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广东省汕尾市高一第二学期化学期末经典模拟试题《5份试卷合集》.pdf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一、单 选 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氢氟酸可用于雕刻玻璃,说明氢氟酸具有强酸性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C.常温下浓硫酸可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硫酸不反应D.氨水中可使酚配试剂变为红色,说明氨水显碱性【答案】D【解析】【详解】A、氢氟酸是弱酸,故 A 错误;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故 B 错误;C、常温下浓硫酸使铝钝化,故 C 错误;D、氨水中可使酚酸试剂变为红色,说明氨水显碱性,故 D 正确。答案选D。2.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KOH B.H2O C.CaCh D.HNO3【答案】A【解析】【详解】A.KOH是离子化合物,OH-中 O 与 H 原子之间形成的是共价键,符合题意,A 项正确;B.H2O为共价化合物,B 项错误;C.CaCL属于离子化合物,仅由离子键构成,C 项错误;D.HNCh为共价化合物,D 项错误;答案选A。【点睛】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3.已知反应A+BX+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是吸热反应,A 错误;B、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是吸热反应,B 正确;C、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C 错误;D、反应条件与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没有关系,D 错误,答案选B。考点:考查反应热的有关判断4.将等物质的量的A、B 混合于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3A(g)+B(g)=xC(g)+2D(g),经 2min后测得D 的浓度为0.5 moI L1,c(A):c(B)=3:5,以 C 表示的平均速率v(C)=0.25 mol-L 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方程式中,x=lB.2 min时,A 的物质的量为0.75molC.2 min时,A 的转化率为50%D.反应速率 v(B)=0.25 molL,min【答案】C【解析】分析:2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 L,v(D)=0.25 mobL1-min1,B 表示的平均速率v(C)2 min=0.25 mol L-min ,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知道,x=2,设 A、B 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n,生成D 为 2Lx0.5 mobLlmol,贝(I3A(g)+B(g)=2C(g)+2D(g)起 始 n n 0 0转化 1.5 0.5 1 12min n-1.5 n-0.5 1 1c(A):c(B)=3:5,贝!|=,计算得出n=3,以此来解答。-3n-0.5 5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x=2,故 A错误;B.2min时,A的物质的量为3mol-1.5mol=1.5mol,故 B 错误;C.2 min时,A的 转 化 率 为 xl()()%=50%,所 以 C 选项是正确的;二 5D.反应速率v(B)=三三二 0.125 mobL-min1,故 D错误;2 mtn所 以 C 选项是正确的。5.在含有大量H*、SO;-、c r 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Ag*B.Al C.Ba D.C032-【答案】B【解析】【详解】A.由题意,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SO42 CFO C、Cl Ag+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 错误;B.AP+与 H+、SO?-,C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选 项 B 正确;C.Ba2 SO?一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钢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 项 C 错误;D.H 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选 项 D 错误;答案选B。6.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水和苯 B.酒精和水 C.碘和四氯化碳 D.汽油和柴油【答案】A【解析】【详解】A.水和苯不互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选 项 A 正确;B.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选 项 B 错误;C.碘和四氯化碳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选 项 C 错误;D.汽油和柴油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选 项 D 错误;答案选A。7.某温度下,浓 度 都 是 的 两 种 气 体 X2和丫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经过tmin后,测得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X2)=1.4m olL,c(Y2)=1.8moi L“,则该反应的方程式可表示为()A.X2+2Y2=2XY2 B.2X2+Y2=2X2YC.X2+3Y2S=2XY3 D.3X2+Y2?=2X3Y【答案】D【解析】【详解】tmin 后,Ac(X 2)=lmoIL-l.4moiL=1.6molL,Ac(Y 2)=lmolL1-1.8mol,L,=1.2molL1,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X 2、丫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6molLL 1.2molL=3:1,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故反应可以表示为:3X2+Y2=2X3Y。故选D。F8.下列对CI 1 一Q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IFA.有两种结构 B.只有一种结构 C.含有非极性键 D.