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隐框、全玻璃及石材幕墙计算书.pdf

    • 资源ID:90901016       资源大小:16.74MB        全文页数:1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隐框、全玻璃及石材幕墙计算书.pdf

    南宁综合楼外装饰工程设计计算书设计:_校对:_审核:_深圳金X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目 录1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11.1 幕墙设计规范:.11.2 建筑设计规范:.11.3 铝材规范:.11.4 金属板及石材规范:.21.5 玻璃规范:.21.6 钢材规范:.31.7 胶类及密封材料规范:.31.8 五金件规范:.41.9 相关物理性能等级测试方法:.41.1 0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41.11 土建图纸:.42基本参数.52.1 幕墙所在地区.52.2 地面粗糙度分类等级.52.3 抗震设防.5显横隐竖玻璃幕墙(塔楼90米高简支梁)1幕墙承受荷载计算.51.1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51.2 计算支撑结构时的风荷载标准值.71.3 计算面板材料时的风荷载标准值.71.4 垂直于幕墙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71.5 作用效应组合.72幕墙立柱计算.82.1 立柱型材受力分析.92.2 选用立柱型材的截面特性.102.3 立柱的抗弯强度计算.102.4 立柱的挠度计算.112.5 立柱的抗剪计算.113幕墙横梁计算.123.1 横梁型材受力分析.123.2 选用横梁型材的截面特性.143.3 幕墙横梁的抗弯强度计算.143.4 横梁的挠度计算.153.5 横梁的抗剪计算.154幕墙埋件计算(后锚固结构).164.1 荷载值计算.164.2 锚栓群中承受拉力最大锚栓的拉力计算.174.3 群锚受剪内力计算.184.4 锚栓或植筋钢材破坏时的受拉承载力计算.184.5 锚栓或植筋钢材受剪破坏承载力计算.195 连接件计算.195.1 横梁与角码间连接.205.2 角码与立柱连接.215.3 立柱与主结构连接.22显横隐竖玻璃幕墙(塔楼多点连续梁)1 幕墙承受荷载计算.241.1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241.2 计算支撑结构时的风荷载标准值.251.3 计算面板材料时的风荷载标准值.251.4 垂直于幕墙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261.5 作用效应组合.262 幕墙立柱计算.262.1 立柱型材受力分析.272.2 选用立柱型材的截面特性.282.3 立柱的内力分析.282.4 幕墙立柱的抗弯强度及抗剪强度验算:.312.5 幕墙立柱的挠度验算:.323 幕墙横梁计算.333.1 横梁型材受力分析.333.2 选用横梁型材的截面特性.353.3 幕墙横梁的抗弯强度计算.353.4 横梁的挠度计算.363.5 横梁的抗剪计算.364 玻璃板块的选用与校核.374.1 玻璃板块荷载计算:.384.2 玻璃的强度计算:.394.3 玻璃最大挠度校核:.405 连接件计算.415.1 横梁与角码间连接.415.2 角码与立柱连接.425.3 立柱与主结构连接.436 幕墙埋件计算(后锚固结构).456.1 荷载及受力分析计算.456.2 锚栓群中承受拉力最大锚栓的拉力计算.466.3 群锚受剪内力计算.476.4 锚栓或植筋钢材破坏时的受拉承载力计算.476.5 锚栓或植筋钢材受剪破坏承载力计算.477 幕墙转接件强度计算.487.1 受力分析.487.2 转接件的强度计算.488 幕墙焊缝计算.498.1 受力分析.498.2 焊缝特性参数计算.498.3 焊缝校核计算.509 显横隐竖玻璃幕墙胶类及伸缩缝计算.509.1 抗震设计下结构硅酮密封胶的宽度计算.509.2 结构硅酮密封胶粘接厚度的计算.519.3 结构胶设计总结.519.4 立柱连接伸缩缝计算.519.5 玻璃镶嵌槽紧固螺钉抗拉强度计算.529.6 耐侯胶胶缝计算.52裙楼石材幕墙1 幕墙承受荷载计算.531.1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531.2 计算支撑结构时的风荷载标准值.541.3 计算面板材料时的风荷载标准值.541.4 垂直于幕墙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551.5 作用效应组合.552 幕墙立柱计算.552.1 立柱型材受力计算.562.2 选用立柱型材的截面特性.572.3 立柱的抗弯强度计算.572.4 立柱的挠度计算.582.5 立柱的抗剪计算.583 幕墙横梁计算.593.1 横梁型材受力计算.603.2 选用横梁型材的截面特性.613.3 