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pdf

    • 资源ID:90891532       资源大小:7.23M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pdf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刑法总论第一部分 刑法概述、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某国驻日大使馆武官甲在乘坐中国民航北京至美国旧金山的航班上与我国留日学生乙接头,收买我国国家秘密,对甲应()oA.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刑事责任C.由日本方面处理 D.不予追究刑事责任2,卜.列诸原则中,属于我国刑法规定基本原则的是()A.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B.从旧兼从轻原则C.罪刑相适应原则 D.限制加重原则3、我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过失致人死亡罪更重的法定刑,体现了()。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C.刑法平等原则 D.ABC都不正确4,下列哪个行为实施后,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A.中国公民甲在日本故意杀人 B.某省教育厅长在美国收受他人财物C.某军人在国外泄露国家军事秘密 D.某中国公民在美国盗窃300美金5、甲在新刑法生效前实施的某一行为,新刑法认为是犯罪,而旧的刑法认为不是犯罪,法院宣告甲无罪,这体现了()原则。A.罪刑法定 B.罪刑相适应C.刑法平等 D.惩办与宽大相结合6、甲在新刑法生效前实施某一行为。新刑法规定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旧刑法规定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法院按新刑法定罪量刑。法院的做法违背了()原则。A.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C.罪刑法定原则 D.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7、某行为虽然中国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但是社会危害性很大。某法院比照 刑法分则中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群众拍手称快。法院的做法()A.体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 B.体现了适用刑法平等原则1C.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D.违背了罪刑相适应原则8、为了适应复杂的犯罪情况,刑法做了灵活性规定,对某一行为,“依法严惩”,但没有具体的刑种和刑度。这种规定()。A.符合中国国情B.做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C.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D.体现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9、一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美国某港口时,在船上的一英国乘客甲遭到在岸上的美国公民乙的枪击死亡。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根据属地原则,适用我国刑法B.根据保护原则,适用我国刑法C.根据普遍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D.此案我国刑法无管辖权10、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A.各级人民法院B.各级人民检察院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11、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取的是(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12、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属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A.行为地在我国,而结果地不在我国B.行为地在我国领域之外,结果地也在我国领域之外,但被害人是中国公民C.行为地不在我国,而结果地在我国D.行为地和结果地都在我国13、按 刑法有关溯及力的规定,下列哪种情况 刑法有溯及力。()A.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 刑法认为是犯罪B.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刑法处刑比当时的法律重14、甲系A国公民,某年夏天甲在我国旅游后,乘坐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班回A国,在B国上空飞行途中甲因为琐事与领座乙(我国公民)发生争吵,甲将乙打成重伤,对甲应按()A.A国刑法处理 B.我国刑法处理C.飞机最初降落国刑法处理 I).B国刑法处理15、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 取()。2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保护和普遍原则1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这 规定充分体现了(A.主客观相致的刑法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罪刑相适应原则D.适用刑法平等原则17、广义的刑法是指(A.刑法修正案B.刑法和刑事诉讼法C.刑法和单行刑事法律、决定、规定D.