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知识点及对应练习.pdf
高一化学教学资料(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辅导教师:钟才斌学校:姓名:教师评价:知识点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方法适用范围主要仪器注意点实例固+液蒸发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不断搅拌;最后用余热加热;液体不超过容积2/3NaCl(H20)固+固结晶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NaCl(NaNO3)升华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酒精灯I2(NaCl)固+液过滤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一角、二低、三碰;沉淀要洗涤;定量实验要“无损”NaCl(CaCO3)液+液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分液漏斗先查漏;对萃取剂的要求;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从 澳 水 中 提 取Br2分液分离互不相溶液体分液漏斗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Ch溶液蒸储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蒸储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冷凝水从下口通入;加碎瓷片乙醇和水、1 2和CC14渗析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半透膜更换蒸储水淀粉与NaCl盐析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烧杯用固体盐或浓溶液蛋白质溶液、硬脂酸钠和甘油气+气洗,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洗气瓶长进短出C02(HC1)液化沸点不同气分开U 形管常用冰水NO2(N2O4)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1)生 成 沉 淀 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常见物质除杂方法序号原物所含杂质除杂质试剂主要操作方法1灼热的铜丝网用固体转化气体2co2H2SC u S C 4 溶液洗气3coco2N a O H 溶液洗气4co2co灼热C u O用固体转化气体5co2HC 1饱和的N a HC C h洗气6H2SHC 1饱和的N a HS洗 C7so2HC 1饱和的N a HS O.,洗气8C lHC 1饱和的食盐水洗气9co2S O2饱和的N a HC O3洗气1 0炭粉M n O2浓 盐 酸(需加热)过滤1 1M n C)2C加热灼烧1 2炭粉C u O稀 酸(如稀盐酸)过滤1 3A1 2 O 3Fe2O3N a O H(过量),C O2过滤,蒸干灼烧1 4Fe2O3A12O3N a O H溶液过滤1 5AI2 O 3S i O2盐酸、氨水过滤,蒸干灼烧1 6S i O2Z n OHC 1 溶液过滤,1 7B a S O4B a C C)3HC 1 或稀 H2 s O 4过滤1 8N a HC C h 溶液N a 2 c O 3co2加酸转化法1 9N a C l 溶液N a HC O3HC 1加酸转化法2 0Fe C b 溶液Fe C l2C 1 2加氧化剂转化法2 1Fe C h 溶液C u C l2F e、C l2过滤2 2Fe C b 溶液Fe C l3Fe加还原剂转化法2 3C u OFe(磁铁)吸附2 4Fe(O H)3 胶体Fe C b蒸镭水渗析2 5C u SFe S稀盐酸过滤2 6b晶体N a C l加热升华2 7N a C l 晶体N H4C I加热分解2 8K N O3晶体N a C l蒸储水重结晶.3、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常见气体的检验常见气体检验方法氢气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氯气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3、N O 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氯化氢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 N O 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二氧化硫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硫化氢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P b(N C)3)2或C u S C U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一氧化氮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 O 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 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一氧化碳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 O 2;能使灼热的C u O由黑色变成红色。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1)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2)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钻破片)。(3)B a2+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 a S C U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M g2+能与Na 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 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 I溶液。(5)A l3+能与适量的Na 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 1(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过量的Na OH溶液。(6)A g+能与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A g C L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 成 A g(NH3)2(7)NH4+钱 盐(或 浓 溶 液)与Na 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8)F e2+能与少量N a O 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 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 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 C 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新制的氯水后,立即红色。2F e2+C l2=2F e3+2C l(9)F e3+与KS C 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 e(S C N)3溶液,能 与N a O 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 e(OH)3沉淀。(1 0)C u2+蓝色水溶液(浓的C u C b溶液显绿色),能与N a O 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 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 u O沉淀。含C E+溶液能与F e、Z 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儿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1)OH 能使无色酚献、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2)c r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 g C 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 A g(NH3)2。(3)B r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 g B 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r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 g 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1 2,使淀粉溶液变蓝。