幕墙横梁的抗弯强度计算.623.4 横梁的挠度计算.623.5 横梁的抗剪计算.624 短槽式(托板)连接石材的选用与校核.634.1 石材板块荷载计算.644.2 石材的抗弯设计.644.3 短槽托板在石材中产生的剪应力校核.654.4 短槽托板剪应力校核.655 幕墙焊缝计算.665.1 受力分析.665.2 焊缝特性参数计算.665.3 焊缝校核计算.671层全隐玻璃幕墙1 幕墙承受荷载计算.671.1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671.2 计算支撑结构时的风荷载标准值.681.3 计算面板材料时的风荷载标准值.691.4 垂直于幕墙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691.5作用效应组合.692 幕墙立柱计算.702.1 立柱型材选材计算.702.2 确定材料的截面参数.712.3 选用立柱型材的截面特性.722.4 立柱的抗弯强度计算.732.5 立柱的挠度计算.732.6 立柱的抗剪计算.743 幕墙横梁计算.743.1 横梁型材受力计算.753.2 选用横梁型材的截面特性.763.3 幕墙横梁的抗弯强度计算.773.4 横梁的挠度计算.773.5 横梁的抗剪计算.784 玻璃板块的选用与校核.794.1 玻璃板块荷载计算:.794.2 玻璃的强度计算:.804.3 玻璃最大挠度校核:.815 连接件计算.825.1 横梁与角码间连接.835.2 角码与立柱连接.845.3 立柱与主结构连接.856 幕墙埋件计算(后锚固结构).866.1 荷载标准值计算.876.2 锚栓群中承受拉力最大锚栓的拉力计算.886.3 群锚受剪内力计算.896.4 锚栓或植筋钢材破坏时的受拉承载力计算.896.5 锚栓或植筋钢材受剪破坏承载力计算.897 幕墙转接件强度计算.907.1 受力分析.907.2 转接件的强度计算.908 幕墙焊缝计算.918.1 受力分析.918.2 焊缝特性参数计算.918.3 焊缝校核计算.929 全隐框玻璃幕墙胶类及伸缩缝计算.929.1 结构硅酮密封胶的宽度计算.929.2 结构硅酮密封胶粘接厚度的计算.939.3 结构胶设计总结.949.4 立柱连接伸缩缝计算.949.5 耐侯胶胶缝计算.94主入口全玻幕墙1 幕墙承受荷载计算.951.1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951.2 计算玻璃时的风荷载标准值.961.3 垂直于幕墙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961.4 作用效应组合.962 全玻璃幕墙大面玻璃的计算.972.1 玻璃板块荷载计算.972.2 玻璃的强度计算.982.3 玻璃最大挠度校核.993 全玻璃幕墙玻璃肋及结构胶的校核.993.1 肋截面高度的校核.993.2 玻璃肋的挠度计算.1003.3 胶缝强度的校核:.100附录常用材料的力学及其它物理性能.1011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1.1 幕墙设计规范: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点支式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程 玻璃幕墙点支承装置 吊挂式玻璃幕墙支承装置 建筑瓷板装饰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幕墙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小单元建筑幕墙1.2 建筑设计规范:地震震级的规定 钢结构防火涂料 钢结构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处作业吊蓝 工程抗震术语标准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 建筑表面用有机硅防水剂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规程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1.3 铝材规范: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份G B 5 0 4 2 9-2 0 0 7J G J 1 0 2-2 0 0 3C E C S 1 2 7-2 0 0 1J G 1 3 8-2 0 1 0J G 1 3 9-2 0 0 1C E C S 1 0 1:9 8G B/T 2 1 0 8 6-2 0 0 7J G J 1 3 3-2 0 0 1J G/T 2 1 6-2 0 0 8G B/T 1 7 7 4 0-1 9 9 9G B 1 4 9 0 7-2 0 0 2G B 5 0 0 1 7-2 0 0 3J G J 3-2 0 0 2G B 5 0 0 4 5-9 5(2 0 0 5 年版)G B 1 9 1 5 5-2 0 0 3J G J/T 9 7-2 0 1 0J G J/T 1 2 1-9 9J G J 1 4 