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17 文言断句-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pdf
-
资源ID:90895810
资源大小:6.89M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考向17 文言断句-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pdf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 向 1 7 文言断句1.(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王大说,享言之于朝廷日:“不毂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 日:“不毂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口:“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 曰:“何 也?”对日:”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不耳?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节 选 自 战 国 策 秦 策 二 )下对文中划线都分的断句,正 角 的 项 是()A.不毅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B.不毅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C.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D.不毅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答 案】B【解 析】“不烦一兵”和“不伤一人 字数相同,结构相似,都是后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的前提,“而”是连词,所以“而“之前应断开,由 此 排 除A、D。“子”是第二人称,指“你”,是“不贺”的主语,因此“子”前应断开,由此排除C.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故 选B(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更姓有过在于一人观H旦广大乎壬无:T矣几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节 选 自 说苑贵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确 的 一 项 是()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日/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日/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答 案】B【解 析】句意:周公说:“让他们各自住着自己的房屋,耕作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义的人。百姓有过错,责任在我一人身上。”武王说:“看得远大啊,(这样做足以)平 定 天 下 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从内容来看,划线句是“周公”和“武王”的对话,两个 日”是标志,“武王门 前面是 周公”所 言,所以“武王”前面断开,排 除CD;从句式结构来看,“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是 者.也 的判断句,且“贵士君子”是动宾短语作“者 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 除A。故 选B。3.(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 度 流 上 怒 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节 选 自 通鉴经事本末 贞观君臣论治)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确 的 一 项 是()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答 案】C【解 析】其中“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 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以”作谓语,“选人多诈冒资荫”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之间不能断开,可 排 除A D项。“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这一句中“者”的意思是“的人”,指代前文所说“诈冒事觉 这一类人,共同作“有”的宾语,之间不可断开,而下一句 上欲杀之,上 指皇上,是下一句的主语,引领一个新的句子,要单独成句,可 排 除 瓦这句话的意思是: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平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故 选C。4.(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闽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日:“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节 选 自 宋史纪事 本 末 契 丹盟好)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确 的 一 项 是()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似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闿州人请幸成都/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间州人请幸成都/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闽州人/请幸成都/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闻州人/请幸成都/【答 案】C【解 析】本句意为: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朝廷内外都震惊骇怕,召集群臣询问应对策 略。王钦若是临江 人,请求皇帝驾临金陵暂避。陈尧叟是向中人,请求皇帝驾临成都暂避。“入寇”是入侵之意,“时”作后句的时间状语,应在“时 前断开,排 除 AD。“王钦若/临江人”“陈尧叟/闽州人”是两个判断句,“临江人”和 悯州人 均为宾语,在其后断开,排 除 B。故 选 C。5.(2020全国I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 逐 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旧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节 选 自 宋 史 苏轼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确 的 一 项 是()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答 案】A【解 析】其 中,“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 的主语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 噤 断到上句,排 除 B C 项;“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内侍”,中间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其断到上句,排 除 D项。故 选 Ao参考译文: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元祐元年,轼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就赐给他银印红绶,升迂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佑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6.