有四种结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分子中的任何两个H 原子都相邻,故 CF2cL只有一种结构,由于分子中含有的C-C 1键 和 C-F 键都是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所以都是极性共价键。因此选项B 符合题意。考点:考查物质分子结构的有关知识。9.根据反应:2Ag+Cu=Cu2+2Ag,设计如图所示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 可以是银或石墨 B.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 电极C.Y 是硫酸铜溶液 D.X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项、由总反应方程式可知X 做正极,银或石墨活泼性比铜差,则 X 可以是能导电的银或石墨,故 A 正确;B 项、由总反应方程式可知铜是原电池的负极,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故 B正确;C项、由总反应方程式可知Y应是硝酸银溶液,故 C错误;D项、由总反应方程式可知X为正极,Ag+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Ag,电极反应式为Ag+e-=Ag,故 D 正确;故选C。1 0.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6个纵行,16个族B.第 IA族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第 VH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C.每个短周期都既包含金属元素也包含非金属元素D.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答案】D【解析】【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故 A错误;B.第 IA族的元素除氢元素外称为碱金属元素,第 VH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故 B错误;C.第一周期是短周期没有金属元素,故 C错误;D.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如硅,铸,故 D正确;故选D。1 1.下列有关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淀粉遇碘化钾溶液变蓝B.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C.纤维素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葡萄糖D.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 三种元素组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单质碘遇淀粉显蓝色,错误;B.蔗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式相同,都是G2H220”,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正确;C.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错误;D.蛋白质中还含有N 和 S 等元素,错误。故选B。1 2.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A.SO2 B.CaCO3 C.Na2SO4 D.KOH【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二氧化硫是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A 正确;B.碳酸钙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氧化物必须含有两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盐,B 错误;C.硫酸钠是由钠、硫、氧三种元素组成,氧化物必须含有两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盐,c 错误;D.氢氧化钾是由钾、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氧化物必须含有两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碱,D 错误;故选A。13.将 a%的某物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m g水(溶质不挥发、且蒸发过程无溶质析出),所得溶液体积为V 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蒸发前的2 倍,设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蒸发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oA.MV B.MV C.MV D.am am 20am am2 1000 2 50MV【答案】D【解析】【分析】将 a%的某物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m g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蒸发前的2倍,则蒸发后溶液的质量为mg,结合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溶质的质量,根 据 n=进而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利用c=计算蒸发后所得溶液h nM V的物质的量浓度。【详解】令蒸发后溶液的质量为X g,浓缩蒸发溶质的质量不变,贝!J:(x+m)gxa%=xx2a%,解 得 x=m。溶质的质量为mgx2a%=2am%g,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为、=.m o l,蒸发后所得Mj/tnol M溶液体积为V L,所 以 蒸 发 后 溶 液 的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为 mol/L。VL 50MV故选D。14.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B.1 mol N2与 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C.Im olF 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D.标准状况下,2.24LCCL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都是CH2,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最简式的物质的量是 n(CH2)=mvM=14 g4-14 g/mol=l mol,所以其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 N(H)=1 molx2xNA=2NA,正确;B.N2与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N H 3,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故 1 mol N2与 4 mol%反应生成的N%分子数小于2NA,错误;C.