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技术规范书-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装置(通用部分).doc
-
资源ID:90906027
资源大小:61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设备技术规范书-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装置(通用部分).doc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装置标准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 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装置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技术标书编号: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10月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标书目录序号名称编号1南方电网设备技术规范书-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装置(专用部分)目 录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装置标准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1 总则1.1 本招标技术文件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装置采购项目,它提出了该设备本体及附属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1.2 本设备招标技术文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凡本招标技术文件中未规定,但在相关设备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IEC标准中有规定的规范条文,投标方应按相应标准的条文进行设备设计、制造、试验和安装。对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1.3 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招标技术文件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招标技术文件的意见和同招标技术文件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1.4 本招标技术文件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1.5 本招标技术文件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1.6 投标方在应标招标技术文件中应如实反映应标产品与本招标技术文件的技术差异。如果投标方没有提出技术差异,而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招标方发现投标方提供的产品与其应标招标技术文件的条文存在差异,招标方有权利要求退货,并将对下一年度的评标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7 投标方应在应标技术部分按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如实详细的填写应标设备的标准配置表,并在应标商务部分按此标准配置进行报价,如发现二者有矛盾之处,将对评标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8 投标方应充分理解本招标技术文件并按本招标技术文件的具体条款、格式要求填写应标的技术文件,如发现应标的技术文件条款、格式不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则认为应标不严肃,在评标时将有不同程度的扣分。2 工作范围2.1 工程概况本技术规范书采购的设备适用的工程概况详见专用部分。2.2 范围和界限1)本规范书适应于南方电网公司所属各单位的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装置,规定了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装置的基本技术要求、试验条件、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包装储运要求等。2)运输运输条件详见专用部分。3)现场安装和试验在投标方的技术指导和监督下由招标方完成。4)本规范书未说明,但又与设计、制造、装配、试验、运输、包装、保管、安装和运行维护有关的技术要求,按条款3所规定的有关标准执行。2.3 服务范围1) 投标方应按本规范书的要求提供台全新的、合格的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装置及其附属设备、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投标方所提供的组件或附件如需向第三方外购时,投标方应对质量向招标方负责,并提供相应出厂和验收证明。2) 供货要求包括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装置设备本体、后台诊断分析程序、安装附件等安装材料、出厂合格证、产品出厂检测报告等相关材料。3)工厂试验由投标方在生产厂家内完成,但应有招标方代表参加,参加工厂验收的人数及天数等规定详见规范书商务部分。4)现场安装和试验在投标方的技术指导下由招标方完成,投标方协助招标方按标准检查安装质量,处理调试投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备品、备件,做好销售服务工作.