刑法和单行刑事法律、决定、规定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法规范。18、按解释的效力大小来分,可以把刑法的解释分为()A.M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B.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C.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D.历史解释和当然解释19、中国人甲在外国盗窃了价值人民币8万元的财物,中国法院适用中国刑法对其进行了处罚,这体现 了().A.保护管辖权原则B.属地管辖权原则C.属人管辖权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20、一朝鲜公民在美国重伤了一我国公民,中国法院按照中国法律对其适用了刑罚。这一做法体现了()。A.属人管辖原则B.保护管辖原则C.属地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1、罪刑法定主义的派生原则有().A.排斥习惯法 B.禁止类推 C.反对不定期刑 D.禁止重法溯及既往2,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的“特别规定”包 括()。A.港澳特别行政区法律作出的特别规定B.自治区人大针对刑法作出的变通规定C.自治州人大针对刑法作出的补充规定D.刑法实施后,新制定的特别刑法作出的特别规定33、()体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A.对累犯从重处罚 B.对自首从轻处罚C.对中止犯处罚宽大于未遂犯 D.对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A.犯罪预备地在我国,但犯罪行为实施地及结果地均不在我国B.犯罪行为地及结果地均在我国C.行为地不在我国,但结果地犯罪在我国D.行为地及结果地均不在我国5、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适用我国刑法的是()。A.法定最低刑为3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B.法定最高刑为2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或军人的 D.法定最高刑为1年以下有期徒刑的6、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有以下情况的,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A.法定最高刑为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B.犯罪的外国人年龄在18岁以下的C.按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 D.国际条约未对此行为作规定的7、刑法第6 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J这里的“领域”包 括()A.领陆、领水、领空 B.我国的船舶、航空器C.我国驻外使馆 D.外国驻我国使馆8、按照刑法的规定,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不论罪行轻重、法定刑高低,都适用我国刑法的中国公民是(A.工人 B.军人 C.因私出国的国家工作人员 D.因公出国的国家工作人员9、刑法第 9 7 条规定:“本法所称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这一规定属于()A.扩张解释 B.限制解释 C.立法解释 D.司法解释10、刑法第 9 4 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这一规定属于A.历史解释 B.文理解释 C.立法解释 D.司法解释11、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实施()行为后进入我国,我国司法机关有管辖权。4A.劫持航空器 B.海盗 C.恐怖行为 D.反人类三、判断(每小题1分)()1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就是“以血还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2.任何犯罪行为都破坏、危害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4.狭义刑法就是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5.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都属于有权解释。()6.学理解释没有法律约束力,对司法机关的办案没有任何意义。()7.立法解释就是在刑法条文中对刑法进行解释。)8.刑法的效力范围就是指刑法何时生效,何时失效。()9.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问题上采取的是保护原则。()1 0.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都适用我国刑法。()1 1.我国某公派出国留学生刘某在出国留学期间大肆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达10万美元,对刘某应按所在国刑法处理。()1 2.西欧某国的艘远洋运输船在我国某港口停泊时,一位A国船员甲杀死了另一位B国船员乙,对甲可以适用我国刑法。()1 3.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有抵触。四、案例分析:(5分)被 告人奥格雷,男,33岁,前苏联人,飞机副驾驶员。某年12月19日,被告人奥格雷与机长阿布拉米扬等机组人员,驾驶47845号安一24型民航客机,执行航班飞行任务。飞行中,被告人趁领航员上厕所之机,以后舱出现机械故障为由,将机械师骗出驾驶舱,随即锁上驾驶舱门,扭动自幼驾驶仪,持刀威胁驾驶 机的机长说:“老实点,不然我杀死你。”机长被迫改变飞机航向,飞越中国领空,当日北京时间14时3 0分许,该机降落在我国黑龙江省甘南县长吉岗乡农田里。问:对被告人是否可以适用我国刑法处理?