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织期末复习(东华).pdf
织造篇第七章开口本章知识点:一、概述1、织机的五大运动开口,引纬,打纬,卷曲,送经2、开口的含义、开口机构的作用类型及特点开口时间(综平时间):开口过程中,上下交替的经纱达到综平位置的时刻(梭口开启的瞬间)。开口的含义:在织机匕按照织物组织的要求,把经纱上下分开,形成梭口的运动。开口机构的作用:使经纱上下分开,形成梭口;根据织物组织的要求,控制经纱的升降次序。类型:凸轮和连杆开口机构织制平纹、斜纹等简单织物,可用2-8页综框。多臂开口机构一织制较复杂的小花纹织物。一般用1 6页综框,最多可达3 2页综框。提花开口机构一织制复杂的大花纹织物。直接用综丝控制每根经纱的升降。二、梭口1、梭口的形状梭口:开口时,经纱上下分开,形成引纬的通道综平位置:梭口完全闭合时综框的位置,梭口高度H:开口时经纱随综框上下运动时的最大位移梭口深度:织口到经停架中导棒之间的水平距离前部梭口:梭口的工作部分后部梭口:调节工艺参数的部分梭口角:梭口满开的时候,上下层经纱形成的夹角。2、经纱的位置线经纱位置线定义:经纱处于综平位置时,经纱自织口到后梁同有关机件相接触的各点连接线称为经纱位置线。如图中连线BCDE。经直线:如果D、E 两点在BC直线的延长线上,则经纱位置线是一根直线,称为径直线。3、经纱的拉伸变形(影响拉伸变形的因素)(梭口形状的角度考虑)1、梭口高度的影响:经纱变形几乎与梭口高度的平方成正比。在保证纬纱顺利通过梭口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H 减少断头.2、梭口的后部长度的影响:在 H 不变的情况卜,后部长度愈长,经纱变形量愈小。丝织机上,为减少综丝变形和张力,增加梭口的后部长度。织制高密织物时,为开清梭口,适当增加梭口的后部长度。3、后梁高低(相对胸梁位置而定)的影响:当后梁在径直线上,上下层经纱变形量=0,上下层经纱张力相等,形成等张力梭口。当后梁在径直线上方,上下层经纱变形量0,下层经纱张力 上层经纱,形成不等张力梭I I O后梁过高,开口不清(上层经纱张力小,下层经纱张力大);后梁过低,下层经纱张力不足,对梭子运动不利。4、梭口高度梭口高度H:开口时经纱随综框上下运动时的最大位移上机张力:综平时的经纱静态张力。5、梭口形式(4种)及比较,开口方式(3种)及比较u梭口形式: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梭口前部的上下层经纱均处于同一平面内。特点:1、前部梭口上下层经纱分别位于同一平面2、前后综框梭口高度差异大对织造的影响:1、开口清晰,有利于引纬2、后综经纱张力大,布面不平整,摩擦增大,断头增多。改进方法:穿综方法:交织多、弹性小、强力差的经纱穿前综。后综框动程可略小于清晰梭口所要求的动程。非清晰梭口:下层经纱不处在同一平面内,上层经纱也不处在同一平面内。特点:1、前部梭口上下层经纱分别位于多个平面2、前后综框梭口高度差异小对织造的影响:1、经纱张力较均匀2、不利于引纬3、断经、错纹、轧梭及飞梭等织疵及故障半清晰梭口:下层经纱处在同一平面内,上层经纱不处在同平面内。特点:1、前部梭口上层经纱不在同平面,下层经纱在同平面。2、前后综框梭口高度差异小于清晰梭口对织造的影响:1、下层将纱平齐,有利梭子的平稳飞行。