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试卷(江苏卷).pdf
阅卷人得分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试卷(江苏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 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共14题;共2 8分)1.(2 分)核酸和蛋白质都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元素都有C,H,O,NB.细胞内合成新的分子时都需要模板C.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分布D.高温变性后降温都能缓慢复性【答案】D【解析】【解答】A、核酸的构成元素有C,H,O,N,P;蛋白质的构成元素有C,H,O,N,还有的蛋白质含有S,A 正确;B、核酸合成是指DNA或 RNA的合成,是需要模板的;蛋白质合成过程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需要模板,B 正确;C、核酸分为DNA和 RNA,细胞核和细胞质都存在,细胞核进行DNA复制和转录是都需要酶,酶的本质是蛋白质,C 正确;D、蛋白质高温变性后无法复原,D 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1)核酸,蛋白质和多糖是生物体内的大分子物质,它们都是有单体构成的。(2)核酸生物体中的遗传物质,由C、H、O、N、P 元素组成;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基本单位是核甘酸。(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由 C、H、0、N 元素组成,此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基本单位是氨基酸。(4)经过高温处理,DNA可以复性,蛋白质不可以复性。2.(2 分)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细胞的更新包括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B.造血干细胞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未分化的细胞C.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D.凋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答案】A【解析】【解答】A、组织的更新包括细胞的分裂增殖和细胞的分化,A 正确;B、造血干细胞是经过分化的细胞,但不是高度分化,它能继续分化成其他细胞,B 错误;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C 错误;D、凋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非特异免疫,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的范畴,D 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1)多细胞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要经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逐渐发育为成体。生物体内,也不断地有细胞衰老死亡,需要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加以补充。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不会发生改变的。(2)成熟个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是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化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称为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是细胞主动发生的,对生物体有利。衰老的细胞可以通过溶酶体或吞噬细胞清除,这个过程属于免疫调节中的非特异性免疫。o:p3.(2 分)细胞可运用不同的方式跨膜转运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速度既与浓度梯度有关,也与分子大小有关B.小肠上皮细胞摄入和运出葡萄糖与细胞质中各种溶质分子的浓度有关C.神经细胞膜上运入K+的载体蛋白和运出K+的通道蛋白都具有特异性D.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重吸收氨基酸【答案】B【解析】【解答】A、自由扩散是高一低浓度的,物质主要通过细胞膜的间隙进入的,分子越小进入细胞越容易进入细胞,A 正确;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主动运输,跟溶质分子的浓度无关,B 错误;C、通道蛋白是一种蛋白质,不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功能不同,体现了蛋白质的特异性,A 正确;D、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重吸收属于主动运输,D 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1)小分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对比如下: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 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02,0 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2)大分子、颗粒性物质的运输方式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而 安HE*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胞吞:细胞外一细胞内,消耗能量,如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摄食等。o:p 胞吐:细胞内一细胞外,消耗能量,如 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等分泌蛋白的分泌。4.(2 分)如图表示人体胃肠激素的不同运输途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人寸A.胃肠激素都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B.内分泌腺细胞不可能是自身激素作用的靶细胞C.图中组织液含有激素,淋巴因子、尿素等物质D.不同胃肠激素的作用特异性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运输途径【答案】C【解析】【解答】A、胃肠激素有的在消化道里起作用,A 错误;B、性腺属于内分泌腺,它所分泌的激素可以作用于自身,B 错误;C、组织液属于内环境,内环境有激素、淋巴因子、尿素等物质,C 正确;D、不同胃肠激素的作用特异性取决于靶细胞上受体的特异性,激素一般是通过体液循环进行运输的,D 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2)正常情况下,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中存在的物质就属于内环境成分,包括:消化或呼吸系统吸收的物质:如 02、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血浆蛋白等。o:p代谢废物:如 水、8 2、尿素、尿酸、氨 等。o:p 细胞合成的分泌物:如 激 素、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组织胺、纤维蛋白原等。o:p5.(2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常用于商业化生产:其过程一般为:无菌培养物的建立培养物增殖一生根培养一试管苗移栽及鉴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为获得无菌培养物,外植体要消毒处理后才可接种培养B.组织培养过程中也可无明显愈伤组织形成,直接形成胚状体等结构C.提高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有利于诱导生根D.