(2020.全国1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 吏 罪。(节 选 自 宋 史 王安中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答案】A【解析】“民讼诸府 意思是民向官府诉讼,状语后置句,”诸(之于)府”“之”是诉讼的宾语,“于府 做状语,修饰限制“讼”,其后断开;“不胜”是忍受不住,说明“考掠”的情况,二者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D;“即出民”中,“民”是“出”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C。故选A。7.(2020全国H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日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节 选 自 晋 书 王彪之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答日/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B.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C.答日/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D.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答案】B【解析】本题中,“愚意尝谓非宜 意思是:我认为不合时宜。“何者”是针对“愚意尝谓非宜 而发问的,故耍断开,排除CD;“黎庶不达其意”,“黎庶”是主语,“不达”谓语,“其意”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 除A。故 选B。参考译文: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当时人把他比作西汉廷尉张释之。当时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任抚军,执掌国政,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他回答说:“自从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大赦,我认为不合时宜。为什么呢?老百姓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认为每逢郊祀必定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之辈又要产生侥幸的心理了。”于是就听从了他的意见。文言断句技巧1.根 据“日”“云”“言”等对话词语断句。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 常 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 到“日“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2.根据常用虚词断句。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 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 论 “至若 是以 “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当然,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3.根据特殊句式断句。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 装 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如何”;唯 是”;“非唯抑亦;“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 ;“得无乎”等,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 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4.根据词性词义以及语法结构断句。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5.根据排比对偶与反复等修辞断句。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6.还要注意有时古代的特殊称谓,专用词语不要断开。易错点【01】不对比选项。断句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答题时要对比选项,采用排除法答题,降低难度,不要按简答的方式答题。易错点 02不熟语法,只从文意的角度短句。断句要综合文意和语法,尤其是古汉语的语法,要结合句子成分,句式结构,固定句式等内容断句,要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进行断句,还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确定省略的成分,据此判断应该如何断句。1基础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丙午,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赤眉众尚十余万人,帝令县厨皆赐食。明旦,大陈兵马临洛水,令盆子君臣列而观之。帝谓樊崇等日:“得无悔降乎?朕今遣卿归营,勒兵鸣鼓相攻,决其胜负,不欲强相服也。徐宣等叩头日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理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型与图始故不告众耳今日得降,犹去虎口归慈母,诚欢诚喜,无所恨也。“帝曰:“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区牛,还自宜阳。帝令樊崇等各与妻子居洛阳,赐之田宅。徐宣卒于乡里。帝怜盆子,以为赵王郎中,后病失明,赐荥阳均输宫地,使食其税终身。(节选自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赤眉)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徐宣等叩头曰/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告众耳/B.徐宣等叩头日/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告众耳/C.徐宣等叩头日/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告众耳/D.徐宣等叩头曰/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告众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徐宣等叩头说:“我们走出长安东都门,君臣商议,要把自己的生命交给陛下,可以和百姓同享受成果,难以和他们同谋开始的事情,所以没有告诉众人。“君臣计议”是主谓结构,其前应断开,排除AD;“圣德”是“归命”的对象,“(于)圣德”作“归命”的补语,“归命圣德”其后应断开,排除C。故选Bo参考译文:丙午日,刘盆子和丞相徐宣及以下三十余人袒露出臂膀投降,献出所得的传国玉玺和绶带。赤眉的兵器和甲胄堆积在宜阳城西,和熊耳山一样高。赤眉部众还有十余万人,刘秀命令宜阳县厨房赐给所有人食物。第二天,刘秀在洛水边陈列大军,命刘盆子君臣列队观看。刘秀对更崇等人说:“你们该不会后悔投降吧?我今天送你们回营,统率军队,鸣起战鼓再战,一决胜负,不想强迫你们归服。”徐宣等叩头说:“我们走出长安东都门,君臣商议,要把自己的生命交给陛下,可以和百姓同享受成果,难以和他们同谋开始的事情,所以没有告诉众人。今天能够投降,就像离开虎口回到慈母的怀抱,实在欢乐欣喜,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刘秀说:“你就是所谓铁中的刚强的部分,凡人中的出类拔萃者!”戊申日,刘秀从宜阳返回京城。他让樊崇等人各自偕同妻子儿女住在洛阳,赐给他们田地和住宅。徐宣在他的故乡去世。刘秀可怜刘盆子,任命他当赵王刘良的郎中,后来刘盆子患病,双目失明,刘秀把荥阳均输官地赏赐给他,使他终身享用租税。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股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必用药膳赐 遗无算中使翥缀道承亲间疾屏左右语终日乃延(节选自 新唐书 魏征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B.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C.