2、上层经纱不平齐,能减少经纱张力差异,改善织物的均匀度小双层织口:无论在上层或下层,总是第三页综的经纱高于第一页综的经纱,第四页综的经纱高于第二页综的经纱。特点:四页综分两次平综,经纱的相互摩擦和因静电引起的粘连下降,有利于开清梭口,将少织疵。适用:织制细特高经密平纹织物Li开口方式:1、中央闭合梭口一每完成一次开口运动时、所有经纱都要回到中央经位置线,然后再上下分开形成梭口优点:1)在形成梭口各个时期,上下层经纱所受张力相同;2)从平综到梭口满开,经纱的位移距离仅为梭口的高度一半,形成梭口所需的时间较少;3)平缘时,所有经纱均会聚在一起,便于经纱断头后穿入综箱。缺点:1)经纱运动频繁,摩擦增多,断头机会增加:2)所有经纱都处在移动状态,下层经纱变位机会多,对梭子通过梭口不利。2、全开梭口每形成一次梭口时,重复原位的经纱保持不变,变位经纱上下移动。优点:1)经纱运动次数少,梭口比较平稳,有利于梭子飞行;2)经纱摩擦损伤少,动力节省;缺点:1)开口运动中,各片经纱处于不同状态,各片综框经纱张力不一致。2)全幅经纱没有同时综平的机会(除平纹外),不便于操作,需另设平综机构。3、半开梭口半开梭口的开口方式与全开梭口基本相似,不变位的上层经纱,在开口过程中略为下降,而后再随同其它上升的经纱一起回升到原来的位置。特点:与全开梭口基本相似,但不变位的上层经纱,在开口过程中略为下降,降低了该层经纱张力的差异。三、开口运动规律织机主轴每一回转,经纱形成一次梭口,经纱运动经历三个阶段:1)开口阶段:经纱离开综平位置,上下分开,直到梭口满开为止。2)静止阶段:使纬纱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梭口,经纱要有段时间静止不动。3)闭合阶段:经纱从梭口满开位置返回到综平位置。开口工作圆图:织机主要机构运动时间参数标注在织机主轴回转的圆周图上。图中箭头表示主轴回转的方向,除个别情况外,主轴总是按逆时针方向回转的。工作圆图的前方、下方、后方和上方四个特征位置(记为a b e d)分别称为前心、下心、后心和上心。摆动箱座到达最前和最后位置e f 时,主轴所在的位置分别称为前止点(前死心)和后止点(后死心)。前止点的主轴位置角为0 度,作为度量基准。图中开口时间的长短用开口角ak表示,静止时间的长短用闭口角a j表示,闭U 时期的长短用闭口角ab表示。在闭合和开口时期内,综框处于运动状态之中,所以aj+ak便是综框运动角。开口周期图:以织机主轴回转角作为横坐标,以梭口在其形成过程中的高度变化为纵坐标而描绘出的曲线图。综平时间即开口时间。它指开口过程中,上下交替运动的经纱达到综平位置的时刻,即梭口开启的瞬间,亦即上下交替运动的综框闭口与开口的交接点。2、综框运动规律(简谐运动和多项式运动规律特点及比较)简谐运动:(1)在综平前后,经纱张力小时,综框运动迅速,不会造成断头并可开清梭口:(2)在闭合开始后的一个时期,综框运动缓慢,有利于梭子飞出梭口;(3)综框从静止至运动之间过渡时的加速度值不为零(加速度曲线不连续),高速时,使综框产生振动(只适用于低速织机)。多项式运动:(1)综平时,运动更快,更利于开清梭口;(2)在闭合开始后的一个时期,运动更为缓慢,有利于梭子飞出梭口;(3)运动开始和运动结束的瞬时加速度为零,利于高速。