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pdf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3 .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4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 D 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 D P?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 D 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5.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 D P。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6 .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 D 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 G D P?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 D P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 D 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 D P而后者计入G D Po7 .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 D P?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 D P和收入法计得的G D 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 D 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 0 0美元,这1 0 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 D 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 2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 D 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 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 D Po8.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 D 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 D 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 D 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 D P 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 D P的。(3)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G D P,例如我买卖了一万元某股票,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并不是价值的生产。(4)购买一块地产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G D P。9.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 D P、N D P、N I、PI和D 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的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 D P、N D P和N I,但影响个 人 收 入P E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确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 PIo1 0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 D 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 D P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 D P,对两国G D 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 1 0台机器,价 值1 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 8 0 0套服装,价 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 入G D P的有净出口 2万美元,从乙国看,计 入G D P的有净出口一2万美元;从两国G D P总和看,计入G D P的价值为零。如果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就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 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 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 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 0 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属于同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 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 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 入G DP的价值都是1 8万美元。1 1.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 5 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 价1 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 价4 0万美元。(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 DP。(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 DP。(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 DP。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 值4 0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1 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 0万美元,即4 0万美元一1 0万美元=3 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 0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 =1 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 0-7.5)+(3 0-5)=2 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G DP为1 2.5+2 7.5=4 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 DP是相同的。1 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 们 在1 9 9 8年 和1 9 9 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1 9 9 8 年1 9 9 9 年数量价格数量价格书本1 0 01 0美元1 1 01 0美元面包(条)2 0 01美元2 0 0L5美元菜 豆(干克)5 0 00.5美元4 5 01美元(1)1 9 9 8 年名义 GDP;(2)1 9 9 9 年名义 GDP;(3)以1 9 9 8年为基期,1 9 9 8年 和1 9 9 9年的实际以火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 变化多少百分比?(4)以1 9 9 9年为基期,1 9 9 8年 和1 9 9 9年的实际G尸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 尸 变化多少百分比?(5)“G处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e卬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6)用1 9 9 8年作为基期,计 算1 9 9 8年 和1 9 9 9年 的6 折算指数。解答:(1)1 9 9 8 年名义 G%=1 0 0 X1 0+2 0 0 Xl+5 0 0 X0.5 =l 4 5 0(美元)。(2)1 9 9 9 年名义 =1 1 0 X 1 0 +2 0 0 X1.5 +4 5 0 X1 =1 8 5 0(美元年(3)以1 9 9 8年为基期,1 9 9 8年实际GDP=4 5 0美元,1 9 9 9年实际6 7片1 1 0 X1 0 +2 0 0 X 1+4 5 0 X0.5=1 5 2 5 (美元),这两年实际而上变化百分比=(1 5 2 5-14 5 0)/1 4 5 0 心 5.1 7%。(4)以1 9 9 9年为基期,1 9 9 9年实际G*=1 8 5 0(美元),1 9 9 8年的实际6 7次=1 0 0X1 0+2 0 0 X 1.5 +5 0 0 X1 =1 8 0 0(美元),这 两 年 实 际 如 变 化 百 分 比=(1 8 5 0-1 8 0 0)/1 8 0 0 2.7 8%.(5)处的变化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二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切的变化取决于我们以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6)用1 9 9 8年作为基期,1 9 9 8年 W折算指数=名义必以实际GDP=4 5 0/1 4 5 0=1 0 0览 1 9 9 9 年 3户折算指数=1 8 5 0/1 5 2 5=1 2 1.3%。1 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 8 0 0总投资8 0 0净投资3 0 0消费3 0 0 0政府购买9 6 0政府预算盈余3 0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一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 0 =8 0 0-30 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 0 0-50 0=4 30 0(亿美元)。(2)从初户=c +i+g+n x 中可知 n x=G 0 c i g,因此,净出口 n x=4 8 0 0-3 0 0 0 8 0 0 9 60=40(亿美元)。(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 B S=T-g,从而有 T=BS+g =30+9 60=9 9 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NP T=4 30 0-9 9 0 =3 31 0(亿美元)。(5)个人储蓄$=丫(1一 =3 31 0-3 0 0 0 =31 0(亿美元)。1 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 0 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 0 0,政府预算赤字是20 0,消费是3 8 0 0,贸易赤字是1 0 0(单位都是亿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解答:(1)用s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 ),用y”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c=4 1 0 0-3 8 0 0=30 0(亿元)(2)用i代表投资,用S。、s.、s,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t 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 =-20 0 os,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 0 0,因此投资为i =sp+S g+S r=30 0+(20 0)+1 0 0 =20 0(亿元)(3)从G Z*=c +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g=5 0 0 0-3 8 0 0-20 0-(-1 0 0)=1 1 0 0(亿元)1 5.储蓄一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存在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解答:C2.当消费函数为 c=a+by(aO,(Kb 0,u为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将式(4)代入式(3),得n =n 3 (u u)(5)式(5)即为菲利普斯曲线。