其法律依据是什么?(本题5分)第二部分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1、甲因与别人勾搭成奸而欲杀夫另嫁,一日,甲听信巫婆教唆,将一张画有人形和写有其夫名字的纸符烧毁,取少许纸灰,拌入白糖中,让丈夫喝下,企图依靠神力将其杀死。奸情败露后,甲交代此事而5案发。甲的行为()A.属于故意犯罪B.属于事实认识错误 C.不构成犯罪 D.属于意外事件2、我国 刑法 第13条“但书”,即 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以理解为()A.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论 B.是犯罪但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刑罚打击面的策略3、某甲患有梦游症,,天夜晚梦游时将同宿舍的室友某乙杀死,某甲早上醒来后见状大惊,随即报案。此案中,某甲的行为()。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D.是睡梦中的无意识行为,不负刑事责任4、青年乙某日晚在一条僻静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挎包,内有2000元人民币。在此案件的案情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是()。A.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B.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C.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D.行为人选择了晚上在僻静胡同里作案5、甲某男,14岁,放学骑自行车回家,因违章逆行且车速太快,在转弯处撞着对面行走的乙某,造成乙某因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甲某的行为().A.因为不满16周岁,不负刑事责任 B.属于意外事件C.没有因果关系 D.构成交通肇事罪6、甲 某(男)平日喜欢邻居2岁的男孩乙,一日,将乙抱起抛1:天空玩耍,甲的妻子丙要甲小心,不要摔着孩子,甲说没事。当再次抛起乙时,甲没有接住,乙掉在水泥地上摔死。从刑法理论上看,甲对乙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7、甲某承包一鱼塘,晚上经常有人偷鱼,甲某为防贼,晚上就在鱼塘周围扯上电线,白天收起来。农民乙早起下地干活,路过甲的鱼塘,触电死亡。甲的行为:()A.属于直接故意 B.属于间接故意C.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8、吴某因憎恨自己所在的学校领导将自己开除,意欲杀死学校领导,后来在情急之中吴某误把张三当做学校领导杀死,该犯的犯罪主观方面应属:()6A.行为性质错误 B.工具的错误C.行为对象错误 D.特定时空条件的错误9、甲欲杀妻另娶,某日在其妻乙的饭腕里投放毒药,他知道通常乙会喂3岁的女儿食物,但由于杀妻心切不顾孩子的死活,则甲对其女儿死亡的心理态度是:()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饿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1 0、犯罪的直接客体是:()A.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B.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C.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D.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的某一部分1 1、卜.列各罪中,哪一个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A.故意杀人罪 B.盗窃罪C.玩忽职守罪 D.抢劫罪1 2、某甲为铁路扳道工,其工作是在相向的火车驶来时负责将铁轨岔开,以使火车安全运行。日某甲因奖金分配问题与领导发生争执,为了发泄不满,在其值班期间没有扳道岔就擅自离开,结果造成两列火车迎头相撞的重大事故,则甲某的行为:()A.属于作为的故意犯罪B.属于作为的过失犯罪C.属于不作为的故意犯罪D.属于不作为的过失犯罪1 3、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的根据是:()A.同类客体 B.犯罪对象 C.直接客体D.一般客体1 4、只能以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有:()A.渎职罪 B.遗弃罪 C.放火罪D.滥用职权罪1 5、不作为犯罪中行为人的罪过()A.可能是过失 B.不可能是过失 C.只能是故意 D.不可能是故意1 6、铁路扳岔工不按时扳岔,致使火车相撞,构成犯罪的义务来源于()A.法律规定的义务B.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C.由于先行行为而产生的义务D.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1 7、白然人犯罪主体是指()A.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B.所有达到刑事责任能力年龄的人C.所以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7D.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1 8、刑事责任能力是指:()A.辨认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B.控制自己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C.辨认和控制自已实施的危害行为的能力D.意识和意志能力1 9、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指:()A.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C.