四、开口机构1分类i i 凸轮和连杆开口机构(织造平纹、斜纹等简单织物,28页综框):1、综框联动式凸轮开口机构2、弹簧回综式凸轮开口机构3、共加凸轮开口机构4、沟槽凸轮开口机构5、连杆开口机构U 多臂开口(较复杂的小花纹织物):(多臂纹板制备须掌握)按传动方式分单动式:复动式、单动式1、单动式多臂开口机构的拉刀往复一次仅形成一次梭口,没页综框只需配置一把拉钩。主轴一转,拉刀往复一次,形成一次梭口。特点:结构简单,但动作比较剧烈,织机速度受限制。用于低速织机2、复动式每页综框配备上、下两把拉钩,由上、下两把拉刀向拉动。主轴每两转,上、下拉刀相向运动,各作一次往复运动,可以形成两次梭口。特点:动作比较缓和,能适应较高的速度。按纹板和阅读装置分:机械式,机电式,电子式。按提综装置分:拉刀拉钩式、偏心盘回转式。按回综方式分:积极式、消极式。U提花开口(复杂的大花纹织物,总丝直接控制每根经纱做独立的升降运动。)2、凸轮和连杆开口机构(综框联动式凸轮开口机构特点,原理,凸轮外形与综框升降的关系,其他机构了解)综框联动式凸轮开口机构综框的下降:靠凸轮作用。综框的上升:吊综辘轮回转时的联动作用优缺点:a)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制造精度要求不高。b)吊综皮带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伸长,必须周期性检查梭口位置。c)踏练杆挂综处作园弧摆动,综框在运动中前后晃动,经纱与综丝的摩擦增多,引起断头。d)上梁和吊综装置影响机台光线,不利于检查布面。e)油污疵点。3、提花开口机构无综框,在提花开口机构上,每一根经纱由一根可以单独运动的综丝控制。按提综装置的提刀往复一次形成的梭口数:单动式、复动式。开口时间的确定开口时间应根据织物品种、原料、纱特、半成品质量、织机性能、织机运转速度等来确定。开口时间确定的原则:1:织物中经纬纱交叉点越多,打纬阻力越大的织物,应选用较早的开口时间。2:经密大,梭口不易开清晰的织物,开口时间宜早些。3:经纱条干不匀,杂质多,强力差或浆纱质量不良等应选择较迟的开口时间。4:在制织相同的品种时,使用多臂的开口时间应较使用踏盘时的开口时间晚一些。5:在经纱张力不匀时,如要使布面平整,应采用较早开口。开口时间与开口形式、织口移动、织物物理机械性能的关系1:开口时间与开口形式的关系目前喷气织机制织品种所采用的开口形式,多数为两次开口,即小双层梭口。前后两次开口的 差 角(或称相位差角)大小时一个探讨的问题。一般早开口不能早于2 7 0度,晚开口不能晚于3 4 0度,这里的2 7 0度与3 4 0度被称为两个临界点。于是,前后两次开口的差角要在2 7 0 3 4 0度之间。织机织造中等密度织物时的差角为2 0度,织造高密度织物时则以3 0度为佳。2:开口时间与织口移动的关系开口时间的迟早,决定着打纬时梭口的开口大小,而梭口的开口大小又决定着打纬瞬间织口处经纱张力引起的织口移动量。织口移动量大,直接影响到织物的瓦工质量。开口时间早,织口移动量小;反之,移动量大。织口移动量过大是出现边撑疵或轧断纱的重要原因。3:开口时间与织物物理机械性能的关系据测定,喷气织机织平纹织物时,设定开口时间在2 9 0度织成织物的经向强力小;当设定开口时间在3 2 0度时,织物的经向强力大。织斜纹织物时,开口时间设定在3 4 0度后,织造困难,在3 2 0度时,斜纹织物的强力最大。