铁是变价金属,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所 以 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3NA,错误;D.在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错误。【考点定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的知识。【名师点睛】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含有的该物质的基本微粒数目,用 NA表示,其近似值是6.02x1伊3/moi;在国际上规定:().012 kg的 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任何物质只要其构成的基本微粒数与0.012 k g的 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就说其物质的量是1 mol。有关公式有=旦;=色;治 M=V工;c=n-.掌握各个公式的适用范围、对象,是准确应用的保证。有时阿伏加德罗常数会与物质9 V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要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发生反应的特点等,才可以得到准确的解答。1 5.当干冰熔化或气化时,下列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A.化学键 B.分子间作用力 C.分子构型 D.分子大小【答案】B【解析】【详解】A.由于干冰熔化或气化时,还是以二氧化碳分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并没有破坏C 和 O 之间的化学键,故A 不选;B.由于干冰熔化或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故 B 选;C.由于干冰熔化或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碳、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未断裂,分子的构型没有改变,故 C 不选;D.由于干冰熔化或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分子大小没有改变,故 D 不选。故选B。1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加热A.少量碳酸氢铉溶液与足量烧碱溶液混合加热:NH4+OH-TNH3T+H2OB.铜片与稀硝酸反应:3CU+8H+2NO3=3CU2+2NOT+4H2OC.金属铁加入到浓硫酸中:2Fe+6H+=2Fe3+3H2TD.工业上制备印刷电路板时发生的反应:Cu+Fe3+=Cu2+Fe2+【答案】B【解析】【详解】A.碳酸氢核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时,反应生成碳酸钠氨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NH4+HCO3=CO32+NH3t+2H2O,A 项错误;B.铜片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其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T+4H2O,B 项正确;C.常温下,金属铁加入到浓硫酸中会发生钝化现象,C 项错误;D.电荷不守恒,工业上制备印刷电路板时发生的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D项错误;答案选B。717.X、Y、Z、W 为短周期元素,若 W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的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XYZWA.X 元素的氢化物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B.Y 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常温下都是气体C.阴离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XYZW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WZ【答案】C【解析】【分析】7X、Y、Z、W 均为短周期元素,若 w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正,则 W 原子其内层电子总数 为 1 0,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 W 是 C1元素;由 X、Y、Z、W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知,Z 为 S 元素;Y 为 O 元素;X 为 N 元素;根据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结合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进行判断。【详解】X 为 N 元素;Y 为 O 元素;Z 为 S 元素;W 是 C1元素;A.X 为 N 元素,其氢化物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故 A 正确;B.Y 为 O 元素;Y 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为氧气和臭氧,在常温下都是气体,故 B 正确;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XY,ZW;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所 以 W x,所以阴离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Z W X Y,故 C 错误;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非金属性W Z,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 z,故 D 正确;故答案为C1 8.下列各组溶液中,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H+Cl Fe2+NOj B.OH Na+SO?HCO3C.NH4+Cl K+OHNa+OH NO3【答案】D【解析】【详解】A.Fe2+、H+、NO3之间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A 错误;B.