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练习:第二章.pdf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 按 住 C tr 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 闭 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第一节细胞学说现代生物学的“基石”B 争分夺秒一刻钟,狠 抓 基 础 零 失 误 力/乃必备知识基础练题 组 一 概 念结论速判1 .基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理解,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分析: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2)细胞学说认为: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3)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分析: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而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4)新细胞可从老细胞中产生。(5)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p”。分析: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q”。使用高倍镜观察时,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分析: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不能用粗准焦螺旋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对物体放大的面积或体积。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题组二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2.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下面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2田胞学说认为不同的细胞是有区别的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C.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可以从先前的细胞中产生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生命的结束意味着整体生命的结束【解析】选Co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没有认为不同的细胞是有区别的,A错误;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组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可以从先前的细胞中产生,C正确;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可见其并没有认为细胞生命的结束意味着整体生命的结束,D错误。3.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B.显微镜的发明是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重要一环C.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解析】选 D。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A正确;细胞的发现离不开显微镜,故显微镜的发明是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重要一环,B 正确彳惠国科学家魏尔肖认为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 正确包田胞学说是建立在对植物体细胞与动物体细胞结构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的,观察到的细胞均是真核细胞,却没有涉及原核细胞,D 错误。4.下面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理论和科学实验的结合促进了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完善B.细胞学说使人认识到生命的奥秘都需要到细胞中寻找C.细胞学说使动植物结构统一于细胞水平D施莱登与施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所有的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这一结论不可靠【解析】选 Do细胞学说的建立是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通过理论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提出的,A 正确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生物的生长、生殖、发育及各种生理现象的奥秘都需要到细胞中去寻找,B正确;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使动植物统一于细胞水平C 正确;不完全归纳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尽管可能有例外,但很可能是可信的,可以用来预测与判断,D 错误。题组三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5.(2021.徐州高一检测)使用显微镜时,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发现视野中物像模糊,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A.将平面反光镜换成凹面反光镜B.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C.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D.移动临时装片选择另外的视野【解析】选 Bo将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发现物像模糊,此时应该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B 正确;反光镜是用来调节视野亮度的,A 错误;高倍镜镜头与临时装片之间的距离小,所以一定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C 错误;移动临时装片,只是看到不同范围内的物像,D 错误。6.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B.高倍镜下观察酵母菌,无法观察到细胞核C.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的清晰结构【解析】选 Co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 错误;酵母菌是真核细胞,高倍镜下经染色可以观察到细胞核,B 错误;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 正确;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细胞膜的清晰结构,D 错误。