第十九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 .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解答:(1)汇率也像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外汇的供给和对外汇的需求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均衡汇率处于外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2)如果外汇的供求发生变化,则均衡的汇率就会发生变化,并按照新的供求关系达到新的均衡。从一般的意义上说,影响外汇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和影响外汇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都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在现实中,经常提到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进出口、投资或借贷、外汇投机等。2 .说明固定汇率制度的运行。解答: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中央银行随时准备按事先承诺的价格从事本币与外币的买卖。以美国为例,假定美联储宣布,它把汇率固定在每1美元兑换1 0 0日元。为了有效实行这种政策,美联储要有美元储备和日元储备。一般来说,固定汇率的运行是会影响一国货币供给的。仍以美国为例,假定美联储宣布将把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换1 0 0日元,但由于某种原因,外汇市场均衡汇率是1美元兑换1 5 0日元。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套利者发现有获利机会:他们可以在外汇市场上用2美元购买3 0 0日元,然后将3 0 0日元卖给美联储,从中获利1美元。当美联储从套利者手中购买这些日元时,向他们支付的美元自动地增加了美国的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以这种方式继续增加直到均衡汇率降到美联储所宣布的水平。如果外汇市场均衡汇率为1美元兑换5 0日元,则市场的套利者通过用1美元向美联储购买1 0 0日元,然后在外汇市场上以2美元卖出这些日元而获利。而当美联储卖出这些日元时,它所得到的1美元就自动地减少了美国的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以这种方式继续下降直到均衡汇率上升到美联储所宣布的水平。3.假设一国的出口方程为1=/一叫当勿变大时,经 济 的/S曲线将发生什么变化?当力增加时,/S曲线又发生什么变化?解答:由所给条件,有如下开放经济下的产品市场均衡模型y=c+i+g+(才一盼(1)c a +y(2)7 =e(Zr(3)g=S(4)X=A-m y (6)将 式 至 式(6)分别代入式(1),经整理有a H-e+g,-!-/-/%dr1 B+m 1 m式(7)即为开放经济下的/S曲线的代数方程。式(7)表示均衡产出y与利率r成线性关系,式(7)等号右边的第一项为直线的截距项;等号右边第二项中的为直线的斜率项。1 P+/Z 7据此可知,力变大时,会 使/S曲线向左移动,同时使/S曲线变得更陡峭。而力增加时,会 使/s曲线向右平行移动。4 .结合(教材)第十三章的有关内容推导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解答:考虑如下的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模型y=c+7+g+x mc=a+bym=m+8 y其 中 九g,x,新为常数,力为边际消费倾向,为边际进口倾向。则1y=i+6(a nh+i+g+x)所以_ dy _ 1kgd g l+J 3-b上式即为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5.完全资本流动的含义是什么?在小国和大国模型中,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解答:完全资本流动是指一国居民可以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该国政府不阻止国际借贷。这意味着,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想借入或借出多少就可以借入或借出多少。小国模型中的“小国”是指该国只是世界市场的一小部分,从而其本身对世界利率的影响微不足道。在小国模型中,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是,该国的利率必定等于世界利率,即等于世界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大国模型中的“大国”则是指该国经济对世界经济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特别是该国经济足以影响世界金融市场。对于大国模型,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是,该国的利率通常不由世界利率固定。其原因在于该国大到足以影响世界金融市场。该国给国外的贷款越多,世界经济中贷款的供给就越大,从而全世界的利率就越低。反之,该国从国外借贷越多,世界利率就会越高。6.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国开放经济中,为什么国内的利率水平与国际利率水平总能保持致?J解答:在开放宏观经济学中,小国是指所考察的经济只是世界市场的一小部分,其本身对世界某些方面,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影响微不足道。资本完全流动是指该国居民可以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特别是,该国政府不阻止国际借贷。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国开放经济中,该国的利率r必定等于世界利率,即r=rw.原因如下:该国居民不会以任何高于累的利率借贷,因为他们总可以以r,的利率从国外得到贷款。同样,该国居民也不必以低于r.的利率放贷,因为他们总可以通过向国外借贷而获得,的收益率。7.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察固定汇率下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解答:假定在固定汇率之下运行的一国中央银行试图减少货币供给。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这种政策的初始影响是使/曲线向左移动,提高了汇率,如图1 9-1所示。图 191但是,由于该国中央银行承诺按固定汇率交易本国与外国的通货。根据固定汇率的运行机制,套利者对汇率上升作出的反应是向中央银行购买本国通货,这导致本国货币供给增加,进 而 使LM*曲线向右移动,直到回复到其初始的位置。