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pdf
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 课 纸(1 )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 月 日课题力 口、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节次教学目标(含学科核心素养)1 .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 .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关键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易错易混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学情分析学生已预习部分知识资源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理解加法的意义。出示例1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 1 4 k 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 1 4 2 k 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 1 4+1 1 4 2=1 9 5 6 或 1 1 4 2+8 1 4=1 9 5 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12、理解减法的意义。(1)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 (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1 9 5 6-8 1 4=1 1 4 2 或 1 9 5 6-1 1 4 2=8 1 4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己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减法的意义)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 数+加 数=和 被 减 数 一 减 数=差4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 1 4+1 1 4 2=1 9 5 68 1 4=1 9 5 6-1 1 4 2 1 1 4 2=1 9 5 6-8 1 4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和=加 数+加 数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5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 00-3 5 0=4 5 08 00=4 5 0+3 5 0 3 5 0=8 00-4 5 0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一差6 .练 习“做一做”四、总结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五、布置作业练习一 4、5 题。板书设计 力 口、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 数+加数 差=被 减 数 一 减 数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一差被减数=差+减数教学后记及反思2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2)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 月 日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节次教学目标(含学科核心素养)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学生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关键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易错易混点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方法讲授法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学情分析学生已预习部分知识资源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1)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X 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己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小结:求儿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3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例2 (2)(3)(1)问:与 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1 2 +3=4 1 2+4=3(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与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积=因 数X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 除 数+除 数 除 数=被 除 数+商 被 除 数=商 乂 除 数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做一做三、课堂巩固。完成练习二1-3题。四、总结、布置作业 练习二4、5题。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 数X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 除 数+商 因 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乂除数任何数加上0还是0。任何数乘0都等于0。0除以一个非。的数还得0。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0不能做除数。教学后记及反思4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3)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 月 日课题0的运算节次教学目标(含学科核心素养)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教材分析教学重点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难点0 不能做除数及原因。关键点0易错易混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学情分析学生已预习部分知识资源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导入新授课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10 0+0=0+5 6 8=0 X 7 8=0+2 3=12 8-12 8=0 4-7 6=2 3 5+0=9 9-0=4 9-4 9=0+3 19=0 X 2 9=二、探究新知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三、。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0不能作除数。例如,5 4-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 5。0 4-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5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四、课堂测评1.计算(1)36+0=(2)0+68=(3)0X68=(4)54-0=(5)0+28=(6)128-0=(7)0+36=(8)25+0=(9)99-0=(10)49-49=(11)0+39=(12)0 X9=五、归纳反思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及反思6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4)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 月 日课题带括号的四则运算节次教学目标(含学科核心素养)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分析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关键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易错易混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方法讲授法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学情分析学生已预习部分知识资源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复习引入: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二、新知探究出示例 4:9 6 4-12+4 X 21、说说运算顺序。2、如果在9 6+12+4 X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 6+(12+4)X 2,运算顺序怎样?7(先算小括号里面的)96+(12+4)X 2=96+16X 2=6X 2=123、如果在96+(12+4)X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9 6+(12+4)X 2 ,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964-(12+4)X 2=96+16X2=964-32=34、阅 读“你知道吗?”5、总结: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2、选择题:(1)4 7与3 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47+334-36-16 B、(47+33)4-(36-16)C、(36-16)-?(47+33)(2)750减去2 5的差,去乘20加 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750-25)X(20+13)B、(20+13)X(750-25)C、750-25X20+13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板 书设计带括号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8教学后记及反思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5)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 月 日课题租船问题节次教学目标(含学科核心 素 养)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发 展 应 用 意 识,运 用 所 学 知 识 解 决 实 际 问 题。教学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关键点发 展 应 用 意 识,运 用 所 学 知 识 解 决 实 际 问 题。易错易混点学 会 倾 听,并 能 正 确 表 达 自 己 的 想 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学情分析学生已预习部分知识资源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 设 计(含 作 业 安 排)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1、出示例5:9(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出示问题)2、解决问题分析:如果都租小船30+4=7(只).2(人)7+1=8(只)20X 8=160(元)如果都租大船:30+6=5(只)35X 5=175(元)全租小船,但 有 1 条船只坐了 2 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把这2 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 人都安排坐1 条大船,还可以省钱。