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衡阳市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 附答案详解).pdf
2021-2022学年湖南省衡阳市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 42.0分)1.人感染COVID_19(新型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临床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时,中国科学家发现,除了新冠病毒外,还有其他许多病原微生物也在推波助澜,加重病情,增大治疗难度。科学家从患者体内分离出来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以及支原体等微生物。关于这些病原微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 是()A.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均无效B.与人体细胞相比,细菌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有细胞壁C.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都是四种D.细菌和支原体都不具备细胞核和细胞器2.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切生物学知识均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实验。实验时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前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过氧化氢和肝脏研磨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解类植物叶片薄,叶绿体含量较多,可用于观察细胞质流动C.鸡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可用于提取细胞膜D.豌豆有明显的相对性状,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可用于研究伴性遗传3.如图为无能催化和有酶催化下某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曲线为无酶催化作用曲线B.甲乙两曲线比较可知酶具有专一性C.a 与 b 的差值为酶催化该反应所降低的活化能D.甲乙比较可知,乙所示条件下生成物的量更多4.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A.自由基攻击和破坏细胞内的D N A、蛋白质、磷脂等生物分子,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B.对蓝细菌而言,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并不是一回事C.新细胞的产生和一些细胞的凋亡同时存在于多细胞生物体中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5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豌豆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雄蕊B.在统计时,F2的数量越多,理论上其性状分离比越接近3:1C.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合子,杂合子往往是人工杂交的结果D.孟德尔提出杂合子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的假说,并通过实际种植来演绎6 .下列有关遗传的概念与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所有基因都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现象C.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的、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7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群灰色的桦尺蟆,偶然发现一只黑色的雄性桦尺蟆,将该黑色的雄性桦尺蟆与若干只灰色的雌性桦尺蟆杂交,子代中有1 2 5只黑色桦尺蛾和1 2 7只灰色桦尺蟆。关于这两种亲本桦尺蟆的分析正确的是()A.黑色桦尺蟆为杂合子,灰色桦尺蟆为隐性纯合子B .黑色桦尺蟆为杂合子,灰色桦尺蟆为显性纯合子C.黑色桦尺蟆为显性纯合子,灰色桦尺蟾为隐性纯合子D.黑色桦尺蟆为隐性纯合子,灰色桦尺蟆为显性纯合子8.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复制的两个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开B.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C.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等位基因组合种类也越多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9.豌豆高茎和矮茎为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相对性状。现将野生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得到B,然后由R产生F2,经过不同的处理后得到F3。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F2植株花朵不做处理让其自然开花结果,则F3植株高茎和矮茎理论比例是5:3第 2 页,共 22页B.若将F?植株所有花朵花瓣打开让其充分自由传粉,则 F3植株高茎和矮茎理论比例是3:1C.若将F2植株中矮茎植株除去,余下的高茎植株花朵不做处理让其自然开花结果,则 F3植株高茎和矮茎理论比例是9:7D.若将F2植株中矮茎植株除去,再将余下高茎植株所有花朵花瓣打开让其充分自由传粉,则 F3植株高茎和矮茎理论比例是8:110.如图是DNA分子片段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磷酸,是五碳糖,是碱基,三者相间排列,构成了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DNA单链中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连接C.图中、和共同构成的结构,名字叫作胞嗓咤脱氧核甘酸D.是氢键,通过该键可以使A 与 T、G 与 C 连接形成碱基对11.科学家利用一种单分子测序技术,探测到人类细胞中一类新型小分子R N A,并证实了哺乳动物细胞能通过直接复制RNA分子来合成RNA。下列关于RNA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单链RNA分子为模板直接复制合成的RNA与模板RNA并不相同B.RNA复制和DNA复制过程都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特点C.RNA复制过程与DNA复制过程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全相同D.RNA复制过程所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与DNA复制完全不同1 2.科学家研究发现,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的番薯都含有农杆菌的部分基因,而这些基因的遗传效应促使番薯根部发生膨大产生了可食用的部分,因此番薯被人类选育并种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所具有的遗传效应是由其特定的核甘酸序列决定的B.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与番薯基因一样,其结构基本单位都是脱氧核甘酸C.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很可能是由人工转基因操作转入了番薯细胞D.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离开了农杆菌细胞后可以在番薯细胞内复制13.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实验装置去研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的NaOH溶液 培 养 液 石 灰 水 培 养 液 石 质 水A.图中ABC用于检测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B.图中DE用于检测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有氧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C.图中A 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使进入到B 中的空气不含有二氧化碳D.图中D 要立刻连通E,这样才可以判定使E 中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无氧呼吸的产物14.如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XB、Xb表示。