用同一植株体细胞离体培养获得的再生苗不会出现变异【答案】D【解析】【解答】A、在进行操作时,需要首先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后面愈伤组织的杂菌污染,A正确;B、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脱分为形成愈伤组织还是胚状体,这个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和配比比例,B正确;C、培养基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例高,有利于促进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C正确;D、虽然用同一植株体细胞离体培养,但是在培养的过程有多种外界因素的刺激,是有可能发生变异的,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如下:外植体 畛 冬 愈 伤 组 织 受 逐 胚状体,生 生 芽 盘 生 生 根 老 王 喷 管 苗。(3)再分化过程中会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来诱导愈伤组织在分化,两种激素比例的高低,形成的作用效果不容: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分化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促进愈伤组织生长6.(2分)在脊髓中央灰质区,神经元a、b、c通过两个突触传递信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 兴奋则会引起的人兴奋B.b兴奋使c内N a+快速外流产生动作电位C.a 和b 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D.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答案】C【解析】【解答】A、a 兴奋要引起人的兴奋,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从题干中无法得知反射弧的完整性,A错误;B、N 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B错误;C、a 和b 都属于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都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面的受体,从而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C正确;D、人体有些神经活动的中枢位于脊髓,失去脑的调控,可以完成一些低级反射活动,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起点是感受器,终点是效应器。(3)静息时电位膜电位:内负外正,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外 流;兴奋时动作电位膜电位:内正外负,膜对N a 的通透性增加,N a,内流。(4)兴奋的传递过程:o:p神经冲动一轴突末梢一突触前膜内侧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方式:胞 吐)一神经递质扩散通过突 出 间 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化学本质:糖蛋白)结合一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o:p o:p7.(2 分)A和 a,B和b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叙述正确的 是()A.多细胞生物体内都同时进行这两种形式的细胞分裂B.减数分裂的两次细胞分裂前都要进行染色质DNA的复制C.有丝分裂的2个子细胞中都含有A a,减 数 分 裂I的2个子细胞中也可能都含有AaD.有丝分裂都形成AaBb型2个子细胞,减数分裂都形成AB、Ab、aB、ab型4个子细胞【答案】C【解析】【解答】A、多细胞生物体的减数分裂只有在生理期才会进行,两种分裂不都是同时进行的,A错误;B、减数分裂只进行一次DNA的复制,B错误;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跟母细胞一样,都含有Aa;减数分裂I期发生异常,若同源染色体未发生分离,减数分裂I期生产的两个子细胞可能含有Aa,C正确;D、有丝分裂都形成AaBb型2个子 细 胞,由于A和a,B和b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则减数分裂能得到两种类型(AB、ab或Ab、aB)的子细胞,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对比如下: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的次数及时期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一次,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分裂次数两次一次联会、四分体时期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有,在减数分裂I的前期无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在减数分裂I的后期无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有,在减数分裂n的后期有,在后期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及时期减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时不变子细胞中核遗传物质的组成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分裂过程中形成纺锤体有有二者联系减数分裂是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8.(2分)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的生物之间均存在生殖隔离B.种群中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害虫种群产生抗药性,是一种共同进化的现象D.水葫芦大量生长提高了所在水体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答案】B【解析】【解答】A、不同的种群的生物之间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迁入和迁出会影响种群数量,继而影响基因频率,B正确;C、种群抗药性在使用农药前已经存在,大量使用农药对种群的抗药性起到选择的作用,C错误;D、水葫芦大量生长会造成其他生物数量的减少或消失,不利于物种的多样性,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1)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2)迁入和迁入会影响种群数量,进而会影响基因频率。(3)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4)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9.(2分)某地区积极实施湖区拆除养殖围网等措施,并将沿湖地区改造成湿地公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公园生物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公园建成初期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在繁殖季节,白鹭求偶时发出的鸣叫声属于行为信息D.该湿地公园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答案】D【解析】【解答】A、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A错误;B、公园初期草本植物占优势,说明还有其他的植物,会形成一定的垂直结构,B错误;C、通过物理信号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C错误;D、湿地公园的旅游观赏属于直接价值,蓄洪防洪属于间接价值,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群落的演替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3)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分类物理信息:鸟类求偶时发出的鸣叫。