6 条小船:20X 6=120(元)1 条大船:35元。共花:120+35=155(元)3、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三、巩固练习P11第 4 题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五、作业练习三4、5 题。板书设计租船问题方案一:如果尽可能多的租大船;32+6=5(条).2(人)5 条大船,1 条小船一共;30X5+24X1=174(元)方案二:如果全部都租小船:324-4=8(条)24X8=192(元)教学后记及反思10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 课 纸(6)11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 月 日课题第一单元测试节次教学目标(含学科核心素养)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关键点易错易混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学情分析学生已预习部分知识资源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12教学后记及反思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7)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 月 日课题观 察 物 体(二)节次教学目标(含学科核心 素 养)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2.过程与方法: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正 确 辨 认 从 正 面、左 面、上 面 观 察 到 的 立 体 模 型 的 形 状。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关键点正 确 辨 认 从 正 面、左 面、上 面 观 察 到 的 立 体 模 型 的 形 状。易错易混点根 据 从 不 同 位 置 观 察 一 个 立 体 图 形 得 到 的 三 视 图,能 用 正 方 体 进 行 拼 搭。教学方法讲授法13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学情分析学生已预习部分知识资源准备课件、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情境引入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生:方便全面观察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二)探索新知/上_ _ _ _ _ _ _ _ _ _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小明 小丽 小刚 _m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3)出示活动建议: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4)学生活动,师巡视。(5)汇报信息:(聘学生作品贴黑板上)14cm R-n EM iE面看 ZLt面看 从左面看(6)集体反馈: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 .观察不同立体图形(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11F 正面 左面 上面(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4)学生动手操作(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3 .确定方法。(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2)集体交流(3)方法提炼: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三)巩固提高1.基础练习: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15(1)学生试连线(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2.提高练习:(四)提炼升华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 题西林壁你会背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五)布置作业 1 4页做一做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及反思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 课 纸(8)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 月 日课题节次教学目标(含学科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情况的变化性和多样性。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关键点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16易错易混点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学情分析学生已预习部分知识资源准备课件、立方体模型、方格纸。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复习引入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手影游戏吗?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能够变换出很多活灵活现的影像。让我们欣赏一下。2.师:在刚才的视频里,你们观察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预设:生:人的手没变,影子的形状变了。3.师:你知道吗?在对图形观察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类似这种的变与不变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对物体的观察。(板书:观察物体)(二)探索新知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四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其实搭建的方法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出示图形:2 .活动建议:(1)用4个小正方体搭出一个立体图形,(2)想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在纸上摆出来。(3)观察立体图形,验证想象的结果。3 .学生活动,师巡视调样。4.师:哪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到前面来展示?第一组展示:(1)师:他们组摆了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黑板贴图),他们摆的和观察到的形状一样吗?(2)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预设:生:从正面看和从左面看相同。(3)师:前面我们发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4)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你又有什么新想法呀?预设: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第二组展示:17i n 旺c m 廿从 正 面 看 从 上 面 看 从 左 面 看(1)师:还有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2)问:这个立体图形,检验一下,他们摆的和观察到的形状一样吗?(3)师:比较一下这两组的观察结果,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预设: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及反思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9)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 月 日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节次教学目标(含学科核心 素 养)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教材教学重点认 识 和 理 解 加 法 交 换 律 和 结 合 律 的 含 义。18分析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关键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易错易混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方法讲授法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学情分析学生已预习部分知识资源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引入谈话。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2.获得信息。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问题是什么?3.解决问题。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二、探索规律1.加法交换律。(1)解决例1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O里填什么符号?40+560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5)揭示定律。问: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师:25+65=_ 78+64=_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2.加法结合律。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19(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比较 8 8+1 0 4+9 6 8 8+(1 0 4+9 6)=1 9 2+9 6 =8 8+2 0 0=2 8 8 =2 8 8为什么要先算1 0 4+9 6 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出 示(8 8+1 0 4)+9 6 0 8 8+(1 0 4+9 6),怎么填?(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3)揭示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_ +J(a+b)+c=_ _ _ _+(_ _ _ _+_ _ _ _)(5)问: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这里的a、b、c 可以表示哪些数?(6)完成P 1 8 做一做2三、练习巩固1.练习五第1 题。(1)验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2)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四、小结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五、作业教材练习五L2题20板 书设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 0 +5 6=5 6+4 0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a+b=b+a(8 8+1 0 4)+96=8 8+(1 0 4+96)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字母表示:(a+b)+c=a+(b+c)教学后记及反思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 课 纸(10)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 月 日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节次1教学目标(含学科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分教学重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1析教学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关键点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易错易混点简便运算教学方法讲授法学习方法自主练习学情分析学生已预习部分知识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目标导学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自学课本2 0 页例3。)