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D.不满14周岁2 0、甲在13周岁的时候盗窃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4周岁是抢劫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有盗窃价值4000元的物品,在18周岁时又盗窃1000元的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其计算盗窃数额应为()A.15500 元 B.13500 元 C.10500 元 D.5000 元2 1、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下列哪个罪负刑事责任?()A.盗窃 B.制造毒品 C.投放危险物质 D.破坏交通工具2 2、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A.可以从轻处罚 B.应当从轻,减轻处罚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 3、甲醉酒驾驶自己的小车,超速行驶导致4名行人死亡,甲对此结果()A.可以负刑事责任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从轻处罚 D.应当负刑事责任2 4、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是构成切犯罪的()A.主观要件 B.主观方面的必要要件C.主观方面的必要要件或在特定的情况下的选择要件 D.主观内容2 5、我国刑法理论上把犯罪故意区分为两种类型,即:()A.有预见的故意与无预见的故意 B.明确的故意与不明确的故意C.可能的故意与必然的故意 D.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2 6、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A.可以负刑事责任 B.一般情况下必须负刑事责任C.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D.应当负刑事责任82 7、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饭菜里投放毒药,刚好乙的朋友丙来看乙,乙邀请丙与他们一起吃饭,造成乙和丙死亡,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A.均为直接故意 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C.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2 8、甲深夜听见家犬狂吠,怀疑有小偷,即起身拿起猎枪外出寻找小偷,朦胧夜色中见有个人走过来,便向这个人开枪,击中路人乙警察,致其死亡。甲在主观匕具有犯罪的()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过失 D.过于自信过失2 9、犯罪的目的是指对行为的这样一种心理态度,即()A.意图通过实施某种犯罪行为达到的某种结果B.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某种危害结果C.实现其内心起因D.行为追求的最终结果3 0、路 某(1 5 岁)先后曾唆使张某(1 5 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 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 0 0 0 余元,唆使王某(1 5 )岁抢劫他人财物1 5 0 0 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盗窃罪 B.抢劫罪 C.绑架罪 D.抢劫罪和绑架罪3 1、甲某明知乙女只有1 3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甲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A.假想犯罪,不构成强奸罪 B.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C.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D.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3 2、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3 3、根 据 刑法的规定,已满1 4 周岁不满1 6 周岁的人,应 对()罪负刑事责任。A.盗窃 B.制造毒品 C.强奸 D.破坏交通工具3 4、甲在1 3 周岁时抢动价值2 0 0 0 元的物品,在 1 5 周岁时抢价值8 5 0 0 元的物品,在 1 7 周岁时又抢劫价值 4 0 0 0 元的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罪数额应为()A.1 4 5 0 0 元 B .1 2 5 0 0 元 C .9 5 0 0 元 D.4 0 0 0 元3 5、醉酒的人犯罪()A.应当负刑事责任 B.不应负刑事责任C.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处罚93 6、下列各罪中,属于特殊主体构成的犯罪是().A.诈骗罪 B.伪证罪 C.行贿罪 D.绑架罪37、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A.16周岁以下的人 B.不满16周岁的人C.14周岁以下的人 D.不满14周岁的人38、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B.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C.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D.不满14周岁39、甲(15周岁)因爱好计算机,于某日晚潜入一公司内盗窃价值3万元的计算机原器件,对甲的行为应当()。A.追究刑事责任 B.不追究刑事责任 C.从轻、减轻处罚 D.责令其家长加以管教40、决定行为人刑事责任能力的有无及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程度的因素是:A.