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试题2.pdf
-
资源ID:90896628
资源大小:3.60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试题2.pdf
第二单元(时间:1 2 0 分钟,满分:1 2 0 分)一、积累与运用。(2 5 分)(1-9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1 0 小题,每 空 1 分,共 2分,1 1 小 题 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痪(t an)整 序(xi u)祷 告(d ao)并簟莲花(t l)B.樗告(d ao)惟 悴(ji ao)花 瑞(r u i)罗摩胡那(y&i)C.慈性(l i an)徘 徊(h u i)遮 拦(z h e)拳 可 拟(c h&)D.宿舍(s u)沐 浴(yi i)林 荫(yi n)静 悄 悄(qi ao)【答案】D【解析】A.“整宿”的“宿”应读为“xi U”;“并蒂莲花”的“蒂”应读为“d i”;B.“憔悴”的“憔”应 读 为“qi d o”;C.“慈怜”的“怜”应读为“l i d n”;“徘徊”的“徊”应 读 为“h u d i”;“差可拟”的“差”应读为“c h d”。故选 D。2.下面各组中词语书写错误最少的一项是()A.蓑衣泳雪 贤慧泼泼洒洒B.喝护决别 烂漫秋风萧瑟C.委曲莲篷 豌豆撒盐空中D.酝酿花瓣 俄而顷盆大雨【答案】D【解析】A.“泳雪”的“泳”应 写 作“咏”:“贤慧”的“慧”应 写 作“惠”,“惠”是“通情达理”之意,强调的是“温柔、仁慈”的一面,不是强调“聪明、有才”,因为在古代,统治阶级提倡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A 项中共有2处错误;B.“喝护”的“喝”应写作“呵”;“决别”的“决”应写作“诀”,“诀”与语言有关,是“永不相见的告别”,共 有 2处错误;C.“委曲”的“曲”应 写 作“屈”,“屈”与人的感受有关,如“憋屈”、“委屈”,“曲”指的形状,与“直”相对,如“弯曲”:“莲篷”的“篷”应写作“蓬”,共有2处错误;D.“顷盆大雨”的“顷”应写作“倾”,只有1 处错误;故选I)。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雪了,孩子们走出家门,呼斗司俘,很快就玩起了打雪仗。B.那种清冷是柔和的、不像北风那样阿咽军人。C.“六一”儿童节这天,我校表演舞蹈的姑娘们,一个个打扮得荏核般展的。在校园里,她们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D.李明在课堂上期米鹭寺、神情恍惚,老师讲的知识一点也没有听进去。【答案】D【解析】A.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咄咄逼人:气势汹汹,使人惊惧。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花枝招展: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句中与课堂实际不符,使用错误;故选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 了 秋天的怀念一文,我知道了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私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广安市交警队最近加大了对酒驾、醉驾的查处力度。C.很多希贤小学的学生观看了 11月3日在广安举行的“2019年国际红色马拉松”比赛。D.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总是不怕脏,不怕累,吃苦在前,冲锋在前,这难道值得大家去好好学习吗?【答案】A【解析】B.“防止”与“不再发生”用词重复,可 将“不再”改 为“再次”;C.语序不当,将“很多希贤小学的学生”改 为“希贤小学的很多学生”;D.“难道”与反问句构成否定句,否定了 这种行为,与要表达的原意不符,可 在“值得”前面加上否定词“不”,改为双重否定表肯定;或者删去“难道”和“吗”,改成肯定句;故选A。5.对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B.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对偶)C.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拟人)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比喻)【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判断。B.“若”是好像,“若柳絮”是“像柳絮一样,是一个比喻句;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因此,B项中没有对偶修辞;故选B。6.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记叙)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描写)C.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记叙)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议论、抒情)【答案】C【解析】C.表达方式是议论而不是记叙,议论是表达作者的观点或看法。所以C 项错误;故选C。7.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单号这么说。【“总是”一词,表现出母亲时时把带“我”出去当作一件重要的事,表现了母亲的爱无时不在。】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吸瞿。【“睡着”唤醒”运用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赋予老城灵性,突出了冬天的济南“暧和安适”的 特 点 C.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年笺,却一声儿不响。【面对母亲的寻找。“我”一声不响,而且还偷偷的笑,从“匿笑”一词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淘气、顽皮,不听话的坏孩子。】D.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印。【文中虽然未对两人的回答进行任何评价,但从一个“乐”可以看出谢太傅对谢道镉回答的赞赏。】【答案】C【解析】C.写了孩子对母爱的回报,表现了孩子的天真、调皮、可爱,不能得出“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坏孩子”这一结论。