投标方应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安装和运行人员免费培训。安装督导的工作范围及人数和天数等规定详见规范书商务部分。5)投标方应协助招标方解决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6)产品零整比不大于3,供货商零部件总成本不应超过故障精确定位装置本体成本3倍。7)设计联络会议的地点及招标方参加人员的人数和天数等规定详见规范书商务部分。8)设备安装、调试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投运。设备投运并稳定运行后,投标方和招标方(业主)双方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管理制度签署合同设备的验收证明书。该证明书共两份,双方各执一份。9)如果安装、调试、性能试验、试运行及质保期内技术指标一项或多项不能满足合同技术部分要求,买卖双方共同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如属制造方面的原因,或涉及索赔部分,按商务部分有关条款执行。3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除本规范书特殊规定外,投标方所提供的设备均按规定的标准和规程的最新版本进行设计、制造、试验和安装。如果这些标准内容有矛盾时,应按最高标准的条款执行或按双方商定的标准执行。如果投标方选用本规范书规定以外的标准时,则需提交这种替换标准供审查和分析。仅在投标方已证明替换标准相当或优于规范书规定的标准,并从招标方处获得书面的认可才能使用。提交供审查的标准应为中文或英文版本。主要引用标准如下:GB/T 2317.2 电力金具试验方法 第2部分: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GB/T 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GB/T 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GB/T 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 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GB/T 2900.51 电工术语 架空线路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4943.1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6587 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GB/T 11463 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GB/T 16896.1 高电压冲击测量仪器和软件 第1部分:对仪器的要求GB/T 16927.1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GB/T 16927.2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2部分:测量系统GB/T 16927.4高电压和大电流试验技术 第4部分:试验电流和测量系统的定义和要求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7.1低压电气设备的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一部分:定义和试验要求GB/T 17627.2低压电气设备的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二部分:测量系统和试验设备GB/T 21671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局域网系统验收测评规范GB 50545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DL/T 630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 1098 间隔棒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QJ/T 815.2 产品公路运输加速模拟试验方法Q/CSG1204009 中国南方电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Q/CGS 1203020-2016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4使用条件4.1正常使用条件监测终端在以下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a)工作温度:-40+100;b)环境温度:-40+45; c)相对湿度:1%100%RH;d)最大风速:监测装置在阵风45m/s条件下应正常工作;e)海拔高度:5500m;f)覆冰条件:监测装置在GB 50545规定的中、重冰区及稀有覆冰条件下应正常运行。4.2特殊使用条件当超出4.1中规定的工作条件时,由用户与供应商协商确定。5 技术要求故障精确定位装置应与后台数据中心站组成可进行输电线路跳闸故障点定位及故障原因辨识的故障监测系统,其中故障精确定位装置由数据采集、数据通信、感应取电电源和GPS时钟等模块组成。5.1 监测终端功能要求5.1.1数据采集a)自动监测、采集、存储输电线路雷击及树障、风偏、山火、漂浮物等各种非雷击情况下的工频电流及行波电流波形数据;b)自动记录高精度GPS时钟。5.1.2数据通信a)能将记录数据实时、准确地以无线方式发送到后台中心站;b)在通讯中断时,可自动保存测得的数据,待通讯恢复后,及时将存储的数据传回中心站。5.1.3 设备自检a)具备对装置主要组件进行定时自检功能,异常情况需主动报警;b)对终端可能出现的死机问题具有自动复位恢复功能。