因 HCO3-能够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 B 错误;C.NHJ、OH-之间能够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C 错误;D.F、N a OH.NO3一之间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 D 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1 9.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证明非金属性氯 碳 硅(A、B、D 中的试剂分别g 石油分储为盐酸、石灰石和硅酸钠溶液)C.用 KMnO,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D.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简易装置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盐酸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所以不能用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硅酸钠溶液设计实验来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C l C S i,故 A 错误:B.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储烧瓶支管口附近,冷却水的方向错误,应下口进,上口出,延长水在冷凝管中的时间,故 B 错误;C.KMnO,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氯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 C 正确;D.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以免发生倒吸,故 D 错误;故选C。20.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B.羊毛和棉线可用燃烧法鉴别C.有机化合物中每个碳原子最多形成4 个共价键D.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答案】A【解析】A、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是不能水解,故 A 说法错误;B、羊毛的成分是蛋白质,燃烧羊毛有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成分是纤维素,燃烧棉线则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 B 说法正确;C、根据有机物中碳的成键特点,有机物碳原子形成4 个化学键,故 C 说法正确;D、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生 2Cu+2=A=2CuO,然后伸入乙醇中发生 CuO+CH3cH2OHTCH3CHO+CU+H2O,故 D 说法正确。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 个小题,共 10分)21.1.52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 L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 到 NCh和 N2O4的混合气体U20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LOmol/L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求:(1)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2)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3)N(h 和 N2O4的混合气体中,它们的体积分数分别是多少?【答案】14.0mol/L2:1NO2:80%,NO:20%【解析】【分析】(1)已知溶液的密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求其物质的量浓度,通常设溶液的体积为1 L,简化计算。(2)用好题给的质量数据,列方程组求算。(3)先用好得失电子守恒求出N th和 N2O4的物质的量,再求其体积分数。【详解】1.40,?/mLx 1000mLx63%4-63e/mol(1)设取该浓硝酸的体积为1 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4.0mol/L;(2)设铜的物质的量为n(C u),镁的物质的量为n(M g),用 2.54g沉淀质量减去合金质量,得 到 OIT质量为1.02g,其物质的量为0.06mol;因铜和镁均是+2价,则铜与镁的总物质的量为0.03moL可得64n(Cu)+24n(Mg)=1.52,n(Cu)+n(Mg)=0.03,联立解得 n(Cu)=0.02mol,n(Mg)=0.01mol,则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标 准 状 况 下 L12L气体,其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05mol,设 NCh、N2O4的物质的量为MNOA、n(N2O4),则有n(N02)+n(N204)=0.05;据整体过量中的得失电子守恒有:n(N02)xl+n(N204)x2=0.03x2;两式联立解得 n(N02)=0.04mol,n(N204)=0.01m ol,所以 NO2气体的体积分数为80%o【点睛】本题的第2 问也可用利用铜的镁的质量列出一个方程:64n(Cu)+24n(Mg)=1.52,然后利用Cu与 Cu(OH)2M g与 Mg(OH)2的物质的量间关系列出另一方程:n(Cu)X98+n(Mg)X58=2.54,两式联立成方程组直接求解。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 个小题,共 10分)22.实验室制乙酸乙酯得主要装置如图中A 所示,主要步骤在a 试管中按2:3:2 的体积比配制浓硫酸、乙醇、乙酸的混合物;按 A 图连接装置,使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b 试管所盛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小火加热a 试管中的混合液;等 b 试管中收集到约2 mL产物时停止加热。撤下b 试管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其中液体分层;分离出纯净的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可观察到b 试管中有细小的气泡冒出,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2)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经过洗涤杂质;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 oA.P2O5 B.无水 Na2s。4 C.