在3 2 0度前开口,斜纹织物的强力下降。第八章引纬名词解释:引纬运动:将纬纱引入到由经纱开口所形成的梭口中。投梭力:织机由静止状态被人工缓慢转动其主轴,皮结推动梭子移动的距离称为投梭动程,也称投梭力。投梭时间:投梭转子开始于投梭鼻接触、皮结即将推动梭子时的主轴位置角。制梭力:制梭板与梭箱前板对梭子的摩擦力。梭子速度:梭子相对箱座的运动速度。本章知识点:一、概述(1)引纬的作用:将纬纱引入由经纱所构成的梭口,以便经纬交织,形成织物。(2)引纬方式:有梭引纬、无梭引纬。(3)无梭引纬的优点:产品质量好;引(入)纬率高;机物料消耗少,噪 声 低(梭子冲击大);自动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挡车方便存在问题:机械加工要求高,造价高;布 边(毛边):品种范围仍有局限性(喷水织机只能做疏水性纤维,片梭织机纬纱强度要求高)二、有梭引纬(1)按投梭棒受力部位高低位置分类:下投梭机构、上投梭机构和中投梭机构。(2)梭子运动:牵引运动(随箱座一起摆动,前后方向)+相对运动(沿箱座左右方向运动)。(3)梭子引纬运动分析:织机主轴回转一周时间内,梭子经历静止、击梭、自由飞行、制梭、静止几个阶段。击梭:皮结与梭子接触到梭子开始脱离皮结。自由飞行:梭子离开皮结、进入梭口直至离开梭口。制梭:梭子离开梭口,进入对侧梭箱受到制梭及缓冲作用。静止:停在一定位置上,待下次反向击梭。(4)投梭力对织造影响:投梭力过大:梭子进梭箱后产生回跳,定位不良,造成轧梭或者飞梭;易产生崩纬,脱 纬(特别是粗支纱):梭子和机物料损耗大;织机动力消耗增加,噪音、振动增加。投梭力过小:梭子出梭口比较迟,经纱对梭子挤压度大,摩擦也大,易成边经断头,且由于梭口较小,易产生跳花,跳纱等织疵;梭子进梭箱时,由于速度小,不能进入梭箱中正常位置,换梭不良或易造成下次投梭时山于投梭力不足造成轧梭。综上所述,在保证梭子能顺利通过梭口和不影响梭子正常定位的前提下,投梭力越小越好。(5)投梭时间的早迟对引纬、织造的影响:投梭时间过早,梭子进梭口早,梭口高度小,边经断头增多;进梭口时,梭口清晰度较差,易产生边跳纱等织疵;进梭口时,底层经纱与走梭板间距离较大,梭子飞行不稳。投梭时间过迟,与上述情况相反;可供梭子飞行时间的利用率下降,要使梭子飞行速度增加,则投梭力必须提高,不利于生产。一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提早投梭时间,以减小机物料消耗。三、片梭弓I 纬I-(1)片梭引纬:片梭钢梭(片梭)夹持纬纱引过由导梭片组成的管道而将纬纱引入梭口的引纬方式。(2)片梭运动:击梭飞行制梭(3)片梭织机的扭轴投梭机构:利用扭轴的扭转变形投梭U击梭:扭轴投梭。击梭后片梭初速度与织机车速无关,而取决于扭轴的变形能量、扭轴的扭转变形量。(j飞行阶段:片梭在导梭片形成的轨道内飞行。u制梭:片梭进入制梭箱后,制梭装置吸收片梭动能,使片梭的速度迅速下降为零,并准确定位。(4)片梭引纬的品种适应性a.引纬故障少质量好,高档产品加工的适应性强(积极引纬,对纬纱有良好夹持;纬纱的夹持与释放是片梭在两侧梭箱中静态时进行;(高档产品)纬纱引入梭口后,纬纱张力受到一次精确调节)。b.片梭引纬具有26色的任意换纬功能C.片梭织机幅宽很大,几乎能满足所有的织物加工幅宽要求,调整织物的加工幅宽方便。d.