(5)S(V-能与含B a?+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 a S C 4沉淀,不溶于硝酸。(6)S 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 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 与B a C 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 a S C h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 O2气体。(7)S2 能与Pb(NC 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 S沉淀。(8)C O32-能 与B a C 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 a C C)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 O2气体。(9)HC O3 取含HC C P-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 O?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 C P-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 g S C)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M g(OH)2生成,同时放出C O2气体。(1 0)PO43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A g NO3反应,生成黄色A g 3P。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1 1)NO3-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高一化学教学资料(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辅导教师:钟才斌学校:姓名:教师评价:知识点二、常见事故的处理事故处理方法酒精及其它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盖钠、磷等失火迅速用砂覆盖少 量 酸(或碱)滴到桌h立即用湿布擦净,再用水冲洗较多量酸(或碱)流到桌上立即用适量NaHCC)3溶 液(或稀HAC)作用,后用水冲洗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先用抹布擦试,后用水冲洗,再用NaHCCh稀溶液冲洗碱液沾到皮肤上先用较多水冲洗,再用硼酸溶液洗酸、碱溅在眼中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并不断眨眼苯酚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擦洗后用水冲洗白磷沾到皮肤上用CuSCU溶液洗伤口,后用稀KMnO4溶液湿敷浪滴到皮肤上应立即擦去,再用稀酒精等无毒有机溶济洗去,后涂硼酸、凡士林误食重金属盐应立即口服蛋清或生牛奶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撒上硫粉知识点三、化学计量物质的量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单 位 摩 尔 符 号 mol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e-1 2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 NA表示。约为6.02xl023微粒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 示 单 位:g/m o l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质量与物质的量物质的体积决定:微粒的数目;微粒的大小;微粒间的距离微粒的数目一定,固体、液体主要决定于微粒的大小 气体主要决定于微粒间的距离体积与物质的量标准状况下,I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单位:mol/1公式:CB=TB/V HB=CBXV V=I1B/CB溶 液 稀 释 规 律 C(浓)XV(浓)=C(稀)XV(稀)溶液的配制(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2)配 制 一 定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的 溶 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储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洗 涤(转移):用适量蒸储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 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 m 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配置一定物资的量浓度的溶液误差分析原理:c=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配置 O.lmol/LNaOH 溶液)因变量c(mol/L)mV称量前烧杯内有水称量时间过长减小偏小用滤纸称NaOH减小偏小向容量瓶注液时少量流出减小偏小未洗烧杯和玻璃棒减小偏小未冷到室温就注入定容减小偏大整个过程不摇动减小偏大定容时,水多用滴管吸出减小偏小定容摇匀时液面下降再加水增大偏小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血下降定容时仰视读数减小偏大定容是俯视读数增大偏小高一化学教学资料(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辅导教师:钟才斌学校:姓名:教师评价:第 一 章 从实验学化学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 的 是()A.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C.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D.未来化学的方向是经验化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处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6mL的液体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4.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A.B C.D.5.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过滤操作中,漏斗径与烧杯内壁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径与烧杯内壁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6.能够用来鉴别B a C k、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A.AgNCh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硝酸7.有一种气体的质量是14.2g,体积是4.48升(STP),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28.4 B.28.4g-mor C.71 D.Vlg-mol-18.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i/L的 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质量分别是()A.950mL,111.2g B.500mL,117g C.1000mL,117g D.任意规格,111.2g9.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g金属镁所含电子数目为0.2NAB.16g CH4所含原子数目为NAC.17gNH3所含中子数目为IONAD.18g水所含分子数目为NA1 0.现有三组溶液:汽油和氯化钠溶液39%的乙醇溶液氯化钠和单质溪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微C.分液、蒸镭、萃取B.萃取、蒸储、分液D.蒸储、萃取、分液1 1.在 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倍的化学式有争议。经测定,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 1,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0。若氧化错中钻的化合价与氯化物中的相同,试判断氧化错的化学式为()A.ZrO2B.Zr2OC.Zr2。?D.Zi-O12.20时,KC1的溶解度为3 4 g,若忽略固体溶解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则在该温度下,所配KC1溶液中KCI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是()A.2mol/L B.3mol/L C.4mol/L D.5mol/L13.