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pdf
大连市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和化学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2、物理试卷共四大题,1-31小题,满分90分。化学试卷共四大题,3256小题,满分70分物理和化学合计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 分,共 28分)注意:第 110小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宋朝诗人辛弃疾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句,人们能分辨出蛙声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答案】C【解析】【详解】蛙及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都有自己不同的品质和特色,人们区分它们就是根据这些不同的品质和特色,而声音的品质和特色就是声音的音色,故选C。2.“珍爱生命,安全用电”是公民应具备的安全意识。关于安全用电,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在高压线下钓鱼 B.用湿抹布擦拭电灯C.在电线上晾晒衣服 D.更换灯泡前先切断电源【答案】D【解析】【详解】A.在高压线下钓鱼,钓鱼线甩起时有可能触碰到高压线,容易造成触电事故,故 A 错误;B.生活用水是导体,湿抹布上有水,擦拭灯泡时会导致绝缘性能下降,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 B 错误;C.生活用水是导体,在通电电线上映衣服,容易造成触电事故,故 C 错误;D.更换灯泡前切断电源,整个电路处于断电状态,这样操作更安全,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 D 正确。故选D。3.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商用客机采用了极轻的新型复合材料。“极轻”反映了这种材料的()A.密度小 B.导电性强 C.导热性好 D.弹性大【答案】A【解析】【详解】“极轻”是指体积一定时,材料的质量小,反映了这种材料的密度小,与材料的导电性、导热性、弹性无关,故 A 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o4.下列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立竿见影 B.海市蜃楼 C.小孔成像 D.水中倒影【答案】B【解析】【详解】A.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不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故 B 符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C 不符合题意;D.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H5.下列温度最接近4 是()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 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C.刚煮熟鸡蛋的温度 D.刚温好牛奶的温度【答案】B【解析】【详解】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 8 C,故 A 不符合题意;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26,故 B 符合题意;C.刚煮熟鸡蛋的温度与沸水的温度相同,约 为 100,故 C 不符合题意;D.刚温好牛奶的温度比人的体温略高,约为40,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B。6.自行车是人们“绿色出行”的首选工具。骑自行车时,下列摩擦应设法减小的是()A.手与车把手之间的摩擦 B.脚与脚蹬之间的摩擦C.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D.车轮的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答案】D【解析】【详解】A.手与车把手之间的摩擦,便于人握紧车把,是有益摩擦,应设法增大,故 A 不符合题意;B.脚与脚蹬之间的摩擦,使人能蹬住脚蹬,是有益摩擦,应设法增大,故 B 不符合题意;C.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使自行车不打滑,是有益摩擦,应设法增大,故 C 不符合题意;D.车轮的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使自行车蹬起来费力,是有害摩擦,应设法减小,故 D 符合题意。故选D。7.下列设备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的是()A.扬声器 B.发电机 C.电动机 D.电磁铁【答案】B【解析】【详解】A.扬声器通过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振动,把带有声音信号的电流转变成声音,利用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故 A 不符合题意;B.发电机的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故 B 符合题意。C.给电动机的线圈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做机械运动,利用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故 C 不符合题意;D.电磁继电器也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即利用衔铁被吸动而改变电路的闭合、断开情况进行工作,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B。8.物理学是美的,许多物理现象都具有对称美、平衡美和曲线美。下列优美的曲线中,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外部磁场正确的是()【解析】【详解】A.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空间磁场假想的一些闭合曲线,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是从磁体的N 极出来回到 S 极的,故 A 正确;B.U 形磁体周围磁感线一样是从N 极出来回到S 极,图中磁感线方向画反了,故 B 错误;C D.对于相互靠近的两个磁极,如果是异名磁极,磁感线是从N 极出来进入S 极的,箭头指向S 极,故CD错误。