人的MN血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 种:LMLM(M 型)、LNLN(N 型)、LLN(MN型)。已知1-1、1-3为 M 型,1-2为 N 型,I-4为 M N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I C b-O B-r O_3 3 4 正常男性n0正常女性 2 3 I 4 患 病男性wOA.口-2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B.n-3的基因型可能为LLNXBXB或 LMLNXBXbC.n-4的血型可能为M 型或MN型D.川-1 的 Xb可能来自1-3二、多 选 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 6.0分)15.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 的 是()A.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核 DNA数目都相同B.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只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利于保持亲子代遗传信息的稳定性第4页,共22页1 6.将一个不含放射性元素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呈环状,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 个胸腺喀嚏)放在含有3 2 p-胸腺瞪;咤脱氧核甘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到如图I、I I 两种类型的D N A (虚线表示含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苜酸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时,其上的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D N A 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有 I、I I 两种类型,比例为1:1C.复制n 次需要胞喀咤脱氧核甘酸的数目是(2n-l)(m-2 a)x 0.5D.复制n 次共产生具有放射性的DNA有 2n-2 个三、探 究 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 7 5.0 分)1 7.某人在一定条件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图 1 给出了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关系,图 2 是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 O 2 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据图回答:(1)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_ _ _ _ _上,根据图1,当光照强度为6 k l x时,该植物叶片总(真正)光合速率是每1 0 0 c m 2 叶每小时吸收C O 2 m g o(2)若其他条件不变,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 5含量会(3)在 b 点光照强度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 T P 的部位有 o(4)由图2可推知,密 闭 玻 璃 温 室 中 光 合 速 率 与 呼 吸 速 率 相 等 的 点 是,j点与e 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填“增加”、“减少”、“不变”)O18.如图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中为不同的细胞,ac 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a是 过程;过程b 是 过程;形态、结构和功能有很大差异的 根 本 原 因 是。(2)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细胞内的酶活性 (填“一定”或“不一定”)都降低。(3)用丙酮从细胞中提取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为S i,细胞表面积为S 2,已知SI2S 2,其原因是19.近年来我国育种专家对中华舜猴桃植株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该经济植物的叶片形状、茎外观和果肉颜色三对性状是由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B/b、D/d表示)。现有表现型不同的四种植株:阔卵形叶长绒毛茎绿心果(甲)、阔卵形叶短绒毛茎绿心果(乙)、近圆形叶短绒毛茎红心果(丙)和近圆形叶长绒毛茎红心果(丁)。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 种不同表现型。回答下列问题:(1)中华掰猴桃植株三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2)四种植株中属于纯合子是。丁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3)若某植株戊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性状,叶形的分离比为3:1、茎外观的分离比为1:1、果肉颜色的分离比为3:1,则 植 株 戊 的 基 因 型 为。20.图 1为一只基因型为AaX”的果蝇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G 表示相关细胞,G 细胞基因型为a X=表示过程:图 2 为另一只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行为变化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第6页,共22页(1)图 1中含有X 和丫染色体的细胞是 (填“AG”中的字母):C 细胞 含 条 X 染色体。(2)图 1中细胞进行过程时发生的主要物质变化是 o(3)图 2 中 d 细 胞 的 名 称 是.;图 2 中属于有丝分裂的细胞是。(4)图 1中 E细胞的基因型为。21.20世纪40年代,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然后开展下列五组实验:XQ(或RNAM.菌海)S的5建国养育细培S型细!提取物第至 第 翻 第 曜艾弗里证明DXA是通传物质的实城示意图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R型活细菌TR型菌落、S型菌落;(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蛋白酶)+R型活细菌TR型菌.菌落、S型菌落;(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RNA酶)+R型活细菌-R 型菌落、S型菌落;(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酯酶)+R型活细菌-R 型菌落、S型菌落;(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DNA酶)+R型活细菌-R 型菌落。(1)本对照实验中,对照组是第 组,控制自变量是采用“原理”。(2)从组实验结果可知,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存在某种促使R 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一一,该物质进入R 型活细菌后,从而使细菌产生 (填细菌的结构)即变成了活的S型细菌。(3)第组实验结果说明了 o(4)由组实验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第8页,共22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A、支原体和新冠病毒均没有细胞壁,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均无效,A 正确;B、人属于真核生物,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差异是有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B 错误;C、支原体的核酸有DNA和 R N A,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有A、T、C、G、U 五种,新冠病毒的核酸只有R N A,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有A、U、C、G 四种,C 错误;D、细菌和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D错误。故选:Ao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特征是均有细胞膜、细胞质构成,均有核糖体这一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差异是有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及病毒、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2.