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测试题.docx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测试题 第一篇: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 姓名: 班级: 总分: 一选择题3分×1545分 1.以下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一颗葡萄的重量约5kg B甲型HINI流感病毒的长度约l cm C人的正常体温约37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l08 km/s 2.一位同学做“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试验,她认为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于是她在两块相同的玻璃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进行试验探究。她认为“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测与假设 C、进行试验 D、分析论证 3. 对于光速的大小,下面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 A. v水v空气v玻璃 B. v空气v水v玻璃 C. v玻璃v水v空气 D. v空气v水v玻璃 4.以下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排列的依次是 A分子 夸克 质子 电子 B分子 原子核 质子 夸克 C原子核 电子 质子 分子 D分子 原子 质子 原子核 5.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s可知 t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确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6.关于声现象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发声的物体确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不会马上消逝 B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 C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 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7.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2:1,运动时间之比3:4,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A1:2 B.4:3 C.2:3 D.3:2 8.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0cm、9.21cm、9.20cm,则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测量结果最终应记作9.20cm 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 C9.21cm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 D9.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有意义的 9.关于光的反射,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月夜迎着月光走,水是暗的;背着月光走,水是亮的 B发生镜面反射时,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而发生漫反射时,只有部分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反射面粗糙不平常,光照上去不遵循反射定律 D有的黑板不能使教室里的每个学生都看清楚上课的老师写的粉笔字,这是因为黑板发生漫反射的缘由 第1页 10.以下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B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 C小孩沿滑梯下滑的过程 D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 1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动身,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下图,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12.如下图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松软的泡沫塑料,慢慢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慢慢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试验说明白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需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慢慢削减 13.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缘由 A视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B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C读数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不精确 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 14.以下哪些现象不属于扩大现象 A卫生球放在箱子中,过几天箱子中充溢了樟脑气味 B一杯水中放入一白糖,过了一会儿水变甜了 C洒水车将水喷洒在地面上 D长期堆在墙角边的煤,把墙内也染上了黑色 15. 试推断以下哪一组都是光源 A. 电池和萤火虫 B. 电池和烛焰 C. 萤火虫和月亮 D. 萤火虫和烛焰 二填空题2分×1020分 16.单位换算: 125.2cm= _ nm 25 m/s=_ km/h 17.如下图,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音调从高到低依次是 _ ;假如敲击瓶子,音调从高到低依次是 _ 。 18.如图;将铁丝紧密的缠绕在铅笔上,共缠30圈,读出30圈铁丝的宽度 cm,铁丝的直径是 cm;假如测量时缠绕的不紧密将会使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第2页 19.如下图的是月球影区的分布图,当人随着地球运动到_区时,会看到日全食,运动到_区时会看到日偏食,运动到_区时,会看到日环食 20.一辆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第1s内通过5m,第2s内通过20m,第3s内通过20m,第4s内通过 5m.则此汽车在最初 2s内的平均速度是_m/s,中间 2s内的平均速度是_m/s,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m/s. 三试验探究题2分×11=22分 21.将一根胡琴弦(或尼龙丝)的一端绕结在桌子一端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砝码,并用A、B两个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三角尺弹所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 探讨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跟哪些因素有关? 保持弦的粗细和发音部分弦的长度相同,留意弦越紧,音调越 。 保持弦的粗细和松紧程度相同,留意发音部分的弦越长,音调越 。 保持弦发音部分的长度和松紧程度相同,留意弦越细,音调越 。 试验结论:弦乐器的音调取决于弦的 、 和 。 四.作图题 22. 如下图,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画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镜面的位置 23. 