(-)自学提纲1、例 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2、你能列出算式吗?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三)自学检测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4 2 5+1 4+1 8 6 7 5+1 6 8+2 5三、合作探究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3、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四、达标训练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 6+()=7 5+()()+3 8=()+5 9 2 4+1 9=()+()a+5 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 4 0+2 5 0=2 6 0+1 3 0 2 0+7 0+3 0=7 0+3 0+2 02 6 0+4 5 0=4 6 0+2 5 0 a+4 0 0=4 0 0+a3、P 2 0 做一做 1、2五、全课总结22六、作业:练习六第1-2题。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及反思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11)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 月 曰课题减法的性质节次1教学目标(含学科核心素养)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2、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3教材分析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关键点减法的特殊规律易错易混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教学方法合作引导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情分析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激趣生疑1、竞赛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第一组 第二组72-6-4 72-(6+4)85-8-2 85-(8+2)126-70-30 126-(70+30)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在猜想后打上?号)6、举例验证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创设情景引出例题)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如果让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吗?不要着急,李叔叔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旅行法宝一一自助旅行指南。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旅行时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1.出示情境图师: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仔细的查阅了这本书的资料。从图上,你能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 66页,今天又看了 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24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 .尝试各种算法师:“还剩多少页?”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师: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算法最多。3 .全班汇报交流思路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昨天看的6 6 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 4 页,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即 2 3 4-6 6-3 4思路2: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 2 3 4-(6 6+3 4)思路3:总页数里减去今天的页数,再减去昨天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 3 4-3 4-6 6三、巩固练习:P 2 1 做一做1、2四、小结:今天利用我们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这些规律可以使计算怎样?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五、作业:练习六第3、4题。板书设计减法的性质2 3 4 6 6 3 4=2 3 4 (6 6+3 4 )-2 3 4 1 0 0二 1 3 4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教学反思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12)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 月 日课题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节次25教学目标(含学科核心素养)1、掌握等差数列前并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3、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教材分析教学重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求和公式。关键点变形算式的应用易错易混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学情分析学生已预习部分知识资源准备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新课引入提出问题(播放媒体资料):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 0 0 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课件设计见课件展示)问题就是(板书)1+2+3+4+1 0=?”(板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二、讲解新课1.分组讨论与分析(1)有没有简单一点的算法呢?(2)学生讨论后发表看法:可以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来进行简算 1 0 1101(/S t、1+2+3+49+50+51+52+98+99+1DO这样:一共忖 5 0 +1 0 1.所 1 0 1 x 5 0=5 0 5 02、学生列式验算是不是5 0 个 1 0 1。26(1+100)+(2+99:1 +(3+98)+-+(48+53)+(49-52)+(50+51)_ 1 2 3-48 49 50通过验证,的确是50个 101。你觉得这种计算计算方法怎么样?3、你还能想出其他简便算法吗?得出公式:等差数列之和=(第一个数+最后一个数)义总个数+24、介绍高斯算法:5.公式的应用做一做:求和:(1)1+2+3+18+19+20=(2)1+3+5+.+15+17+19=解题的关键是数清项数,小结数项数的方法。三、小结通过本节课,你学生到了什么?四、作 业:完成练习六第4、5 题。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及反思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13)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 月 日课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节次127教学目标(含学科核心 素 养)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分析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关键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易错易混点理 解 乘 法 交 换 律、结合律教学方法讲授法学习方法小 组 讨 论,自助探究学情分析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资源准备算题卡教 学 过 程 设 计(含 作 业 安 排)、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旧知复习:(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 X 5 和 2 5 X 4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学乘法交换律:(1)探究、发现问题:教师提问:4 X 2 5 和 2 5 X 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28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 X 2 5=2 5 X 4 )(2)举例验证: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 5 X 2=2 X 3 5 6 0 X 3 0=3 0 X 6 0)(3)概括规律:a、总结定律: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b、定律命名: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C、用字母表示定律: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 X b=b X 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 X 2 5=2 5 X 4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 X b=b X a(2 5 X 5)X 2=2 5 X (5 X 2)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用字母表示:(a X b)X c=a X (b X c教学后记及反思2022年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14)科目数学年级四班级1时间年 月 曰课题乘法分配律节次129教学目标(含学科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关键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易错易混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练习法学情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复习引入前几节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二、新课探究出示主题图: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2、汇报: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4+2)X25=6X25=150(人)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