5-2 0 0 4G B 5 0 0 1 0-2 0 1 0J G 1 6 0-2 0 0 4J C/T 9 0 2-2 0 0 2G B 6 5 6 6-2 0 1 0C E C S 1 5 4:2 0 0 3J G J 8 1-2 0 0 2G B 5 0 2 2 3-2 0 0 8C E C S 1 8 0:2 0 0 5G B 5 0 0 0 9-2 0 0 1 (2 0 0 6 年版、局部修订)G B 5 0 0 6 8-2 0 0 1G B 5 0 0 1 1-2 0 1 0G B 5 0 0 1 6-2 0 0 6G B 5 0 0 5 7-2 0 1 0G B 5 0 0 1 8-2 0 0 2G B 5 0 3 5 2-2 0 0 5J G J 8 5-2 0 1 0G B/T 3 1 9 0-2 0 0 8 建筑用隔热铝合金型材 建筑用铝型材、铝板氟碳涂层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2部分阳极氧化、着色型材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3部分电泳涂漆型材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4部分粉末喷涂型材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5部分氟碳漆喷涂型材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6部分隔热型材 铝及铝合金彩色涂层板、带材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铝型材截面几何参数算法及计算机程序要求 有色电泳涂漆铝合金建筑型材1.4 金属板及石材规范:干挂饰面石材及其金属挂件 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 建筑幕墙用瓷板 建筑装饰用搪瓷钢板 微晶玻璃陶瓷复合砖 超薄天然石材复合板 铝幕墙板、板基 铝幕墙板、氟碳喷漆铝单板 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 铝塑复合板用铝带 天然板石 天然大理石荒料 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 天然花岗石荒料 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 天然石材统一编号 天然饰面石材术语1.5 玻璃规范:镀膜玻璃 第1部分:阳光控制镀膜玻璃 镀膜玻璃 第2部分:低辐射镀膜玻璃 防弹玻璃 平板玻璃 建筑用安全玻璃 第3部分:夹层玻璃 建筑用安全玻璃 第2部分:钢化玻璃 建筑用安全玻璃防火玻璃 幕墙用钢化玻璃与半钢化玻璃 热弯玻璃 压花玻璃 中空玻璃J G 1 7 5-2 0 1 1J G/T 1 3 3-2 0 0 0G B 5 2 3 7.1-2 0 0 8G B 5 2 3 7.2-2 0 0 8G B 5 2 3 7.3-2 0 0 8G B 5 2 3 7.4-2 0 0 8G B 5 2 3 7.5-2 0 0 8G B 5 2 3 7.6-2 0 0 4Y S/T 4 3 1-2 0 0 0G B/T 3 8 8 0.1-3-2 0 0 6Y S/T 4 3 7-2 0 0 9Y S/T 4 5 9-2 0 0 3J C 8 3 0.k 2-2 0 0 5J C/T 8 7 2-2 0 0 0J G/T 2 1 7-2 0 0 7J G/T 2 3 4-2 0 0 8J C/T 9 9 4-2 0 0 6J C/T 1 0 4 9-2 0 0 7Y S/T 4 2 9.1-2 0 0 0Y S/T 4 2 9.2-2 0 0 0G B/T 1 7 7 4 8-2 0 0 8Y S/T 4 3 2-2 0 0 0G B/T 1 8 6 0 0-2 0 0 9J C/T 2 0 2-2 0 0 1G B/T 1 9 7 6 6-2 0 0 5J C/T 2 0 4-2 0 0 1G B/T 1 8 6 0 1-2 0 0 9G B/T 1 7 6 7 0-2 0 0 8G B/T 1 3 8 9 0-2 0 0 8G B/T 1 8 9 1 5.1-2 0 0 2G B/T 1 8 9 1 5.2-2 0 0 2G B 1 7 8 4 0-1 9 9 9G B 1 1 6 1 4-2 0 0 9G B 1 5 7 6 3.3-2 0 0 9G B 1 5 7 6 3.2-2 0 0 5G B 1 5 7 6 3.1-2 0 0 9G B 1 7 8 4 1-2 0 0 8J C/T 9 1 5-2 0 0 3J C/T 5 1 1-2 0 0 2G B/T 1 1 9 4 4-2 0 0 221.6钢材规范:建筑结构用冷弯矩形钢管J G/T 1 7 8-2 0 0 5 不锈钢棒G B/T 1 2 2 0-2 0 0 7 不锈钢冷加工钢棒G B/T 4 2 2 6-2 0 0 9 不锈钢冷轧钢板及钢带G B/T 3 2 8 0-2 0 0 7 不锈钢热轧钢板及钢带G B/T 4 2 3 7-2 0 0 7 不锈钢小直径无缝钢管G B/T 3 0 9 0-2 0 0 0 