年龄状况 B.精神状况 C.重要的生理功能状况 D.人所处的社会环境41、下列诸特征中,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A.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C.主观恶性 D.应受惩罚性42、某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数额不大,构成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某乙盗窃放在仓库里的电话线,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对甲、乙定性不同的原因在于()A.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不同 B.犯罪数额大小不同C.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 D.犯罪的手段不同43、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十类犯罪,其划分的根据是:()A.同类客体 B.犯罪对象 C.直接客体 D.一般客体44、下列各罪中,哪一个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oA.故意杀人罪 B.盗窃罪 C.抢夺罪 D.抢劫罪45、甲想枪杀乙,某日晚趁乙返家途中,甲隔小河射击,由于光线不好、距离较远,甲的射击技术又不甚好,因而他对能否射杀乙没有把握,但他不愿放过这个机会,并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实施了射杀行为。甲的主观心理态度是:()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 D.过于自信过失46、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因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10A.均为直接故意 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C.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47、司机甲夜晚行车中,因疏忽大意将乙撞成重伤,甲为了不让后面的来车很快发现肇事而得以争取时间顺利逃脱,即将伤口流不止并处于昏迷状态中的乙拖入路边小树林中,甲预见到这样乙可能会因出血过多死亡,但他想乙也可能醒来呼救,或者恰恰有人从林中小路行走发现乙而将之救护。实际上,乙未获救护,因伤口失血过多而死亡。甲对乙的死亡属于:()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C.疏忽大决过失 D.过于自信过失48、对发表言论,是否可以定罪:()A.发表言论仅仅只是暴露思想,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所以不能定罪。B.发表言论是一种行为,可以定罪C.对言论应进行分析,如发表有害言论就应定罪,反之就不应定罪。D.虽发表无害或有害言论,但只是单纯暴露思想时,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不能定罪;反之,发表犯罪言论,意在实现其思想时,则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可以定罪。49、区分同类客体相同的犯罪,主要是根据犯罪的:()A.客体 B.客观要件 C.主体 D.主观要件50、甲与乙恋爱,乙的父亲丙坚决反对,对乙多次辱骂殴打,并对其进行看管不许乙与甲见面,致乙自杀。在这里作为刑法因果关系的原因是:()A.丙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行为B.乙的自杀行为C.丙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行为和乙的白杀行为。51、甲带邻居家5 岁的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没有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里溺水死亡。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A.法律直接规定 B.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52、刑法上的不作为:A.只能是故意 B.不可能是过失 C.可 能 是 过 失 I).不可能是故意53、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犯罪的()oA.应当负刑事责任 B.应当从轻处罚C.可以从轻处罚D.犯故意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过失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154、.只能以作为方式构成的犯罪是:()A.盗窃罪 B.强奸罪 C.诬告陷害罪 D.故意杀人罪55、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应当是()A.按农历的年、月、日计算 B.从过生日的当天起算为满周岁C.过生日的第二天起算为满周岁D.从过生日的前一天起算为满周岁56、犯罪行为的基本形式归纳起来有两种,即()。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B.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C.作为与不作为 D.明知行为与不明知行为57、犯罪动机的主要作用在于()。A.影响定罪 B.决定犯罪的目标与侵害程度C.影响量刑 D.影响定罪与量刑58、甲误以失效的农药投毒杀乙,为发生死亡的结果。甲的认识错误属于(A.法律的认识错误 B.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C.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 D.