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D.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随时奏闻,所赐药品、膳食不计其数,宫中出使之人不绝于道。太宗亲临问疾,屏退左右,交谈终H才回宫中。“其第”作动词“宿”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药膳赐遗”指所赐的药膳,作“无算”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参考译文: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魏征家里原无正寝,太宗命令停建小殿,用其材料为之营构,仅用五天完工。赐给魏征素褥布被,以遵从其意愿。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随时奏闻,所赐药品、膳食不计其数,宫中出使之人不绝于道。太宗亲临问疾,屏退左右,交谈终日才回宫中。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十年秋,陈稀反,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目:“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因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吕后白上日:“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竺君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节选自 史记就豹影越列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B.上使使抢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全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C.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己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D.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郝/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日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皇上派使臣蒙蔽梁王,梁王不曾察觉,因此被逮捕,皇上把他囚禁在洛阳。有关部门审理后,认为他谋反的罪证具备,请求依法判处。皇上赦免了他,废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县。向西走到郑县,正赶上吕后从长安来,路上遇见彭王。“洛阳”作为“囚之”的后置状语,中间省略了“于”,不能断开,排 除 BD;“上”作“赦”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C。故选A,参考译文:汉十年秋,陈缔造反,汉高帝亲自率领部队前去讨伐,到达邯郸,向梁王征兵。梁王说自己生病了,只派出将领带着军队到邯郸。高帝很生气,派人去责备梁王。梁王很害怕,打算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说:“大王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反。”梁王没有听从他的意见。梁王对他的太仆很生气,打算杀棹他。太仆逃到汉高帝那儿,控告梁王和扈辄谋反。于是,皇上派使臣蒙蔽梁王,梁王不曾察觉,因此被逮捕,皇上把他囚禁在洛阳。有关部门审理后,认为他谋反的罪证具备,请求依法判处。皇上赦免了他,废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县。向西走到郑县,正赶上吕后从长安来,路上遇见彭王,彭王对着吕后哭泣,自称无罪,希望回到故乡昌邑。吕后答应下来,和他一块向东来到洛阳。吕后对皇上说:“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就此杀掉他。”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谋反。廷尉王恬开上奏请求诛灭彭越家族。皇上就批准了,于是灭了彭越的家族,封国被废除。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帝乃拜光根,喇像,光辞之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陛下诚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亨申、助役等申,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去民之贫富由勤情不同情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又尽散常平钱谷,专行青苗,它日若思复之,将何所取?富室既尽,常平已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慢,民之嬴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抗章至七八,帝使谓口:“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对口:“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安石起视事,光乃得请,遂求去。(节选自 宋史司马光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B.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C.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D.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百姓的贫富,是由于勤劳、懒惰不同而造成的,懒惰的人常常贫困,所以必须向他人借贷。现在官府出钱借贷给百姓而敛取利息,富裕的人不愿意领取,而使者以多散发作为功劳,一切强迫抑配。本题中,惰者常乏”是完整的主谓结构,“故”的意思是所以,放在句首,所以应在 故 前断句,排 除 BD。“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其息”是 敛 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o参考译文:王安石因为韩琦上疏陈论,在家休息请求引退。神宗就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辞谢说:“陛下所以任用我,是由于看到我狂妄刚直,希望对国家有所补益。如果仅仅是用俸禄官位荣耀其身,而不采纳他的言论,这是用国家的官职来偏私不合适的人。如果我仅仅以禄位自我荣耀,而不能挽救百姓的忧患,这是盗窃名位重器来偏私自己。陛下果真能够废除制置三司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颁行青苗、助役等法,即使不任用我,那么我受到的赏赐已是很多了。现在说青苗法害处的人,不过是说使者骚扰动摇州县,成为今天的祸患而已。但我所忧虑的,是在十年以后,不是今天。百姓的贫富,是由于勤劳、,懒惰不同而造成的,惭惰的人常常贫困,所以必须向他人借贷。现在官府出钱借贷给百姓而敛取利息,富裕的人不愿意领取,而使者以多散发作为功劳,一切强迫抑配。而且又担心贷钱的人拖欠,必定令穷人、富人相互担保,贫穷的人不能偿还,就会流散到四方;富人不能离去,必定督促使他代还数家的负债。春算秋计,利息越积越多,穷人的财物已经耗尽,富人也陷于贫困。十年以后,百姓没有再能生存的了。官府又全部散发了常平钱谷,专门实行青苗法,他日如果想恢复常平仓,将从何处去取得呢?富裕户已经穷尽,常平仓又被废除了,加之用兵打仗,接着而来的是饥僮灾荒,百姓中嬴弱的必然听任其死于沟壑,强壮的必然相聚而成为盗贼,这是此事的必然发展趋势。”司马光上章极谏至七八次,神宗派人对他说:“枢密院,是执掌军事的,百官各有职守,不应当言及其他事情。”司马光回答说:“我没有受任此职,那么还是侍从官。对国家大事没有什么不可以说的。”王安石出来处理政事,司马光才得以请示,就请求去职。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俄有诏,荆、襄、江、淮悉备巡幸。泽又疏言:“开封物价下华渐同平时,商旅、士大夫之怀忠义者,莫不愿陛下亟归京师,以慰人心。其倡为异议者,不过如张邦昌辈,阴与金人为地尔。真定、怀、卫间敌兵甚盛,方密修战具为入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又据形胜,立坚壁二十四所于城外,沿河鳞次为连珠岩,连结河东、河北山水省忠义民兵。