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解析).pdf
-
资源ID:90912803
资源大小:2.74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解析).pdf
2022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一、选择题1.(2022四川内江)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B.优美的小提琴声一定是乐音;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D.医院对人体的B 超检查是利用了次声波【答案】A【解析】A.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则音调越高,故 A 正确;B.优美的小提琴声如果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学习、工作或生活,就是噪声,故 B 错误;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为液体,在气体中最慢,故 C 错误;D.医院对人体的B 超检查是利用了超声波,故 D 错误。故选A。2.(2022湖南长沙)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关于他们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 的 是()oA.宇航员讲课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B.太空授课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回地球;C.女宇航员的音调高是由于振幅大;I).分辨翟志刚和叶光富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宇航员的声音是靠声带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无法在太空中传播,宇航员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 B 错误;C.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女宇航员的音调高是由于频率大,故 C 错误;D.不同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分辨翟志刚和叶光富声音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故 D 错误。故选A。3.(2022山东临沂)当 2022虎年的钟声敲响时,天和核心舱的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为全国人民送上新年祝福(如图)。他们美好的祝福声传到地球靠的是()。A.超声波 B.次声波 C.电 磁 波 D.红外线【答案】C。【解析】A.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A 不符合题意;B.次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B 不符合题意;C.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用于通讯,他们美好的祝福声传到地球靠的是电磁波,故 C 符合题意;D.大气对红外线辐射传输主要是的影响吸收和散射,红外线仅仅适合短距离的通讯,不适合远距离的,故太空和地球的通讯只能是电磁波,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22陕西)“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用知识为滇西北山区女孩创造美好未来,如图,张老师带领师生宣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师生宣誓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C.师生的声音音色相同 D.洪亮的宣誓声表明声音的速度很大【答案】B【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故 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师生宣誓的声音是由师生们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 B正确;C.音色是由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人的声带结构不同,音色也不相同,故 C错误:D.洪亮的宣誓声表明声音的响度大,故 D 错误。故选B。5.(2 0 2 2 江苏扬州)手鼓社团活动时,敲鼓的力越来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调变低【答案】A o【解析】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敲鼓的力越来越大,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所以敲鼓的力越来越大,响度变大,故 A正确,B C D 错误。故选A,6.(2 0 2 2 山东临沂)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喷亮的童声合唱 我和你,让所有人回忆起2 0 0 8 年北京首次举办奥运会时的情景,关于童声合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歌声的传播速度为3 X 1 0、/sC.扩音器增大了歌声的响度 D.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答案】B o【解析】A.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歌声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 A正确,不符合题意;B.1 5 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 4 0 m/s,故 B错误,符合题意;C.扩音器的作用是增大声音的响度,因此通过扩音器我们听到的歌声响度变大;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通过空气传到观众耳朵里,故 D正确,不符合题意。7.(2 0 2 2 湖南衡阳)古筝是我国传统 一种弦乐器,在 2 0 2 2 年央视元宵节晚会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了一曲 茉莉花,如图所示,关于王亚平的这次太空演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古筝发出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B.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C.人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调分辨出古筝;D.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直接传播到地球的【答案】A o【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古筝发出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 A正确;B.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琴弦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 B错误;2C.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人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色分辨出古筝,故 c 错误;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电磁波直接传播到地球的,故 D错误。故选A。8.(2022四川自贡)为创建文明城市,要求我们在公共场合“轻声”说话。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A.声速 B.响度 C.音色 D.音调【答案】B。【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要求我们在公共场合“轻声”说话。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与声速无关,故 ACD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B。9.(2022四川遂宁)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中涉及诸多物理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小朋友捂住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元宵节吃汤圆,煮熟后的汤圆漂浮在水面,是因为汤圆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C.端午节赛龙舟,观众的呐喊声“震耳欲聋”,是因为声音的音调高;D.中秋节吃月饼,月饼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D。【解析】A.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小朋友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A 错误;B.元宵节吃汤圆,煮熟后的汤圆漂浮在水面,由漂浮条件可知,汤圆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 B 错误;C.端午节赛龙舟,观众的呐喊声“震耳欲聋”,是因为声音的响度较大,故 C 错误;D.月饼香气四溢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D 正确。故选Do10.