【答案】B【解析】解:A、过氧化氢的分解本身受温度影响,不能选择过氧化氢和肝脏研磨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 错误;B、碎类植物叶片薄,叶绿体含量较多且叶绿体大,可以叶绿体为参照物观察细胞质流动,B 正确;C、鸡不属于哺乳动物,其成熟红细胞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用作细胞膜提取的实验材料,C 错误;D、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的时候,性状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豌豆是两性花,没有性染色体,不能用于伴性遗传的研究,D 错误。故选:B,实验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比如蛋白质、脂肪、还原糖的鉴定要选择相应成分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材料;研究伴性遗传,要选择雌雄异体的生物才能达到实验目的。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3.【答案】C【解析】解:A、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分析曲线图可知:曲线乙表示无前催化时的反应,曲线甲表示有酶催化时的反应,A 错误;B、甲、乙两曲线比较,可知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可知酶具有催化作用,B错误;C、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分析曲线图可知:曲线乙表示无酶催化时的反应,曲线甲表示有酶催化时的反应,a与 b 的差值表示酶所降低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 正确;D、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故甲乙条件下生成物的量相等,D 错误。故选:Co1、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分析曲线图可知:曲线乙表示无酶催化时的反应,曲线甲表示有酶催化时的反应,a与 b 的差值表示酶所降低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本题的知识点是能催化作用的机理,分析题图曲线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酶促反应机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4.【答案】B【解析】解:A、人体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很容易产生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D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致使细胞衰老,A 正确;B、蓝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代表着个体的衰老和死亡,B 错误;C、新细胞是由细胞分裂而来,细胞的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主死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故新产生的细胞和一些细胞的凋亡是同时存在于多细胞生物中的,C 正确;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D 正确。故选:Bo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第10页,共22页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衰老和细胞的凋亡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5.【答案】D【解析】解:A、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雄蕊,防止豌豆自花传粉,A正确;B、在统计时,F 2 的数量越多,越具有统计学意义,理论上其性状分离比越接近3:1,B正确;C、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一般是纯合子,杂合子往往是人工杂交的结果,C正确;D、孟德尔通过演绎推理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并通过实际种植来验证,D错误。故选:D。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一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说t演绎推理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R 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R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掌握假说一演绎法的具体步骤及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答案】B【解析】解: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另外在细胞质中也有少量的基因,A错误;B、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出现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现象,如 B高茎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就属于性状分离,B正确;C、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C错误;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B 1、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i 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自交,F2 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2、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本题主要考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染色体、D N A、基因和核甘酸之间的关系、性状与相对性状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7.【答案】A【解析】解:分析题意可知,一群灰色的桦尺蟆,偶然发现一只黑色的雄性桦尺蟆,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设相关基因为A、a,将该黑色的雄性桦尺蟾与若干只灰色的雌性桦尺蟆杂交,子代中有1 2 5 只黑色桦尺蟆和1 2 7 只灰色桦尺蟾,子代比例为1:1,相当于测交,故推测其发生了显性突变,即 A a (黑色)x a a (灰色),故黑色桦尺蟾为杂合子,灰色桦尺蟆为隐性纯合子。故选:A,鉴别显性个体是不是纯合子可采用自交法和测交法,其中自交法是最简便的方法。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8.【答案】B【解析】解:A、复制形成的两个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会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A错误;第12页,共22页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正确;C、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C错误;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B,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本题考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9.【答案】C【解析】解:A、若 F 2 植株花朵不做处理让其自然开花结果,则属于自交的计算,F 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 D:D d:d d=l:2:1,自交产生的F 3 中 d d 所 占 的 比 例 是 衿 记,则 F 3 植株高茎和矮茎理论比例是5:3,A正确;B、若将F 2 植株所有花朵花瓣打开让其充分自由传粉,则属于自由交配的计算,采用配子法,F 2 产生雌雄配子及比例均是竺、|d,F 3 植株中矮茎的比例为小衿,则 F 3 植株高茎和矮茎理论比例是3:1,B正确;C、若将F 2 植株中矮茎植株除去,则 F 2 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 D:D d=l:2,自交后代矮茎的比例为|x 衿则F 3 植株高茎和矮茎理论比例是5:1,C错误;D、若将F 2 植株中矮茎植株除去,再将余下高茎植株所有花朵花瓣打开让其充分自由传粉,F 2 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为|D、|d,F 3 中 矮 茎 的 比 例 为 若 则 F 3 植株高茎和矮茎理论比例是8:1,D正确。