行为差错59、一般意义而言,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包括().A.犯罪的行为、犯罪的结果 B.犯罪的动机、犯罪的目的C.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 D.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60、甲蓄意杀害乙,某夜将乙骗至某处,用准备好的木棒猛击乙的头部,甲认为乙必死无疑,遂弃“尸”而去,后乙被人所救,甲的认识错误是()oA.假想的犯罪 B.客体错误C.因果关系错误 D.对象错误61、行为人在实施不纯正不作为犯罪时,其罪过是().A.只能是故意 B.只能是过失C.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D.只能是间接故意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1、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的是:()A.人在睡梦中的行为 B.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C.人在身体完全受强制下的行为 D.人在精神受强制下的行为2、下列行为中,属于不作为犯罪的是:()A.女儿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造成严重后果12B.仓库保管员不按规定保管好物品,造成严重后果C.成年人带小孩游泳,孩子溺水时不及时抢救,造成孩子被淹死D.过路人看见交通事故的受害人躺在血泊中但不抢救3、甲女与其嫂乙有仇,意图杀害乙,某日乘乙生病之机,煮好一碗面条给乙吃,乙闻面条有异味,怀疑面条有毒,而将面条给前来玩耍的邻居小孩丙食用,致丙死亡。本案中:()A.甲有杀乙的直接故意 B.甲有杀丙的间接故意C.对乙而言,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D.乙有杀丙的间接故意4、甲邀乙外出看电影,乙见甲的口袋内有一自制手枪,即索要玩耍,甲交与乙,乙不慎扣动扳机,枪响自毙。甲对乙的死:()A.不存在犯罪故意 B.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C.属意外事件 D.应负过失致人死亡的罪责,因其未尽注意义务5、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义务包括().A.道德义务 B法律规定的义务C.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D.自己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6、乙在黑暗中误入甲的院内,某甲的猛犬向乙进行攻击。甲明知猛犬正在咬人,却不予制止,后乙被咬成重伤。甲的行为是()。A.故意犯罪 B.过失犯罪C.不纯正的不作为犯罪 D.纯正的不作为犯罪7、甲(1985年5月6日出生)于1999年5月6日在路边将一少女强奸,路人丙(36岁)看见也不予制止。对此案下列那种说法正确:()A.甲不构成犯罪,因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B.丙不构成犯罪,因为没有作为的义务C.甲和丙构成共同犯罪D.甲不构成犯罪,丙不构成不纯正的不作为犯8、甲患有精神病,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随后用一铁条将乙打死。经鉴定,甲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A.甲构成故意犯罪 B甲构成过失犯罪C.对甲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甲不负刑事责任9、关于罪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罪过有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13B.罪过只能是行为时的心理态度,而不能以行为前或行为后的为准C.行为虽然在客观上 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不认为是犯罪D.法律认识错误一般不影响主观罪过形式1 0、某幼儿园老师甲(女)带领全班学生去出游,名儿童不慎掉入粪池,甲大声呼救,在附近玩耍的中学生乙闻声跑过来,用树枝量粪池的深度有一米,但未下池救人,只是与甲一起呼救,待一农民赶来将儿童救起时已经死亡。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A.甲不构成犯罪 B.甲构成故意犯罪,属于不作为犯罪C.甲不作为的义务来源是她的职务要求 D.丙构成故意犯罪1 1、下 列()属于间接故意。A.甲投毒杀害丈夫乙,对也会毒死女儿听之任之,结果也毒死了女儿B.王打猎时猎物附近有儿童,王对儿童的死持放任态度,追求一个非犯罪的结果而放任一个犯罪性的结果C.行为人酒后驾车行使,乘客提醒他注意安全,他不听,仍高速行使,结果造成交通事故D.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斗,甲突然掏出携带的匕首猛剌乙胸部一刀,致乙当场死亡。1 2、法律规定贷款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种目的()。A.具有区别罪与非罪的意义 B.具有区别此罪与彼罪的意义C.具有影响量刑的意义 D.是指在骗取贷款后所进一步追求的非法利益或结果1 3、甲种了一亩西瓜,为防止老鼠偷吃,晚I:看西瓜时拉上电线。一日,甲不在,乙溜进甲的西瓜地偷瓜,触电死亡。甲的行为().A.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B.属于间接故意C.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D.构成过失犯罪1 4、甲曾受乙的侮辱而怀恨在心。某日二人郊游,在由顶悬崖处,甲拿出准备好的猎枪向乙射击,不想没有打中乙,但乙因受到枪声的惊吓失足滑落悬崖摔死。()A.属于因果关系的错误 B.甲不构成犯罪,属于意外事件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1 5、下列行为中,()构成犯罪。A.父亲对未成年的孩子不尽抚养义务,致使孩子饿死B.机械工不按规定修理机器,致使发生重大责任事故C.