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模拟考试试题 二.pdf
生理学模拟考试试题姓名 学号 班级 总分题号1-3 5 3 6-3 9 4 0 4 1 4 2分数一、A 1 型 题(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 分X 1 5)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应B.反射C.负反馈调节D.正反馈调节E.适应2 .细胞在安静时,K.由膜内移向膜外,是通过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继发性主动转运E.出胞作用3 .神经纤维上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该大于其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4 .凝血的最终阶段是A.凝血酶原复合物形成B.凝血酶的形成C.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D.表面激活过程E.组织因子的参与5 .房室瓣开放见于A.等容收缩期初B.等容收缩期末C.等容舒张期初D.等容舒张期末E.心房收缩期末6.下列能使心输出量减少的因素是A.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增高B.心迷走中枢紧张性降低C.静脉回心血量增加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E.颈动脉窦内压力增高7 .急性失血时最先出现的代偿反应是A.血管的自身调节B .交感神经兴奋C.迷走神经兴奋D.血管升压素增多E.血管紧张素增多8 .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A.吸气肌收缩B .呼气肌收缩C.呼气肌舒张D.胸膜腔密闭E.呼吸道存在一定的阻力9.缺氧引起呼吸兴奋,是通过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转而兴奋呼吸中枢C.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窦压力感受器E.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活动1 0 .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A.胃液B.胆汁C.胰液D.小肠液E.大肠液1 1 .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的因素是A.肌肉运动B.寒冷C.局温D.进食E.精神因素1 2.肾小球滤过率是指A.每分钟一侧肾脏生成的滤过液量B.每昼夜两侧肾脏生成的滤过液量C.每昼夜侧肾脏生成的滤过液量D.每分钟每个肾单位生成的滤过液量E.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滤过液量1 3.关于肾脏对葡萄糖重吸收的描述,错误的是A.通过易化扩散的方式进行B.重吸收的部位仅限于近端小管C.葡萄糖的重吸收与N a 的转运密切相关D.肾糖阈的正常值为1 8 0 m g/1 0 0 m lE.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1 4.神经元兴奋时首先爆发动作电位的部位是A.树突B.胞体C.轴突末梢D.轴突始段E.树突棘1 5.血液中激素浓度虽然很低,但其作用很明显,这是因为A.激素随血液可分布全身B.激素特异性较高C.激素的半衰期较长D.激素与受体结合的时间很长E.靶细胞内存在高效能的生物放大系统1 6 .人工地增加细胞浸浴液中K的浓度时,神经细胞的A.B.C.D.E.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小动作电位的幅度增大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小动作电位的幅度增大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小1 7 .输血时一般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血型B.交叉配血是否相合C.供血者有无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D.血浆蛋白比例E.输血的成分1 8.在动物实验中,用动脉夹夹闭家兔两侧颈总动脉可引起A.动脉血压升高B.动脉血压降低C.心交感紧张降低D.心迷走紧张增强E.家兔耳部血管扩张1 9.呼吸频率从1 2次/m i n 增至24 次/m i n,潮气量从5 0 0 m l 减少至25 0 m l,则A.每分通气量减少B.每分通气量增加C.肺泡通气量不变D.肺泡通气量减少E.无效腔减小20.将蛋白质类食物通过胃屡直接放入胃内,引起的胃液分泌特点是A.量大,酸度低,消化力强B.量大,酸度高,消化力强C.量大,酸度高,消化力弱D.量少,酸度高,消化力强E.量少,酸度低,消化力弱21.测得某受试者的呼吸商为0.8 2,说明其体内的供能物质是A.糖B.脂肪C.蛋白质D.混合食物E.维生素2 2 .静脉快速注射生理盐水2 00m l,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抗利尿激素释放降低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醛固酮分泌减少D.肾小球毛细管血压升高E.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妨碍水的重吸收2 3 .关于醛固酮的描述,错误的是A.由肾上腺合成和分泌B.其受体位于靶细胞的细胞浆内C.当血N a 浓度升高和血K 浓度降低时分泌增加D.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E.能增强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2 4 .幼儿时生长素分泌不足可导致A.侏儒症B.肢端肥大症C.向心性肥胖D.粘液性水肿E.呆小症2 5 .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肢体肌肉萎缩的主要原因是A.失去了神经冲动的影响B.瘫痪肌肉血供减少C.肌肉受到病毒的侵害D.失去了运动神经的营养作用E.肌肉失去了运动功能所致二、B 1 型 题(如果某题只与答案A 有关,则选A;如果某题只与答案B 有关,则选 B;余类推,每个答案可选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以一次也不选用)(1 分X 5)A.镁离子B.钾离子C.钙离子D.氯离子E.乙酰胆碱2 6 .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物质是2 7 .神经-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A.肺活量B.时间肺活量C.每分通气量D.肺总量E.肺泡通气量2 8.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2 9 .真正有效的肺通气量是A.肾小体B.近曲小管C.髓伴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E.集合管3 0 .能感受肾小管液中N a C l的含量变化的感受器位于三、X型 题(下列A、B、C、D、E五个选项中,有2到5个答案是正确的,应将所有正确的答案选出,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分X 5)3 1 .