5.1.4 远程调试支持远程设定参数及程序升级功能。5.2 监测终端技术指标5.2.1 传感器带宽a)电流传感器带宽:1kHz10MHz5.2.2 采样频率a)行波电流采样频率:2MHzb)工频电流采样频率:2kHz5.2.3 测量范围a)行波电流测量范围: 5A10kAb)工频电流测量范围: 20A15kA5.2.4 测量精度a)行波电流测量精度:5%±5Ab)工频电流测量精度:5%±2Ac)系统时间标定精度:0.1s5.2.5 工作电源正常供电模式:感应取电备用供电模式:锂电池(内置在终端)单根导线电流范围: 301000 A备用电源工作时长: 2小时5.3 监测终端外观结构5.3.1监测终端应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具备防雨、防潮、防腐蚀、抗振、防雷、防电磁干扰等性能;5.3.2监测终端应符合外壳防护等级IP65的要求。5.3.3监测终端的外形结构应能满足相应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环境下的强电场、强磁场,结构外形设计应满足电晕放电的要求。5.3.4监测终端应适用于各种型号导线。5.3.5监测终端总质量不宜超过5kg。5.3.6监测终端对导线无损伤。5.4 监测终端安装要求5.4.1 应安装于输电线路导线上,与导线等电位连接,变电站、杆塔及避雷线上无任何相关设备,可以实现输电线路带电安装。5.4.2 每套装置监测范围至少达30公里,无需每基杆塔安装。5.4.3 每安装点三相导线各安装1台装置。5.4.4 应布置在通信信号良好的位置。5.4.5 监测终端及紧固件不得直接固定在导线上,中间应有硅橡胶等缓冲层保护导线不受磨损。5.4.6 监测终端应安装方便,塔上一人即可带电安装。5.5 监测系统后台软件功能要求5.5.1能对线路故障波形信息进行有效收集、统计、分析,对跨区管理线路能准确判断故障区间。5.5.2能对故障信息进行智能分析,辅助决策跳闸原因。5.5.3能对历年线路跳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能从线路名称、电压等级、跳闸原因、故障相序、跳闸时间、同塔情况等多维度进行统计分析。5.5.4 对跳闸故障信息通过短信群发到相关人员。5.5.5根据线路跳闸信息及故障查找情况,能及时生成故障跳闸分析报告。5.5.6符合南方电网通讯规约,拥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能与其它系统兼容和调用。5.6 监测系统技术指标要求5.6.1故障区间定位可靠性: 95%5.6.2故障定位精度: ±300米5.6.3雷击与非雷击故障辨识准确率:95%5.6.4绕击和反击识别准确率: 90%5.6.5故障跳闸告警时间:5min5.6.6故障定位及通知时间:30min。5.7 数据通信监测终端应能接入招标方现有的输电线路故障监测系统中心站,能将采集到的故障电流波形数据、时钟数据以无线方式实时发送到中心站。6 试验6.1试验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各项检验宜在如下试验条件下进行:a)环境温度:+15+35;b)相对湿度:45RH75RH;c)大气压力:860hPa1060hPa。6.2试验项目表1列出了对监测终端的试验项目,包括型式试验、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和现场检验。表1 故障精确定位终端试验项目序号试验项目型式试验出厂检验抽样检验现场检验1结构和外观检查2可见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3短路电流冲击试验*4雷电冲击试验*5静电放电抗扰度*6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7工频磁场抗扰度*8脉冲磁场抗扰度*9高温*10低温*11交变湿热*12防护等级13振动试验14运输试验15电源试验*16工频电流测量试验*17行波电流测量试验*18通信试验备注 表示规定必须做的项目; 表示规定可不做的项目;* 表示根据用户要求做。6.3试验方法6.3.1 结构和外观检查a)外壳表面没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变形和污染,表面涂镀层应均匀,无龟裂、脱落和磨损,金属零部件无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b)终端各零部件紧固无松动;c)标志、铭牌、文字及符号应简明清晰,铭牌上要标出产品的名称、产地、型号、生产厂商以及终端编号。6.3.2 电气性能试验a) 可见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按“GB/T 2317.22008 电力金具试验方法 第2部分: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中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终端应能正常工作。b) 短路电流冲击试验将监测终端安装在试验导线上,处于工作状态,对导线分别通过40kA、120ms,31.5kA、300ms,15kA、2s的模拟短路电流各3次。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终端应能正常工作。c) 雷电流冲击试验将监测终端安装在试验导线上,处于工作状态。对导线回路施加幅值和波形为10kA、8/20s的雷电流冲击3次,试验波形满足GB/T 16927.4的规定。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终端应能正常工作。6.3.3 电磁兼容性试验a) 静电放电抗扰度按照“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4级的接触放电试验;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终端应能正常工作。