故选C。8.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过分草率的决定,可能会给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会产生悔不当初的愧疚。所以选择既要把握好时机,又要仔细慎重。人生在世有很多的时候需要选择,但是选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何去何从常常会让我们犹豫不决。除此之外,就是在决策的时候,不要味地依赖别人的意见,他人并不知道你真实的处境,无法设身处地从你的角度出发来选择。过分地彷徨,可能会坐失良机,让机会从面前溜走,造 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感叹。A.B.C.D.【答案】B【解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意思可知,句总说,引 出“选择”的话题,故放在首位。接下来四句可以分为两组,是一组,构成并列,讲彷徨和草率都不利于做出正确的选择,句 有“也”,可知在前,在后;两句为一组,讲选择时应该注意什么,根据句“除此之外”可知前,在后。因此正确的顺序是:。故选B。9.从材料后的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入材料空缺的横线中,填入后最得体、最恰当的一项是()周末,我们一家到翠屏公园里散步,当来到一座牡丹花坛时,看到美丽的牡丹,才四岁的儿子忍不住就要摘一朵下来玩。我赶紧说:“这是公园的,不能摘!”妻子说:“儿子喜欢!就一朵!”这时,一个鲜花一样美丽的小女孩拦住了我的儿子,轻轻地对他说:。A.小弟弟,不能摘!在公园里摘花是要被罚款的!B.小弟弟,你不摘不行吗?你不知道摘了以后你爸会揍你吗?C.小弟弟,你喜欢鲜花吗?你把她摘下来,她会疼的。D.小弟弟,你喜欢鲜花吗?喜欢就叫你爸妈买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要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交流。A.是祈使句,语气生硬,强迫命令,不合语境;B.两个反问句,加强了语气,强调不能摘花,不合语境;C.文明得体,生动形象,商量的口吻,易于接受,使用正确;D.命令的语气,要求别人做什么,不合语境:故选C。10.牡丹花常识填空。2019年 7 月 1 5 日,中国花卉协会发出 投票:我心中的国花,截至2019年 7 月 2 2 日24时,投票总数362264票,牡丹得票高达79.71%。人们如此喜爱牡丹,是因为牡丹具有 的品质,因此,牡丹花被国人誉为“”O【答案】高洁,典雅 花中之王【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要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牡丹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 有“花中之王”的美誉。牡丹花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唐代刘禹锡有诗日:“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11.课文内容识记及文学常识填空。(5 分)(1)峨眉山月歌一诗中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一 一()一 一()一一()-渝州。(每空0.5分,共 2 分)【答案】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识记。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2)律诗可分为;分为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必须对仗的两联是 联和 联。(每 空 1 分,共 3 分)【答案】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颔联;颈联【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此题考查律诗的有关知识。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律诗的二、三 两 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二、综合性学习。(9分)12.(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 0 2 1-2 0 2 2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新的一页,为了使同学们更快融入新的集体,七年级开展了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 将“有朋自远方来”正确、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答案】有朋自远方来【解析】本题考查书写。工整美观书写;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不写繁体字。注意“远”等易错字的书写。(2)活动之前,班级为此出了一期“新同学,新朋友”的黑板报,其中小标题有:相处之道,名人间的友谊故事,友 谊 的(诗词)警句,请你为此再拟写一个小标题。(2 分)答:。【答案】示例:同学风采展示 友谊连线(一个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小标题,与主题“交 友(友情)”密切相关即可。如:友谊之歌;话友情小作文。(3)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班委会准备设计四种活动形式,现已有两种,请你再设计两种。(2分)活动一:汇编一个交友故事的小册子。活动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活动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活动四:邀请老师上一次交友指导公开课。【答案】(言之有理,符合主题即可)示例:活动二:展开讨论,组织一个小型辩论赛,如“怎样的友谊才是值得珍惜的?”活动三:组织以交友为话题的演讲比赛。【解析】本题考查设计活动。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结合主题,然后设计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设计的活动形式有: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读书活动、手抄报比赛、黑板报、专家讲座等。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再具体设计。