碱石灰 D.NaOH 固体(3)为充分利用反应物,该同学又设计了图中甲、乙两个装置(利用乙装置时,待反应完毕冷却后,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提取烧瓶中的产物)。你认为更合理的是 o 理由是:【答案】2cH3COOH+CO32-=2CH3COO-+H2O+CO2T B乙乙装置能将易挥发的反应物乙酸和乙醇冷凝回流到反应容器中,继续反应,提高了乙酸、乙醇原料的利用率及产物的产率,而甲不可【解析】(1)步骤中可观察到b 试管中有细小的气泡冒出,说明碳酸钠与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CO3*2=2CH3COO+H2O+CO2T;正确答案:CH3COOH+CO32=2CH3COO+H2O+CO2T.(2)P2O5吸水后生成磷酸,能够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A 错误;无水Na2s04不与乙酸乙酯反应,且能够吸水,可以做干燥剂,B 正确;碱石灰中有氢氧化钠,乙酸乙酯在碱性环境下发生水解,C 错误;NaOH固体溶于水,乙酸乙酯在碱性环境下发生水解,D错误;正确选项B。(3)图中甲、乙两个装置的不同点,乙装置能将易挥发的反应物乙酸和乙醇冷凝回流到反应容器中,继续反应,而甲不可,正确答案:乙;乙装置能将易挥发的反应物乙酸和乙醇冷凝回流到反应容器中,继续反应,提高了乙酸、乙醇原料的利用率及产物的产率,而甲不可。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 个小题,共 1 0分)2 3.以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A (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E 的生产流程如下:(1)步骤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o 步骤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某同学欲用上图装置制备物质E,回答以下问题:试管A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试管B 中的试剂是;分 离 出 乙 酸 乙 酯 的 实 验 操 作 是(填 操 作名称),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为 o插入右边试管的导管接有一个球状物,其作用为.(3)为了制备重要的有机原料氯乙烷(CH3-CH2 CI),下面是两位同学设计的方案。甲同学:选乙烷和适量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制备,原理是:CH3-CH3+CI2 -&K _ _ CH3-CH2 CI+HCL乙同学:选乙烯和适量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原理是:C H2=C H2+HC1 CH3-CH2 CI0你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方案中,合 理 的 是 一,简述你的理由:。【答案】CH2=CH2+H2O -CH3CH2OH 加成反应2CH,CH2OH+O2 2CH3CHO+2H2O 氧化反应CH,COOH+qH H 3臂 3 CH CQOQH 饱和碳酸钠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防止溶液倒吸 乙同学的方案 由于烷煌的取代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反应很难停留在某一步,所以得到产物往往是混合物;而用乙烯与H C1 反应只有一种加成反应,所以可以得到相对纯净的产物【解析】【分析】A 为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B 为乙醇,乙醇氧化生成C,C 氧化生成D,故 C 为乙醛、D 是乙酸,乙酸与乙醇生成具有果香味的物质E,E 为乙酸乙酯。【详解】(1)反应为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反应的方程式为:CH2=CH2+H2O-C H3CH2OH;反应为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的方程式为:2cH3J cHLQH+O,2CH,CHO+2H1O;Z A J N(2)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 浓:峻 CH3COOCH2CH3+H2O;由于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碳酸钠溶液能够与乙酸反应,还能够溶解乙醇,所以通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所以混合液会分层,乙酸乙酯在上层,可以分液操作分离出乙酸乙酯,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为分液漏斗;吸收乙酸乙酯时容易发生倒吸现象,球形导管可以防止溶液倒吸;(3)烷烧的取代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反应很难停留在某一步,所以得到的产物往往是混合物;乙烯与HCi反应只有一种加成产物,所以乙同学的方案更合理。【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推断、乙酸乙酯的制备、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等知识,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乙酸乙酯的制取方法及实验操作方法,明确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方法和评价角度等。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 个小题,共 10分)2 4.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1)在 25C、lOlkPa时,8g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445.15kJ,则 CPU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o(2)已知:C(s)+O2(g)=8 2(g)H=-437.3kJ mol”H2(g)+l/2O2(g)=H2O(g)AH=-285.8kJ mol1CO(g)+l/2O2(g)=CO2(g)AH=-283.0kJ mol1则煤气化反应 C(s)+H2O(g)=CO(g)+H2(g)的熔变 出-kJ-mol1,【答案】CH4(g)+2O2(g)=CO2(g)+2H2O(1)AH=-890.3k.J/mol+131.5k.J/mol【解析】【分析】(1)计 算 Im ol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婚变书写热化学方程式;(2)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乘以合适的系数进行加减,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婚变也进行相应的计算;【详解】(1)在 