教师专用司高倍镜的使用“四字诀”找: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移斗等观察点“移”到视野中央。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调节反光镜、光圈及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7.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所示。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是痣0-淋巴细胞WA.右上方 B.左上方C.右下方 D.左下方【解析】选Ao显微镜成的像为倒像,淋巴细胞实际位置为左下方,故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8.(2021.南京高一检测)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如图中 7 mm、0.5 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sabed图1图2CD图3 图1表示显微镜的 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实验中,应先用图中(填“甲”或乙”)镜观察。图2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x和15x字样,物镜标有10 x和40 x字样。图3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请看图回答: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填字母),此时放大倍数为 倍。显微镜目镜为10 x、物 镜 为10 x时视野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 所 充 满,若 物 镜 转 换 为40 x后,则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为个。在观察中,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 O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OA.物镜上 B.目镜上C装片上 D.反光镜上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 O 换 高 倍 镜 观 察 前,要 将 黑 边 圆 圈 移 动 到 视 野 中 央,应将标本向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 O【解析】(1)图1中的镜头有螺纹,表示显微镜的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在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使用高倍镜,所以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b、c、A,此时放大倍数为1 5 x 4 0=6 0 0倍。物镜转换为4 0 x后,则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各放大4倍,因此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为9 6-4-4=6个。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do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异物存在于目镜上。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视野中的黑边圆圈是制作装片时产生的气泡。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而气泡位于视野右上方,所以换高倍镜观察前,应将标本移到视野的中央,即应向右上方移动。答案:(1)物甲(2)b、c、A 6006 d B气泡右上方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典图速填答案速填: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低倍镜1观 察.取镜安放,压片低倍镜观察伍I下找物像停3将物像移至佃 转动换上高倍镜施%调 节 光 圈,使 视 野 亮 度 适 宜,调.使物像清晰观察J 对 光 调 焦 视 野 中 央 转 换 器 细 准 焦 螺 旋晚间小练一刻钟,突破课堂重难点!关 键 能 力综合练一、选择题(共 10题,每题2 分,共 20分)1.(2021扬州高一检测)人体的下列细胞中,细胞质膜表面积最大的是A.神经元 B.红细胞 C.骨细胞 D.肌肉细胞【解析】选 Ao神经元的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突起部分主要是细胞质膜和少部分细胞质,增大了细胞质膜的表面积,有利于神经细胞间的相互联系。2.(2021.盐城高一检测)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形态,以下材料需要进行染色的是A.菠菜下表皮细胞 B.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红细胞【解析】选 Co观察细胞形态时,一般要对无色的或颜色浅的细胞进行染色后再观察。3.下列对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比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两者都利用了高电压下电子流波长很短的特点B.两者的放大倍数远远超过光学显微镜C 两者都适合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D.两者观察同一细胞样品时可以相互补充【解析】选 Co电子显微镜制造原理上都是利用了高电压下电子流波长很短的特点,A 项正确;两种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都远远超过光学显微镜,因为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高只有1 500倍,而电子显微镜已经能够将所观察的物像放大上百万倍,B 项正确;扫描电子显微镜适合观察细胞样品的表面形态特征,透射电子显微镜适合观察细胞内部的超微结构,C 项错误;两者若观察同一细胞样品时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D 项正确。4.(2021 .珠海高一检测)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作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B.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解析】选 C。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间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不管是多细胞生物还是单细胞生物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它们都是通过细胞来完成各自的生命活动,所以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5.(2021.淮安高一检测)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操作与目的不相符的是A.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B.