根据模型,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通常不能够影响产出,从而是无效的。8.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察浮动汇率下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解答:假定一国政府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抑制国内支出,在理论上,这种政策可以使IS*曲线向左移动,如 图19一2所示。在浮动汇率下,汇率由市场供求力量决定,允许汇率对经济状况的变动作出反应,自由地变动。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I S*曲线向左移动后,汇率下降,而收入水平保持不变。这意味着,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紧缩性财政政策在浮动汇率下对产出或收入不产生影响,因而是无效的。9试从本章式(1 9 1 2)和式(1 9 1 3)推导出式(1 9 1 4)和式(1 9 1 5)。解答:式(1 9.1 2)和式(1 9.1 3)如下y n B n Y n -I I-H l s Y s H lny n (1)ys=B sys+as+mnyn-msys(2)将式(1)变形为(1 3 n+m)y msys=a(3)将式(2)变形为-m yn+(1-P s+ms)ys=as(4)记 2,ks=-上 一,并 将 式 和 式(4)联立,得1-P n+m 1 p s+ms1 北 一 叫=%k.(),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一资本广化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的变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解答: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一方面,储蓄率上升会导致人均资本上升,而人均收入是人均资本的增函数,因而储蓄率上升会增加人均产量,直到经济达到新的均衡为止。储蓄率下降的结果则相反。另一方面,储蓄率的变动不能影响到稳态的增长率,从这点上说,储蓄率的变动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关于这一结果的说明,请见本章第19.题的解答。5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对经济有哪些影响?解答:新古典增长理论虽然假定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A增长,但当把作为参数时,就可以说明人口增长对产量增长的影响。如 图2 0 1所示。图2 0 1中,经济最初位于/点的稳态均衡。现在假定人口增长率从增加至1 ,则 图2 0 1中的(+6A线便发生移动变为(+5)4线,这时,新的 稳 态 均 衡 为 点。比 较 点 与/点 可 知,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从原来的A减少到*),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这是从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得出的又一重要结论。西方学者进一步指出,人口增长率上升导致人均产量下降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两个有着相同储蓄率的国家仅仅由于其中一个国家比另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高,就可以有非常不同的人均收入水平。对人口增长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得出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理解这一结论的要点在于,一方面,懂得稳态的真正含义,并且注意到H 点和4点都是稳态均衡点;另一方面,由于4点和小点都是稳态,故人口增加对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的增长率都不产生影响。6 .推导某一时期总产量、人均产量和人口这三者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Y解答:用y表示人均产量,Y表示总产量,N表示人口数。由于两边同取对数得ln y=ln K-ln 两边同时对力求导得d y/d t d d t d M d ty =Y-N有 gy=gYgN其中&为人均产量的增长率,g r为总产量的增长率,.为人口增长率。上式说明,人均产量的增长率可以表示为总产量的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差。7 .说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解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可概括如下:第一,技术冲击是经济波动之源。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技术冲击能够引起产出、消费、投资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波动。在种种实际冲击中,由于技术冲击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最持久,因此技术冲击是经济周期之源。第二,经济周期所产生的产出波动不是实际G DP对潜在G DP的背离,而是潜在G DP本身的变动。第三,即使在短期,货币也是中性的。货币量的变化不能引起产出和实际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变化。8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f(A)=2 4 0.5 2人均储蓄率为0.3,人口增长率为0.0 3,求:(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左值;(2)与黄金律相对应的人均资本量。解答:(1)经济均衡增长时:sf(a=nk,其 中s为人均储蓄率,为人口增长率。代入数值得 0.3(2 4 0.5尚=0.03,得 k=3.8。(2)由题 意,有 一(A)=n,于是,2 0.0 3,4=1.9 7。因此与黄金律相对应的稳态的人均资本量为1.9 7。9 .设 一 个 经 济 的 人 均 生 产 函 数 为 如 果 储 蓄 率 为2 8%,人口增长率为1%,技术进步速度为2%,折旧率为4%,那么,该经济的稳态产出为多少?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 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筛这时该经济的稳态产出为多少?解答:稳态条件为:s f(A)=(+g+5)4,其 中s为储蓄率,为人口增长率,5为折旧率。