擦窗机G B 1 9 1 5 4-2 0 0 3 彩色涂层钢板和钢带G B/T 1 2 7 5 4-2 0 0 6 低合金钢焊条G B/T 5 1 1 8-1 9 9 5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 B/T 1 5 9 1-2 0 0 8 建筑幕墙用钢索压管接头J G/T 2 0 1-2 0 0 7 耐候结构钢G B/T 4 1 7 1-2 0 0 8 高碳铭不锈钢丝Y B/T 0 9 6 1 9 9 7 合金结构钢G B/T 3 0 7 7-1 9 9 9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G B/T 1 3 9 1 2-2 0 0 2 冷拔异形钢管G B/T 3 0 9 4-2 0 0 0 碳钢焊条G B/T 5 1 1 7-1 9 9 9 碳素结构钢G B/T 7 0 0-2 0 0 6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及钢带G B/T 9 1 2-2 0 0 8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及钢带G B/T 3 2 7 4-2 0 0 7 优质碳素结构钢G B/T 6 9 9-1 9 9 91.7胶类及密封材料规范:丙烯酸酯建筑密封膏J C 4 8 4-2 0 0 6 幕墙玻璃接缝用密封胶J C/T 8 8 2-2 0 0 1 彩色涂层钢板用建筑密封胶J C/T 8 8 4-2 0 0 1 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J C/T 9 4 2-2 0 0 4 干挂石材幕墙用环氧胶粘剂J C 8 8 7-2 0 0 1 工业用橡胶板G B/T 5 5 7 4-1 9 9 4 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胶J C/T 8 8 1-2 0 0 1 建筑窗用弹性密封剂J C 4 8 5-2 0 0 7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G B/T 1 3 4 7 7.1-2 0-2 0 0 2 建筑用防霉密封胶J C/T 8 8 5-2 0 0 1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 B 1 6 7 7 6-2 0 0 5 建筑用岩棉、矿渣棉绝热制品G B/T 1 9 6 8 6-2 0 0 5 建筑用硬质塑料隔热条J G/T 1 7 4-2 0 0 5 建筑装饰用天然石材防护剂J C/T 9 7 3-2 0 0 5 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 C/T 4 8 2-2 0 0 3 聚硫建筑密封胶J C/T 4 8 3-2 0 0 6 绝热用岩棉、矿棉及其制品G B/T 1 1 8 3 5-2 0 0 7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G B/T 5 2 9-1 9 9 9 石材用建筑密封胶J C/T 8 8 3-2 0 0 1 橡胶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试验方法G B/T 5 3 1-1 9 9 93 修补用天然橡胶胶粘剂 中空玻璃用弹性密封胶 中空玻璃用丁基热熔密封胶1.8 五金件规范:H G/T 3 3 1 8-2 0 0 2J C/T 4 8 6-2 0 0 1J C/T 9 1 4-2 0 0 3 封闭型沉头抽芯硼钉 封闭型平圆头抽芯怫钉 紧固件螺栓和螺钉 紧固件公差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 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 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 紧固件机械性能抽芯钏钉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粗牙螺纹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细牙螺纹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紧固件机械性能自攻螺钉 紧固件术语盲钏钉 螺纹紧固件应力截面积和承载面积 十字槽盘头螺钉 铜合金铸件 锌合压铸件 铝合金压铸件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电动采光排烟窗GB/T1 2 6 1 6-2 0 0 4GB/T1 2 6 1 5-2 0 0 4GB/T5 2 7 7-1 9 8 5GB/T3 1 0 3.1-2 0 0 2GB/T3 0 9 8.1 5-2 0 0 0GB/T3 0 9 8.6-2 0 0 0GB/T3 0 9 8.1 9-2 0 0 4GB/T3 0 9 8.2-2 0 0 0GB/T3 0 9 