转动转换器一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C.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像的清晰度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明暗【解析】选 A。光圈可用于调节光线的强弱,不能调节视野的大小,A错误;转换器上有物镜,转动转换器可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B 正确;换上高倍镜后,可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像的清晰度,C 正确;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可调节视野的明暗,D 正确。6.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 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柔和,再直接转换至40倍物镜观察。此时,除调节细准焦螺旋外,还需调节反光镜和光圈。正确的操作是A.用平面镜、小光圈 B.用平面镜、大光圈C.用凹面镜、大光圈 D.用凹面镜、小光圈【解析】选 C。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后,视野变暗,物像不清晰,此时除调节细准焦螺旋外,还需要使视野变亮,即换用凹面镜、大光圈。7.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 x、物镜为10 x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 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 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A.2 个 B.4 个 C.16 个 D.32 个【解析】选 A。显微镜的目镜为10 x、物镜为10 x时,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 x10=100(倍);当目镜不变,物镜变成40 x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 x40=400(倍)。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倍变为400倍时,放大倍数变为原来的4倍,视野应变为原来的1 /4,细胞的数目也应变为原来的1/4,所以细胞的数目为8弘=2(个)。8.成人身体约有IO】4个细胞,这些细胞大约有200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600多种,但是都有基本相似的结构,这说明A.人体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C.200多种细胞类型就是200多种不同的组织D.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草履虫相同【解 析】选Ao由题意可知,人 体 细 胞 大 约 有200种不同的类型,表明细胞具有多样性,组成人体的细胞都有基本相同的结构,表明细胞具有统一性,A正确;不同部位的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同,B错误;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的,因 此200多种不同的细胞类型不等于200多种不同的组织,C错误;从题意中不能得出人体细胞和草履虫细胞基本结构相同,D错误。9.(2021 延安高一检测)甲图中表示目镜,表示物镜,表示物 镜 与 载 玻 片 之 间 的 距 离,乙 和 丙 分 别 表 示 不 同 物 镜 下 观 察 到 的 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口吁悭e甲 乙 丙A.比的放大倍数大,比的放大倍数小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同时升高镜筒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一调节光圈一移动标本一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教师专用司【解题思维】物 镜 和 目 镜 长 短 与 放 大 倍、依据 场与,与,与放、物 镜 与 载 玻片之间的距离,大倍数的关系(2)明确丙与乙的关系:放大倍数的变化场,实 验 操 作 步 骤 选 用 的 物 镜 和 目 镜 组 合【解析】选D。甲图中表示目镜,目镜长度越大,则放大倍数越小,比放大倍数大;表示物镜,物镜长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比放大倍数大,A错误;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即低倍镜换高倍镜观察,应选用物镜,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一转动转换器一转动细准焦螺旋一调节光圈,但不能升高镜筒,B、C错误;表示物镜与载玻片间的距离,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D正确。10.(2021.安康高一检测)细胞具有多样性,下面对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卵细胞营养丰富、体积大与早期胚胎发育相适应B.精子具有尾部与其运动功能相适应C.神经细胞有长的突起与其神经传导功能相适应D.红细胞无细胞核与其强大的再生功能相适应【解析】选Do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红细胞内无细胞核、无细胞器,与其细胞内具有大量血红蛋白运输氧的功能相适应。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30分)11.(14分)如图是某同学在“目 镜10 x,物 镜40 x”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若将图中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方移动。(2)若装片上的细胞成单层均匀分布,那么该同学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换 用10 x的物镜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为 个。在一台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则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 O 观 察 玻 片 标 本 时,若 发 现 视 野 左 侧 较 暗,右 侧 较 亮,则 应 调【解析】用显微镜观察时,若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物像偏于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玻片,在视野的左下方,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观察细胞时,若细胞在视野中均匀分布,放大倍数扩大或缩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以放大倍数扩大或缩小的倍数的平方的关系减少或增加。原来是放大4 0 0 倍,现在是放大1 0 0 倍,所以是缩小了 4倍。原来看到4个,现在能观察到的数目是4 x 1 6=6 4 个。显微镜的镜头,有螺纹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无螺纹的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因此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甲和丁。