代入数值得0.2 8 5=(0.0 1+0.0 2 +0.0 4)4,得a=1 6,从而,y=4,即稳态产出为4。如 果5=0.1,7 7=0.0 4,则4=1,7=1,即此时稳态产出为1。1 0 .已知资本增长率且=2筛 劳动增长率g=0.8乐 产出增长率g,=3.遥,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0.2 5,在这些条件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多少?解答:劳动的国民收入份额为:b=-a=0.7 5 o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0.2 5 X 2%+0.7 5 X 0.8%=1.1%所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1%-1.1%=2%1 1.设一个经济中的总量生产函数为K)式中匕、1和 分 别 为t时期的总产量、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4,为t时期的技术状况。试推导经济增长的分解式,并加以解释。解答:对生产函数匕)关于时间大 求全导数,有d 匕 /、d 4,df AN,df、a t =fNt,Kd t+A,dN *T T d)td t dK(d%式 两 边 同 除 以yr,化简后得d-d 4/d t bflbN t AN,df/dK,强Yt=A,+M,KXdt+M,)X7 7%)经恒等变形,上式又可表示为d-/d t 皿/d .M/d tK =4 +丽 X f G y,心乂 M,df K,、+dKXfN ,)X(3)定义a=X f(;KY b=额;f(N:K M 并用扇表示 4用.表一QN jQt e 士一d/T/d C 1 士一d K/d t 的3 6、可、7 7 ,用g 表刁、7 ,用g r表示 7,则式(3)化为/匕 K t i tg r=4+a g r+8%(4)式(4)即为增长的分解式。其含义为总产量的增长率被表示为劳动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的加权平均。式(4)也为说明经济增长的源泉提供了框架。1 2.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总量生产函数为,、1 2Y=F(K,)=/与O O(1)求稳态时的人均资本量和人均产量;(2)用这一模型解释“为什么我们如此富裕,而他们那么贫穷”;(3)求出与黄金律相对应的储蓄率。解答:(1)由所给的总量生产函数,求得人均生产函数为1尸 与上式中,y为人均产量,A为人均资本量。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条件为s f(A)=nk即 定=%,s为储蓄率,为人口增长率。解得稳态的人均资本量为平11)2将其代入人均生产函数,求得稳态的人均产量为/=(/)=O(2)解释国家间的生活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均收入,由式(1)、式(2)可知,当一个国家的储蓄率高、人口增长率低时,该国的稳态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就相对较高;反之,则正好相反。因此,根据这里的模型,可以用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差异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如此富裕,而他们那么贫穷”这个问题。(3)黄金律所要求的资本存量应满足所以有f(A)=n2-=n,在稳态时,k=o(B3所 以s =;即为所求。o1 3.设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框架下,生产函数为:Y=F(K,Z)=函(1)求人均生产函数y=f;(2)若不存在技术进步,求稳态下的人均资本量、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量。解答:(1)人均生产函数的表达式为/、Y k r-y=f(A)0 y=z=7-二y k(2)设人口增长率为,储 蓄 率 为s,折旧率为心人均消费为c,则由稳态条件sy=(+6)A有s k=(+3)kk*=+7*_ 八 、*(l s)sc-(l-s)y-n+4*、/、c*即为稳态下的人均资本量、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量。1 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已知生产函数为产=2 4一0.5,y为人均产出,k为人均资本,储蓄率s=0.1。人口增长率=0.0 5,资本折旧率5=0.0 5。试求:(1)稳态时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2)稳态时的人均储蓄和人均消费。解答:(1)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条件为sy=(/?+8 k将有关关系式及变量数值代入上式,得0.1 (2 A-0.5)=(0.0 5 +0.0 5)k0.1 A(2-O.5 A)=0.1衣2-0.5 4=1k=2将稳态时的人均资本k=2代入生产函数,得相应的人均产出为(2)相应地,人均储蓄函数为s y=0.1 X 2 =0.2人均消费为c=(1 s)y=(1 0.1)X 2 =l.8第二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假设甲、乙两个消费者按照费雪的跨期消费模型来进行消费决策。甲在两期各收入1 0 0 0元,乙在第一期的收入为0,第二期收入为2 1 0 0元,储蓄或者借贷的利率均为人(1)如果两人在每一期都消费I 0 0 0元,利率为多少?(2)如果利率上升,甲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3)如果利率上升,乙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解答:(1)可以用乙的实际选择预算约束来解出利率1 0 0 0 +1 0 0 0(l+r)=2 1 0 0r=1 0%乙在第一期借了 1 0 0 0元用于消费,而在第二期用2 1 0 0元的收入偿还1 1 0 0元的贷款本息以及1 0 0 0元的消费。(2)利率上升导致甲现期消费减少,未来消费增加。这是由于替代效应:利率上升使他现期消费的成本高于未来消费,即利率升高使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如图2 1 1所示,在利率没有上升时,甲的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力点,他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都是1 0 0 0元。利率上升后,消费者均衡点变动到8点,甲第一期的消费将低于1 000元,第二期的消费将高于1 000元。在新的利率下,通过无差异曲线可知,甲的境况变好了,即甲的无差异曲线从4上移至仿。(3)利率上升后,乙现期消费减少了,而将来消费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他同时面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由于现在的消费更贵了,他决定减少消费。