纱线范围很广(积极引纬,对纬纱有良好的夹持,适合各种短纤纱、长丝);经弱捻纱,强度很低的纱线不适合(片梭启动时加速度大)。e.开口装置:凸轮、多臂、提花。f.对准备加工质量要求较高g.适用织物:精纺毛织物、工业用织物、装饰用织物、特宽高档棉型织物(细布、府绸)。四、剑杆引纬(1)剑杆引纬:用往复移动的剑状杆叉入或夹持纬纱,将机器外侧固定筒子上的纬纱引入梭口。(2)剑杆引纬的分类及特点:I按剑杆形式分:ii刚性剑杆引纬利用刚直、坚硬的引纬杆在梭口中往复移动,达到引纬目的。特点:引纬可靠;因可悬空引入梭口,对经纱的磨损小;占地面积大。u挠性剑杆引纬利用截面形状扁平的钢带或尼龙带的伸卷作用进行引纬。特点:机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对经纱的磨损较大。I按纬纱握持方式分:ii叉入式:圈状引纬,只适宜于少数织物,如帆布,带类,每次引入双纬。特点:机构简单,交接纬纱可靠;纬纱易划伤;纬纱退绕速度2倍于引纬速度;纬纱易退捻。u夹持式:线状引纬,每次引入单纬,应用广泛。特点:纬纱退绕速度等于引纬速度,适合织机高速;纬纱不易划伤;剑头设计较复杂;纬纱不产生退捻。I按传剑机构的位置分:ii分离式箱座引纬。特点:引纬角度大,梭口高度较小;箝座动程小,质量轻,有利宽幅高速。U非分离式箝座引纬。特点:引纬角度小,要求梭口高度较大;箱座动程打,转动惯量大,织机振动大,不利阔幅高速。(3)剑杆引纬的品种适应性a.纬纱适用性:各种短纤纱、长丝、花式纱。(1、能适应各种不同原料、不同粗细、不同截面形状的纬纱,而无需调换剑头。2、细特弱捻低强纱适应性好3、强捻纱适应性好。)b.极强的纬纱选色功能。(816种)C.最大织机幅宽:4600mm。d.双层剑杆织机适宜加工长毛绒、丝绒、地毯等织物。e.开口装置:凸轮、多臂、提花。f.对准备加工质量的要求较高。g.适用织物:细布、卡其、府绸、多色纬织物、花式纱织物:双层、多层、割绒类织物。五、喷气引纬U定义:利用压缩空气与纱线表面的摩擦所产生的牵引力,将纬纱引过梭口的引纬方式u喷气引纬系统的分类:按喷嘴数量:单喷嘴引纬系统、多喷嘴引纬系统(又称接力引纬)按风道形式:管道片式、风道箱式u喷气织机的三种引纬形式:单喷嘴+管道片双喷嘴+管道片双喷嘴+风道箱u管道片的特点:防气流扩散效果好;采用普通钢箱(价格低),适用小批量、多品种;高精密织物适应性差;不利于高速适用:中档、部分高档短纤纱织物中速度生产u风 道 箱(异性箱)的特点:半敞开式的引纬通道导致引纬气流易扩散;钢箱加工要求高,价贵,导致翻改品种不便,因而适宜大批量;适用细特经纱,高速适宜性好适用:幅宽达3.3 米,高速化,细特纱,超高精密长丝等l i 单喷嘴、多喷嘴的区别单喷嘴:飞行一段速度后,气流头端速度下降而尾端喷嘴处仍很快,纬纱前端速度小于后端速度,纬纱经一段距离后浮动、成圈,造 成“前拥后挤”,影响引纬质量及引纬幅宽提高多喷嘴:纬纱头端气流不断得到补充而挺直飞行,因此幅宽可宽,提高了引纬质量和幅宽u喷气引纬工艺特点及主要适用品种:1)纬纱适应性(短纤纱和化纤长丝;消极引纬方式(自由端引纬),对某些纬纱(如粗重结子线,花式纱等)缺乏足够的控制能力,容易产生引纬疵点,对粗重花式纱适应性较差)最高入纬率:1 5 0 0-2 0 0 0 m/m i n;2)多色纬功能:4-6色;3)最大织机幅宽:3.3m;4)开口机构:连杆、凸轮、多 臂(提花不利于高速);5)对经纱原料质量及织前准备半成品质量:高;6)适用织物:细薄织物,尤其是低特高密单色织物。