25、lOlkPa时,8g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445.15kJ,则 Im ol甲烷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45.15kJxlmolxl6g/moI+8g=890.3kJ,则 CH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4(g)+2O2(g)=CO2(g)+2H2O(l)AH=-890.3kJ/mol,故答案为:CH4(g)+2O2(g)=CO2(g)+2H2O(l)AH=-890.3kJ/mol;(2)已知:.C(s)+02(g尸CO2(g)H=-437.3kJ-mol”.H2(g)+12O2(g)=H2O(g)ZH=-285.8kJ mol1(3).CO(g)+12O2(g)=CO2(g)A H=-283.0kJ mol1根据盖斯定律,酒-可得:C(s)+H2O(g)=CO(g)+H2(g)H=-437.3kJ moH-(-285.8kJ mol)-(-283.0kJ mol1)=+131.5kJ mol1,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B.元素周期表中有6 个周期C.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元素 D.I A 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答案】C【解析】【详解】A 项、稀有气体元素中,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 A 错误;B 项、元素周期表中有7 个周期,故 B 错误;C 项、元素周期表中右上角的氟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故 C 正确;D 项、I A 族元素中的氢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 D 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注意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特点,明确周期表中的规律与特殊性是解答关键。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H2 tB.在过氧化钠中加入稀硫酸:0产+4H+=2Hz0+02 tC.氢氧化钢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S(V-=BaS0ND.澄清石灰水与过量的小苏打溶液反应:Ca2+20H-+2HC0,=aC031+2H20+C032-【答案】D【解析】铁与稀盐酸反应:Fe+2H+=Fe+H 2t,故A错误;在过氧化钠中加入稀硫酸:2Na2O2+4H+=2HzO+O21+4Na*,故 B错误;氢氧化领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042-+2H+20H-=BaS041+2H20,故 C错误;澄清石灰水与过量的小苏打溶液反应:Ca2+20H-+2HC0l-C aC 031+2H20+C032,故 D正确。3.已知:(1)Zn(s)+1/202(g)=ZnO(s),AH=-350 kJ-mol1,(2)2Ag(s)+I/2O2(g)=AgzO(s),AH=-25 kJ-mol1,贝 I Zn(s)+Ag2O(s)=ZnO(s)+2Ag(s)的 AH 等于A.-375 kJ-mor1 B.-325 kJmolC.+375 kJ-mol1 D.+325 kJ-mor【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已知:(1)Zn(s)+1/202(g)=ZnO(s)AH=-350kJ/mol,(2)2Ag(s)+l/2O2(g)=Ag2O(s)AH=-25kJ/mol,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1)一(2)即得到Zn(s)+Ag2O(s)=ZnO(s)+2Ag(s)的 AH=-325kJ/mol,答案选B。4.医用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A.0.9%B.3%C.30%D.90%【答案】A【解析】【详解】生理盐水中每100g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为0.9 g,即其质量分数为0.9%,A 项正确;答案选A。5.下列有关有机物结构、性质的分析正确的是A.苯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但不能使酸性高钛酸钾溶液褪色B.乙烯和苯都能与H 2发生加成反应,说明二者均含有碳碳双键C.乙醇、乙酸均能与N a反应放出H z,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D.乙醇在铜催化作用下,能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醛【答案】A【解析】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苯不含碳碳双键,不能被酸性高镭酸钾溶液氧化,故 A正确;苯不含碳碳双键,故 B错误;乙醇含有羟基、乙酸含有竣基,故 C错误;乙醇在铜催化作用下,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故 D错误。6.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分离碘酒中的碘和酒精B.配 制 100mL 0.1mol/L的盐酸C.排水法收集NOD.氨气吸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碘易溶于酒精中,用分液方法不能进行分离,A 项错误;B.配 制 100mL0.1mol/L的盐酸容量瓶选择正确,操作正确,B项正确;C.NO在常温下即可与空气中的Ch发生反应,且微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NO气体应从短管进,长管排水集气,C 项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直接用导气管通入水中易引起倒吸现象发生,D 项错误;答案选B。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C 2H 4 B.乙酸的分子式:CLCOOHC.的结构示意图:切 D.CH,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为:【答案】D【解析】分析:A.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B.CH3COOH表示结构简式;C.氯离子的质子数是17;D.比例模型是一种与球棍模型类似,用来表现分子三维空间分布的分子模型。球代表原子,球的大小代表原子直径的大小,球和球紧靠在一起。详解: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A 错误;B.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2,B 错误;C C 的 结 构 示 意 图 为 s,C 错误;D.CH4的比例模型示意图可表示为4D 正确。答案选D。8.