关于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及特点,正确的是A.0期除极的内向电流是由钠离子负载的B.0期除极的内向电流是由钙离子负载的C.进行性增强的内向离子流(L)参与了 4期自动除极D.进行性衰减的钾离子外流参与了 4期自动除极E.没有明显的复极1期和平台期3 2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有A.降低肺泡表面张力B.稳定大小肺泡的体积C.增加肺顺应性D.防止液体渗入肺泡E.增加肺弹性阻力3 3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是A.肌肉运动B.环境温度C.精神话动D.消化液分泌的多少E.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3 4.当下丘脑温度低于3 7 c时A.热敏神经元放电增多B.冷敏神经元放电增多C.肌紧张增强,出现寒战D.汗腺停止分泌E.某些内分泌腺分泌增强3 5 .下列哪些情况下肌梭传入冲动增加A.骨骼肌作等张收缩B.外力牵拉肌肉C.a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D.Y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E.骨骼肌舒张四、简答题(5 分X 4)3 6 .简述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方式3 7 .简述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3 8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尿糖和多尿?3 9 .简述胃排空及其机制五、论述题(1 5 分X 3)40 .试述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41 .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42 .试述中枢抑制的产生机理及生理意义选择题答案:A 型题:1.(B)2.(B)3.(B)4.(C)5.(D)6.(E)7.(B)8.(D)9.(C)1 0.(C)1 1.(A)1 2.(E)1 3.(A)1 4.(D)1 5.(E)1 6.(A)1 7.(D)1 8.(A)1 9.(D)2 0.(B)2 1.(D)2 2.(B)2 3.(C)24.(A)2 5.(D)B 1 型题:1.(C)2.(E)3.(B)4.(E)5.(B)X型题:1.(B C D E)2.(A B C D)3.(A B C E)4.(B C D E)5.(B D E)简答题答案要点1 .简述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方式(一)通过具有特殊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1.化 学(配体)门控通道2.电压门控通道3.机械门控通道(二)由膜的受体-G 蛋白-效应器酶共同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1 .如肾上腺素一相应膜受体一G s蛋白一腺甘酸环化酶-cA M P 生物学效应2.受体一G蛋白一磷脂酶C-二酰甘油(D G).小画-生物学效三磷酸肌醇(I P J 广应(三)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2 .简述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不均衡以及静息电位的产生钠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细胞膜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钾离子外流,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或复极相钠泵的运转,使 K 移入膜内、N a 移出膜外,恢复极化状态3.为什么会出现尿糖和多尿?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G的阈值),肾小球滤过的将不能全部被近球小管重吸收,加之其他部位不能重吸收,故尿中出现。由于小管液中葡萄糖的存在,小管液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从而妨碍了水的重吸收,出现了渗透性利尿的现象4.简述胃排空及其机制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胃排空动力:近端胃紧张性收缩及远端胃收缩阻力:幽门及十二指肠收缩排空特点:间断性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胃内容物f扩张f 迷走避反射*胃运动t -排 空t胃内容物一胃泌素释放一胃运动t一胃排空t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1)肠-胃反射食糜一 十二指肠壁上的感受器肠眉反射 胃运动I -胃排空减慢(2)肠抑胃素食糜一小肠粘膜一胰泌素、抑胃肽一胃运动I-胃排空I胰泌素、抑胃肽等统称为肠抑胃素胃内因素一胃运动t-排空一十 二 指 肠 因 素 一 胃 运 动I一排空停止一小肠内盐酸被中合、消化产物被小肠吸收一抑制因素解除一胃运动t五、论 述 题(1 5分X 3)1 .试述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2.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3 .试述中枢抑制的产生机理及生理意义答案要点:1.(1)胸膜腔内压的定义、特点;通过胸膜脏层作用于胸膜腔的两个力:肺内压与肺的弹性回缩力;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的弹性回缩力;大气压为0(吸气末与呼气末时),胸膜腔内压=-肺的弹性回缩力;所以吸气时胸膜腔内压小于大气压为负值;呼气末肺仍有弹性回缩力,是因为胎儿出生后,胸廓的生长速度比肺快。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肺总是有回缩的倾向,因而正常胸膜腔内是负压。(2)保证肺泡呈扩张状态,以利于进行肺的通气与换气;负压使胸腔内的大血管,尤其是壁较薄的静脉和淋巴管,处于扩张状态,利于血液与淋巴液的回流。2.(1)大动脉管壁的弹性;(2)外周阻力;(3)循环血量与血管床容积的比;(4)每搏输出量;(5)心率。3 (1)中枢抑制分为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2)突触后抑制的形成机制的概念;(3)突触后抑制的形成机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后膜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的超极化,后膜的兴奋性降低-IP S P;(4)突触后抑制的分类及其生理意义:回返性抑制与传入侧支性抑制;它们各自的生理意义:交互抑制、运动协调等;(5)突触前抑制的概念;(6)突触前抑制的形成机制:轴-轴突触位于突触前膜,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后继动作电位的幅度降低,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E P S P 减小。(7)突触前抑制的生理意义:主要是各级感觉传入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