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pdf
江苏盐城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1年)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摄而进之,曰:“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以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日:“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选 自 说苑君道,有删改)【注释】践:登上。十二牧,方三人:全国设置十二州牧,分为四方,每方三人。出举:外出考察。失职:流离失所。君:诸侯国君。7、用“/”为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2分)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有道讼而失职者以入食乎天子有贤才而不举者(4)百姓闻之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出举远方之民B.甚 君归也C.乃召其国大夫D.是幺近者亲之何陋之有(陋室铭)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1 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2)此诚天子也!得:得到,获得。得当,合适。得意,满足。能,可能。一 一 古代汉语词典1 1、文中写了周公的哪三条治国之道?其中与 曹刿论战 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相一致的是哪一条?(4分)【参考答案】7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8 .(1)案件(2)禀告,告诉(3)任用9、C1 0、(D我的政治教化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吗?(2)这是真正的天子啊!(4)听闻1 1.使百姓能够衣食所安;官员公平公正地审理案件,不让人因此蒙冤;有才能的人 能够被选拔任用。第 条【参考译文】周公登上天子的位置后,遍布德化,广施恩惠,(时间)久了名声更加显著,(当时全国设置)十二州牧,(分为四方,)每方三人,(周天子派人)外出考察边远地方的民情,有饥寒交迫、不能穿衣吃饭的,有(因为)案件诉讼而流离失所的,有具有贤才却不被任用的,以此回来禀告周天子,周天子在诸侯朝见时,威严地对他们说:“我的政治教化有不合适的地方吗?为什么(你们)所管辖的百姓,有饥寒交迫、不能穿衣吃饭的,有(因为)案件诉讼而流离失所的,有具有贤才却不被任用的呢?各诸侯回去后,就召见国内的大夫把周天子的话告诉他们,百姓听闻了这件事,都高兴地说:“这是真正的天子啊!为什么(他)住得那么远,却能够这么清楚地了解我们?怎么敢欺瞒(他)呢?”因此身边的人(更)亲近他,边远的人得到安抚。(2 0 2 1 江苏盐城)新城游北山记晁补之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双,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楣,如蜗鼠缭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目。二三子不得修。迟明,皆去。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选 自 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注】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檐(s hu n):栏杆的横木。缭绕:迂回,回环。摩戛:摩擦。8 .用 斜 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一 峰 高 绝 有 路 介 然 仅 可 步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1)稍酉(2)相顾而惊(3)声切切不弓 (4)二三子不得率1 O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与书语,愕 而 顾 辍 耕 之 垄 上(陈涉世家)B.如蜗鼠缭绕,乃得出 见渔人,乃 大 惊(桃花源记)C.山风飒然地至面山地居(愚公移山)D.因追忆之 未若柳絮国风起(咏雪)1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可参考“资料卡”)【资料卡】蹑踩,踏。穿(鞋袜)。追随,追踪。攀登,登 上(高位)。(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1 2.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 桃花源记 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一 桃花源记【参考答案】8.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9.(1)向 西(2)看(3)停 止(4)睡觉1 0.C1 1.(1)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相迎。(2)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1 2.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 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参考译文】离新城城北三十里地,那里的山势逐渐升高,花草树木泉流山石也逐渐显得更为清幽。稍稍往西边走,有一座高峭险峻的山峰,山上有一条界线分明的小路,仅仅能够徒步行走。大约走了四五里地,才听到鸡叫的声音。有一个和尚穿着布袍,跋拉着鞋子走过来迎接,同他谈话,他神色惊慌地回首四顾,就像一头麋鹿一样难以同他接触。山顶上有几十间房屋,循着石壁架设的曲曲折折的栏杆,要像蜗牛和老鼠那样迂回旋绕着爬行,才能够走出来。大家坐了下来,忽然间山风飒飒地吹过来,寺院里大殿和厅堂上悬挂的风铃一齐叮当作响。同来的两三个年青人都吃惊地互相看着,不知道自己置身在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天色将近黑了,大家就在这里住宿。当时正值九月,天高云淡,白露清冷,山林空寂,月光明朗,仰望天空的星斗,全都又大又明亮,就像正好在人的头顶上一样。窗户外边有几十棵竹子在微风中磨擦相碰,不断地发出像是人在切切私语的声音。那两三个年青人不敢睡觉。天快亮的时候,大家就一同离开了那里。回家以后的几天里,我还是心神恍惚不定,眼前好像又浮现那一天所见的情景,因而把这一切追记下来。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到过那里,然而还常常想见出那天游北山的事情来。(2 0 2 0江苏盐城)【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玄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 自 孟子 三则)【乙】同敞“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尊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 取 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耙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相,式 相 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帮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 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卜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选 自 明 史 张居正传,有删 改)【注】同敞:张居正的曾孙,式 耙(s i):即瞿式耙,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往之女家(2)或败奔(3)同敞危坐不聿(4)阖司敞自灵川至1 0 .用 斜 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1 1 .