故选A。9.如图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原理是P=U/B.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源电压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为了减小误差D.实验结束,断开开关即可离开实验室【答案】C【解析】【详解】A.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R=半,故A错误;B C.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故B错误,C正确;D.实验结束,断开开关,整理好实验器材后才可离开实验室,故D错误。故选C。1 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薄壁容器。两个容器开口大小相同、底面积相同,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两个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 乙A.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 0B.桌面对两个容器支持力的大小关系是凡叱尸乙C.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大小关系是PabD.两 个 容 器 对 桌 面 压 强 的 大 小 关 系 是 乙【答案】C【解析】【详解】A.因为甲乙两个容器中液体的质量相等,但甲中液体的体积大于乙中液体的体积,所以由密度公式0 =,可知,甲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中液体的密度,即0 a 0 b,故A错误;B.因为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容器的重力与液体的重力之和,而两个容器的质量和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均相等,所以由重力公式6=k 可知,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再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桌面对两个容器支持力的大小也相等,故B错误;C.由图可知,甲为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的重力相等;乙装液体部分为口小底大的锥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液体的重力,由于两容器中液体的质量相等,则甲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乙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由压强公式=(可知,在容器底面积相同时,甲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即Pa、=”或);乙液体的密度p 寸(用已知条件所给的字母表示)。【答案】m7.-x po【解析】【详解】小球在甲液体中漂浮,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即小球放入乙液体中,小球下沉到容器的底部,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重力大于浮力),故有浮 乙=W z.g 由可知m甲 机 乙 小球的密度为P 0,小球的重力为G i,a=mf;=poVg 由可得出小球的体积为V=%LPo再将小球放入乙液体中,小球静止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小球的体积),已知溢出液体的质量为加乙,乙液体的密度m7 m7 m7P/-.-.=-x PQ乙V 他 0。2 2.如图所示,-束光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6 0。,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答案】【解析】【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也等于6 0 ,法线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如下图所示60。4 60【点 睛】2 3 .如图是冰壶比赛中正在水平向上运动的冰壶,请画出冰壶所受摩擦力了的示意图。设。点是摩擦力了的作用点_人 一“4 2【答 案】【解 析】【详 解】冰壶所受摩擦力,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故冰壶所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作 用 点 在。点,如下所示: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2 4 .用天然气热水器加热水,将4 0 k g水 从2 5 加 热 到5 0 ,完全燃烧O.l S n?天然气。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3.5 x l()7,m3,水 的比热容为4.2 x l()3 J/(k gC)。试求:(1)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0.1 5 0?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3)该热水器加热这些水的效率是多少?【答 案】4.2X106J;(2)5.25X106J;(3)8 0%【解 析】【详解】解:(1)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Q 吸=cmAt=4.2 xlO3J/(kg-)x 40 依 x(50 -25)=4.2xlO6J(2)0.1 5 n?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V=3.5 xlO7J/m3xO.15m3=5.25 xlO6J(3)该热水器加热这些水的效率4.2xlO6J 或525x1()6 j=80%答:(1)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4.2 x 1 0 6 j;(2)0.1 5 0?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5 2 5 x 1()6 j;(3)该热水器加热这些水的效率是8()%。2 5.如图所示,某工人利用滑轮组将一个重为90 0 N 的货箱在6 s内匀速提升3 m。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所受的拉力为凡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 5%,试求:(1)货箱上升的速度是多少?