守御之具既备,累表请帝还京,而帝用黄潜善计,决意幸东南,不报。(节 选 自 宋史纪事本末宗 泽守汴)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方密修战具/为人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B.方密修战具/为人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C.方密修战具/为人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D.方密修战具/为人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正加紧修造作战器械,制定进攻的计划。宗泽以此为忧,于是渡过黄河,约来众将一同商议(御敌)事宜,从而谋求收复(失地)。于是在京城四面城墙各设置专使,来统领招集的兵士,制造战车一千二百辆。“事宜”在此处是一个固定词语,指关于事情的安排、处 理(多用于公文、法令),作“议”的宾语,所以应在“宜”之后断开,排 除AC。“领招集之兵”和 造战车千二百乘”均为动宾结构,是两件事,所以二者中间应断开,排 除D。故 选B。参考译文:不久高宗传下诏令,荆、赛、江、淮一带都要做好皇帝出巡的准备。宗泽又上疏说:“开封物价、商店逐渐与平时一样,那些心怀忠诚、义气的商人旅客、士大夫,没有人不希望陛下赶快返回京城,来安慰民心。那持不同意见的人,不过如张邦昌之类,暗中给金人帮忙罢了。”真定、怀州、卫州之间的敌兵气势很大,正加紧修造作战器械,制定进攻的计划。宗泽以此为忧,于是渡过黄河,约来众将一同商议(御敌)事宜,从而谋求收复(失地)。于是在京城四面城墙各设置专使,来统领招集的兵士,制造战车一千二百辆。又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城外建起二十四座坚固的堡垒,沿着黄河像鱼鳞一样密密排列成连珠碧,连接黄河以东、黄河以北的山水岩中的忠诚义气的民兵。防守抵抗的器具准备好以后,宗泽多次上表请求高宗返回京城,但是高宗采用黄潜善的计策,打定主意巡幸东南,不回复(宗泽)。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 祖 为 半 常 左 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今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如厄塞户口务少强弱之处氏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毛中,恃太子,治栋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节 选 自 史记.萧相国世家)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屠烧咸阳 与 而去”是连动,中间不应断开,排 除AC;“者”在此处是前文列举项的省略,如同“等等“,一般应在其后断开,“以也”是指出前文的原因,应该是另起一句,排 除B。故 选D。参考译文:萧柏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人。刘邦当了亭长,萧何常常帮助他。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以后,将领们争着到藏有珍宝钱财的府库瓜分财物,唯独萧何进入咸阳以后先把秦朝丞相府御史府的法律文献收藏起来。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又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就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带兵东出,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在标阳处理政务。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萧何总是先向汉王上奏报告,汉王也总是予以批准,许他施行;有时来不及上奏,就因利乘便,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汉王回来再报告。7.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森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闲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目:“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节 选 自 *乎 樊 郦 膝 灌 列 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阔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B.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阔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C.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闲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D.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阔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本题中,“高祖尝病甚,“高祖”主语,“病”谓语,“甚”补充说明“病”的 程 度,与“病 联系紧密,不可断开,排 除AB;“上独枕一宦者卧”,上”指皇上,本句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 除D。故选C。参考译文:以前在玛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日音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士f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秀至皂里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日:“天祥受宋思,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离多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 宋史 文天祥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B.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C.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D.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答案】C【解析】句意: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父母,却教别人背叛父母,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父母”是“捍”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BD。“天祥”是“护送”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故选C。参考译文: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父母,却教别人背叛父母,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进言的人竭力赘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向南方行了拜礼后赴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五月,太子禅即位,政事无巨细,成决于亮。亮将入寇,与群下谋之。丞相司马魏延日:“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横门呼用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如此则一举而成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危计,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节选自 通鉴纪事本末诸 葛亮出师,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闻夏侯楙/主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