(4)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光亮不均,应调节反光镜。答案:左 下(2)6 4 (3)甲 和 丁(4)反光镜1 2.(1 6 分)图甲是显微镜下看到的菠菜叶表皮的一部分细胞,图乙是显微镜下看到的变形虫(通体近透明)。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某同学在观察菠菜叶表皮细胞时,进行了如下操作: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菠菜叶表皮,小心展平后,将玻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0.5 1 c m 处停止。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指出上述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并加以修正:(2)在 高 倍 显 微 镜 下 观 察 甲 与 乙,在 具 体 操 作 上 的 区 别是:0【解析】(1)凡是光学部件,只能用特定的擦镜纸擦拭,以免损坏、污染;临时装片的制作流程是“一擦二滴三取四浸五盖六染七吸”,本实验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未盖盖玻片。在显微镜操作中,要正确选择反光镜和光圈。若被观察物像视野暗,应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反之则应选择平面镜和较小的光圈。据题意变形虫 通体近透明”,可推测视野亮度大,应选用平面镜和较小的光圈。答案:(1)镜头应该用擦镜纸擦拭,不能用纱布忘记加盖盖玻片,应将材料展平后盖上盖玻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甲需要用凹面镜和较大的光圈,观察乙用平面镜和较小的光圈仃素养提升十分钟,拓 展 能 力 拿 满 分!/考题新动向创新练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于人体胃中,是引起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首要致病细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幽门螺旋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壁上含有蛋白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该细菌在最外面产生了一种特殊结构荚膜,它能防止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这一结构的适应性意义是为了探究影响幽门螺旋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培养该细菌过程中,发现在某种细菌(简称W 菌)的周围,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们把W 菌接种在专门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除 去 W 菌,然后培养幽门螺旋杆菌,结果是幽门螺旋杆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长繁殖。据材料分析,研究小组的同学对造成W 菌周围的幽门螺旋杆菌不能生长繁殖的原因作出的最可能假设是若要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应设置的对照组是【解析】(1)荚膜能防止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从而使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在富含蛋白酶的胃液中生存。把 W 菌接种在专门的培养基上培养,w 菌产生不利于幽门螺旋杆菌生长繁殖的物质,除 去 W 菌后再培养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不能正常生长。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需用不接种W 菌的培养基培养幽门螺旋杆菌作为对照,排除其他无关变量的干扰。答案:(1)使幽门螺旋杆菌能在富含蛋白酶的胃液中生存(2)W 菌产生了不利于幽门螺旋杆菌生长繁殖的物质取相同的培养基不接种W 菌,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接种幽门螺旋杆菌1.情境分析:人体健康情境:幽门螺旋杆菌的致病性。(2)设置实验情境:探究影响幽门螺旋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2.解题助手:分析题干信息:胃液中存在胃蛋白酶。幽门螺旋杆菌具有荚膜,能防止细胞壁和细胞膜被蛋白酶分解,可推知这种结构的存在是对胃中胃蛋白酶环境的一种适应。分析实验过程及结果:作出假设:除去W菌,再培养幽门螺旋杆菌不能正常生长繁殖,可推知W菌产生了不利于幽门螺旋杆菌生长繁殖的物质。设计实验: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需用不接种W菌的培养基培养幽门螺旋杆菌作为对照才非除其他无关变量的干扰。关 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 按 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 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第二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 1课时 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争分夺秒一刻钟,狠抓基础零失误备知识基础练题 组 一 概 念结论速判1 .基于细胞质膜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细胞质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质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病毒和病菌不能侵入细胞。分析:细胞质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病毒和病菌也可能侵入细胞。(3)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是通过细胞质膜的直接接触来完成的。分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也可通过化学物质和通道交流。(4)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多少决定了细胞质膜功能的复杂程度。(5)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分析:脂肪不是构成细胞质膜的成分。(6)细胞质膜上的糖类都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了具有识别作用的糖蛋白。分析:有些糖类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脂。罗伯特森提出的“三明治模型”的一大缺点就是认为膜是静止不动的。膜蛋白在细胞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且绝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题组二对细胞质膜的结构和功能的探索2.