注意题干,围 绕“交 友(友情)”开展活动;如:开展以“交友”为话题的作文竞赛;搜集关于“友情”的诗词或文章,举行诵读比赛。(4)请 从“猪八戒、孙悟空、武松、鲁滨逊、诸葛亮”中挑选一位交朋友。仿照示例,写出理由,不超过5 0 字。(3 分)示例:曹操,我心中的英雄。三国演义 中,尽管他多疑妒杀了杨修,但我却敬佩他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的才略。答:。【答案】(句式符合要求,运用转折意思,积极向上即可)示例一:猪八戒,我心目中的英雄。西游记中,尽管他爱耍小聪明,但我敬佩他取经路上的吃苦耐劳、勇于战斗。示例二:孙悟空,我心中的英雄。西游记中,尽管他我行我素,但我敬佩他斩妖除魔的英勇无畏。示例三:武松,我心中的英雄。水浒传中,尽管他性情暴躁,但我敬佩他的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示例四:鲁滨逊,我心中的的英雄。鲁滨逊漂流记中,尽管他有些不安分,但我佩服他遇到险境时的沉着冷静、不屈不挠。示例五:诸葛亮,我心中的智者。三国演义中,尽管有用人上的失误,但我却敬佩他勤于思考、审时度势、神机妙算的风采。【解析】本题考查仿照仿写。明确所选人物,点明出处,表述要体现所选人物的特点;符 合“所选人物,我心中的英雄。(出处)中,尽管,但我却”的形式。三、课文阅读与鉴赏。(1 5 分)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散步莫怀戚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A这一切使人都想起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B。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一选自 散步1 3 .从起因中体验亲情。(2分)选文第自然段表示了作者对春天迟迟不到的抱怨,说 说“我”为什么会抱怨春天?答:。【答案】我对春天来得太迟的抱怨,实际上是对母亲健康的担忧:也为春天终于到来后作者带着母亲全家在春天散步埋下伏笔。【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语句的理解。第三段中作者抱怨“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 迟 了 ,联系下文“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可以看出作者希望春天来临是源于对母亲的担忧,希望母亲能健康。同时春天来临后,全家才可以出去散散步,所以此处又为下文做铺垫。1 4 .从选择中体验亲情。(4分)从母亲和我选择道路的改变可以看出母亲和我分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母亲:;(2分)“我”:,(2 分)【答案】母亲是一个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母亲;“我”是一个孝顺母亲、有责任感的儿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面对走大路和走小路的选择,“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一句中“摸摸孙儿的小脑瓜”表现了母亲对孙子的疼爱,理解儿子此时的心情,于是做出了“走小路”的决定,体现了她的善解人意。从“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一句中可以看出“我”对母亲的孝顺,同时从各方考虑之后,决 定“走大路”,体现了“我”的责任意识。1 5 .细节中体验亲情。(3分)第自然段儿子“突然叫起来”的原因是什么?从儿子”突然叫起来”和“我们都笑了”这两个细节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答:。【答案】儿 子“突然叫起来”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孩子的话充满了生活的童趣,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明、可爱。说明了这是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在散步的过程中儿子“突然叫起来”,因为他觉得自己突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了儿子的天真、机灵、可爱。结合儿子的发现和后文中“我们都笑了”等句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温馨、和谐、尊老爱幼的家庭。1 6 .从环境描写中体验亲情。(3分)选段中画线句子都属于环境描写,其 中 用 环 境 描 写 烘 托 亲 情 的 句 子 是 (选填A、B);另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答案】B;表现了春天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烘托了作者一家散步时快乐的心情【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通常的答题模式是: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的内容+烘托的人物的心情。文章的两处环境描写,其中B处“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的描写是在做出“走小路”的决定后,这一决定过程中表现了那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所以此处的环境描写演染了和谐的氛围,表现了浓浓的亲情。所以第一空应该选B。A处的环境描写写了初春的田野生机勃勃的景象,突出表现的是一种生机和活力,烘托出全家出去散步的喜悦之情。1 7 .从()中感知亲情。(3分)(1)联系文章内容和本题第(2)问的问题,上 面 题 干 的 括 号 中 应 填 入 的 词 语 是。(限两字)(1 分)(2)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颦个世学?”句中加点词语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答:。【答案】(1)责任(2)人到中年,责任重大;“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整个世界”在句中属于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一代的责任重大。【解析】此题考查的对文章的深入感悟。(1)根据要求中的联系内容和“本题第(2)问的问题”,我们可以先理解第(2)问中的画面,此 时“我”背上背的上一代,妻子是背的下一代,我们作为中年人,背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所以,这里应该是在“从责任中感知亲情”。