下 列 句 中 加 点 字 意 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行天下之大道B.是裁得为大丈夫乎C.乃幽之民舍I).岂不诚大丈夫哉录 毕,走 送 之(送东阳马生序)夫大国,难测也,惧 有 伏 学(曹刿论战)乃不知 有 汉(桃花源记)臣 诚 知 不 如 徐 公 美(邹忌讽齐王纳谏1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军中以是服同敞。(2分)(2)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3分)1 3 .【乙】文 中 同 敞 的 事 例 能 否 作 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参考答案】9、【答 案】(1)通“汝”,你,你 的(2)有 时(3)离 开(4)恰逢1 0、【答 案】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I赋诗倡和1 1、【答 案】D1 2、【答 案】(1)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2)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1 3、【答 案】能,因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 作 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 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参考译文】【乙】张同敞具有文武才能,为人慷慨,意气奋发。每次随军出征,他都冲锋在众将的前 面,有时战争失利溃退时,张同敞端正地坐着不离开,众将见了他又杀了回来,有时获得胜 利,军中将士因此敬服张同敞。顺治七年,大军攻破严关,众将都放弃桂林离开,城中空虚 无 人,唯有矍式相端正地坐在府中,恰逢张同敞从灵川赶到,见到矍式耙。矍式相说:我是留守,应当为守城牺牲,你没有守城的责任,为什么不离开?同敞态度严肃地说:古人以独自做君子为耻辱,你怎么能不允许我与你一起赴死呢?矍式相大喜,拿酒与其同饮,一直到天亮。第二天早晨,被俘。敌人劝他们投降,不听从;又劝他们削发为僧,又不听从。于是敌人将他们幽居在民房里,虽然处于不同的屋子,但能听到彼此的声息,两人每天都赋诗唱和。经 过4 0多天后,张同敞整理好衣帽,准备就义,毫不改色。(2 0 1 9江苏盐城)【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节 选 自 岳阳楼记)【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 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 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选 自 渔洋山人文略)【注】米家父子:米芾父子。杪(m i d o):树梢。瘗(y i)鹤铭:六朝摩崖石刻。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春和景明心旷神怡悉成明霞得踏危石1 0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于潮汐汩没之中B.而或长烟一空C.不以物喜D.悠然有遗世之想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一食或尽粟 一 石(马说)可 以 一 战(曹刿论战)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1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1 2填空和解答。根据乙文内容填空。游焦山四件快事:一晚望月孝然祠外一 一晓起观海门日出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答案:【参考答案】(1)日光 愉快 全,都 能够(2)C(3)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就像一块沉在水中的玉璧。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4)观返照吸江亭 听晚梵声出松杪甲文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参考译文】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听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想法;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照射着江水,江水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那儿惊涛骇浪,朝夕喷涌激荡。我在冬月来游览,那时江水刚落,才能够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细而详尽地阅览,实在是很幸运啊。(2018江苏盐城)【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弼然,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 自 孟 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 周 书 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选 自 史记苏秦列传)【注释】说:劝说,说服少:轻视,贬低。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像其 体 肤()衡 于 虑()出 湃 数 岁()期年,以 出 揣 摩()10.用“/”为文中画线,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乃闭室不此出其书遍观之。12.【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参考答案】9.使饥 饿 同“横”,梗塞,指不顺游历一年10.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11.用这些方法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动,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国家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就常常走向灭亡。(苏秦)于是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 一遍。1 2.能。【乙】文通过写苏秦出游失败后遭受家人冷遇,然后刻苦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这一观点,符合【甲】文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可以作 为【甲】文的事实论据。【参考译文】【乙】苏秦是东周洛阳人,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跟鬼谷子先生学习。外出游历多年,穷困潦倒回到家里。兄弟、嫂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周国人的习俗,是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如今您丢掉本行而去耍嘴皮子,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嘛!”苏秦听了这些话,很惭愧,自感悲伤,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找出阅读一遍。找到一本周书 阴符,伏案研读它。过了一年,悉求其真缔,说:“这些足可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求见并游说周显王,可是显王周围的臣子一向熟知苏秦,都瞧不起他,不信任他。苏秦向西到秦国,对秦惠文王进行游说,但是秦惠文王没有重用他。于是他向东到J赵国,赵国国相奉阳君不喜欢他。苏秦又去燕国游说,等了一年多才拜见燕王。(2017江苏盐城)【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 轼 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锚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 选 自 宋史苏轼传)【注】涂潦,泥沼雨水。