b)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按照“GB/T 17626.6-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中第5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射频场干扰试验;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终端应能正常工作。c) 工频磁场抗扰度按照“GB/T 17626.8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5级的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终端应能正常工作。d) 脉冲磁场抗扰度按照“GB/T 17626.9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5级的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终端应能正常工作。6.3.4 气候防护试验a) 高温试验 按“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高温”中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温度50、持续时间16h的高温试验。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终端应能正常工作。b) 低温试验按“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低温”中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温度20、持续时间16h的低温试验。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终端应能正常工作。c) 交变湿热试验按“GB/T 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b: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中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高温温度为55,试验周期1天,原地恢复2h。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终端应能正常工作。d) 防护等级试验依据“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中规定的IP65等级试验要求试验,应符合相关要求。6.3.6 振动试验监测终端不包装、不通电,固定在试验台中央。试验按“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中规定进行:频率范围:1055Hz;峰值加速度:10m/s2;扫频循环次数:5次;危险频率持续时间:10min±0.5min。试验后检查被试终端应无损坏和紧固件松动脱落现象,通电后终端应能正常工作。6.3.7 运输试验产品包装后应按“GB/T 6587.686 电子测量仪器 运输试验”中规定进行试验,能承受该标准表1中等级为的运输试验(包括振动、自由跌落、翻滚试验)。试验后,终端应能正常工作。6.3.8 功能试验a) 电源试验断开备用电池,将监测终端安装在试验导线上。对导线回路依次施加有效值为30A、500A和1000A的工频电流,电流稳定5min后,确认监测终端能够正常工作。b) 工频电流测量试验将监测终端安装在试验导线上,对导线回路依次施加有效值为20A、1kA、5kA的工频电流。试验电流稳定后,通过中心站控制监测终端随机测量三次电流值,测量时间间隔不少于1min,计算三次平均值并与试验电流值比较,测量精度应满足要求。c)行波电流测量试验将监测终端安装在试验导线上,对导线回路依次施加幅值为5A、1kA、5kA,波形为8/20s的冲击电流各3次。通过中心站测量冲击电流幅值和波头、波尾时间参数,计算三次平均值并与试验冲击电流值比较,测量精度应满足要求。d) 通信试验依次开启及关闭监测终端电源,重复开启及关闭3次,每次时间间隔不少于5min,检查中心站能否收到监测终端上线及下线信息;通过中心站发送自检命令给监测终端,检查监测终端能否收到自检信息。7 调试与验收7.1现场调试7.1.1设备运到现场安装前后,投标方人员应到场参加设备调试。投标方应派出有经验的专家提供技术服务。7.1.2在调试过程中,若发现设备存在元器件损坏或不正常工作情况,投标方应负责更换。7.2现场验收7.2.1现场验收应在所有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且设备准备投入试运行时进行,并出具书面测试报告。7.2.2备品备件、文档资料均作为验收的一部分。7.3抽检招标方有权对合同货物进行抽检,投标方应积极配合并提供抽检所需的资料和必要条件。对于实施南方电网公司组织送样检测的合同货物,其抽检技术标准须按照送样检测时的技术标准执行。若送样检测技术标准与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有差异的,应按照较高标准执行。8 企业VI标识8.1 VI标识a.设备外立面上应有统一的南方电网公司企业VI标识,并符合中国南方电网视觉识别系统管理手册的要求。b.标识的内容构成:中国南方电网标志、“中国南方电网”中英文名称。c.颜色:标识采用企业标准色C100 M69 Y0 K38,背景采用白色。d.材质选用厚度为0.3mm的PVC,背面3M防水胶。e.企业标识安装在设备外立面正面醒目位置。8.2 标识地点标识地点:与厂家名称标识相邻。厂家名称与南网标示并排安装于装置外壳正面。两者标识牌大小相当。南网标识牌材质与厂家名称标识牌材质保持一致。南网标识牌的图案、色泽、造型按南方电网公司视觉识别系统管理手册2006修订版中要求,按所需比例修正。9 技术文件要求9.1一般要求9.1.1投标方提供的图纸、资料、文件应使用国家法定单位制即国际单位制,语言为中文。资料的组织结构清晰,内容正确、一致、清晰、完整,满足工程要求。9.1.2投标方应承诺在签订合同后十五天内提供用于设计、安装、运维使用的文件、图纸及设备操作维护手册等。