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关于乙醇在不同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明不正确的是-HO3-H脸CH-HICIH-HA.和金属钠反应键断裂B.在铜催化下和02反应键断裂C.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D.在 A g催化下和02反应键断裂【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即键断裂,故 A 正确;B.乙醇在铜催化下和th 反应生成乙醛,乙醇中的键断裂,故 B 错误;C.燃烧是有机物最剧烈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有的化学键都要断裂,故 C 正确;D.乙醇在A g催化下与02反应生成乙醛和水,乙醇中的键断裂,故 D 正确;故答案为B。9.下列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乙烯通入滨水中 B.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C.苯与溪水混合后撒入铁粉 D.在银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乙烯通入滨水中为加成反应,A 错误;B、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为取代反应,B 正确;C、苯与溟水混合后撒入铁粉,不反应,与液澳才反应,C 错误;D、在银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为加成反应,D 错误。答案选B。10.对于苯乙烯(结构简式为 O C H-C H,)有下列叙述:不能使酸性KMnCh溶液褪色;能使漠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不可溶于水;可溶于苯中;Imol苯乙烯最多能与4moi出发生加成反应;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共平面,其中正确的是()A.B.C.D.全部正确【答案】A【解析】【分析】Q-CH-CH:中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结合苯和乙烯的结构与性质分析判断。【详解】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O-CH-CH”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 M n(h 溶液褪色,错误;能使漠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正确;一般而言,烯燃难溶于水,不可溶于水,正确;根据相似相容原理,-C H-C H,可溶于苯中,正确:苯环和碳碳双键均能与氢气加成,lmoI4-CHC H,最多能与4 m o i m 发生加成反应,正确;苯环和碳碳双键均为平面结构,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错误;正确的有;本题答案选A。1 1 .下列金属用途和有关性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A B.B C.C D.D金属用途金属的有关性质A金可以制成比纸还薄的金箔延展性B生活用铁锅导热性C用铁回收照相定影废液中的银氧化性D用铜制作印刷电路导电性【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性质,属于基础知识,难度较小。详解:A.金做成金箔,说明有延展性,故正确;B.生活用铁锅,利用其导热性,故正确;C.铁回收银,利用其还原性,不是氧化性,故错误;D.铜能做印刷电路,说明其有导电性,故正确。故选C。1 2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含 0.I m o l F e L 的溶液中滴加含 0.1 2 5 m o l C 1 2 的氯水:2 F e,8 +5 C 1 2=2 F e 3+4 L+1 0 C B.用白醋除铁锈:Fe2O3 xH20+6H=(3+x)H20+2Fe3 4C.向少量 Ca(HC0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Ca(0H)2:Ca2 t+2HC03+20H=CaC031 +H2O+CO32-D.向 KAI(SOD z 溶液中加入 Ba(O H)2 使铝离子恰好沉淀完全:Al3 t+30lT+Ba2 t+S042=Al(O H)31 +BaS041【答案】A【解析】分析:A.根据反应物的用量结合还原性碘离子强于亚铁离子分析;B.醋酸是弱酸,不能拆开;C.碳酸氢钙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D.至铝离子刚好沉淀完全,以2:3 反应,反应生成硫酸钢、氢氧化铝,硫酸钾。详解:A.含 0.ImolFeL的溶液中滴加含0.125molCL的氯水,碘离子全部被氧化,亚铁离子部分被氧化,则根据用量可知方程式为2Fe*+8r+5a2=2Fe3+4L+10C,A 正确;B.用白醋除铁锈:Fe2O3 xH2O+6CH3COOH=(3+x)H2O+6CH3COO+2Fe3+,B 错误;C.向少量 Ca(HCCh)2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Ca(OH)2:Ca2+HCO3+OH=CaCO3 I+H2O,C 错误;D.向 KA1(SO4)2溶液中加入Ba(OH)2使铝离子恰好沉淀完全:2AP+6OH+3Ba2+3SO42=2A1(OH)3 I+3BaSO4 I,D 错误;答案选A。13.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固体碳,这种新的碳结构称作“纳米泡沫”,他外形类似海绵,比重极小,并具有磁性。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A.同系物 B.同分异构体 C.同位素 D.同素异形体【答案】D【解析】【详解】它们均属于C 构成的不同的物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本题答案选D。1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 倍,Y的氟化物YF3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 电子稳定结构,Z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W的最高正价为+7 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H,的稳定性比丫压的高B.X与 W形成的化合物和Z与 W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相同C.Y离子的半径比Z离子的半径小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答案】D【解析】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X 原子有2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 X 为碳元素;Z 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