8.4-2 0 0 0GB/T3 0 9 8.1-2 0 1 0GB/T3 0 9 8.5-2 0 0 0GB/T3 0 9 9-2 0 0 4GB/T1 6 8 2 3.1-1 9 9 7GB/T8 1 8-2 0 0 0GB/T1 3 8 1 9-1 9 9 2GB/T1 3 8 2 1-1 9 9 2GB/T1 5 1 1 4-2 0 0 9QB/T6 4 1 4-1 9 9 9JG1 8 9-2 0 0 61.9 相关物理性能等级测试方法: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玻璃幕墙光学性能 彩色涂层钢板和钢带试验方法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防水材料老化试验方法JGJ/T1 3 9-2 0 0 1GB/T1 8 0 9 1-2 0 0 0GB/T1 3 4 4 8-2 0 0 6GB5 0 2 0 5-2 0 0 1GB5 0 2 0 4-2 0 0 2GB/T1 8 2 4 4-2 0 0 0 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T1 5 2 2 7-2 0 0 7 建筑幕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法 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方法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1 8 5 7 5-2 0 0 1GB/T1 8 2 5 0-2 0 0 0GB5 0 2 1 0-2 0 0 1GB/T2 2 8-2 0 0 21.10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1.11 土建图纸:42基本参数2.1 幕墙所在地区南宁地区;2.2 地面粗糙度分类等级幕墙属于外围护构件,按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 0 0 0 9-2 0 0 1)A 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 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C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依照上面分类标准,本工程按B 类地形考虑.2.3 抗震设防按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1 .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 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在维护结构抗震设计计算中:1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3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4 .适度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根据国家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 0 0 1 1-2 0 1 0,南宁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 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 5 g,由于本工程是标准设防类,因此实际抗震计算中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选取,也就是取:a米 片0.0 4;显横隐竖玻璃幕墙(塔楼90米高简支梁)1幕墙承受荷载计算i.i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幕墙属于外围护构件,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 B5 0 0 0 9-2 0 0 1 2 0 0 6 年版)计算:5wk=P gz U z U S1WO上式中:7.1.l-2 G B5 0 0 0 9-2 0 0 1 2 0 0 6 年版作用在幕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米P a);Z:计算点标高:9 0 米;6/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高度不足5 米按5 米计算):B,z=K(l+2Uf)其中K 为地面粗糙度调整系数,A 类场地:3 =0.9 2 X (1+2 uf)B 类场地:1=0.8 9 X(1+2 1 1)C 类 场地:Bg z=0.8 5 X (1+2 uf)D 类 场 地:Pg 2=0.8 0 X (1+2 uf)小为脉动系数其中:=0.3 