下列对细胞质膜成分和结构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欧文顿通过对细胞质膜成分的分析证明了细胞质膜上含有脂质B.人红细胞质膜中的脂质展成单层是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膜中的磷脂排列为两层C罗伯特森提出细胞质膜由脂质一蛋白质一脂质三层构成的假说D.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解析】选B。最初欧文顿通过观察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质膜进而推断出细胞质膜是由脂质构成的,A项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只有一层细胞质膜,而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 项正确;罗伯特森认为细胞质膜由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三层构成,并提出了三层结构模型?巴细胞质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C 项错误;利用荧光标记法进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 项错误。3.科学工作者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鼠细胞的膜蛋白后,进行细胞融合实验(如图所示)。该实验说明A.膜蛋白是运动的B.两种细胞的膜蛋白种类相同C.膜蛋白可以起生物催化作用D.膜蛋白能控制某些物质出入细胞【解析】选 Ao根据题意可知,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由图示发现两种膜蛋白最后分布均匀,实质就是膜蛋白在运动,A项正确;不同生物细胞的膜蛋白种类不同,并且该实验不能说明该问题,B 项错误;实验过程中没有体现膜蛋白的催化作用,C 项错误;实验结果中没有涉及物质的进出,不能证明该问题,D 项错误。题组三 细胞质膜的功能4.(2021弓隹安高一检测)下列有关细胞质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质膜具有全透性B.细胞质膜具有识别功能C 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细胞质膜维持着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解析】选 A。细胞质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某些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质膜,某些物质不能通过,不是全透性膜,A 项错误;细胞质膜的外侧有糖蛋白,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B项正确;由于组成细胞质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项正确;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D 项正确。5.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bA.图中反映了细胞质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C.图中a 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D.图中b 表示细胞质膜上的信号分子【解析】选 Do题图为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间接传递方式,A 正确;甲细胞为发出信号的细胞,乙细胞为靶细胞,B 正确;a 表示甲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如激素),C 正确;图中b 表示细胞质膜上的受体,D 错误。题组四细胞质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6.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静 止 的 流动的A.B.C.D.【解析】选 Co流动镶嵌模型中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基本支架,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是运动的。答案速填:填写图中序号所代表结构名称:糖蛋白 蛋白质分子 磷脂双分子层 糖脂图中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 g 基 酸 构成细胞质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 磷 脂 双 分 子 层。晚间小练一刻钟,突破课堂重难点!/键 能 力综合练一、选择题(共 9 题,每 题 4 分,共 36分)1.(2021扬州高一检测)提取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 倍,这种细胞材料最可能是A.人的成熟红细胞B.人的口腔上皮细胞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D.以上3 种细胞均可以【解析】选 A。生物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的。提取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 倍,说明该细胞的生物膜结构只有细胞质膜,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则这种细胞最可能是人的成熟红细胞,A 项正确,B、C、D 项错误。2.利用冷冻蚀刻技术处理细胞质膜,并用电镜观察,将观察结果绘制成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BS侧表示细胞质膜的外侧B.BF侧 和 P F 侧都是亲水侧C.图中蛋白质的分布是不对称的D.该图表明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解析】选 Bo有糖蛋白的一侧(BS法示细胞质膜的夕K A 项正确;磷脂分子的“头部”(BS、PS侧)是亲水的,“尾部”(BF、PF侧)是疏水的,B项错误;据图可以看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其分布是不对称的,C 项正确;图示为细胞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中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项正确。3.(2021 盐城高一检测)科研人员对细胞质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丙酮提取蛙的红细胞中的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能铺成单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B.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质膜,表明细胞质膜中含有脂质C.用蛋白酶处理后的细胞质膜,功能会发生改变D.除糖蛋白外,细胞质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解析】选Ao蛙的红细胞含有细胞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质膜,用丙酮提取蛙的红细胞中的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能铺成单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大于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A项错误;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质膜,可表明细胞质膜中含有脂质,B项正确;用蛋白酶处理后的细胞质膜,细胞质膜上的载体蛋白遭到破坏,功能会发生改变,C项正确;除糖蛋白外,细胞质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D项正确。