同样由于他的收入都在第二期,因此他借钱的利率越高,收入越低。如果第一期消费为正常物品,就会使他更加坚定减少消费。他的新消费选择在B点,如图2 1 2所示。我们知道在较高的利率下乙的境况变坏了,因为他的消费在B点,此点所达到的效用低于利率上升前的消费选择点A。2.(教材中)本章第一节在对费雪模型的分析中,讨论了消费者在第一期进行储蓄的情况下,利率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现在假设消费者在第一期进行借贷,试分析利率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并画图说明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解答:图2 1-3显示了一个消费者把第一期的部分收入储蓄起来时利率增加的情况。实际利率的增加导致预算线以点(Y”丫2)为轴旋转,变得更陡峭。在图2 1 3中,利率增加使预算线发生变化,与相应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由A点移到B点。我们可以将这种变化对消费的影响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向不同的无差异曲线运动所造成的消费变动。由于消费者是借贷者而不是储蓄者,利率上升使他的状况变坏,所以他不能达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如果各时期的消费都是正常物品,那么这往往使消费下降。替代效应是两个时期消费的相对价格变动所造成的消费的变动。利率上升时,相对于第一期的消费,第二期的消费变得更加便宜,这往往使消费者选择第二期的消费增加而第一期的消费减少。最后,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一个借贷者,当利率升高时,由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方向,第一期的消费必将下降。第二期的消费上升或下降取决于哪种效应更加强烈。在 图2 1-3中,我们展示的是替代效应强于收入效应的情况,因此G增加。3 .为什么说如果消费者遵循持久收入假说且能够进行理性预期,消费的变动就是不可预测的?解答:持久收入假说暗示消费者努力使各期的消费平滑化,所以当前的消费取决于对一生中收入的预期。在任何一个时点上,消费者根据现在对一生收入的预期来选择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得到修正其预期的消息,所以会改变自己的消费。如果消费者有理性预期,能最优地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他们应该只对那些完全未预期到的事件感到意外。因此,他们消费的变动也应该是无法预期的。4.试画图分析消费者收入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解答:根据消费者跨期消费预算约束方程:心+=刃+,无 论 是 消1 +r 1+r费者现期收入y l曾加还是未来收入y z增加,都将导致预算约束线向外平移。如 图214所示,假设在收入增加之前,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为A B,则消费者的跨期最优决策点为无差异曲线L与A B的切点E,相应地,现期消费为c,未来消费为C 2。收入增加之后,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向外平移至A B,,如果两期消费为正常物品,则消费者的跨期最优决策点移动至无差异曲线L与A B 的切点E 2,相应地,现期消费增加为c ”未来消费增加为c 2。因此,在两期消费均为正常物品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将引起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同方向的变动。图 214如果现期消费为正常物品,未来消费为低档物品,则消费者收入的变动会引起现期消费同方向的变动以及未来消费反方向的变动;如果现期消费为低档物品,未来消费为正常物品,则消费者收入的变动会引起现期消费反方向的变动以及未来消费同方向的变动。5 .试说明下列两种情况下,借贷约束是增加还是减少了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程度:(1)政府宣布暂时减税;(2)政府宣布未来减税。解答: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的潜力取决于消费的影响:如果消费变化很大,那么财政政策将有一个很大的乘数;如果消费改变很小,那么财政政策将有一个很小的乘数,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财政政策乘数越大。考虑两个时期的费雪模型。暂时减税意味着增加了第一期的可支配收入,图21-5(a)显示暂时减税对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影响,而 图215(力显示了暂时减税对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影响。图 215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想要通过借贷而增加G,但是不能增加G o暂时减税增加了可支配收入:如 图215 E)和21-5日)所示,消费者的消费增加额等于减税额。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第一期消费的增加额大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因为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因此,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相比,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在第一期所对应的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的潜力更大。(2)再一次考虑两个时期的费雪模型。宣布未来减税将增加L图216(a)显示了减税对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影响,而 图216(b)显示了减税对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影响。图 216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立即增加了消费G。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无法增加G,因为可支配收入没有改变。因此如果消费者面临借贷约束,那么宣布未来减税对消费和总需求没有影响。因此,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相比,有借贷约束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