故选:C o豌豆高茎和矮茎为-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相对性状,假设用D/d 表示,野生型的豌豆是纯合子,野生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B的基因型是D d,B 自交产生F 2 的基因新是 D D:D d:d d=l:2:k本题考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相关计算,能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1 0.【答案】D【解析】解:A、磷酸和脱氧核糖的交替排列构成了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B、DNA单链中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B错误;C、图中、和不能表示胞嗜咤脱氧核甘酸,、和下一个磷酸才能构成胞嚏咤脱氧核甘酸,C错误;D、是氢键,A与 T、G与 C可通过氢键形成碱基对,D正确。故选:D。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分子片段结构示意图,其中是磷酸;是脱氧核糖;是含氮碱基;是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胞喀咤,但不是胞喀咤脱氧核甘酸;、都表示含氮碱基(是腺喋吟、是鸟喋吟、是胞喀嚏、是胸腺喀咤);是氢键。本题结合DNA分子结构示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11.【答案】A【解析】解:A、以单链RNA分子为模板直接复制合成的RNA与模板RNA的碱基序列是互补的,A正确;B、RNA一般为单链结构,其复制过程不需要通过解旋,也不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B错误;C、RNA复制过程与DNA复制过程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同,前者具有U与 A之间的配对,C错误;D、RNA复制与DNA复制均可以A T P 作为直接能源物质,D错误。故选:A oRNA一般为单链结构,其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原则,经过两次碱基互补配对,可第 14页,共 22页得到与原RNA碱基序列相同的RNA。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答案】C【解析】解:A、基因所具有的遗传效应是由其特定的核甘酸序列决定的,A 正确;B、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与番薯基因一样,都是DNA片段,其结构基本单位都是脱氧核甘酸,B 正确;C、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的番薯都含有农杆菌的部分基因,C 错误;D、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离开了农杆菌细胞后可以在番薯细胞内复制,这些基因的遗传效应促使番薯根部发生膨大产生了可食用的部分,D 正确。故选:C农杆菌转化法:取 T i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基因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将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将植物细胞培育为新性状植株。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去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3.【答案】C【解析】解:A、图中ABC用于检测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有氧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A 错误;B、图中DE用于检测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B 错误;C、图中A 中质量分数为10%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进入到B 中的空气不含有二氧化碳,C 正确;D、图中D 要静置一段时间消耗瓶中的氧气,再连通E,这样才可以判定使E 中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无氧呼吸的产物,D 错误。故选:Co分析题图:装置左是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方式,其中瓶中质量分数为10%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瓶中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右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方式,瓶中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检测CCh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澳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铭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4.【答案】D【解析】解:A、H-1的基因型为X b Y,由此推知:1-1和1-2的基因型分别是XBY和XBXb,H-2和 口-3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均为XBXB:XBXb-l:h显然,U-2是红绿色盲携带者的概率是右 A正确;B、n-1的基因型为X/,由此推知:I-1和I-2的基因型分别是XBY和XBXb,n-2和n-3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均为XBXB:XBXb=l:1 仅研究M N血型,1-1和1-2的基因型分别是LMLM和LNLN,因此口-1、n-2和n-3的基因型均为LMLN。综上分析,D-3的基因型可能为LMLNXBXB或LMLNXBXb,B正确;C、1-3和1-4的基因型分别是LIM和LMLN,因此n-4的基因型为LMLM或LM LN,表现型为M型或M N型,C正确;D、1-1和n-4的基因型均为X B Y,因此m-1携带的Xb来自于口-3,E-3携带的Xb来自于1-2,即IJ M携带的Xb可能来自于1-2,D错误。故选:D。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丫染色体不含有其等位基因;男性的色盲基因来自于母亲,只能遗传给女儿,而女性的色盲基因既可以来自于母亲,也可以来自于父亲,既能遗传给女儿,也能遗传给儿子。在M N血型系统中,M型、N型和M N型的基因型依次为 L?IM、L A/1 和 LMLA本题结合遗传系谱图,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尤其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能结合题中和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15.【答案】AC【解析】解:A、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相同,仅染色体的位置不同,核D N A也相同,A正确;B、着丝粒分裂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C、精原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C正确;D、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会导致基因重组,增加了同一双亲后代的多样性,而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ACo第16页,共22页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铺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问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日清晰;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3、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结果:受精卵的染色体数日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对两者进行比较;识记受精作用的过程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6.【答案】AD【解析】解:A、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 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属于着丝粒分裂,其上的基因是复制关系,A 错误;B、DNA是半保留复制,DNA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共 4 个,有 I、II两种类型,比例为1:1,B 正确;C、DNA分子中含有m 个碱基,其中有a个 T,则含有的c R辿,复制n 次需要的胞喀咤的数目是(2n-l)x(m-2a)+2,C 正确:D、一个不含放射性元素的大肠杆菌复制n次形成2n个 DNA,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每个DNA都含有新合成的链,即具有放射性的DNA有 2n个,D 错误。