(2022四川南充)某学校九年级三班在教室举办了一场庆元旦文艺晚会,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某同学弹奏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按压弦的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调;B.表演中的女高音和男低音指的是两者的响度不同;C.某同学发现音箱上小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D.在教室中唱歌的声音比在教室外显得更加洪亮,是由于教室中有回声的缘故【答案】Bo【解析】A.某同学弹奏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按压弦的位置,改变振动的弦的长度,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弦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其目的是改变音调,故 A 正确,A 不符合题意;B.表演中的女高音和男低音指的是两者的音调不同,故 B 错误,B 符合题意;C.音箱发声,音箱上小纸屑在跳动,利用转换法将音响的振动转化为可以观察的纸屑振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动产生的,故 C 正确,C 不符合题意;1).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是0.1s,在教室中唱歌的声音比在教室外显得更加洪亮,是由于教室中有回声,且回声和原声叠加缘故,故 D 正确,D 不符合题意。故选B。11.(2022山东泰安)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C.“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I).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利用了声传递能量【答案】C.【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传声介质,声音无法传播,故 A 错误;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振幅,即改变声音的响度,故 B 错误;C.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故“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故 C3正确;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是利用了声传递信息,故 D 错误。故选C。12.(2022山西)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 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D.众 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答案】A。【解析】A.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带动水振动使“水花四溅”,故 A 正确;B.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 B 错误;C.“鱼洗”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 C 错误;D.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故 D 错误。故选A。13.(2022湖南郴州)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更清楚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老师上课时常常使用扩音器。扩音器改变了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答案】Bo【解析】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老师上课时常常使用扩音器,扩音器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 ACD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B。14.(2022四川成都)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答案】Do【解析】A.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能观察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的,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振幅就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I).声音的音调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有关,与声音的振幅无关,故 D 错误,符合题意。4故选D A.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B.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是需要介质;D.丁图: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A.发声体的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A说法正确:B.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说法错误;C.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说法错误;D.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说法错误。故选A。16.(2022青海)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击周围坚硬物体求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答案】A。【解析】A.地震时会伴随有低频的振动,产生次声波,故A错误,符合题意;B.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D.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7.(2022湖南邵阳)大象可以用我们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这 种“声音”的频率很低。频率决定了声 音 的()。A.响度 B.音色 C.音速 D.音调【答案】D o【解析】A.响度是由振动的幅度决定的,即振幅决定了响度大小,故A不符合题意;B.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形状、结构等因素决定的,故B不符合题意;C.音速与传播的介质和温度有关,不是由频率决定的,故C不符合题意;D.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即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故D符合题意。故选D。18.(2022湖南常德)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小芳自制了“水瓶琴”。她往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关 于“水瓶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flnauInJRH5A.“水瓶琴”的“琴声”因为振动产生;B.敲击不同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C.敲击同一个瓶子,用力越大响度越大;D.“琴声”通过水传播到小芳的耳朵【答案】Do【解析】A.“琴声”是瓶和水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于不同的瓶子中水量不同,敲击不同瓶子时,瓶和水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因此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敲击同一个瓶子,用力越大瓶和水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小芳的耳朵的,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及19.(2022四川眉山)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一一形容声音的音调很高;B.闻其声,知其人一一是因为人与人的音色不同;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一一可以直接减弱声;D.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一一是因为声能传递信息【答案】B.【解析】A.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形容声音的响度大,故 A 错误;B.闻其声知其人是通过音色辨别声音的,因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 B 正确;C.教室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等级,并不能减弱噪声,故 C 错误;I).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 D 错误。故选B。20.(2022四川乐山)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女高音”、“男低音”中 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响度;B.学校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D.