化学信息:昆虫交尾时,虫体放出的性激素招引异性前来交尾。行为信息:蜜蜂找到蜜源后,回蜂巢起舞通知同伴。(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潜 在 价 值(尚不清楚的价值)、间 接 价 值(生态功能)、直接价值(有实用意义和非实用意义)。o:p10.(2分)分析黑斑蛙的核型,需制备染色体标本,流程如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蛙红细胞替代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B.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诱导染色体数加倍C.低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D.染色时常选用易使染色体着色的碱性染料【答案】D【解析】【解答】A、蛙的红细胞是无丝分裂,整个过程没有染色体的,A错误;B、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错误;C、用低渗溶液处理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适当的分散,C错误;D、染色体易被碱性染色着色,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黑斑蛙的核型实验原理:在正常动物体中,骨髓是处于不断分裂的组织之一,给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可以使处于分裂的细胞停滞于中期。利用碱性染料可以将染色体着色,有利于观察蚌的核型。(2)操作要点:取出的骨髓细胞要经过低渗溶液的处理,这个操作可以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适当的分散;用甲醇冰醋酸来固定,使染色体保持完好的形态;碱性染料对染色体着色,易于在显微镜下分辨和观察。o:pIL(2 分)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工程和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培养和早期胚胎培养的培养液中通常需要添加血清等物质B.早期胚胎需移植到经同期发情处理的同种雌性动物体内发育成个体C.猴的核移植细胞通过胚胎工程已成功地培育出了克隆猴D.将骨髓瘤细胞和B 淋巴细胞混合,经诱导后融合的细胞即为杂交瘤细胞【答案】D【解析】【解答】A、培养液需要营养物质,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A 正确;B、同期发情处理可以保证胚胎移植前后的相同的生理环境,B 正确;C、克隆猴是通过胚胎工程实现的,C 正确;D、诱导后融合的细胞需要在经过选择才能得到杂交瘤细胞,D 错误。故答案选:D【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条件:营养条件;无菌、无毒的环境;温度、pH和渗透压;气体环境等,其中营养条件包括:无机物(无机盐);有机物(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等);天然成分(血清等)。(2)胚胎移植时候要对受体的雌性动物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保证胚胎移植前后在相同的生理环境中发育,由于个体的发育。(3)胚胎工程必须经过胚胎移植技术才能获得后代。(4)骨髓瘤细胞和B 淋巴细胞混合,经诱导后融合后会形成B-B细胞、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因此得到的融合细胞还需要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选择出杂交瘤细胞。o:p12.(2 分)采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进行质壁分离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镶子撕取的外表皮,若带有少量的叶肉细胞仍可用于实验B.将外表皮平铺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直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状态C.为尽快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应在盖玻片四周均匀滴加蔗糖溶液D.实验观察到许多无色细胞,说明紫色外表皮中有大量细胞含无色液泡【答案】A【解析】【解答】A、叶肉细胞有原生质层与大液泡,可以发生质壁分离,且细胞中有叶绿体,因此,撕取的外表皮,若带有少量的叶肉细胞仍可用于实验,A 正确;B、先要将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用低倍镜观察,B 错误;C、盖玻片盖到载玻片上,实际操作中只能从载玻片的一侧滴加,从另外一边引流,无法从四周滴加的,c 错误;D、观察到许多无色细胞是少量的死细胞,不能说明紫色外表皮中有大量细胞含无色液泡,D 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1)质壁分离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内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2)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实验材料的选择,必须选择有大液泡并有颜色的活植物细胞,因为只有活细胞的原生质层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否则,不会出现质壁分离。新鲜紫色洋葱鳞茎外表皮是进行此项实验的较理想材料。它既容易被剥离而制成临时装片,又很容易在显微镜下观察。(3)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13.(2 分)下图是剔除转基因植物中标记基因的一种策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G01SMGG01SMGA.分别带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两个质粒,都带有T-DNA序列B.该方法建立在高转化频率基础上,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须转到不同染色体上C.若要获得除标记基因的植株,转化植株必须经过有性繁殖阶段遗传重组D.获得的无筛选标记转基因植株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D【解析】【解答】A、农杆菌转化法的核心是农杆菌的T-DNA能插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故两个质粒都必须带有T-DNA序 列,A 正确;B 和 C、农杆菌转化法的转化频率是很高的,共转化后,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必须转到不同染色体上才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得到无筛选标记转基因植株,B、C正确;D、T-DNA是比较短小的基因小片段,T-DNA插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属于基因重组的范畴,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1)农杆菌的特点:农杆菌细胞内含有T i质粒,当它侵染植物细胞后,能将T 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的DNA)转移到被侵染的细胞,并且将其整合到该细胞的染色体DNA上。(2)农杆菌转化法步骤:目的基因插入T i质粒的T-DNA中一转入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一目的基因插入植物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上一目的基因表达。(3)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缺失、重复、易位、倒位 v:shapetype v:.strokev:formulasv:fv:fv:fv:fv:fv:fv:fv:fv:fv:fv:fv:fv:patho:lockv:shapev:imagedatao14.