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语文教案集锦5篇.pdf

    • 资源ID:90882299       资源大小:952.66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语文教案集锦5篇.pdf

    The secret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innovation,which is more so now than at any time in history.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语文教案集锦语文教案集锦 5 5 篇篇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篇篇 1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6 理想(人教版七年级上教案)。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朗读训练。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反复朗读这首诗歌。把握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 在山的那边,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6 理想(人教版七年级上教案)。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整体感知O 范读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9 正音、正字、释词默读感知课文内容: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O 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0 课堂发言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板书:f 历史意义(2、3)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人生意义(8、9、10、11)研讨与赏析(上)O 精读逐段(17 节)理解研讨,深人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第 1 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篇篇 2 2基本目标:基本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够综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收集的资料、老师提供的资料读懂课文。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4、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发展目标:发展目标:1、激发学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收集课外信息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经过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授课时间3 月 26 日复习导入复习导入1、读题后提问: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天火是指什么?为什么说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呢?2、天火之谜到底指的是什么?3、引读: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直到 18 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那么这个谜是怎样被富兰克林解开的呢?(板书:富兰克林解开)1、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复习上一堂课的相关学习内容。2、背诵老师引读的内容“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上堂课已经学习了第 1 自然段,在复习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雷暴在人们心目中的可怕程度,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学习第学习第 3 3 自然段自然段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 3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指名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并相机板书:早就观察、大胆推测、决定实验。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自己能够读懂,哪些地方还不理解?读的时候,可以用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来帮助理解,不理解的做上记号,等会儿我们一起讨论。4、指名学生说说不懂的问题。并相机组织学生讨论、朗读课文。(1)你们真的了解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之间的相似之处吗?你怎么知道的?引出:老师收集到了这样三份资料,从这些资料中,你就会有新的发现。这些资料能帮你说明问题吗?引读,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2)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值得奇怪,但在当时却令人难以相信。人们为什么要取笑他呢?出示取笑的一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第 1 自然段说说吗?齐读这一段话。他们会怎样取笑富兰克林呢?过渡: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板书“风筝实验”)1、自由读课文第 3 自然段,并概括这一节的意思。2、自读课文第 3 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联系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做上记号3、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和解决自己或同学提出来的问题。4、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不断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意思。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先从整体上了解这一自然段的意思,然后运用读懂课文的方法自己学习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自能读书的本领重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课外资料进行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理解课文内容,在讨论理解的过程中相机指导朗读课文。学习第学习第 4 4 自然段自然段1、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第 4 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课外收集到的资料来理解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2、教师收集到了一段动画,请同学们看仔细了,或许可以解开你心中的疑问。3、看了这一段动画,你又知道了什么?4、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吗?相机讨论、指导朗读。(1)做这次实验的条件有哪些?(2)为什么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就说明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3)指导读两个感叹句:第一句要读出有惊奇发现的心情,最后三个感叹句要读出他成功的喜悦。(4)让学生联系课文和补充课外资料,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5、这一段写得很精彩,同学们能够把“风筝实验”的经过复述出来吗?出示多幅图片,让学生练习复述。6、指名学生复述课文第 4 自然段。7、如果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复述就更加生动,谁来?1、学生自学课文第 4 自然段,理解有关语句,不理解地方做上记号。