一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如下图,请画图确定光源的位置。 第3页 五计算题7分+6分=13分 24某街区的道路如下列图所示,一歹徒在A处作案后沿AB以5m/s的速度逃跑,到达B处时停留1 s,接着沿BC以6m/s的速度逃跑,AB与BC垂直。在歹徒经过AB中点时,被警察觉察,警察并马上从A动身沿AC拦截,结果在C处恰好将歹徒抓获求: 1歹徒从被觉察到被抓捕归案共阅历了多少时间? 2警察追捕歹徒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5.一列长150米的火车正在匀速行驶,一名视察者站在路基旁的一个平安位置测量出整列火车通过他共用时7.5秒求: 1这列火车的速度为多少? 2假如这列火车从威海到济南的平均速度正好等于这个速度,威海到济南的距离约为550千米,则火车从威海到济南需用多少小时? 3假如火车以这个速度穿越一条长为850米的隧道,则需要多少时间? 第4页 其次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贵州望谟三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 范围:13章 总分:100分 出题:蒙锡奇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面关于声现象的一些表达,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确定能够听到声音 B.太空中的宇航员可以干脆用语言沟通 C.雷声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 D.狗趴在地上睡觉,耳朵贴着地面,很简洁觉察人走动,是因为狗的耳朵特别灵敏 2.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A人耳有故障 B.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波响度不够大 C翅膀振动不产生声波 D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小 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与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4.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限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挡琴弦振动发声 5.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6.小明拍完毕业照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照,摄影师应实行的方法是 A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B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向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C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D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7.检查视力时,人眼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可是检查视力的房间东西墙壁最大的距离为3.5m,此时,眼科医生把视力表挂在东墙上,在西墙上挂一面大平面镜,此时被检查者应面对西坐在平面镜前合理的位置是 A距镜面3m B.距镜面2m C距镜面1.5m D.距镜面1m 8.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取决于 A镜面的大小 B.视察者的位置 C.物体的大小 D.物体与镜面的距离 9.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能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10.某人以1m/s的速度沿着平直的河堤行走,他在清静的河水中的倒影相对于河堤的速度是 A.1m/s B.0.5m/s C.0 D.2m/s 11.潜入游泳池水中的运动员仰头看体育馆墙壁上的灯,他看到的灯的位置 A.比实际位置高 B.比实际位置低 C.与实际位置一样高 D.条件缺乏无法推断 12.“女高音歌颂家和“男高音歌颂家,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有可能 13.下面几个现象中与光的反射有关的是 A.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B.通过汽车的观后镜看车后方情景 C.晚上看到的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光 D.利用激光给隧道准直 14.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电子钟示数的图像如图,这时的实际时刻是 A21:10 B10:21 C10:51 D12:01 15.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1/15秒,据此,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A 大于11.3米 B 小于22.6米 C 小于11.3米 D 大于22.6米 二、 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 声是由物体的_ _ 产生的,声的传播需要 。 2.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温度_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 m/s。 3. 声音三个特性为_ 、_ 、_ 。音调的凹凸由发声体的 _确定,响度是由声源的 _确定的。 4. 限制噪声要从_ 、_ 、_ 三个方面入手。 5. 蝴蝶的翅膀每秒钟振动 五、六次,它所发出的生硬低于20 Hz,为_ 波,而海豚能能发出振动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为 _波。上述两种频率的声音,人耳_ 听见(“都能或“都不能)。 6.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放射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缘由是 _ _。 7.蛇是一种可怕的动物,经常将头帖子地面上,对外界声音的刺激特殊灵敏,但蛇没有耳朵,它利用_ 方式来“倾听敌人的声音。 8.神话中的孙悟空一个跟斗飞行的距离是十万八千里约为5.4×104 km,设翻一个跟斗的时间是1s,则孙悟空飞行的速度_真空中的光速填“>“ > 了解透镜的种类。 > > 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相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 >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 了解透镜在投影仪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 >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实力。 > >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 >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 >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 >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相识透镜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1.凸透镜和凹透镜相识: 先让学生视察眼镜镜片,看看近视镜片和远视镜片有什么不同,然后学生出示各种各样的透镜:有的中间厚边缘薄,有的中间薄边缘厚,并画出板图如课本图311所示。再说明透镜是组成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 照课本图312简洁介绍一下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对于光心,让学生知道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即可。 2.