(2)“整个世界”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此 时“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这就说明了在我们心中老母和儿子如同世界般重要,确实中年人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表现了我们作为中年人,作为家中顶梁柱的重要性,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四、文言文阅读与鉴赏。(1 3分)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孔融)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一 一 后汉书 孔融传1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尊君在不()(2)与人期行()(3)融辄鼻小者()(4)年四岁时()【答案】(1)不:同“否”,表疑问的语气词。(2)期:动词,约定。(3)引:选择、拿。(4)年:年龄、年纪。【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这里需要注意“不”是一个通假字,同“否”,表疑问的语气词;“期”在这里是“约定”的意思;“引”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这里是“选择,拿”的意思。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文:o(2)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译文:。【答案】(1)真不是人!和人家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2)我年龄小,按规矩(道理)应该拿小的。【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诃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注意:(1)期行:相约同行;委:丢下,舍弃;去:古今异义,离开。(2)法:按道理,按规矩。20.段中的元方和孔融,年纪虽小,却知书达理,但二人在性格方面又有所不同,元方的性格特点是,孔融的性格特点是。(2 分)【答案】.率 直(天真率直、直爽).谦逊有礼【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甲文中元方 君与家君期I I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言语和“元方入门不顾”的行动表现了他正直率真的性格特点。乙文中“融辄引小者”“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等句子表现了孔融的懂事明理。21.有人认为元方“入门不顾”有些失礼,也有人认为元方没有错?说说你的看法。(3 分)答:。【答案】示例A:不失礼。一方面是父亲的朋友失信、失约在先。另一方面,这也是小孩天真率直的表现,完全符合一个儿童的心理,对一个只有七岁的孩子,我们不应苛求。示例B:失礼。因为父亲的朋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应该尊重长辈,况且他知错能改,应该给人家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对于元方的做法,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如果选择同意元方的做法,即认为他不失礼,可以从友人的错误说起,作为长辈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是不对的;如果不同意元方的做法,认为他失礼,可以结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来分析,当对方意识到自己错了并有改正的举动时,就应该原谅他。据此理解作答。【点睛】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当着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乙)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一起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因此全族的人都感到很惊奇。五、拓展延伸阅读(1 8 分)阅读下面的两则短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甲】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离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喇喇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 们 就 去 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 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乙】母亲的格言戴若冰母亲去世多年了,但她的格言还在我耳边回响。母亲是1990年麦收时节走的。当时,我在一所中学教书,每个周末都回去看母亲。记得那是刚开镰的一个周末,上午母亲还去地里帮着割麦子,下午就喊胸 口闷得厉害。傍晚时分我去看母亲,她正倚在床头打盹儿。听到我的脚步声,她坐起来,说:“山娃回来了?我说:“是的。妈妈,学校里事情太多,下个周末我可能不回来了。”“我晓得,孩子们要考试了,你忙。”接过我端去的水杯,母亲喝了一口,又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当老师的要把学生娃放心上。”我十分诧异,诧异于从来没有听到母亲说过这么上“档次”的格言。她平时说的格言,大多是从外祖父那里捡来的,有的则是她自个儿编的。我觉得母亲的格言不过是些“下里巴人”,全 没 有“阳春白雪”的高雅。今天,她怎么说出如此有品位的格言呢,难不成母亲年轻时读过 三字经?母亲精神尚好,我问母亲需不需要进医院,她说不用去了,睡一宿就没事的。晚餐时,母亲吃了几片西红柿、几片黄瓜、一个煮鸡蛋、半碗菜稀饭。可是,让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晚上,母亲就静静地走了。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竟是她老人家留给我的遗言。我的外祖父是个木匠,走南闯北做手艺,见多识广,知道很多格言、民谚。许是受外祖父的影响吧,虽说读书不多,但母亲说起话来颇有文化味儿,张口就是格言竟成了母亲的文化招牌,邻 居 夸 她“出口成章”,实际上,母亲不过是个“半文盲”。一 一 节 选 自 中国文化报2 2.