畚锦,箕畚铁锹。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相 与 邙 于 中 庭 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 轼。武 卫 营 全 其 城 10、用 斜 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富 民 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轼 庐 于 其 上,过家不入。12、【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参考答案】9、答:散步,漫 步 只,只 是 到 去 最 终,终于10、答:河 将 害 城/事 急 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译句:(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 里(好像)还有水藻芍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译句: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译句: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1 2、答:宦途失意的苦闷。勤于政事,爱护百姓。【参考译文】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此汇聚在徐州城下。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苏轼把家安置在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墙,用树木筑起防护堤,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2 0 1 6江苏盐城)【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 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至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注释】缘贡:趁着进项的机会。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项数量。峭直:严厉刚直。1 0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此悉贞良冬节之臣 (2)先帝不以臣挈爵(3)率取数十倍以卿又贵 (4)平居无私#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先汉加幺兴隆也B.颂未尝不推以忠恕也C.故人、亲党皆绝?D.奉命于危难之间1 2 (4 分)承咨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画 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当余Z从 师 也(送东阳马生序)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13.阅 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5 分)(1)【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 分)(2)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保证告诫后世子孙要。(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2 分)(3)请 用【甲】文中一个词语(短语)概括包拯这个人物形象。(1分)【参考答案】10.(4 分)(1)为而 死(2)身份地位,出 身 低 下(或见识浅陋)(3)给予,送给(4)书信11.(2 分)C12.(4 分)(1)(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2)包拯打开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骗。13.(5 分)(1)先帝知遇之恩(或三顾茅庐)诸葛亮以身许国(或临危受命)(2)亲贤远佞;廉 洁 自 律(或清正廉洁)(3)贤 臣(或贞良死节之臣)【参考译文】【乙】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2015江苏盐城)【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墨 子 兼 爱)1 0.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委而去之 雌 不 以 封 疆 之 界相攻国者亦然 真此而已矣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三处停顿。(3分)当 察 乱 何 自 起 起 不 相 爱 臣 子 之 不 孝 君 父 所 谓 乱 也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圣人以治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3.甲、乙两文都阐述了治政之道。前者强调了,后者强调了。(4分)【参考答案】10.答:放 弃 限 制 这 样 全 都11.答: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12.答:巩固国防不仅仅依靠山河的险要,威震天下不仅仅依靠武器的锋利(精良)。圣人把治理天下作为事业,就不能不考察混乱产生的原因(或根源)。13.答:前者:仁 或 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或,施行仁政得民心);后者:爱(兼爱,爱民、君臣父子都相爱)【附参考译文】【乙】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2013江苏盐城)【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打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簪谷忘反。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 选 自 与朱元思书)【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争孥一小舟,拥霆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二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 自 陶庵梦忆)【注】挚:撑(船)。卷(c u i)衣:毛皮的衣服。淞: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硕(h a n g d a n g ):天上的白气。芥:比喻细微,微小。白:酒杯。1 0 .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1)互 相/邈 (2)您谷忘反(3)上下二白 (4)下船1 1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急 湍 聊/人 之 所欲莫老于生 B.百叫无老/以为妙老c.余辔饮三大白/项为之赞 D.问果姓氏/米真无马邪1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 文:_1 3.填 空 和 简 答。(5分)(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乙文中“雾淞沆扬舟触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1分)(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2分)【参考答案】1 0.(4分)(1)比 高(2)看 到(3)全,部(4)到,等到 每 空1分。1 1.(2 分)A1 2.(4分)(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2分,每小句1分)(2)潮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2分)“焉”1分,解 释 为“哪里”也算对;语义连贯1分。1 3.(5分)(1)厌弃尘俗,向往自然。