想想做做 做课本图313的试验来探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让学生分组做,最好人人动手,以增加学生的体验,要使学生对凸透镜这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对光的作用了解得充分一些。这个试验,可以在阳光下做,也可用平行光源可用手电筒代替,但距凸透镜要远些做,还可利用平行光源、光具盘和凸透镜演示。试验时,可以量出焦距。 用凹透镜代替凸透镜试验,可以说明凹透镜不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对光有发散作用。3.焦点和焦距 根据试验现象画出板图如课本图314所示。介绍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并在板图上用符号标出。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进一步说明: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由于光线通过它的两侧外表发生两次折射造成的; 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 凸透镜外表的凸起程度确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外表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确定的。 (三)课堂小结,作业. 1、拿两块透镜让学生测出焦距。这个问题已经在"想想做做"的栏目中做过了,这里让再做一遍,是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让他们知道,不同的透镜焦距是不同的。 2、焦距短的透镜偏折得更多些。 3、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就可以变成平行光。这里利用了前面学过的光路可逆性。 其次课时、生活中的透镜 一、目 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阅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能简洁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运用,获得胜利的愉悦。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1照相机 先出示真实的照相机,让学生细致视察照相机的镜头,使他们比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指出它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 想想做做 自制模拟照相机,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有较直观、深刻的印象。同时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 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可照图322所示。本制作所用材料比较简洁,可由学生自己去找,也可由老师准备。最好每人一套。 找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也可用硬纸板折叠成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屏幕。屏幕可以用半透亮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制作。把较小的圆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内。这样模拟照相机就做成了。 把模拟照相机对准某个人或物体,拉动纸筒变更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就能使物体在屏幕上形成一个清晰倒立的像。通过获得清晰像,让学生感受照相的过程。通过视察,可以知道,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 投影仪是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仪器,照图324介绍投影仪的构造。让学生细致视察投影仪的投影镜头,演示利用凸透镜可以使物体成放大的像:把投影仪上的反光镜取下,使光线干脆照射到天花板上,调整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像,让学生细致视察像的大小、正倒。也可用幻灯机演示。通过演示,让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有较深的印象。 3放大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也是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让学生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并变更放大镜到字的距离,视察字的放大状况。说明利用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同一侧。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有一初步的印象。 课后作业: 1、手持凸透镜在窗户和与室内的白墙之间移动,移到某个位置时,窗框外的景物能在墙上形成一个清晰、倒立的像。 2、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时,有两个位置可以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清晰的像。离灯泡较近的位置,像是放大的;离灯泡较远的位置,像是缩小的。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3、找一块透亮的硬塑料板或平板玻璃,在上面滴一滴水即可用来视察。用它看书上的字,字就被放大了。小水滴就是一个凸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目 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实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视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二、教学过程: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凸透镜。他们都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像。照相机所成的像比物体小,而投影仪所成的像比物体大;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然后让学生提出猜测: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而投影仪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看来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跟物体和像的相对位置有关;无论照相机还是投影仪,物体和所成的像都在凸透镜的两侧,而在放大镜中,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一侧,看来像的正倒很可能跟它与物体是否在同侧有关。 制订试验支配,指导学生做试验,验证上面的猜测是否正确。 试验前先向学生介绍试验装置和做法,使学生明白试验探讨什么和怎样去探讨。在学生知道了试验的目的和做法以后,让学生依据课本中列出的试验步骤独立地去试验、视察。课本上没有用光具座来做试验,是考虑到许多学校没有或只有数量很少的光具座。假如有用光具座做试验,会便利些。 照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先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调整光屏与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视察像的大小、正倒,分别测量物体、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把数据记录课本上的表格中。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几个厘米,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当蜡烛移到透镜的焦点时,在光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 接着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这时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用眼睛干脆对着凸透镜视察蜡烛的像。 