两篇文章的体裁都是,两 篇 文 章 记 叙 的 顺 序 分 别 是,。(3分)【答案】散文;顺叙;倒叙。【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体和记叙顺序的理解。两篇文章都是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两篇文章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都表现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但是两篇文章的记叙顺序不同,甲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所以是顺叙,而乙文开头“母亲去世多年了,但她的格言还在我耳边回响”一句即暗示了这篇文章的记叙顺序是倒叙。2 3 .文章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3分)(1)【甲】文的第自然段中写道,“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搴辔无箪。”文中最能表现“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的两个句子是:,。(2分)【答案】.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解答时结合问题先确定段落位置,然后捕捉关键词句。甲文开头交代“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是“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2)【乙】文的第自然段中写道“我觉得母亲的格言不过是些 下里写人,全 没 有 阳春白雪的高雅。”句 中“下里巴人”的含义是。(1 分)【答案】语言通俗(土)或不上档次。【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结合前文的“她平时说的格言,大多是从外祖父那里捡来的,有的则是她自个儿编的”和后文中“全 没 有 阳春白雪的高雅”可以明白这里的“下里巴人”意思是语言通俗,档次一般。2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伽偷地听着我的动静。【从文中的叠词“悄悄”、“偷偷”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慈爱、细心的母亲。B.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孥翠”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 们 就 去 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絮絮叨叨”一词,表现了母亲因为儿子的不配合而变得心情郁闷,怀旧话多。】C.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算是她老人家留给我的遗言。【一 个“竟”字含有对自己未能及时察觉母亲患病的愧疚,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D.可是,让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晚上,母亲就静静地走了。【“静静”一词,既说明了母亲的去世并没有经历苦痛,十分平静,也侧面说明了我完全没有想到她的离去,十分突然。】【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词语的理解。B 项结合语境可知,此时由于“我”答应了母亲的要求,母亲变得异常兴奋,话也多了。“絮絮叨叨”一词表现了母亲的激动和兴奋之情。故选瓦2 5.【乙】文的第自然段中写道,“我晓得,孩子们要考试了,你忙。”接过我端去的水杯,母亲喝了一口,又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当老师的要把学生娃放心上。”句中母亲朴实的语言说明母亲是一个()的母亲。(多选)(3 分)A.深明大义 B.无私、坚强、伟大C.体谅、理解儿子 D.具有博爱精神【答案】A C 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我晓得,孩子们要考试了,你忙。”一句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体谅,母亲知道孩子忙,不忍心为孩子添麻烦,表现了她的深明大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当老师的要把学生娃放心上”表现了母亲的博爱精神。故选A C D。2 6 .【乙】文中既说“我觉得母亲的格言不过是些 下里巴人,全 没 有 阳春白雪的高雅。”但文章的开头却说“母亲去世多年了,但她的格言还在我耳边回响。”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答:。【答案】不矛盾;母亲说的格言,大多是从外祖父那里捡来的,自然上不了“档次”,但是,母亲的格言却包含着自然、朴素的做人之道,对“我”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是从来源讲,一个是从格言所起的作用讲,所以,二者并不矛盾。【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文章中写到“她平时说的格言,大多是从外祖父那里捡来的,有的则是她自个儿编的”,我 甚 至“觉得母亲的格言不过是些 下里巴人”,说明了母亲的格言很普通,很通俗,但是通俗的格言中却处处蕴含着做人做事的哲理,对“我”有着引导作用,所以作者又说“她的格言还在我耳边回响”,突出了母亲那普通的格言对“我”的重大影响。据此理解作答。2 7 .文章内容鉴赏理解。(4 分)(1)【甲】文中母亲一再表示要带“我”去看菊花,那么,“看花”在文中有何用意?答:。(2)【乙】文节选部分的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答案】(1)母亲希望儿子从观看菊花中得到启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打击,都要勇敢、坚强地活下去。(2)照应前文”她平时说的格言,大多是从外祖父那里捡来的”,对母亲格言的来源起补充说明作用。【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鉴赏。(1)甲文中母亲提出要带“我”去看菊花,她是希望儿子能像菊花一样傲霜斗雪,不在困难面前低头、希望儿子能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更能像菊花坚强的生活,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那种美丽与灿烂。(2)此题考查的是文章的情节安排。