甲带邻居小孩外出游玩,孩子溺水,甲发现后能救而不救,致使小孩被淹死D.过路人看见孩子溺水不救,致使孩子被淹死1 6,下列关于犯罪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正确表述是()1 4A.犯罪主观方面支配客观方面 B.犯罪客观方面是主观方面的外在表现C.犯罪客观方面决定主观方面 D.考察犯罪客观方面可为判定主观方面提供客观基础17、危害结果是().A.任何犯罪的必备要件 B.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C.过失犯罪的必要要件 D.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18、下 列()不属于刑法上的危害行为。A.人在睡梦中的举动 B.人在不可抗力下的举动C.人在身体完全受强制卜的行为 D.人在精神受到一定强制时实施的行为19、下 列()情况可认定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A.甲希望乙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出资赞助乙乘飞机周游世界,乙果真在途中遇空难而死亡B.甲为替被杀害的儿子报仇,在罪犯被押往刑场的途中,乘人不备将该罪犯杀死C.甲遭遇乙的抢劫,在乙的紧追之下,不慎失足跌下悬崖摔死D.甲用到扎伤乙,当时的处深山,甲背乙走了一天才赶到最近的一家医院,但乙因失血过多而死亡20、甲(1985年 5 月 6 日出生)于 1999年 5 月 6 日在路边用绳子缠绕其弟弟乙的脖子并使劲勒,过路人丙(36岁)看见不予制止,眼看着乙被勒死。对本案,卜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不构成犯罪,因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B.丙不构成犯罪,因没有作为的义务C.甲和丙构成共同犯罪D.甲不构成犯罪,因被勒死的是自己的弟弟21、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位犯罪以法律的明文规定为限B.单位犯罪中的“单位”是指依法成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C.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实施犯罪的,不以单位犯罪论D.对单位犯罪一律实行“双罚”22、甲晚上将树误认为被害人乙,开枪射击,甲的行为()。A.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B.是否构成犯罪与此认识错误没有关系C.属于对客体的认识错误D.甲的认识必须与客观事实相一致才能处理故意杀人罪23、甲(15岁)因喜好计算机,于某夜潜入一公司内盗窃价值30000元的计算机原器件。对于甲应当()。A.追究刑事责任 B.不追究刑事责任C.从轻、减轻处罚 D.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152 4、刑法对于减轻责任年龄的规定,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已满七卜五周岁的人过失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三、判断(每题1 分)()1.犯罪的本质特征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违法行为就是犯罪。()3.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从其表现形态上看,应表现为物质性的危害结果。()4.刑事违法性就是指行为违反了 刑法规定。()5.应受惩罚性是指所有犯罪都必须受到刑罚处罚。()6.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基础。(2 分)()7.犯罪构成包含着系列要件内容。这些要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行为人主观方面特征的主观要件,另一类是反映行为人客观方面特征的客观要件。()8.不满1 4 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9.因不满1 6 周岁不处罚的,都应由政府收容教养。()10.已满1 4 周岁不满1 6 周岁的人,实施故意杀人行为应负刑事责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不负刑事责任。()11.聋人、哑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12.对单位犯罪主体的处罚,我国上前立法上一律采取既对犯罪的单位判处罚金,同时又对单位的责任人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的做法。()13.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不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等其精神恢复正常的时候,再追究刑事责任。()14.犯罪客体就是刑法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1 5 .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对象受到损害。()16.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所不可缺少的。()17。犯罪客体就是犯罪对象。()18.间接故意从意志因素上来看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也即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所以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持否定态度。1 6()1 9.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相同点就是都预见到结果的必然发生,()2 0.猎人在丛林中开枪打中了一只野猪,野猪受伤急奔下山,撞死了正在山下路上行走的小孩,猎人对小孩的死亡在主观上是种疏忽大意的过失。()2 1 .