故选:A D o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拟核D N A中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喘咤,则A=T=a,G=cg?色。图I类型的D N A表明一条链含32P标记,一条链不含;而 口两种类型的D N A表明两条链都含32P标记。本题考查D N 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 N A分子的结构,识记D N A复制的过程,识记D N A复制的相关计算,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难度适中。17【答案】类 囊 体 薄 膜1 8增 加 叶 绿 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f、h减少【解析】解:(1)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以吸收、传递、转化光能,根据图1,当光照强度为6k l x时,净光合速率为12m g/(100c m 2.小时),呼吸作用强度为6m g/(100c m 2.小时),则该植物叶片总(真正)光合速率为12+6=18 m g/(l O O c m?.小时)。(2)若其他条件不变,突然降低环境中C O?浓度,这将抑制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C 5的消耗减少,而光反应不变,C 5的合成不变,因此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 5的含量将增加。(3)图甲中b点为光补偿点,即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叶肉细胞中产生A T 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4)图2中纵轴表示的是温室中二氧化碳的量,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曲线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曲线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图中f、h两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j点时二氧化碳浓度高于e点,与e点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减少,即一昼夜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将减少。故答案为:(1)类囊体薄膜 18(2)增加(3)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f、h 减少图甲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e点表示光饱和点。图乙表示密闭玻璃温室中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曲线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而图中f、h两点时光合作用刚好等于呼吸作用。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理解能力。第18页,共22页1 8.【答案】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增大不一定细胞内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生物膜【解析】解:(1)a表示细胞分裂过程,b表示细胞分化过程,细胞都是细胞分化形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有很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2)细胞衰老时,细胞膜通透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核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多种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但并不是细胞内的酶活性都降低。(3)生物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骨架,细胞内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其他生物膜,所以用丙酮从平滑肌细胞中提取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为与,平滑肌细胞表面积为S 2,则S|2 S 2。故答案为:(1)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增 大 不 一 定(3)细胞内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生物膜1、分析题图:a表示细胞分裂过程,该过程细胞的数目增多,但细胞的种类不变;b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细胞的数目不变,但细胞的种类增多;c表示细胞衰老、凋亡过程。2、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同一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D N A相同,但R N 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呼吸酶基因和A T P合成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与细胞分化无关。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功能、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细胞的凋亡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1 9.【答案】阔 卵 形 叶 长 绒 毛 茎 绿 心 果 甲、丙a B d:a b d-1:1 A a B b D d【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中华掰猴桃植株三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阔卵形叶、长绒毛茎、绿心果。(2)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相同,甲对应的性状是显性性状,甲和丙都是纯合子,基因型分别是A A B B D D.a a b b d d o乙的基因型是A _ b b D _,丁的基因型是a a B _ d d,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2 x 2 x 2)不同表现型,则乙的基因型是A a b b D d,丁的基因型是a a B b d d,丁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a B d:a b d=l:1。(3)乙的基因型是A a b b D d,若某植株戊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性状,叶形的分离比为3:1、说明该植株对应叶形的基因型是Aa,茎外观的分离比为1:1,对应茎外观的基因型是B b,果肉颜色的分离比为3:1,对应果肉的基因型是D d,因此该植株的基因型是 Aa B b Dd o故答案为:(1)阔卵形叶 长绒毛茎 绿心果(2)甲、丙 a B d:a b d=l:1(3)Aa B b Dd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相同,说明阔卵形对近圆形为显性,长绒毛对短绒毛为显性,绿心果对红心果为显性,甲的基因型是A A B B D D,丙的基因型是a a b b d d,乙的基因型是A_ b b D一,丁的基因型是a a B _ d d,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 种不同表现型,说明乙的基因型是Aa b b Dd,丁的基因型是a a B b d d。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子代的情况推断子一代和亲本的基因型,同时能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20.【答案】A 2 完成D NA 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次级精母细胞a 和 c A Y【解析】解:(1)图 1为某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 为初级精母细胞,B C为次级精母细胞,D E F G 表示精细胞,X 和丫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故含有X 和丫染色体的细胞是A;C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X 和丫分离,由于G细胞基因型为a X11,C中有2 条 X 染色体。(2)图 1 中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 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3)图 2 中 d 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