4.(2021 石嘴山市高一检测)下列关于细胞质膜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质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C.相邻两个细胞的信息交流全依赖于细胞质膜接触完成D细胞质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种功能是相对的【解析】选Co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质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如糖被,A正确包田胞间的信息交流,保证了生物体作为完整的生命系统,时刻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从而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B 正确;相邻细胞间通过细胞接触只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相邻细胞之间还可以通过形成通道进行联系,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C 错误;细胞质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这种功能是相对的,如有的病毒可以进入细胞,D 正确。5.(2021.绵阳高一检测)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精卵的识别与结合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来完成B.红细胞运输氧气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C.水稻植株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交流信息D.激素可以通过血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解析】选 Bo精子和卵细胞通过细胞质膜直接接触来完成识别与结合,A 正确;红细胞运输氧气不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B 错误;水稻是高等植物,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交流信息,C 正确;激素可以通过血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完成信息交流,D 正确。6.细胞质膜是区分细胞内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屏障,是细胞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通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细胞质膜的结构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质膜的重要成分C.信号分子可以和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D.蛙的成熟红细胞可作为提取细胞质膜的实验材料【解析】选 Do细胞质膜即细胞膜,细胞质膜厚度为7.5 10纳米,光学显微镜无法分辨出来,因此我们看到的所谓的细胞质膜只是细胞的边界,A项正确;细胞质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动物细胞质膜上还有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质膜的重要成分,B 项正确;不同的信号分子必须与相应的受体(化学本质多是糖蛋白)特异性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 项正确;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与各种细胞器,可作为提取细胞质膜的实验材料,而蛙属于两栖动物,其细胞内有细胞核与各种细胞器,不可以作为提取细胞质膜的实验材料,D 项错误。7.(2021.郑州高一检测)下列有关细胞质膜结构和功能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质膜中多糖能与蛋白质分子结合而不能与脂质分子结合B.人鼠细胞融合过程与细胞质膜的流动性有关C.激素能与细胞质膜受体结合以传递调节信息D.能被蓝墨水染成蓝色的细胞,说明其细胞质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解析】选 Ao细胞质膜上的糖类分子和蛋白质形成糖蛋白,与脂质形成糖脂,A 错误;人鼠细胞融合过程与细胞质膜的流动性有关,B 正确;激素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传递信息,C 正确;因为细胞质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蓝墨水不能进入细胞内,当细胞质膜被破坏后蓝墨水进入细胞将细胞染成蓝色,D 正确。8.如图表示各种细胞质膜的组成成分含量,图示能说明的是oooooooooO987654321-%/曲化买些滓图例北 国 日蛋白质脂质糖类_Bi_&_矗1一细胞质膜人 红 细 小 鼠 肝 变 形 虫 的 类 别胞质膜细胞质膜细胞质膜A.构成细胞质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质和糖类B.细胞质膜中的脂质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细胞质膜的功能有关C.细胞质膜的功能越简单,所含蛋白质的数量越多D.蛋白质在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解析】选Bo由图可知,构成细胞质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而糖类含量较少,A不符合题意;髓鞘只是起保护作用,功能简单,蛋白质含量少,而人红细胞质膜、小鼠肝细胞质膜和变形虫细胞质膜功能相对复杂,蛋白质含量多,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图中信息不能说明蛋白质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教师专用司关于细胞膜成分的解法解答此类问题,要弄清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可以用蛋白酶来破坏细胞膜结构。细胞在不同时期,细胞膜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含量也会发生变化,如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各种细胞的细胞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9.用发不同颜色荧光的染料分别标记人、鼠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分子,然后将人、鼠细胞进行融合,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质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人、鼠细胞的融合所测得的膜蛋白的融合情况,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该实验证明温度能够影响细胞质膜流动性的强弱B.