9.1.3投标方应对其所提供的全部文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所有由投标方采购供货的第三方设备的技术手册的准确性由投标方负责。对于其它没有列入合同技术资料清单,却是工程所必需的文件和资料,一经发现,投标方也应及时免费提供。9.2投标方在投标阶段应提交的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装置资料及说明1) 符合本装置技术要求的型式试验报告;2) 产品功能技术原理说明资料;3) WEB使用说明书;4) 安装手册(列明详细安装步骤及实物图片);5) 3次以上经巡线结果验证的故障定位案例。9.3其他文件资料投标方应承诺在签订合同 十五 天内(项目单位填写)提供以下所列(但不限于下列资料、图纸、文件,投标方应承诺提供招标方提出的所有所需资料、图纸、文件供工程设计、安装、运维使用)的图纸、资料、文件纸质版6套,电子版光盘2套(含AutoCAD图)。9.3.1 技术数据表及相关技术资料。9.3.2 同型产品通过型式试验的最新说明文件及试验报告。9.3.3 设备适用的标准说明。9.3.4 提供图纸计划(及生产制造、交货进度计划)。9.3.5 图纸和技术文件。9.3.6 说明书 1)概述。2)安装、维护与检查说明。3)所有其他组、部件的说明。4)其他说明资料。5)维护、检修手册。9.4设计联络1)投标方应在技术协议签订后的 十五 天内(项目单位填写)向招标方提供正式版的用于设计、设备监造和检验、现场安装和调试以及运行维护方面的图纸、说明书和有关技术资料,同时向招标方设计代表提供拷贝磁盘2份(图纸至少为AutoCAD R2000版、文字资料至少为Word 97版)。2)投标方应按设计需要随时开展设计联络工作,提供设计所需的相关资料,以保证招标方工期要求。3)投标方提供的图纸必须经招标方代表确认。9.5培训9.5.1投标方应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 对安装和运行人员免费培训。投标方负责对招标方的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9.5.2投标方应向受训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图纸、参考材料、培训手册、工具等。投标方应定出培训大纲及培训计划交招标方确认,根据招标方实际需求进行修改。10 监造、包装、储存、运输、安装及质量保证10.1监造10.1.1合同生效后,招标方采取自行或委托监造单位派出监造代表依照技术协议的约定以及招标方的监造作业指导书,对本合同货物的制造过程进行监造。投标方应配合招标方组织的监造(含出厂试验见证),按监造代表的要求及时、无偿提供合同货物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工艺标准、检验标准、设计联络会纪要、图纸、工艺和检验记录、监造见证文件等资料,并承担由此发生的配合费用。10.1.2在监造过程中如发现合同货物存在质量问题或不符合本合同约定的标准或包装要求时,投标方应及时向监造代表、项目管理单位报送相关信息,监造代表及招标方相关人员有权参与、跟踪检查整改工作并提出意见,投标方根据监造代表的意见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交货质量。10.1.3由投标方供应的所有合同货物及部件出厂时,应附有制造厂签发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作为交货时的质量证明文件。专用条款有要求时,还应提供由招标方监造代表签署的监造记录和试验报告。招标方组织驻厂监造的,合同货物在监造代表签署“合同货物出厂见证表”后方可出厂。10.1.4不论监造代表是否参与了监造或者是否签署了监造记录或报告,均不能免除投标方对货物质量应尽的义务,也不能代替合同货物到达交货地后招标方根据合同进行的现场检验。10.1.5招标方可在厂内对合同货物的原材料、元器件、关键工艺、成品等进行检测,分为招标方自行实施、招标方见证投标方实施和招标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实施等方式。投标方应根据招标方要求无偿提供合格的试验仪器、配合人员和其他必要条件。10.1.6合同货物试验过程中,试验不合格的,投标方应将处理过程及原因如实填写,交给招标方。10.2包装10.2.1设备本体(含所有零部件)与资料分开单独包装,防止受潮,保证设备及其资料完好无损。10.2.2 交付的设备应符合相关包装储运指示标志的规定,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最新的规定进行包装,以便合同货物在没有任何损坏和腐蚀的情况下安全地运抵合同货物安装现场。合同货物包装前,投标方应负责按部套进行检查清理,不留异物,并保证零部件齐全。10.2.3在包装箱上应以不褪色的醒目标志标明:合同号、目的地、收货人、设备名称、箱号、毛重、外形尺寸、运输警示标识等。包装箱应连续编号,不能有重号。10.3储存与运输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等应随设备同时装运,但必须单独包装,并明显标记。10.4安装指导制造厂在安装和启动时应安排技术人员提供现场安装指导服务,提出技术建议,并有对运行人员提供相关培训的义务。制造厂应提供设备专用工具。设备在使用期内,制造厂应提供技术支持和所需的备品备件。10.5质量保证10.5.1投标方应对其整套设备在到货后提供不少于三年的“三包”质量保证。之后如发生产品损坏,投标方应及时为本套装置提供维修部件,并按最近的投标价提供。10.5.2订购的新型产品除应满足本招标技术文件外,投标方还应提供产品的鉴定证书。10.5.3投标方应保证制造过程中的所有工艺、材料等(包括投标方的外购件在内)均应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规定。若招标方根据运行经验指定投标方提供某种外购零部件,投标方应积极配合。10.5.4投标方应遵守本招标技术文件中各条款和工作项目的ISO9000、GB/T19000质量保证体系, 该质量保证体系已经过国家认证和正常运转。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