有一真空瓶质量为m”该瓶充入空气后质量为m2。在相同状况下,若改为充入某气体A 时,总质量为m3。则 A 的相对分子质 量 是()A.29m2/mi B.29m3/mi C.29(rri3-mi)/(m2-ni|)D.29(m2-mi)/(ni3-mi)14.30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g溶质。现欲配制Imol/L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储水的体枳比约为()A.1 :4 B.1 :5 C.2:1 D.2:3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4LN2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分子B.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的质量约为18gC.22g二氧化碳与标准状况下11.2LHC1含有相同的分子数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二、非选择题16.现 有 m 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g m o lL 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2)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 个。(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o(4)该气体溶于1L水中(不考虑反应),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o(5)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7.实验室中固体药品应放在 瓶中,取用时块状固体用 取,粉末状固体用 取。液体药品应放在 瓶中,对于见光容易分解的溶液应放在_ _ _ _色的瓶中。18.用量筒量取定体积的液体时,若采用俯视的方法量取20ml液体,则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比20ml,若量筒中实际有20ml液体,而你读数时采用了俯视的方法,则读得的数据比20ml。19.就有关物质的分离回答下面的问题(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试举例说明。答:。(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答:。20.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mol/L的 NaCl溶液0.5 L,回答下列问题(1)请 写 出 该 实 验 的 实 验 步 骤 ,o(2)所需仪器为:容 量 瓶(规格:)、托盘天平、还需要那些实验仪器才能完成该实验,请写出:。(3)试分析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及造成该影响的原因。为加速固体溶解,可稍微加热并不断搅拌。在未降至室温时,立即将溶液转移至溶量瓶定容。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原因是:_ O定容后,加盖倒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储水至刻度。对 所 配 溶 液 浓 度 的 影 响,原因是:。21.将密度为1.84g/cn?、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密度为ICOg/cn?的稀硫酸。求:所需浓硫酸的体枳;所需水的体枳高一化学教学资料(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辅导教师:钟才斌学校:姓名:教师评价: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金属:N a、M g s A l,单 质非金属:S、。2、N2C酸性氧化物:S O3 S O 2、P 2 O 5等氧化物J 碱性氧化物:N a2O.C a O、F e2O3I两性氧化物:A I 2 O 3 等、不成盐氧化物:C O、NO等含 氧 酸:H N O3 H 2 s O 4 等按强弱分无氧酸:H C 1强酸:H N O3 H 2 s O 4、H C 1I 弱酸:H 2 c。3、H C 1 O、C H,C O O H-一元酸:H C 1、H N O3 胶 体-,粒子胶体:分子胶体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一 浊 液 T-悬浊液孚 L浊液注 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分散系溶 液胶 体浊 液分散质的直径 lOOnm(粒 子 直 径 大 于 10-7m)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实例溶液酒精、氯化钠等淀粉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等石灰乳、油水等性质外观均 一、透明均 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鉴别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知识点三、胶体1、胶体的定义:分 散 质 粒 子 直 径 大 小 在 之 间 的 分 散 系。2、胶体的分类:.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粒子胶体分子胶体如:彘(。”)3胶体 胶 粒是由许多汽(。”)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 径 在 Inm lOOnm之 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又 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 单 个 分 子 的 直 径 在 Inm 100nm范围之 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气溶胶灌溶胶固溶胶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l溶胶、F e l O H%溶胶、A/(0 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名称分散质分散系实例液溶胶固液Fe(OH)j溶胶、油漆、泥浆固溶胶液固硅酸凝胶、珍珠固固合金、有色玻璃、照相胶片气溶胶液气云雾、酸雾固气烟尘3、胶体的制备A.物理方法 机 械 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 溶 解 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淀粉溶于水、聚乙烯溶于某有机溶剂等。B.化学方法水解促进法:FeCl3+3H2O(沸)=Fe(O H (胶体)+3HC1复分解反应法:KI+AgNC)3=AgI(胶体)+KNO3 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思考:若上述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提示:KI+AgNO3=AgI|+KNO3(黄色)Na2SiO3+2HCl=H2SiO31+2NaCl(白色J)4、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 电 泳胶粒带电荷,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在此要熟悉常见胶体的胶粒所带电性,便于判断和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带正电的胶粒胶体:金属氢氧化物如4/(。)3、Fe(0 H)3胶体、金属氧化物。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As2s3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渗析聚沉能促使溶胶聚沉的外因有加电解质(酸、碱及盐)、加热、溶胶浓度增大、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胶体凝聚的方法:(1)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胶粒所带的电荷发生电性中和,使胶粒间的排斥力下降,胶粒相互结合,导致颗粒直径AlO m,从而沉降。(2)加入带异性电荷胶粒的胶体5、胶体的应用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盐卤点豆腐:将 盐 卤(M g C l2 H 0 或石膏(C a S O2”2)溶液加入豆浆中,使豆腐中的蛋白质和水等物质一起凝聚形成凝胶。肥皂的制取分离 明 帆、f e z。,?溶液净水 F e C h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水泥硬化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高一化学教学资料(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辅导教师:钟才斌学校:姓名:教师评价:知识点四、离子反应1、电 离(ionization)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2、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 HC1=H+Cl-HNO3=H+N03-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个硫酸根离子。