(2分)某同学选用新鲜成熟的葡萄制作果酒和果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果酒发酵时,每日放气需迅速,避免空气回流入发酵容器B.果酒发酵时,用斐林试剂检测葡萄汁中还原糖含量变化,砖红色沉淀逐日增多C.果醋发酵时,发酵液产生的气泡量明显少于果酒发酵时D.果醋发酵时,用重倍酸钾测定醋酸含量变化时,溶液灰绿色逐日加深【答案】A【解析】【解答】A、制作果酒利用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会产生C02.因此每日需要放出CO?.同时避免空气进入,A正确;B、果酒发酵利用的是葡萄汁中的葡萄糖,随着发酵进行葡萄糖含量减少,用斐林试剂检测的话砖红色沉淀减少,B错误;C、果醋发酵是有氧环境下进行的,若以酒精为底物进行醋酸发酵,发酵液产生的气泡量明显少于果酒发酵时,若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醋酸发酵,发酵液产生的气泡量与于果酒发酵时相当,C错误;D、重铭酸钾是用来检测酒精的,不能检测醋酸,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1)果酒制作的原理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果醋制作的原理是利用醋酸菌将糖分解成醋酸。(2)果酒发酵过程中前期通氧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进行大量的增殖;后期密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3)果醋发酵过程中,无论利用糖源或酒精,都需要在有氧的环境下进行,在缺氧的情况下错酸菌会死亡。(4)检测酒精利用的重辂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酒精与橙色的重铭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7分。除特别说明外,没空1分。(共5题;共57分)1 5.(1 1 分)线粒体对维持旺盛的光合作用至关重要。下图示叶肉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虚线框内示“草酰乙酸/苹果酸穿梭”,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o 当出现X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不分离现象,出现的卵细胞的类型有:aXBXB,a o,这种情况下与正确的精子结合后产生合子基因型为:AaXBXBXb,AaXbO,AaXXBY,AaYO故填: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aXBXBX AaXbO,AaXBXBY,AaYO。(5)正常的一对果蝇的杂交后代雌雄比例为2:2,现在题干中的雌雄比例为2:1,说明雄性个体有死亡的,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是来自亲本的雌性,说明雌性个体中有隐性致死基因。雌性个体中有隐性致死基因,则F2雌性的基因型为XDXJ F2雄性的基因型为X D Y,则产生的后代F3的基因型有,雌性:1/2XDXD、1/2XDX%雄 性:XDY,XdY(致死),此时雌性:雄性=2:1;若假说成立,继续对其后代已进行杂交,后代为:3XDXr 1XDX 3XDY、IXdY(致死),所以,雌雄比为4:3。故填:雌;4:3。【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属于特殊的分离定律。试题分析部分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总分:85分分值分布客观题(占比)28.0(32.9%)主观题(占比)57.0(67.1%)题量分布客观题(占比)14(73.7%)主观题(占比)5(26.3%)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大题题型题目量(占比)分 值(占比)非选择题:共 5 题。共 57分。除特别说明外,没空1 分。5(26.3%)57.0(67.1%)单项选择题:共 14题,每题2 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4(73.7%)28.0(32.9%)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序号难易度占比1普通(47.4%)2容易(15.8%)3困难(36.8%)4、试卷知识点分析序号知识点(认知水平)分 值(占比)对应题号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0(2.4%)92动物细胞培养技术2.0(2.4%)113物种的概念与形成2.0(2.4%)84激素与内分泌系统2.0(2.4%)45群落的结构2.0(2.4%)96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0(2.4%)67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2.0(2.4%)68体液免疫12.0(14.1%)179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11.0(12.9%)1610遗传信息的翻译12.0(14.1%)1711内环境的组成2.0(2.4%)412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2.0(2.4%)813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13.0(15.3%)13,1814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2.0(14.1%)1915质壁分离和复原2.0(2.4%)1216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13.0(15.3%)6,1617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2.0(2.4%)118细胞观察实验2.0(2.4%)1019果酒果醋的制作2.0(2.4%)1420免疫学的应用12.0(14.1%)1721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11.0(12.9%)152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详细)11.0(12.9%)1823细胞分化及其意义2.0(2.4%)224干细胞的概念、应用及研究进展2.0(2.4%)225群落的演替2.0(2.4%)926自然选择与适应2.0(2.4%)827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12.0(14.1%)1928蛋臼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2.0(2.4%)129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2.0(2.4%)530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2.0(2.4%)53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11.0(12.9%)1532伴性遗传12.0(14.1%)1933细胞融合的方法2.0(2.4%)1134细胞的凋亡2.0(2.4%)235.血糖平衡调节11.0(12.9%)1636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2.0(2.4%)1137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11.0(12.9%)1538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11.0(12.9%)1539遗传信息的转录12.0(14.1%)1740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2.0(2.4%)141胚胎工程的概念及其技术2.0(2.4%)1142反射的过程2.0(2.4%)64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2.0(2.4%)74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0(2.4%)945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2.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