8 7 X (Z/1 O)*0 1 2其中:U f=O.5(Z/1 0)f 6其中:=0.7 3 4(Z/1 0)f 3其中:ur=l.2 2 4 8(Z/1 O)-0-3对于B 类地形,9 0 米高度处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3g=0.8 9 X (1+2 X (0.5(Z/1O)O16)=1.5 1 6 2L: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A 类场地:u =1.3 7 9 X (Z/I O)0 2 4当Z 3 0 0 米时,取 Z=3 0 0 米,当Z 3 5 0 米时,取 2=3 5 0 米,当Z 4 0 0 米时,取 Z=4 0 0 米,当Z 4 5 0 米时,取2=4 5 0 米,当Z Y,、YE:各效应的分项系数;圾、口:分别为风荷载,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系数.上面的YG、Y,、八为分项系数,按 5.4.2、5.4.3、5.4.4J G J 1 0 2-2 0 0 3 规定如下:进行幕墙构件强度、连接件和预埋件承载力计算时:重力荷载:YG:1.2;风 荷 载:丫,:L 4;地震作用:YE:1.3;进行挠度计算时;重力荷载:八:1.0;风 荷 载:Y.:l.0;地震作用:可不做组合考虑;上式中,风荷载的组合系数机为1.0;地震作用的组合系数如为0.5;2 幕墙立柱计算基本参数:1 :计算点标高:9 0 米;2:力学模型:简支梁;3:立柱跨度:L=2 2 6 5 米米;4:立柱左分格宽:1 2 41 米米;立柱右分格宽:1 1 2 2 米米;5:立柱计算间距:B=1 1 8 2 米米;6:板块配置:中空玻璃6 +6 米米;7:立柱材质:6 0 6 3-T 5;8:安装方式:偏心受拉;本处幕墙立柱按简支梁力学模型进行设计计算,受力模型如下:弯矩图(M)剪力图(V)III 11Ivlvllvll llllllllillllllll|Illi I简支梁受力模型82.1立柱型材受力分析(1)风荷载作用的线荷载集度(按矩形分布):q.k:风荷载线分布最大荷载集度标准值(N/米米);W k:风荷载标准值(米 P a);B:幕墙立柱计算间距(米米);q k=wkB=0.0 0 1 9 7 9 X 1 1 8 2=2.3 3 9 N/米米q,:风荷载线分布最大荷载集度设计值(N/米米);q.=l.4q.k=1.4X 2.3 3 9=3.2 7 5 N/米米(2)水平地震作用线荷载集度(按矩形分布):q :垂直于幕墙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米 P a);M:动力放大系数,取 5.0;a 米 a 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取0.0 8;金:幕墙构件的重力荷载标准值(N),(含面板和框架);A:幕墙构件的面积(米米2);口小=%。米 a G/A 5.3.4C J G J 1 0 2-2 0 0 3=5.0 X 0.0 8 X 0.0 0 0 5=0.0 0 0 2 米 P aq/:水平地震作用线荷载集度标准值(N/米米);B:幕墙立柱计算间距(米米);qBk=Q&kB=0.0 0 0 2 X 1 1 8 2=0.2 3 6 N/米米q E:水平地震作用线荷载集度设计值(N/米米);QE=1.3 q E k=1.3 X 0.2 3 6=0.3 0 7 N/米米幕墙受荷载集度组合:用于强度计算时,采用S,+0.5 SE设计值组合:5.4.1 J G J 1 0 2-2 0 0 3 q=q+0.5 qE=3.2 7 5+0.5 X 0.3 0 7=3.42 8 N/米米用于挠度计算时,采用S,标准值:5.4.1 J G J 1 0 2-2 0 0 3 Q k-Q w k=2.3 3 9 N/米米(4)立柱在组合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设计值:米*:弯矩组合设计值(N 米米);米,:风荷载作用下立柱产生的弯矩设计值(N 米米);米E:地震作用下立柱产生的弯矩设计值(N 米米);L:立柱跨度(米米);采用S.+0.5 SE组合:9米 w=q X 7 8米 E=QEL2/8米产米,+0.5 米E=q L2/8=3.42 8 X 2 2 6 5 7 8=2 1 9 8 3 0 1.41 2 N 米米2.2 选用立柱型材的截面特性选用型材号:1 1 0 系列型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9 0 米 P a型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J=5 5 米 P a型材弹性模量:E=7 0 0 0 0 米P a绕 X 轴惯性矩:1=1 6 448 7 0 米米1绕 Y 轴惯性矩:Iy=6 3 7 8 40 米米4绕 X 轴净截面抵抗矩:Wn“=2 7 3 3 0 米米3绕 X 轴净截面抵抗矩刑工3 3 0 2 0 米米型材净截面面积:A n=9 46.9 5 米米2型材线密度:Y B=0.0 2 5 5 6 8 N/米米型材截面垂直于X 轴腹板的截面总宽度:t=5 米米型材受力面对中性轴的面积矩:S*=1 7 8 9 6 米米3塑性发展系数:=1.0 02.3 立柱的抗弯强度计算(1)立柱轴向拉力设计值:M:立柱轴向拉力标准值(N);q :幕墙单位面积的自重标准值(米P a);A:立柱单元的面积(米米2);B:幕墙立柱计算间距(米米);L:立柱跨度(米米);Nk=QGAkA=QGAkBL=0.0 0 0 5 X 1 1 8 2 X 2 2 6 5=1 3 3 8.6 1 5 NN:立柱轴向拉力设计值(N);N=l.2 Nk=1.2 X 1 3 3 8.6 1 5=1 6 0 6.3 3 8 N抗弯强度校核:按简支梁(受拉)立柱抗弯强度公式,应满足:N/A.