医生用B 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答案】Bo【解析】A.“女高音”、“男低音 中的 高”“低”指的是声音的音调,女生声带振动的频率高,男生声带振动的频率低,而频率影响音调,故 A 错误;B.学校周围“禁止鸣笛”,不让声源再次振动,故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 B 正确;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最慢的是气体,故 C 错误;D.医生用B 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 D 错误。故选B。21.(2022四川达州)在地球上,生灵之声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天地之声吐露着无穷无尽的秘密,根据所学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C.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I).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Bo【解析】A.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故 A 正确,A 不符合题意;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 B 错误,B 符合题意;6C.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 0 赫兹的声波,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故 C正确,C不符合题意;I).减弱噪声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2 2.(2 0 2 2 湖北宜昌)2 0 2 2 年元宵晚会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 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琴弦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B.演奏古筝时通过弦的振动发声:C.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D.拨动同一琴弦力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答案】B o【解析】A.琴弦的长短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 A错误;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演奏古筝时通过弦的振动发声,故 B正确:C.用同样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琴弦的振幅相同,振动频率不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更高,故 C错误;D.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琴弦的振幅越大,发声的响度越大,故 D 错误。故选B。2 3.(2 0 2 2 湖北武汉)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在振动;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倒车雷达利用电磁波进行回声定位;7防噪声耳罩通过防止噪声产生的方式控制噪声【答案】A。【解析】A.振动的音叉带动乒乓球振动,故可以根据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故 A 正确;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 B 错误;C.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故 C 错误;1).防噪声耳罩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 D 错误。故选A。24.(2022湖南岳阳)乡村的夏夜,常常听到青蛙“呱呱”的叫声,下列关于“呱呱”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由青蛙鸣囊振动产生的;B.它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根据音调可以辨别它是青蛙的声音;D.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控制它的干扰【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青蛙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鸣囊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能够听到的蛙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的,故 B 错误;C.不同动物发声都有自己的特色,即不同动物的音色是不同的,故根据音色可以辨别它是青蛙的声音,故 C错误;D.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其中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D 错误。故选A。25.(2022广东广州)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敲 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 处的高,比敲一处的低,则()。小 质 量 的 钟 大 质 量 的 钟A.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B.敲尸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A处的;C.敲。处时,钟的振幅一定比敲M 处时大;D.敲 N 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 处时大【答案】Bo【解析】A.声音频率越大,则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图可知,第一个编钟的质量小,第二个编钟的质量大,敲材处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敲 处的高,说明声音的频率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在同一个编钟上敲必处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敲尸处的低,说明声音的频率还与振动物体的长度有关,故 A 不符合题意;B.音调的高低与声音频率有关,音调越高,声音频率则越大,夕处的音调比、处的音调高,则处的声音频率比川处的大,故 B 符合题意;CD.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而振幅的大小与敲击的力度大小有关,与敲击的位置无关,故 CD不符合题意。8故选B o2 6.(2 0 2 2 湖北随州)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 0 d B 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答案】B o【解析】A.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声音都可以称为噪声,考场周围大声播放音乐,影响考试,所以属于噪声,故 A错误;B.禁止鸣笛是为了避免噪声的产生,所以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 B正确;C.固体也能传声,所以关闭门窗不能完全消除噪声,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C错误;D.理想的安静环境噪声在3 0 d B 4 0 d B 之间,故 D 错误。故选B。2 7.(2 0 2 2 江苏苏州)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答案】A。【解析】A.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A符合题意;B.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B不符合题意;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只能起监测作用,不能控制噪声,故 C不符合题意;D.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A。2 8.(2 0 2 2 四川凉山)深冬早晨同学们在学校教室里学习时,某同学观察到许多和物理知识相关的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教室窗户玻璃内侧出现水珠是汽化现象;B.同学们大声朗读增大了声音的音调;C.由于光的折射,同学们才能看到课本上的字;D.课桌上的书本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答案】D o【解析】A.教室窗户玻璃内侧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 A错误;B.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同学们大声朗读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 B错误;C.光线照射到书本上的字,被书本上的字反射进入同学们的眼睛,同学们才能看到课本上的字,这是光的反射,故 C错误;1).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因此课桌上的书本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 D正确。9AMUA3故选Do二、填空题29.