该实验证明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在运动的C.该实验证明细胞质膜上的磷脂分子也是在运动的D.该实验主要研究的是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对细胞质膜流动性的影响【解析】选 C。该实验证明温度能够影响细胞质膜流动性的强弱,A 项正确;该实验能证明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在运动的,B 项正确;该实验没有用荧光染料标记磷脂分子,不能证明细胞质膜上的磷脂分子也是在运动的,C 项错误;该实验研究的是温度对细胞质膜流动性的影响,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14分)10.某同学根据对细胞质膜知识的学习,绘制了细胞质膜的亚显微结构图,如图所示:请指出图中的一处明显错误:,并在图示旁的方框中简要画出正确的结构图。(2)下列有关细胞质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质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质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C.组成细胞质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D.研究证明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质膜成分的改变有关有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B结构完整的名称是 o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说 明B具有 O(4)细 胞 识 别 与 图 中 的(填 字 母)有 关。【解析】(D B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其排布方式应为:亲水性头部排在外侧,疏水性尾部排在内侧。蛋白质分子承担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质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3)B的名称是磷脂双分子层。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说明磷脂双分子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细胞识别与膜上的糖蛋白有关。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布方式错误(2)B磷脂双分子层一定的流动性(4)A素养提升十分钟,拓 展 能 力 拿 满 分!/考题新动向创新练因结构复杂和研究手段有限,一个世纪以来,细胞质膜的结构研究仍停留在模型假说阶段。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王宏达研究员课题组对多种细胞质膜结构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统一了多种模型观点,阐明细胞质膜包括多种特征,如磷脂双分子层结构、流动镶嵌性、内外膜非对称性、不同功能细胞质膜的差异性等,而不是单一模型可以解决所有的细胞质膜问题。如图为课题组提出的哺乳动物组织细胞质膜模型。B侧(1)该模型的基本支架是 O哺乳动物有核组织细胞质膜外多了一层致密的蛋白层,而细胞质膜内侧相对粗糙,由此可推知图中 侧为细胞质膜的外侧。王宏达课题组研究发现,哺乳动物组织细胞质膜的结构和血红细胞质 膜 的 结 构 有 实 质 性 的 区 别,它 们 结 构 的 差 异 主 要 是 由 于(成分)的不同造成的。红细胞膜外侧没有致密的蛋白层,膜的整体厚度约为10纳米;而存在于该组织中有核细胞的膜外侧多了一层致密的蛋白层,利于细胞间的联系和支撑,膜 厚度约为2 0纳米。请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解释红细胞膜外侧没有致密蛋白层,膜厚度低的原因。【解析】由阐明细胞质膜包括多种特征,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流动镶嵌性、内外膜非对称性、不同功能细胞质膜的差异性等,可知磷脂双分子层结构为该模型的基本支架。结合题图可知A侧相对平滑,B侧相对粗糙。A侧为外侧。(3)由题干知细胞质膜包括多种特征,流动镶嵌性、内外膜非对称性、不同功能细胞质膜的差异性等,是由蛋白质的不同造成的。(4)红细胞在血液中流动,与毛细血管壁接触,表面必须光滑,故不需要致密的蛋白层来维持细胞间的联系和支撑。答案:(1)磷 脂 双 分 子 层(2)A蛋白质红细胞在血液中流动,表面必须光滑,不需要致密的蛋白层来维持细胞间的联系和支撑。1.情境分析:(1)科研成果:哺乳动物组织细胞质膜模型。设置情境:科学研究背景及成果。2.解题助手:阐明细胞质膜包括多种特征,而不是单一模型解决所有的细胞质膜问题。(2)明确哺乳动物有核组织细胞质膜外多了一层致密的蛋白层。综合分析彳导出细胞质膜结构差异主要是由蛋白质不同造成的。关 闭W o r d文 档 返 回 原 板 块温 馨 提 示:此 套 题 为W o r d版,请 按 住C t r l,滑 动 鼠 标 滚 轴,调节合适 的 观 看 比 例,答 案 解 析 附 后。关 闭W o r d文 档 返 回 原 板 块。第 2 课时 结构与功能独特的细胞器b 争分夺秒一刻钟,狠 抓 基 础 零 失 误)/备 知 识基础练题 组 一 概 念结论速判1 .基于对细胞器的理解,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细胞质基质中的液体称为细胞液。分析:液泡内的液体称为细胞液。(2)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可以进行能量转换。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分析: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4)没有叶绿体或中央液泡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分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和中央液泡。(5)高尔基体是单层膜结构,位于动物细胞中时,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合成多种水解酶。分析: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8)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题组二结构与功能独特的细胞器2.(2021 盐城高一检测)“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这是清朝诗人刘开描写亳州芍药花的诗句。下列有关芍药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它们的功能不同B.它们都含有DNAC 它们都含有多种酶,是代谢的重要场所D.它们中都含有大量的自由水【解析】选 B。芍药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功能不一样,A 项正确包田胞质基质中不含DNA,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含有少量的DNA,B项错误;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基质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叶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