在学生试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让他们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知道: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慢慢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慢慢变大;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可与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对比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2虚像和实像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向学生说明这个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的虚像。可以回顾平面镜成虚像的状况,使学生明白实像与虚像的区分。 想想议议 学生们知道了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之后,让他们根据上面探究的结果,探讨并总结什么状况下凸透镜成实像,什么状况下成虚像,凸透镜所成虚像与平面镜所成虚像有什么相同之处。 3再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一步相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 照相机原理和构造 照相机是人们经常接触的东西,了解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是有文化的公民应当具有的科学常识。可以用照相机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比照讲解: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机壳相当于暗室,被拍照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要远远大于焦距才能在胶卷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为了使学生比照相机的构造和运用了解得更实际些,可向学生介绍照相机的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和运用方法,主要是调焦环、光圈和快门。假如有照相机实物,做照相示范就更好。还可以让学生谈自己照相的体会,如何才能把相片照好,提兴奋趣,活跃思维。同时可以问一些这样的问题,例如:为了使照片上人像大一些,照相时人应当靠近还是离开照相机一些? 投影仪的原理和构造 投影仪的构造主要有:镜头、投影片、聚光镜、光源和反光镜等部分。光源是用来照亮投影片的;聚光镜为一组凸透镜,其作用是聚光,增加投影片的亮度;反光镜是平面镜,其作用是把射向投影片的光反射到屏幕上。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讲解并描述投影仪的原理和基本构造,应指明投影片相当于上面试验中的蜡烛物体,天花板相当于光屏,镜头起凸透镜的作用。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所以在幕上能成放大的实像。 在介绍投影片时,需指出投影片应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并且距焦点较近,在天花板上才能得到正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原理 凸透镜作放大镜,就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放大的虚像这一原理。 三、课堂小结,课外作业 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当铅笔由靠近水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水瓶会看到铅笔尖慢慢变长,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突然变更方向。 用凸透镜做试验,当铅笔由靠近凸透镜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凸透镜会看到铅笔慢慢变大,而形态保持不变,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也会突然变更方向。所用的凸透镜焦距要比较短 "傻瓜相机"也有光圈和快门,只不过它们都安装在机身里面,傻瓜相机内部增加了一些电子、机械设备,可以根据光线的明暗程度自动调整光圈、快门,不需要人工调整,傻瓜相机也能自动聚焦,不需要手动调焦。 第6节奇异的眼睛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学问与技能 > > 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望见物体的过程。 > > 了解近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与方法 > > 动手自制照相机,相识照相机的原理。 > > 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对比,了解眼睛看物体的机理。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 > .能自觉爱惜视力,留意用眼卫生。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眼睛成像的机理,相识近视眼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眼睛成像是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应用。照相机与眼睛有相像的结构,自制照相机,能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有较直观、深刻的印象。因此,对眼睛成像的相识,可以从自制照相机起先。通过生理学中的眼模型或课件,将生理眼抽象成简化眼模型。将自制照相机与简化眼对比,使学生相识到眼睛可以看成是精致的照相机,眼球中的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人眼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这就是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探讨照相机可以使我们相识眼睛是怎样成像的。反过来,科技工作者们对眼睛结构的进一步探讨,又促进了照相机的不断进展,特别是变焦照相机的出现,是仿生学的一个重要典范。 眼睛与传统照相机的比较: 眼睛 照相机 结构 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瞳孔 光圈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底片有感光材料 成像 缩小、倒立、实像 缩小、倒立、实像 调整作用 像距不变,当物距减小或增大时,增大或减小晶状体的曲率以减小或增大焦距,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焦距不变,当物距增大或减小时,减小或增大镜头到底片间的距离,使物体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 对近视眼成因的探究,是这节内容的难点。试验探究中,应突出以下思维过程: 近视镜与凸透镜组合,确定近视眼视网膜的位置; 拿开眼镜,光屏像变模糊,表示是近视眼看物体的情形; 向透镜移动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是近视眼实际成像的位置;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近视眼的凸透镜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放一个凹透镜,能使从物体发出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 此探究过程还可以再作绽开,增加一些环节,如可以在与之间,保持光屏与透镜位置不动,移动蜡烛,使之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的蜡烛位置表示拿开眼镜的近视眼能够看清楚物体的位置。 