(2分)“向往自然”写 成“寄情山水”也算对。(2)示例:湖 山 夜 雪(1分)写 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3)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2分)每 点1分。甲文写成“以动衬静”也算对。(2 0 1 3江苏盐城)【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嫌口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颂购 人 之 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久 文侯问于群臣日:“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必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日:“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注:击:魏文侯的儿子。何如主:怎样的君主。人名,魏国的大臣快走。1 0 .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1)臣 婢U不如徐公美 (2)嬲 综 人 之过者(3)不必封君之弟 (4)使翟璜召任座而近之1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各划一处。(2分)(1)今齐地方千里(2)文侯问于群臣(曰)1 2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 3 .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及结果进行比较。(5分)(1)方式相同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方式不同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规劝结果: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参考答案】1 0.(4分)(1诚:确实,实 在(2)面刺:当 面 指 责(3)以:用、把、拿(4)反:同“返”,使返 回(仅 答 出“返回”或 同“返”也可)(每 小 题1分,计4分)1 1.(2分)(1)今齐地/方千里(2)文侯/问于群臣(曰)(每 小 题1分,计2分)1 2.(6分)(1)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很深啦。(未 译 出“蔽”的被动用法扣1分)(2)刚 才(先前)任座的话很耿直(说的直率),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向者”“直”“是以”为得分点)(每 句3分,计6分)1 3.(5分)(1)同:语言委婉,讲 究 技 巧(意思对即可,1分)(2)异:邹忌推己及人,用类比的方法规劝国君;翟璜先取悦国君,再从侧面对其进行暗示。(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3)结果:齐威王广开言路;魏文侯善待谏臣。或:齐威王纳谏;魏文侯悦从。(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参考译文】【乙】(魏文侯)派乐羊子攻打中山,攻破了它;魏文侯把中山封给他的儿子击。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群臣都说:“您是仁爱的君主。”任座说:“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怎么能说是仁君?”文侯发怒了,任座跑了出去。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君。”文侯问道:“您凭什么知道的?”翟璜回答道:“臣听说国君仁爱臣子就直率。刚才任座的话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爱。”文侯高兴了,就让翟璜把任座叫回来,他亲自下堂迎接仁座,把他当作上等客人。(2 0 1 2江苏盐城)杨万里为人刚而偏。韩倔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日:“官可弃,记不作可。”倔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储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倔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优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节 选 自 宋史杨万里传)注释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韩倔(t u。)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掖垣:泛指高官。柄国:掌管国家。僭(j i d n):超越本分。邸(d i):此指官府。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1 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C、“谋危社稷”中 的“社稷”可 解 释 为“国家”。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 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1 3、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参考答案】1 2、D1 3、杨万里不为韩倔胃写记,杨万里忧国而死。表现了他为人刚正耿直,热爱国家。【参考译文】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韩件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世胄山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倔胄专权的日子。韩件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件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僻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2 0 1 1江苏盐城)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1 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午滁皆山也环(2)林壑本美尤(3)中行六七里山(4)饮少辄醉辄1 1、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参考答案】1 0、(1)环 绕(2)特别,尤 其(3)名词作状语,在 山 上(4)就1 1、(1)远远望去,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珊山。(2)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2 0 1 1 江苏盐城)【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幅,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 自 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日:“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选 自 子鱼论战)注释 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成列:指摆好阵势。既:尽,全部。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陈:通“阵”,指摆好阵势。门官:国君的卫士。重(c ho n g):重复,再次 二 毛:头发斑白的人。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1 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1)神弗福也 福:(2)公伤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