文段乙的结尾中“许是受外祖父的影响吧,虽说读书不多,但母亲说起话来颇有文化味儿,张口就是格言竟成了母亲的文化招牌”说明了格言的来源,很好地照应了前文中“她平时说的格言,大多是从外祖父那里捡来的”一句,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六、请从以下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作。(共50分)2 8.文题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地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顺、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费?请 以 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字迹应工整,卷面应整洁。【解析】“我们是一家人”是命题作文。“我们”用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作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我们是一家人”是一道全命题作文,从题目中的引导语看,不是要考生去逐一介绍家人的性格特点,而是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表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美好,从而体现出“我们是一家人”这一主题。生活中能够反映一家人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相互包容,共同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创造幸福的事例应该非常多,稍加回忆,便能选好素材。确定写哪一件事后,同样要先把事情的经过梳理清楚,看看有哪些家人出场,各自承担什么角色,重点写哪个环节、刻画哪个人物。在此基础上,形成文字即可。第二,选材:长辈的关怀、教导;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情深;家庭成员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家庭成员之间化解矛盾和误会。第三,本题要求写记叙文,通过叙述发生在“家”中的一件或几件事,表达出一个主题。注意对家庭各个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还要注意采用恰当的修辞方法,用来增加文采。最后采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悟。【答案】【例文】我们是一家人叔叔家开着一个杂货店,平时经常需要外出进货。前几天,叔叔开着摩托车去城里进货时,一不小心摔了下来,小腿骨折,脑部也受了伤,被送往医院抢救。叔叔一倒下,他们家可就乱套了。因为婶婶是个外地人,腿部有残疾,行动不便,平时只能在家看看店门,煮煮饭,其他活儿根本干了。叔叔家的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四年级,一个才上幼儿园,谁来接送?叔 叔 家 还 有2 亩多地,现在正到了收割季节,谁来帮他家干这个活?还有,叔叔一家人的生计就靠杂货店的营业收入,现在谁来帮着婶婶打理?更为主要的是,爷爷奶奶都体弱多病,不可能长时间在医院照顾叔叔,谁来替换他们?爸爸决定把一大家子人召集起来开个会,商讨对策。商议的结果是:我家、大姑家、小姑家,每家先拿出一万元,解决叔叔看病的费用。白天,三家轮流派人去医院照顾叔叔,如果实在忙,可以请护工。爷爷奶奶先撤回来,帮助婶婶家做饭、照看店铺。小姑父利用去城里上班的机会,帮着进货。大姑、小姑、大姑父和我爸负责帮助收割,我妈负责接送叔叔家的两个孩子上下学。一切安排妥当,大家分头忙开了。做完手术的第三天,叔叔终于脱离危险,苏醒了过来。大家备受鼓舞。三周后,叔叔出院,回家休养。当他看到家中所有的事儿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时,禁不住泪流满面,连声称谢。我妈说,谢什么谢,谁让我们是一家人呢!大姑父、小姑父等人连连称是。爷爷奶奶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点评】这篇作文记叙了叔叔受伤住院,一大家子人立即行动起来,伸出援手,帮助叔叔家渡过难关的经过。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一家有难众家帮”的亲情之爱,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细细品读全文,“我们是一家人”这五个字,随着故事的展开,深深烙进了读者的心中。2 9.文题二: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要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字迹应工整,卷面应整洁。【解析】“那一次,我真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那”意味着事情已经发生,“一次”说明是一段人生经历。可先确定写什么,然 后 再根据“我”的表现或内心感受等进行补题。比如你有过一次难忘的登山经历,在那次登山过程中,你用勇敢战胜恐惧,最终登上山顶,看到美丽的日出。就可把题目补为“那一次,我 真 勇 敢 。再如你有一次生病住院,老师们轮流来帮你补课,你非常感动,这时,就可把题目补为“那一次,我真感动”。补好题目后,再把“那一次”的前因后果理一理,然后依次进行记叙,适当描写和抒情,最后突出“真”,巧妙点题,亮明主旨。【答案】【例文】那一次,我真意外那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一家名为“华芳花卉”的家庭农场。老师介绍说,这家农场专门生产销售各种花卉产品,非常有名气。老板陈华芳40多岁,是一位回乡创业的女性,她小时候因家贫初中没读完就去上海打工了,后来创业成功,手头有上千万元的资金,现在回乡发展。到了“华芳花卉”大门口,只见一位衣着朴实、脚上穿着雨靴的中年妇女,站在保安旁边招呼我们。我以为,她应该是这家农场的一名普通工人吧。谁知这名中年妇女主动介绍说,她就是陈华芳,刚刚在温室里劳动。在我的想象中,一位资产上千万元的女老板,应该穿着时髦、浑身珠光宝气才对。陈华芳这番模样,真让我大感意外。我们跟随着陈总,参观了整个“华芳花卉”农场。温室里各种各样的花儿,一大片一大片的,香气四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参观结束后,我们来到了农场办公楼三楼会议室,观看纪录片。纪录片中,我发现打扮干练的陈总,用流利的英语和外商交谈。咦?她不是初中都没毕业吗?自由提问的时候,我向陈总提出了自己的疑惑。陈总笑了笑说,这也是被逼出来的。当时她在上海打工,为了能和外商打上交道,帮公司的产品打开销路,就自学起了英语,并且一直坚持了下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