(2)有用功是多少?(3)拉力F是多少?【答案】(1)0.5 m/s;(2)2 7 0 0 J;(3)4 0 0 N【解析】【详解】解:(1)货箱在6 s内匀速提升3m,则货箱的速度s 3m 八 厂.u=0.5m/st 6s(2)由题意可知,将重为90 0 N 的货箱提升3 m,所做的有用功叫用=Gh=900N x3m=2700J(3)根据公式=靖可知,拉力F做的总功乎=甯=36J由图可知,滑轮组用3 段绳子承担物重,故s=3=3x3m=9m根 据 公 式卬=片可知,拉力厂的大小F-%3600Js 9m=400N答:(1)货箱上升的速度是0.5m/s;(2)有用功是2700J;(3)拉力F 是 400N。2 6.如图是某电热锅内部简化电路图,电源电压恒为220V,R、R?是电热丝,Ri的阻值为55C。开关S、S i同时闭合时是高温挡,只闭合开关S 时是低温挡,低温挡功率为440W。试求:(1)低温挡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少?(2)&的阻值是多少?(3)高温挡工作5 m in,消耗的电能是多少?S1 氏-1 I-I-1 -1-O 2 2 0 V O【答案】(1)2A;(2)110Q;(3)3.96x105J【解析】【详解】解:(1)只闭合开关S 时是低温挡,根据题意可知,低温挡电功率为440W,电源电压恒为220V,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4=4 4 0 W =2 AU 220VU2(2)电热锅处于低温挡时,电路中只接入电阻尺,则根据公式尸=可得Ru2 _(220V)2暴 440W=now(3)开关S、S i同时闭合时是高温挡,此时电阻凡 的电功率u2 _(220V)2五一55W=880W所以高温档的电功率高温挡工作5 m i n,消耗的电能P 府=尸 计 尸 低=8 8 0 W+4 4 0 W=1 3 2 0 WW=P 1S11=1 3 2 0 W x 5 x 6 0 s=3.96 x 1 05J答:Q)低温挡工作时的电流是2 A;(2)R 2 的阻值是H O C;(3)高温挡工作5 m i n,消耗的电能是3.96 x l()5 j。四、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24分)2 7.明代学者宋应星所著的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记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下图是书中记载的古人用脚踏碓(d u i)将稻米去皮的情景。该脚踏是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杠的前端装有椭圆形碓头,脚连续踏踩杠的后端,木杠可绕。点上、下运动,碓头就不断砸打稻米。(1)该脚踏碓属于费力杠杆,请分析其属于费力杠杆的原因;_ _ _ _ _ _ _ (注:可在图上画出力臂示意图以辅助说明)(2)碓头砸打稻米时动能越大,稻米越容易去皮。请分析这种杠杆使稻米容易去皮的原因。【答案】.见解析.见解析【解析】【详解】(1)口 0为杠杆的支点,人对木杠的作用力为动力Q,碓头的重力为阻力2 2,如下图所示,分别作出动力臂和阻力臂/2,可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故为费力杠杆。(2)碓头砸打稻米时动能越大,碓头对稻米能够做的功越多,对稻米的破坏作用就越大,故稻米越容易去皮。2 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支架、白纸、刻度尺、火柴等。(1)用两个相同的蜡烛做实验,主要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这里用到的是科学研究中的(选 填“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2)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可以在白纸上标记平面镜、物和 的位置;(3)把架在支架上的玻璃板放在白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若玻璃板没有与白纸垂直,则所画的直线能否代表平面镜的位置?;(4)如果要使像更清楚,可以在(选 填“物”或 像”)一侧铺上黑纸。【答案】.大小.等效替代法.像.见解析.像【解析】【详解】(1)口 2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拿未点燃的另一支蜡烛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这里用到的是科学研究中的等效替代法。(2)3 为研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可以在白纸上标记平面镜、物和像的位置。(3)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如果玻璃板没有与白纸垂直,则所成的像会偏高或偏低,未点燃的蜡烛就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导致实验无法完成,则所画的直线不能代表平面镜的位置。(4)5 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可以在像一侧铺上黑纸,可使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黑色物体吸光。2 9.小明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除了实验装置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2)放置温度计时考虑到固体融化前后体积变化,温度计玻璃泡应该放置在固体颗粒中间略一(选 填“靠上”或“靠下”)的位置;(3)实验过程中,小明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观察到第5m in 时试管内出液体,第 l O m in 时试管内固体全部变成液体。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如图乙所示,请用笔画线,将 图 像 补 充 完 整;(4)由图乙中图像可以判断出该固体是晶体,依据是;(5)小刚也用该固体和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了实验,他根据数据画出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小刚实验中存在 的 问 题 可 能 是 (写出一条即可)【答案】.停表.靠下.该物质在熔化时,有一个吸热且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所以这种物质是晶体.记录温度时相隔的时间太长【解析】【详解】(1)1 探 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还需要一个记录时间的工具即停表。(2)由于本实验探究的是固体融化,故放置温度计时需要考虑到固体融化前后体积的变化,温度计玻璃泡应该放置在固体颗粒中间稍微偏下点的位置。