(2022河南)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 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一(选 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涮【答案】空气柱;右。【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从瓶口向瓶内吹气,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质量大的物体较难振动,频率较低,则音调较低,由图知道,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增大,空气柱长度逐渐减小,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变高,则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30.(2022河北)2022年2月4日,来自河北省阜平县大山深处的44名孩子,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用希腊语唱起 奥林匹克颂,如图所示,他们的歌声走出了大山,走到了世界面前,孩子们的天籁之音是由他们的声带_ _ _ _ _ _ _产生的,我们能够从伴奏中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世界各地的部分电视用户是利用卫星接收和发射的_ _ _ _ _ _ _ 信号来收看现场画面的。【答案】振动;音色;电磁波。【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孩子们的天籁之音是由他们的声带振动产生的。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的一个特性,我们能够从伴奏中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3卫星接收和发送信号要靠电磁波传递,世界各地的部分电视用户是利用卫星接收和发射的电磁波信号来收看现场画面的。31.(2022重庆A)如图所示是今年元宵晚会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 茉莉花的情景,她听到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人们只听琴声就能根据 分辨出这是用我国传统乐器古筝弹奏的。【答案】振 动;音色。【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故听到琴声能根据音色分辨出这是用我国传统乐器占筝弹奏的。32.(2022安徽)乐队演奏时,有经验的听众仅凭音乐声也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这是由于不同乐器在演奏 时 发 出 声 音 的 (选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答案】音色。【解析】不同的乐器,由于发声的部位、原理、材料、形状等的不同,即使演奏同样的乐曲时,由于声音的音色不同,有经验的听众也能凭音色分辨出乐器的种类。33.(2022江苏连云港)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闻其10声而知其人”,说明不同的人声音的 不同;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她讲课的声音是通过 传回地球的。【答案】振 动:音 色;电 磁 波。【解析】1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发声的音义在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2 “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她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34.(2022云南)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或“音色”)。生活中,可以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等,这 说 明 超 声 波 能 传 递。【答案】音调;能 量。【解析】1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2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声音去除眼镜上的污物,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35.(2022江西)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_ _ _ _ _ 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_ _ _ _ _ _ (选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答案】振 动;音 调。【解析】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而产生的。2绳子转动越快,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则声音的音调越高36.(2022湖北十堰)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 我和我的祖国(如图),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 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声音的特性),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从处控制噪声。【答案】空气;音调;声源。【解析】1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朵,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而声源和人耳之间的介质是空气,故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观众II耳朵。2 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空气柱长短不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3 禁止车辆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3 7.(2 0 2 2 湖北黄冈、孝感、咸宁)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酒 杯 被 震 碎 说 明 声 能 够 传 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答案】振动:能量。【解析】1 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老师能发出声音是由于他的声带在振动。2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酒杯被声音震碎说明声音在传递能量。3 8.(2 0 2 2 江苏苏州)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 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 同 的 孔 可 以 改 变 声 音 的;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答案】振动;音调;音色。【解析】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拨动三弦时,弦振动产生声音。2 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空气柱长度发生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故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3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音色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三、实验题3 9.(2 0 2 2 福建)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1)为了避免声音通过底部固体传出,利用磁悬浮装置使发声体悬浮于空中,A磁体上端为N极,则 B 磁体下端为 极;(2)将内部充有少量空气的气球口系紧,并悬挂于玻璃罩内壁,实验过程发现气球体积变大,说明罩内气压变;(3)罩内空气不断减少,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照旧跳动,说明发声体仍在一(4)本实验无法抽成绝对真空,需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_ _ _ _ _ _ 传声。写出一个运用类似研究方法的实验:。【答案】N;小;振动;不能;探究牛顿第一定律。12【解析】(I)1 磁悬浮装置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因此A磁体上端为N极,则与之相对的 B磁体下端应为N极。(2)2 气球口系紧,气球内部空气的质量一定,当体积不变时气压不变,当气球外部气压变小时,气球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内部空气将气球向外压,则气球的体积变大,因此发现气球体积变大时,说明罩内气压变小。(3)3 轻质小球放在发声体上,由转换法可知,轻质小球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4)4 5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实验中得出此结论运用了实验推理法。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得 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一结论,也运用了实验推理法,因为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