+米 J Y W,、*W f a .6.3.7 J G J 1 0 2-2 0 0 3 上式中:N:立柱轴力设计值(N);米 x:立柱弯矩设计值(N 米米);A”:立柱净截面面积(米米加W-在弯矩作用方向的净截面抵抗矩(米米9 ;10Y*:塑性发展系数:对于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按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 B 5 0 0 1 8-2 0 0 2,取 1.0 0;对于热轧型钢龙骨,按J G J 1 3 3 或 J G J 1 0 2 规范,取1.0 5;对于铝合金龙骨,按最新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 B 5 0 42 9-2 0 0 7,取 1.0 0;工:型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9 0 米 P a;则:N/A.+米 J y Wn=1 6 0 6.3 3 8/9 46.9 5+2 1 9 8 3 0 1.41 2/1.0 0/2 7 3 3 0=8 2.1 3 2 米 P a W 9 0 米 P a立柱抗弯强度满足要求.2.4 立柱的挠度计算挠度计算值为:d r=5qkL73 8 4 EIx=5 X 2.3 3 9 X 2 2 6573 8 4/70 0 0 0/1 64 4 8 70=6.9 62 米米而 d f 米=1 2.58 3 米米所以,立柱挠度满足规范要求.2.5 立柱的抗剪计算校核依据:T米T产55米 Pa (立柱的抗剪强度设计值)4:风荷载作用下剪力标准值(N):V,=W k B L/2=0.0 0 1 9 79 X1 1 8 2 X2 2 65/2=2 64 9.1 1 9 N(2)风荷载作用下剪力设计值(N):V.=l.4%=1.4 X2 64 9.1 1 9=3 70 8.767N(3)V Ek:地震作用下剪力标准值(N):V c k=QEA k B L/2=0.0 0 0 2 X1 1 8 2 X2 2 65/2=2 67.72 3 N(4)VE:地震作用下剪力设计值(N):VE=1.3 V1;k=1.3 X2 67.72 3=3 4 8.0 4 N(5)V:立柱所受剪力设计值组合:采用V.+0.5VE组合:V=Vu+0.5VE=3 70 8.767+0.5X3 4 8.0 4=3 8 8 2.78 7N(6)立柱剪应力校核:T米 一立柱最大剪应力(米Pa);V:立柱所受剪力(N);IIS x:立柱型材受力面对中性轴的面积矩(米米3);L:立柱型材截面惯性矩(米米);t :型材截面垂直于X 轴腹板的截面总宽度(米米);T 米片V S x/Lt=3 8 8 2.78 7X1 78 9 6/1 64 4 8 70/5=8.4 4 9 米 Pa8.4 4 9 米 Pa W 55 米 Pa立柱抗剪强度满足要求!3幕墙横梁计算基本参数:1 :计算点标高:9 0 米;2:横梁跨度:B=1 2 4 1 米米;3:横梁上分格高:1 2 1 5米米;横梁下分格高:1 0 50 米米;4:横梁计算间距:H=1 1 3 2 米米;5:力学模型:梯形荷载简支梁;6:板块配置:中空玻璃6+6 米米;7:横梁材质:60 63-T 5;因为B H,所以本处幕墙横梁按梯形荷载简支梁力学模型进行设计计算,受力模型如下:弯矩图(M)桃形荷载简支梁受力模型3.1横梁型材受力分析(1)横梁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线荷载集度(按梯形分布):q q 风荷载线分布最大荷载集度标准值(N/米米);W k:风荷载标准值(米 Pa);H:幕墙横梁计算间距(米米);q.k=wkH=0.0 0 1 9 79 X1 1 3 2=2.2 4 N/米米q.:风荷载线分布最大荷载集度设计值(N/米米);12q=l.4 q*=1.4 X2.2 4=3.1 3 6N/米米(2)垂直于幕墙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的线荷载集度(按梯形分布):口 啾:垂直于幕墙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米Pa);BE:动力放大系数,取 5.0;a 米,*: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取0.0 8;Gk:幕墙构件的重力荷载标准值(N),(主要指面板组件);A:幕墙平面面积(米米9;qEAk=B E a 米 a G/A 5.3.4 JGJ1 0 2-2 0 0 3=5.0 X0.0 8 X0.0 0 0 4=0.0 0 0 1 6 米 Paq 小横梁受水平地震作用线荷载集度标准值(N/米米);H:幕墙横梁计算间距(米米);QEk=QEAkH=0.0 0 0 1 6X1 1 3 2=0.1 8 1 N/米米小:横梁受水平地震作用线荷载集度设计值(N/米米);QB=1.3 q Ek=1.3 X0.1 8 1=0.2 3 5N/米米(3)幕墙横梁受荷载集度组合:用于强度计算时,采用S.