2、观看动画,理解课文。3、讨论理解同学当中不理解的地方,深入理解课文。4、体会富兰克林在实验过程中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5、对照图片练习复述课文。学习这一重点小节,以读懂课文、朗读课文、体会思想、复述课文贯穿,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复述是课文后的要求,即是编者的意图,一改通过文字提示指导学生复述,而是在观看动画的基础上并辅之以多幅图片指导学生复述。学习第学习第 5 5 自然段自然段1、“风筝实验”成功了,这个实验也证实了富兰克林先前的推测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板书:证实推测)2、联系上下文想想看,做成功了“风筝实验”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相机板书:震惊世界)1、知道实验的结论。2、说说做成功了“风筝实验”在当时的影响。通过想象,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风筝实验”对当时影响以及富兰克林所作出的贡献。学习第学习第 6 6 自然段自然段1、雷暴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震惊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2、避雷针有什么作用呢?1、齐读第 6 自然段。2、说说避雷针的作用。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的意思,感悟富兰克林在科学上的不懈精神。对照板书总结课文 1、对照板书,总结全文。2、出示富兰克林简单生平和其它发明介绍资料。3、拓展作业:(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2)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避免雷击从而保护建筑物的?1、了解富兰克林的生平和其它发明创造。2、课外完成作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对科学的热爱。板书设计25、天火之谜富兰克林 早就观察 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解 开 风筝实验 证实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篇篇 3 3课时教学要求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写景部分(第 2 至第 5 自然段),领略林海的美。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一、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按照作者刚进森林、深入林中和看到林场的顺序理清了课文层次,并且学习了第 1 段。请大家回忆一下,第 1 段写了什么内容?2、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 2 到第 5 小节,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作者深入林中看到的景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板书:岭、花、林)二、学习第二、学习第 2 2 小节(“岭”)小节(“岭”)1、指句读第 2 小节,引导思考: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2、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岭”的特点。(板书:多温柔)3、抓住重点词语,初步体会“岭”的特点。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岭”多?又从哪里知道“岭”温柔的呢?(1)学生读写“岭”多的句子。理解“疾驰”“看不完”等词语的含义:突出岭多,而且绵延数千里,面积很广,这正照应了课题中的“海”字。(2)学生读写“温柔”的句子。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等词语,体会岭“柔”的特点。4、指导朗读,在读中深入体会“岭”的特点。师:我们来读这一段。你们看,怎样才能把“岭”多和温柔的特点读出来呢?出示幻灯片:“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师:读一读这句话,从“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中,你们能明白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写出“岭”姿态很多,各不相同。师:怎样才能把“岭”的“姿态多”读出来昵?(1)师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要读出“姿态多”,应该通过朗读把“岭”的各种姿态表现出来:“高点儿的”声音稍高一些,“矮点儿的”声音稍低一些,“长点儿的”拉一点儿长音,“短点儿的”要读得急促一些。这样借语调低长短的变化来表现“岭”的千姿百态。(2)反复试读,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岭”多的特点。师:你们再读一读,从“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中,还能明白什么?出示幻灯片:“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的,矮的,长的,短的”学生读这两句话,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高点儿的,矮点儿的”等词语中的“点儿”说明“岭”与“岭”之间差别都不大,毫无孤峰兀立之感。那里山势平缓,线条柔美,给人一种“柔”的感觉。师:我们再来读这句话,怎样才能的把“岭”的温柔也读出来呢?指导读好“点儿”,要读出温柔、亲切的感受。再读“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一句。师:你们试读一下,怎样读才是“温柔”?怎样读又是“那么温柔”呢?5、明白作者表达的方法。抓住“云横秦岭”这一词语,理解作者拿秦岭的“险”来作对比,突出大兴安岭的“柔”。6、总结学习方法。(1)读这一段,找出“岭”的特点。(找特点)(2)读这一段,读出“岭”的特点。(读特点)(3)了解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明写法)三、学习第三、学习第 3 3、第、第 4 4 小节(“林”)小节(“林”)运用上述学习这一部分。1、自由读第 3、第 4 小节,思考:“林”的什么特点?2、师生讨论概括“林”的特点。(板书:广 绿)3、抓住重点词句,初步体会“林”的特点。“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落叶松的海洋”等词句写出了“林”广;“多少种绿颜色呀”“只有画家才能描出那么多的绿颜色呢”等语句写了“林”绿。这些词句突出了林的浩瀚与茂盛。4、指导朗读,深入体会“林”广和绿的特点。师:我们来读这一段,谁能把这一大片森林读成绿色的海洋,把大家带到林海里去看一看呢?(1)指导朗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一句。“目之所及”怎么理解?读这句话,把“林”的广读出来!你现在相象自己就站在大兴安岭,你的面前就是“波浪起伏”、浩瀚无边的林海,这就是“目之所及”吧!读!(2)指导朗读第 4 小节。师逐一追问:林海中的浪花指什么?白桦的树干“泛着”是什么意思?(翻腾、涌动)白桦树真的是在涌动吗?(不是)白桦树是静止的,可作者为什么说它的树干像白色的浪花呢?出示幻灯片:“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学生联系上文,反复研读,仔细揣摩、体会,来读懂这句话。学生的理解有两个层次:抓住关键词语“在阳光下”“闪动”理解:白桦的树干是白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远远望去,像粼粼的波花,所以作者说它像浪花。师:仅仅是白桦的树干在阳光下闪动就像浪花吗?你们再读一读,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抓住“大片青松的边沿”,学生对此有了新的理解:青松在岭上,像大海;白桦在山下,树干银光闪闪。在青松的陪衬下,白桦的树干像泛着的浪花。师:谁能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一段写的美景描绘出来呢?学生组织语言,描述美景。师: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把林海读“活”,好吗?四、学习第四、学习第 5 5 小节(“花”)小节(“花”)此段仍运用上述学法,学生自学并交流体会。1、默读,概括“花”的特点。(板书:多 美)2、读课文,读出“花”多和美的特点。师生讨论交流学习体会:(1)抓住“河岸上”“松影下”等词语理解:“河岸上”说明山下有“花”,“松影下”说明山上有“花”。从山下到山上,漫山遍野都是“花”,“花”非常多。