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硝酸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那碱还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 NH,+)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R Na2s0 h AgNO3,BaCl2 NaHSO4 NaHCO3KC1=K+c r Na2SO4=2 Na+SO42-AgNO3=Ag+NO3-BaCl2=Ba2+2C1-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离出钠离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而硫酸是强酸,其酸式盐就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小结注意:1、HCO;、0H SO?一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2、HSO4一 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小结(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4)、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5)、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6)、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4、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混合物物质(单质、纯净物 电解质 强酸、强畴、大多数公、数有的重子化合物 弱熊、弱嘴、少数盆、水-化合物(非 电 解 质:8 2、S02、BH3 CH3CH20H既 不 是 电 解 版 也 不 是 非 电 解 质:*0、C0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的导电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能导电就是电解质。注意事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应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而 C u 则是单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或金属),K 2 s 与 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例如CO?能导电是因CO?与 H2O反应生成了 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如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H2CO3 H2S O3N H3.H2O 是电解质 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BaSO4Age1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 不 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 NaCl晶体。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均可导电,如盐和强碱。共价化合物是只有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如 H C1。补充: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在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 中 阴(或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HC1、NaOH、NaCl在水溶液里的电离程度比CH3coOH、NH,H2O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据此可得出结论:电解质应有强弱之分。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6、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强、弱电解质对比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物质结构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电离程度完全部分溶液时微粒水合离子分子、水合离子导电性强弱物质类别实例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弱酸、弱碱、水7、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 a S 0 4、C a S(h等和微溶的C a(O 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 H 3 c o O H、H 3 P O 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 C 1、H N O 3、H 2 s o J、强碱(如N a O H、K O H、B a(0 H)2)和大多数盐(如N a C l、M g C l2K 2 s 0八N H(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和少数的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 H 3 c o O H)、弱碱(如N H 3 H O)、中强酸(如H 3 P o Q,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8、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基础)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例如:C u SO 4+B a C b=B a SC 4 I +C u C l2第二步:拆(关键)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C u2+SO42-+B a2+2 C 1-=B a SO4 I +C u2+2 C r第三步:删(途径)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B a2+S O/=B a SO4 I第四步:查(保证)检 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B a2+SC V =B a SO4 I质量守恒:左B a,S 4 0 右B a,S 4 0电荷守恒:左2+(2)=0 右 0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1.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物质,气体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出现,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式。H A c+O H =AC +H2O 2.固体间的反应,即使是电解质,也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2 N H 4 c l (固)+C a(O H)2 (固)=C a C l2+2 H2O+2 N H3 t 3.氧化物在反应物中、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SO3+B a2+2 O H =B a SO4 I +H20 CUO+2H+=CU2+H2O4.浓H2SO 4作为反应物和固体反应时,浓H 2 SO 4写成化学式。5 .H 3 P中强酸,在写离子方程式时按弱酸处理,写成化学式。6.金属、非金属单质,无论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如:Z n+2 H+=Z n2+H2 t7 .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处于澄清溶液中时写成离子形式;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的一律写化学式如条件是澄清石灰水,则应拆成离子;若给的是石灰乳或浑浊石灰水则不能拆,写成化学式。另:盐酸硫酸硝酸为强酸醋酸碳酸为弱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钢是强碱9、离子共存问题凡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之间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规律是: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 溶 盐;2、与 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离子:氧 族 有:OH,S2 HS SO32 HSO3卤族有:F、CIO碳族有:CH3COO CO32 HCO32 SiO32-3、与 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NH4?