明白了近视眼的成因,应向学生介绍一些眼保健学问如眼睛保健操等,还应在课下走向社会,进行一些近视眼方面的调查,使学生相识对眼保健的重要性。 对于远视眼的介绍可以接受与近视眼成因类比的方式,并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 二材料准备与试验设计 1.试验材料准备 本节教学需要准备的材料如下:近视眼镜、蜡烛、凸透镜、光屏、自制相机等。 2.试验设计 1眼球仪J3303型中装有变曲率透镜,由成人眼球、光源、校正镜片,活动成像显示屏及底座组成。可以用来讲解眼球结构,并能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远视的原理及订正的方法,也可以讲解光路成像。 2对近视眼成因的探究,可以在学具的光具座图4-6-2上进行,这样有利于读数。 三、作业 一"自我评价"参考答案: 1.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正常眼。 2.照相机的基本运用参数见"参考资料"中的相关内容。 二"物理在线"指导 立体视觉是由两眼观物的不同视角而产生的视觉效果。在"参考资料"中有关于立体电影的内容,老师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辅导。 第7节 通过透镜看世界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学问和技能 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阅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阅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试验操作过程。 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爱好。 增加学生的自然审美实力,培育酷爱自然、酷爱科学的情感。 进一步形成科学的相识观。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凸透镜自行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两个动手操作过程。 三、教学过程 1显微镜 讲显微镜之前,可以先复习一下放大镜。用放大镜可以看清书本上的小字等较小的物体,要想看细胞等特殊小的物体,用一个放大镜就无能为力了,这就引入了显微镜。 从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凸透镜又能成放大的虚像,引导学生去思索:先用一个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教学时可以在投影片画一小物体,先让学生细致视察投影片画面上的这个物体,再把投影片放到投影仪上,让学生视察屏幕画面上的这个物体,然后让学生拿着放大镜再去视察这个物体。说明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是利用两个透镜放大作用的组合制成的。这里可以让学生讲一讲感受。 照课本图351介绍显微镜的结构。特别要强调两个透镜的组合作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育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学问的实力。 2望远镜 学过显微镜之后,学生知道了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可以制成显微镜,显微镜的物镜距离要视察的物体较近,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假如利用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 照课本图352介绍望远镜的结构。利用望远镜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主要是由于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眼睛的瞳孔要大得多,它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光明。对于视角的问题,只要作简要的介绍, 让学生知道有这么一个概念,不要求学生完全理解。主要还是要强调两个透镜的组合作用。 课本中主要介绍了开普勒望远镜,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类型的望远镜,扩高校生视野。 3动手动脑学物理 1、这个试验可以让学生做一下,但要留意平安,不要让烧热的玻璃珠遇到身体。 2、把放大倍数较大焦距较短的凸透镜放在靠近眼镜的位置时,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个放大镜位置对调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为了使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楚,就要使物体放大,所以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假如两个放大镜焦距相同,就没有放大作用了。 第8节 走进彩色世界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学问和技能 > >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谱的概念。 > > 了解光的三基色,相识色光的混合。 2、过程与方法 > > 阅历关于色光混合的试验探究。 > > 体验利用计算机软件了解自然原理的探究过程。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 > 形成色光合成白光的观念,具有敬重事实的科学看法。 > > 增加学生对色散的爱好和体验。 二、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了解色光的三原色是本节的重点,教学过程中支配的探究以及探讨等活动都主要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进行。 三、教学过程 1.光的色散 以老师和小聪、小明的对话形式绽开,讲解并描述了牛顿觉察光色散的试验和色光合成白光的试验,介绍了光的色散和光谱的概念。教材可读性强,这部分的教学,可以先支配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色散"的试验。 做好色散试验,是这节课胜利的关键。为此,老师可多准备一些三棱镜,让学生视察太阳光的色散,相识光谱,获得对色散现象的感性相识和对太阳光谱美的体验。 用棱镜做色散试验时,假如阳光缺乏够,也可利用投影仪的光,或灯泡的光,效果都比较志向。视察光色散的方法很多,假如没有足够多的三棱镜,教学中可以接受其他的方法。如利用平面镜和水来使白光色散,把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生活中也有许多色散的现象,如:雨后天空出现的美丽彩虹,阳光透过养鱼缸在墙上出现彩色光带等,这些例子老师可适时补充。 关于教材中图4-8-2所示色光合成白的试验,不要求演示,只是作为物理学史简洁介绍即可。 介绍光谱,可简洁介绍"光谱是人类获得遥远天体信息及原子内部信息的主要途径"的一些高科技实例,展示科学的魅力,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习物理的爱好。 2.光的三原色。 有关"颜色之谜"的活动,内容丰富、充溢,试验新颖,趣味性强。应让学生在自由的气氛中自主快乐地学习,在动手中相识科学概念。可以让学生用放大镜视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学生会觉察,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画面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条合成的,教材图4-8-7展示的就是这种情景。在此基础上,介绍色光的三原色,有利于学生理解。 教学中,不要学生死记三原色光合成的图示教材图4-8-6,而应让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去相识色光合成的效果,在试验活动中获得感性相识。假如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到微机室用计算机来定量探究色光混合的规律,相识白、黑、灰和各种色光的三原色比例。具体操作如下: 启动计算机,按以下程序点击:起先程序附件画图颜色编辑颜色自定义颜色。 在画图程序调色板上,有红R、绿G、蓝U三个表示光强弱的数据块,能在0255范围内转变。调整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强度,都到达255,在颜色/纯色板中,视察三原色光混合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