六、喷水引纬原理与喷气相似,但集束性好的多。U喷水引纬的工艺特点及主要适用品种高速高产,车速最高。入纬率高达1 7 0 0-2 0 0 0 m/m i n,适用于大批量、高速度、低成本的织物加工;1)喷水引纬通常用于疏水性纤维;2)适用窄幅或中幅(42.3m)3)选纬功能较差:2色;4)开口装置:连杆,多臂;5)对经纱原料质量及织前准备质量要求:较高。6)适用织物:对高经密疏水性织物有较多的优势。七、无梭引纬的辅助装置1、布 边(分类特点及适用场合)1)折入边:把布边外剪断的纬纱纱尾钩入下纬的边组织内,锁边装置较复杂,形成布边为光边特点:坚牢、光滑、布边较厚,锁边装置复杂适用:片梭最普遍,喷气、剑杆也适用。2)纱罗绞边:采用特殊的织物组织,形成纱罗绞边特点:不及折入边光滑、平整、坚固,锁边装置较简单。适用:剑杆织机较多3)绳状边:两根锁边经纱相互盘旋,同时与纬纱交织,形成绳状边。特点:比纱罗绞边坚牢,经纱磨损少,高速适应性好适用:喷气、喷水织机4)热熔边:采用经纬纱热熔粘合的方法,形成热熔边特点:坚固,纬纱回丝少适用:喷水织机上合成纤维长丝织物的加工2、储 纬 器(作用分类及适用场合)按功能:普通储纬器:仅用作储存纬纱,用于积极式引纬(剑杆、片梭)。定长储纬器:具有定长、储纬两个功能,用于消极式引纬(喷气、喷水)。按储纱鼓是否转动:动鼓式:结构较简单,高速适应性差。使用较少。定鼓式:结构较复杂。第九章打纬名词解释:打纬运动:依靠打纬机构的钢箝前后往复摆动,将一根根引入梭口的纬纱推向织口,与经纱交织,形成符合设计要求的织物的过程。打纬阻力:经纬纱间相互屈曲而产生摩擦作用,出现阻碍纬纱向织口移动的阻力。织物形成区:刚打向织口的纬纱,至不再因打纬关系而发生纬纱相对移动、影响经纬纱线相互屈曲变化的这根纬纱为止的区域。打纬区宽度:织口在钢箱推动下,向机前方向移动的距离。经纱上机张力:综平时的经纱静态张力。箱路:箱齿穿入数2 2 时,因箱齿厚度的存在原因,各根经纱之间的距离不尽相同:穿入同一箱齿的经纱之间的距离小,不同箝齿的相邻两根经纱之间的距离大,经纱在幅宽方向的这种有规律的不均匀排列。开口时间:上下交替的经纱达到综平位置的时刻,即梭口开启的瞬间。俗称综平时间。本章知识点:-、概述打纬机构的作用:1、用钢箝把纬纱推向织口;2、确定经纱密度和织物幅宽;3、控制梭子在梭口中的运动方向,引纬的通道。二、打纬机构四连杆打纬机构U 分类:(根据曲柄长度R 与牵手长度L 的比值大小)R/L 1/3 短 牵 手 打 纬 机 构(毛、无梭)1/6 R/L 1/3 中牵手打纬机构(棉)R/L ei结论:牵手越短,允许引纬的时间愈长,短牵手适合宽幅织机。2、速度图线:曲柄在前止点时v=0,可避免冲击;曲柄在180。附近速度较慢有利于引纬。牵手越短一后止点附近的V 越小一相对静止角越大一适合阔幅织机3、加速度图线:00时加速度最大,有利于打纬;90。270。时,a0(负加速度区域),有利于梭子飞行。牵手越短一箝座的加速度越大,对构成紧密织物有利负加速度区域大加速度变化大,织机的纵向振动大4、适用场合:长牵手一轻薄织物,车速较高,机构作用缓和;短牵手一厚重织物,车速不宜过高。重型、宽幅织机。三、打纬与织物的形成1、打纬过程中的经纬纱的运动方式I(1)纬纱相对于经纱移动:使经纬纱间屈曲摩擦增大,纬纱移动阻力增大,经纱张力增大;当纬纱移动阻力 经纱张力与织物张力之差时,纬纱和经纱一起移动。