦,丝织品出口到地中海地区。4、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大,收取的民间纺织品多。5、宋代: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地区。6、明代:出现雇工和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打出相关的中国纺织品图片。同时可适当增加古诗词中的史料,如 诗经、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和 陌上桑、等一些关于蚕桑生产和丝织业发展的史料情景,使学生认识蚕桑丝织技术是我国的伟大发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四、攻金之工1、青铜冶铸业新石器时代晚期,有小件铜器;商周时代,青铜器达到很高造诣,例如司母戊大方鼎、四养方尊;秦代出现青铜镶,是一种先进的青铜防锈膜。2、冶铁炼钢第 4 1 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春秋晚期,出现中国最早的人工炼铁;中国冶炼生铁和块炼铁大体与之同期;汉武帝时推行铁业官营制度。汉代使用煤炭做燃料;杜诗发明水排。教学时可以适当增加有关青铜器、冶炼厂、铁器等有关实物和照片,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情景的再现;同时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关于冶铜技术、冶铁与炼钢技术的内容,认识到铁农具的推广与使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五、夺得千峰翠色来(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1、远古陶艺黑陶、彩陶2、由陶器到制瓷早期的瓷器是釉陶,即原始青瓷,商周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高超的制瓷技术打出各朝代的瓷器,尤其是青瓷和白瓷。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提高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古代精美的陶器和瓷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参观景德镇或当地瓷窑,了解瓷器的制作工艺及瓷窑建设史,撰写一篇考察报第4 2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告。培养学生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及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习惯。总结:归纳教材内容,思考问题: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解题关键:与世界手工业发展相比较。思路引领:从部门与分工、技术、规模、经营形态、分布、地位等角度即从质与量两个方面进行对比。1、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2、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3、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4、技术不断进步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教后感:我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这段历史了解太少,如果不了解基本史实,谈何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教材内容并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这样,教学中才在一定第4 3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程度上达到了相应的预期效果。我欣喜地看到,采用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掌握了一些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pdf)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