(2)“不缺乏色彩”“招来小蝴蝶”等词语说明“花”香、“花”美。(3)“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这句话,是写什么呢?为什么要写这句话?引导联系上文理解:大光安岭的“岭”多,因此两山之间的河也多,河岸上“花”也多。这句间接写“花”多。(4)师读“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学生闭目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兴安岭比作一位美丽少女,表达了喜爱之情。山上青松,山下白桦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篇篇 4 4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其中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上学期学生接触过这样的_,另外学生在比尾巴一课又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会认 9 个生字,会写 6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四、教学难点:四、教学难点: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五、教学准备:五、教学准备:1、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2、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一)切入举偶1、猜谜语。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2、复习导入。你还记得比尾巴这篇课文吗?指名拍手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童话故事。(二)自学(学生自己想办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1、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三)识字(有创意的识字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蛇是翘舌音。虎的声母是“h”,不是“f”.(四)读文(举一反三,让学生感悟对话的不同语气,提高朗读水平)1、图文对照读课文,思考: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2、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1)出示句子: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把尾巴借给我。通过比较朗读,学生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2)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学生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对话。3、方法迁移,学生练习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评价(自评和互评结合,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学生带头饰分角色表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五)写字有针对性的指导,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1、重点指导“有、在、什、么”四个字。2、学生书写,教师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字。(六)表演1、分角色朗读全文。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习排练。)3、分组表演,全班评议改进。(评议标准:表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七)拓展(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1、书后练习“读读说说”。2、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七、教学反思: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导入,后讲解壁虎的相关知识,后出示“尾巴”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复习上个学期学过的课文 比尾巴,学生在旧知识的启发下能很快地进入情景,课文的动画课件学生看起来特别的感兴趣,所以对于_所讲的内容记忆也就特别深刻。用板书示图来表示小壁虎的借尾过程,并让学生根据示图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种简易的示图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课文的内容,也可是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在指导朗读方面,我让学生假想一下自己就是那只小壁虎,当自己的心情高兴时是怎样的语气,当自己的心情悲伤时又该是怎样的语气,这样学生会感同身受,读的效果也自然好一些。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篇篇 5 5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四、教学难点:四、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五、课时安排五、课时安排:1 课时六、课前准备:六、课前准备: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实验有的时候会成功,有的时候就不会成功。实验为什么会成功呢?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和实验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2、学生轻声读课文,画批下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解决的地方。3、质疑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师可适当做副板书。)4、老师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铅锤:chu。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5、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6、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了解课文内容。)7、小组合作讨论:这次成功的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感悟的时间。)8、分组反馈讨论结果。重点指导: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三名学生中一个叫小梅的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快教育家的三字刚刚喊完,三个小学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2)“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遇到危险,当然让别人先离开!小梅不假思索地说。”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通过读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反馈的结果不强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9、实验感知。3 人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 3 人合作取出乒乓球。(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当时的危险、紧张的情况,再次理解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10、再次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1、作业: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家听。板书设计:19一次成功的实验铅锤:chu。不假思索3 人取铅锤一个人一个人地取成功(团结、心中有他人)

    注意事项

    本文(语文教案集锦5篇.pdf)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