(2)经纬纱一起移动:使经纱拉伸造成的经纱张力增加,同时织物回缩造成织物张力减小;当纬纱移动阻力 经纱张力与织物张力之差时,纬纱相对于经纱向机前移动.在打纬过程中,经纬纱的两种移动方式交替进行。2、打纬区宽度:0-1段:综平时梭口逐步开启,经纱张力增加,织口向机后移动。1-2段:织口在钢箱推动下,向机前方向移动。2-3段:织口随钢箱向机后方向移动。3-4段:综框静止时期,织口移动不大。由于经纱放送,曲线略有波动。4-5段:梭口闭合,经纱张力减小。四、织机工艺参数与织物形成的关系1、经纱上机张力与织物形成的关系上机张力大,经纱屈曲少,纬纱屈曲多,经纱张力过大,经纱因强力不够,断头将增加。上机张力小,经纱屈曲多,纬纱屈曲少,经纱张力过小,经纱与综眼摩擦加重,断头增加。2、箱路及其原因箱齿穿入数2 2 时,因箱齿厚度的存在原因,各根经纱之间的距离不尽相同;穿入同一箱齿的经纱之间的距离小,不同箱齿的相邻两根经纱之间的距离大,经纱在幅宽方向的这种有规律的不均匀排列即为箱路。避免箱路的途径:1)采用较小的经纱张力:经纱的横向移动可能较大有利于经纱的均匀排列。但过小的经纱张力易形成过大的打纬区宽度和开口不清,此外手感不能达到挺括的要求。这种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是不可行的。2)提高后梁位置:采用上、下层经纱张力不等的方法,使松层经纱获得较大的横向移动,从而消除经纱不均匀的排列,避免箱路的产生。3、后梁高低与织物形成的关系后梁高低决定着打纬时不同经纱层之间的张力差异。(后梁高,上层经纱张力小,下层经纱张力大)后梁过高,上下层经纱张力差异大,经纱断头增加,织物经向断裂强度下降;开口不清,织疵增多;箝路不明显。后梁过低,上下层经纱张力差异小,易产生箱路。U确定后梁高低的因素:(1)纱号大,密度不高高 后 梁(松层经纱移动消除箱路,下层经纱张力大但纱粗不至断头,下层经纱张力小但密度小不至开口不清。)经密大,纱号小可低后梁(箱齿厚度的影响不大,下层经纱张力不会过大可避免大量断头,下层经纱张力不会过小可防止高经密时开口不清。)(2)纤维原料化纤低于纯棉,化纤易开口不清。(3)织物组织平纹:较高后梁一织物外观丰满斜纹:较低后梁一上下层经纱张力接近,形成匀直条纹缎纹:较低后梁一花纹匀整细平布:高后梁一细平布密度不高,易产生箱路,高后梁可以消除箱路高支高经密平纹:后梁比细平布略低,可避免上下层经纱过于松弛,开口不清;下层经纱张力过大断头单面斜纹比双面斜纹:后梁略高,增加正面斜纹线条纹深度。4、开口时间与织物形成的关系开口时间决定着打纬时梭口高度的大小,一织口处经纱张力的大小及张力差异。开口时间早:1)打纬时,梭口高度t,钢箱对经纱的摩擦长度t,经纱张力t 一经纱断头t。2)经纱对纬纱的包围角t,打纬阻力t,纬纱反拨量I,一紧密厚实织物。3)梭口中纬纱被经纱夹住早,易产生纬缩疵点;4)梭子出梭口时的挤压度大,造成错纹、轧梭等问题。开口时间迟:1)梭口高度,打纬区宽度f,打纬时经纱的伸长和在综眼中的摩擦移动t,断头率t:2)打纬时经纱张力较小,经纱张力不匀,布而不平整;3)织物不显厚密丰满的外观;4)过迟影响进梭口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