小偷在黑暗中实施盗窃时、为了物色盗窃物品而划火柴,结果造成火灾。因为划火柴的行为是故意的,因此,小偷对所造成的火灾其心理态度是故意。()2 2.一种犯罪动机可以导致几个或不同的犯罪目的,一种犯罪目的也可以同时为多种犯罪动机所推动。()2 3.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2 4.医生让不知情的护士为病人注射毒药,对医生讲,是一种不作为的犯罪。()2 5.行为人负有一定义务,这是不作为犯罪成立的前提。()2 6.解决了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就确立了行为人对特定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实际等于解决了刑事责任问题。()2 7.甲骂乙,致乙因气愤而心脏病发作死亡。甲的行为对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因甲不知道乙有心脏病。三、案例分析:1、被告人海某,女,1980年 3 月 2 0 日出生,中学生。被告人于1995年 4 月6 日中午12点 30分,骑自行车由学校回家。当骑到市郊东坝绡时,因下坡车速较快,把同方向行走的池某(男,58岁)右脚的右外踝关节撞伤。被告人海某从自行车上摔下时,又将池肘倒在身下。当时被告人立即抱扶池某,因抱不动,便迅速跑到卫生院呼救。但因池后脑受外部强力震动致脑颅损伤,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3 点 15分死亡。问:对被告人应如何处理?(4分)2、被告人甲在其承包的石坑里爆破采石,因飞石落到刘某家的责任田里,双方争吵起来,刘某说:“如果你再放炮,我就坐在炮口上,看你敢不敢点。”被告人甲说:“你敢坐,我就敢点。”于是被告人甲将约 2 公斤的炸药包扔在地上说:“你有胆子就坐。”刘某过去坐在炸药包旁边。甲拿起一根约60厘米长的导火索,有剪刀剪去20厘米,当着刘某的面接上雷管插入炸药包内,点燃异火索后,被告人甲朝刘某喊了一声,“点着了,快跑!”随即跑离了现场,此时,刘某向外挪动了,下身体,尚未起身,炸药包便爆炸了,刘某被当场炸死。17问:被告人甲对刘某的死亡,其主观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还是过于白信过失?(4分)3、.驾驶员吴某酒后驾车,因神志恍惚,将人行道上的行人杨某撞成重伤。为了不让后面的来车发现肇事,而得以争取时间,顺利逃脱,吴将流血不止的杨某抱入路边小树林中,杨因伤口出血过多而于1小时后死亡。吴赶紧往东逃逸,路遇红灯,又发现一辆三轮车正由南向北行驶,为尽快远离肇事现场,想赶在三轮车之前,穿过马路,由于紧张,将三轮驾驶员陈某撞成重伤,被交警发现,吴慌不择路,拐进一马路,因车速过快,又因眼睛不时盯着反光镜注意后面的警车,将摊位撞翻,并将摊位旁的小女孩丁某撞死。吴某惊恐万状,继续加速行驶,突然前方又出现一辆三轮车挡住去路,吴放慢车速,猛按喇叭,见三轮车夫无动静,又听见警车越来越近,突然加速,将三轮车夫撞死。试分析吴某各个阶段的主观心理。(8分)4、山民甲(擅长捕蛇)捕得毒蛇一条,置于家中木桶内,乙至甲家,酒醉后洗手,被桶中蛇咬中毒,经抢救截取一臂。试分析甲的行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5分)5、甲乙因事争执互殴,甲用铁条打乙,乙遂抽刀相向,乙妻恐事情闹大,奋力夺下乙手中的刀,又恐丈夫吃亏,顺手拾起一木板递与丈夫,乙持木板与甲相抗,不想木板上的铁钉打中甲的太阳穴,致甲死亡。分析乙及乙妻行为的性质。(5分)6、被告人高建生,男,2 4岁,某市建筑工人。某年7月1 6日上午,高将所骑的摩托车停放在本市城区中山南街民用电器贸易中心门前的便道上。三轮车工人康桂泉(男,6 6岁)为该贸易中心拉货,蹬车到该贸易中心门前时,认为碍事,将摩托车挪开。被告人高建生不让动,在争执中,摩托车被碰倒,高建生即用右手打康的左胸一拳,康仰面摔倒在马路边,当 即“伸胳膊,蹬腿,张嘴。”经抢救无效死亡。尸体检验报告:(1)死者患有高度血管粥样硬化,形成夹层动脉瘤,因瘤破裂引起大出血,心血填塞死亡。(2)死者胸部左侧有皮内出血,符合被拳击伤的情况。这拳击可使夹层动脉瘤破裂。问(1)高建生的行为与康桂泉的死亡之间有无因果关系?(2)高建生应否承担刑事责任?(本题4分)18第三部分 排除犯罪事由、单项选择(每题1 分)1 .正当防卫是一种正当合法的行为,这是因为:()A.正当防卫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B.正当防卫行为不符合犯罪构成要件C.正当防卫行为是一种不得已的应急措施D.正当防卫行为主观上出于防卫的意图2 .对正在进行中的下列哪一种行为可以进行正当防卫:()A.殴打行为 B.诽谤行为C.诬告陷害行为 D.贪污行为3 .甲开着辆偷来的油车向正驶过来的一列客车冲去,乙见状用步枪将甲击毙。油车因无人驾驶而翻下路边小沟爆炸烧毁。乙的行为是:()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 D.避险过当4.李某在林区行走,遇到猛虎的侵袭,危及生命,李某用随身携带的猎枪将猛虎打死。李某的行为属了:()A.非法狩猎罪 B.正当防卫 C.紧急避险 D.避险过当5 .甲想杀乙,就故意向乙挑衅,乙被激怒,上前殴打甲时,甲掏出准备好的匕首将乙刺死,甲的行为是:()A.正当防卫 B.故意犯罪 C.防卫过当 I).假想防卫6 .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形式是:()A.过失B.故意C.既可以是过失,也可以是间接故意D.既可以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7.某日,黄某牵着狗在路上闲逛遇见与白己不合的刘某,黄唆使其狗扑咬刘某,刘警告黄某,黄继续唆使狗扑咬刘某,刘边抵挡边冲到黄某面前,拿石块将黄头部砸伤,黄见头上流血,慌忙逃走。刘某的行为属于:()1 9A.紧急避险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故意犯罪8、甲为一公安人员,一日他便装巡逻乘坐公共汽车,车上遇劫匪,甲见劫匪有五人,且均持有凶器,便担心自己的安全未站出来制止劫匪的行为,致使多人财物被抢。甲的行为属于().A.正 当 防 卫B.紧 急 避 险C.不 构 成 犯

    注意事项

    本文(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pdf)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