+和HS HSO3 HCO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C/、Al3 Fe3 Fe2 Mg?+等等)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常见还原性较强的离子有:Fe?+、S2 I SO32氧化性较强的离子有:Fe3 C10 MnO八 Cr2O72 NO3-高一化学教学资料(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辅导教师:钟才斌学校:姓名:教师评价:知识点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口诀:为电子,化合价升高,被 氧 化(氧化反应),还原剂;津电子,化合价速低,被 生 原(还原反应),氧化剂;、氧化剂和还原齐I(反应物)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a、常见的氧化剂(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2、CL B r2(2)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 e C b(3)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 H 2 s o 4、H N O 3、K M n O4,M n 02b、常见的还原剂:(1)活泼或或较活泼的金属:K、C a、N a、A l、M g、Z n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原性递减)(2)含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 e2+(3)某些非金属单质:C、H2(4)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 C 1、H2S H I、K I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r氧 化 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_ T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一表示电子得失结果失e X 2r -j例:M?IO24-4HC1=&1;,+C 12 1+2 Hz0、平VKa心/我辿r曰仃巫千以以六见的关系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e X 2(或2 e)II*例:M0z+4HC1=I&12+C1 T+2H20一般或裸、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强弱的依据1 .根据方程式判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ii.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进行判断,如:4HC1(浓)+MnO2=MnCl2+2H2O+Cl2 t16HC1(浓)+2KMnO4=2KCl+2MnCl2+8H2O+5Cl2 t易知氧化性:KMnO4MnO2iii.由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价来判断当含变价元素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由氧化产物相关元素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如:2Fe+3Cl2=2FeCl3 Fe+S=FeS 可知氧化性:Cl2So、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KIO3+_K I+_H2SO4=K 2 S O 4+I2+_H2O第 二 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练习(A)一、选择题1.下面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B.肯定有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D.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其还原性越强2.下列变化中,属还原反应的是()A.Cl-C h B.FeCL-FeCb C.C-CO2 D.KMnOt-MnO,3.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实验室中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H2 B.实验室中用高毓酸钾加热分解制取C.实验室中用H2O2与 MnCh作用产生D.实验室中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Na2SB.Cl2NaHCO3D.CO2能用H+OH=H2O 表示的是(A.NaOH溶液和CO?的反应C.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B.D.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反应氨水和稀H2SO4的反应6.下面关于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B.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指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属于此范畴C.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导电,在水中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D.纯水的导电性很差,所以水不是电解质7.下列自然、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动物呼吸 B.植物光合作用 C.金属生锈 D.石膏点制豆腐8.重金属离子具有毒性。实验室中有甲、乙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废液,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为有毒离子为Ba2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则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Ci?+和 S O j B.Ci?+和 CC.K+l SO42-D.Ag+和 NCY9.下列分散系与纳米级微粒在直径上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10.将纳米级微粒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对该分散系及分散质颗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B.分散质颗粒能透过滤纸C.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半透膜D.该分散质颗粒能发生布朗运动11.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nm之间B.能透过半透膜C.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都产生红褐色沉淀D.颜色都呈红褐色12.用下列方法来制备胶体,能够得到胶体的是()A.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Ch溶液和硫酸相混和并振荡B.把 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到20mL温水中,边加边振荡,并加热到沸腾C.把 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一次性加入到20mL沸水中,并加以搅拌D.把 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到20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13.甲、乙、丙、丁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钾溶液、碳酸钠溶液、盐酸中的一种。已知甲和丙可以反应,甲和丁也可以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一定是氢氧化钙溶液 B.乙一定是硝酸钾溶液C.丙不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D.丁只能是盐酸14.对四种无色溶液进行离子检验,实验结果如下,其中明显错误的是()A.K N a C l NO3B.Cu2 NO。OH HCO;C.Na+OH C l NO3D.MnO4 K S2 Na+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D.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