(3)3(4)4 图乙中图像可以判断出该固体是晶体,因为图像中该物质在熔化时,有一个吸热且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所以这种物质是晶体。(5)5 小刚也用该固体和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了实验,但是他根据数据画出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即不具有晶体熔化的特征,很有可能是小刚在实验记录温度数据的时候相隔的时间太长了,最终导致画出的图像不像晶体熔化的图像。3 0.某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时,将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L i、L 2 串联起来,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1)根据实验电路图,用笔画线将图乙中的实物连接起来,电流表测4处电流。(2)该同学连接好电路后,用开关“试触”,观察到电流表指针迅速偏转到零刻线左侧,则他连接的电路存在的问题是。(3)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发现L i灯不发光,L 2 灯发光.该同学猜想可能是L i灯被短接了。他拿来一根导线进行检验,根据看到的现象判断出他的猜想是错误的。请写出他检验时的做法及观察到的现象。做法:o现象:O.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将导线并联在L灯两端.L i 灯不发光,L 2 灯发光,电流表示数变大 .通 过 L i 灯的电流过小,导致实际功率过小【解析】【详解】(1)1 由电路知,小灯泡L、L?组成串联电路,电流表测A处电流,电流表选0 0.6 A 量程,把各元件按顺序连接起来,如图所示(2)连接好电路后,用开关“试触”,观察到电流表指针迅速偏转到零刻线左侧,是由于电流从电流表负接线柱流入,从正接线柱流出,故他连接的电路存在的问题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3)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发现L i 灯不发光,L 2 灯发光。可将导线并联在L i 灯两端。4 观察到L i 灯不发光,L 2 灯发光,电流表示数变大;说明L i 灯被短接后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流变大,故原电路的L灯没有被短接,他的猜想是错误的。5 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小时,由 尸 知,电功率也会过小,导致灯不发光;故 L i 灯不发光是由于通过L i 灯的电流过小,导致实际功率过小。3 1.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来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1)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上移动的距离。再分别换用棉布和木板表面进行两次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每次都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 相同;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 o7-7令 毛巾 棉布 木板(2)十六世纪末,伽利略已通过类似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因此,物体运动(选 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如图是伽利略的实验和推理示意图,属于推理的是(选 填“甲”或“乙);(3)后来,笛卡尔进一步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十七世纪初,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4)上 述 实 验 及 科 学 家 研 究 成 果 给 予 我 们 的 启 示 是。(将正确说法前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A.科学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出B.科学推理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C.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就是正确的观点D.普通人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观点不可以质疑【答案】.速度.越远.不需要.甲.见解析.B【解析】【详解】(1)1 每次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小车不变、斜面的状况不变,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同。由三次实验可以看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长,速度减小的越慢。(2)3 伽利略已通过类似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4 属于推理的是甲图,让小球从斜面的左端自由滚下,如果小球不受阻力,每次它都能滚上与起始时同样的高度,如果斜面变成水平面,小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3)5 笛卡尔的观点只总结出了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没有说明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处于哪种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f 6 A .科学定律不一定都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来验证,故 A不符合题意;B.科学推理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的,故 B符合题意;C.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观点,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里,故 C不符合题意;D.普通人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观点也可以质疑,质疑求证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