+0.用E组合设计值:5.4.1 EJGJ1 0 2-2 0 0 3 q=q,+0.5ql;=3.1 3 6+0.5X0.2 3 5=3.2 54 N/米米用于挠度计算时,采用S*标准值:5.4.1 EJGJ1 0 2-2 0 0 3 Qk=Qw k=2.2 4 N/米米(4)横梁在风荷载及地震组合作用下的弯矩值(按梯形分布):米,:横梁受风荷载及地震作用弯矩组合设计值(N 米米);米,:风荷载作用下横梁产生的弯矩(N 米米);米E:地震作用下横梁产生的弯矩(N 米米);B:横梁跨度(米米);H:幕墙横梁计算间距(米米);采用 S.+0.5SE 组合:5.4.1 EJGJ1 0 2-2 0 0 3 米,=q E(3-(H/B)2)/2 4米=口区(3-5)2)/2 4米尸米,+0.5 米E=q B2(3-(H/B)2)/2 4=3.2 54 X 1 2 4 12X(3-(1 1 3 2/1 2 4 1)2)/2 4=4 52 68 8.2 0 9 N 米米(5)横梁在自重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值(按矩形分布):Gk:横梁自重线荷载标准值(N/米米);%:横梁自重荷载作用高度(米米),对挂式结构取横梁下分格高,对非挂式结构取横梁上分格13高;Gk=0.0 0 0 4 XH,=0.0 0 0 4 X1 2 1 5=0.4 8 6N/米米G:横梁自重线荷载设计值(N/米米);G=l.2 Gk=1.2 X0.4 8 6=0.58 3 N/米米米 x:横梁在自重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设计值(N 米米);B:横梁跨度(米米);米 X=GB2/8=0.58 3 X1 2 4 1 78=1 1 2 2 3 3.4 0 3 N 米米3.2选用横梁型材的截面特性选用型材号:70 系列型材抗弯强度设计值:9 0 米 Pa型材抗剪强度设计值:55米 Pa型材弹性模量:E=70 0 0 0 米Pa绕 X 轴惯性矩:L=1 9 8 8 60 米米4绕 Y 轴惯性矩:1,=2 0 4 0 0 0 米米4绕 X 轴净截面抵抗矩:Wr Ed=68 56米米3绕 X 轴净截面抵抗矩:Wnx z=552 4 米米3绕 Y 轴净截面抵抗矩:=8 0 2 7米米3绕Y轴净截面抵抗矩:WM=7821米米3型材净截面面积:A 1 4 9 2.1 56米米2型材线密度:九=0.0 1 3 2 8 8 N/米米横梁与立柱连接时角片与横梁连接处横梁壁厚:t=2 米米横梁截面垂直于X 轴腹板的截面总宽度:t*=4 米米横梁截面垂直于Y 轴腹板的截面总宽度:ty=4 米米型材受力面对中性轴的面积矩(绕 X 轴):SX=4 2 67米米,型材受力面对中性轴的面积矩(绕 Y 轴):Sy=4 68 7米米3塑性发展系数:Yx=Y,=l.0 03.3幕墙横梁的抗弯强度计算按横梁强度计算公式,应满足:米/Y*W.*+米,/y M W f.6.2.4 JGJ1 0 2-2 0 0 3 上式中:米 J 横梁绕X 轴方向(幕墙平面内方向)的弯矩设计值(N 米米);米 y:横梁绕Y 轴方向(垂直于幕墙平面方向)的弯矩设计值(N 米米);取:横梁绕X 轴方向(幕墙平面内方向)的净截面抵抗矩(米米3);3:横梁绕Y 轴方向(垂直于幕墙平面方向)的净截面抵抗矩(米 米;Yx、Yy:对于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按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 0 1 8-2 0 0 2,取 1.0 0;对于热轧型钢龙骨,按JGJ1 3 3 或 JGJ1 0 2 规范,取1.0 5;14对于铝合金龙骨,按最新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 50 4 2 9-2 0 0 7,均取1.0 0;工:型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9 0米Pa.采用S(+S.+0.5 SE组合,则:米/Y 米,/yyW y=l 1 2 2 3 3.4 0 3/1.0 0/552 4+4 52 68 8.2 0 9/1.0 0/78 2 1=78.1 9 9 米 Pa W 9 0 米 Pa横梁抗弯强度满足要求.3.4 横梁的挠度计算横梁挠度的计算值如下:df l=qkB (2 5/8-5(H/2 B)2+2 (H/2 B

    注意事项

    本文(隐框、全玻璃及石材幕墙计算书.pdf)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