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pdf

    • 资源ID:90917857       资源大小:9.61MB        全文页数:8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pdf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 时:第一章静电场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 .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 .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 .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 .知道什么是元电荷.(-)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二 .重 点:电荷守恒定律三 .难 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四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板书】第 一章静电场复习初中知识:【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进 行 新 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板书】电荷(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原 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实 质:电子的转移.结 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演示】: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参见课本图1.1-1).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 示A,B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移 走,人 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和B分 开,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B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和B接 触,他们就不再 带 电.这说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板书】(4)、静 电 感 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异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提出问题:静电感应的原因?带领学生分析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把带电的球C 移近金属导体A 和 B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 和B 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得出电荷守恒定律.板书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与练习33 .元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或 q单 位:库仑 符 号:C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 e 表示.注 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电荷量e 的 值:e=1.6Oxio-i9c比 荷:电子的电荷量e 和电子的质量行的比值,为-土=1.76xlO“C/kgme五.巩固练习1 .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c.元电荷就是质子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2.5 个元电荷的电量是 1 6 C 电量等于 元电荷.3 .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B .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成点电荷D.一切带电体都可以看成点电荷六 .作业七 .板书设计:八 .教学反思:1、学生对三种起电方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还例举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对点电荷、元电荷、质子电量、电子电量之间关系下节课还问题与练习时 间: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时:1.2库仑定律-.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2 .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3 .知道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让学生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再得出库仑定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二 .重 点:掌握库仑定律三 .难 点: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四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课时相关知识(二)新课教学【板书】-第 2 节、库仑定律提出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演示】:带正电的物体和带正电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同学通过观察分析出结论(参见课本图1.2-1).板书:1、影响两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 .距 离.2.电 量.2、库仑定律内容表述:力的大小跟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公 式:F=k*静电力常量岸=9.0 x1()9N-m2/c2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理想化模型【介绍】:(1 ).关于“点电荷”,应让学生理解这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带电体本身的大小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严格地说点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力学中的质点的概念.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只要体积小就能当点电荷,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结合实例予以纠正.(2).要强调说明课本中表述的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也可近似地用于气体介质,对其它介质对电荷间库仑力的影响不便向学生多作解释,只能简单地指出:为了排除其他介质的影响,将实验和定律约束在真空的条件下.扩 展: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任意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都遵守库仑定律.用矢量求和法求合力.利用微积分计算得:带电小球可等效看成电量都集中在球心上的点电荷.静电力同样具有力的共性,遵循牛顿第三定律,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板书:3、库仑扭秤实验(1 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 仑)【演示】:库仑扭秤(模型或挂图)介 绍:物理简史及库仑的实验技巧.实验技巧:(1 ).小量放大.(2).电量的确定.【例 题1】: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电子的质量mi=9.1 0 x1 0-3 1 kg,质子的质量m2=1.67x1 0-27kg.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60 x1 0-1 9c.分 析:这个问题不用分别计算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而是列公式,化简之后,再求解.解: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是l .Q1Q2-mim2 耳 k Q QFi k,7,E G 7,1r2 2 r2 F,Gm,m2F.9.0 X 109 X 1.60 X IO-19 X 1.60 X IO-19 泡F2=-6-.-6-7-X-1-0-U-X-9-.-1-0-X-1-0-3-1-x-1-.-6-7-X-I-0-2-7-=2 3 X 10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定律公式在表面上很相似,表述的都是力,这是相同之处;它们的实质区别是:首先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力,绝没有相排斥的力.其 次,由计算结果看出,电子和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小的很多,因此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主要考虑静电力,万有引力虽然存在,但相比之下非常小,所以可忽略不计.【例题2 :详见课本P9五.巩固练习复习本节课文及阅读科学漫步引导学生完成问题与练习,练 习 1、2、4,作业纸。参考题1 .真空中有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 和 B,相距为r,带电量分别为q 和 2q,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F.有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C,大小跟A、B 相 同,当 C 跟 A、B 小球各接触一次后拿开,再将A、B 间距离变为2r,那么A、B 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可为:A.3F/64 B.0 C.3F/82 D.3F/162.如 图 14-1 所 示,A、B、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各点都 有一个点&p F电 荷,它们所带电量相等.A、B 两处为正电荷,C 处为负电 荷,+q +q Y 且图 14-1BC=2AB.那么A、B、C 三 个 点 电 荷 所 受 库 仑 力 的 大 小 之 比 为.3.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分别带电qi=5x10-3c,q2=.2x10-2C,它们相距15cm,现引入第三个点电荷,它应带电量为 放在 位置才能使三个点电荷都处于静止状态.六.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A.教学反思:1、学生对点电荷的认识不够明确,没有判断意识。对库仑扭秤的实验很感兴趣,还能在生活中寻找将微小形变放大的例子。问题与练习 时间: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时:1.3电场强度-.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2 .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 .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4 .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在电场中的不同点,电场力F 与电荷电量q 的比例关系,使学生理解比值F/q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即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叠加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电场问题的一般方法。二 .重 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三 .难 点: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四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问题引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二)新课教学第 3 节 电场 电场强度1、电 场:启发学生从哲学角度认识电场,理解电场的客观存在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能为人的意识所认识的物质属性.利用课本图14-5 说 明:电荷A 和 B 是怎样通过电场与其他电荷发生作用.电荷 A 对电荷B 的作用,实际上是电荷A 的电场对电荷B 的作用;电荷B 对电荷A 的作用,实际上是电荷B 的电场对电荷A 的作用.(1)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特殊形式的物质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特殊性:不同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称量,可以叠加.物质性: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的基本属性质量和能量.(2)基本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引入电场中的任何带电体都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且同一点电荷在电场中不同点处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或方向都可能不一样.电场能使引入其中的导体产生静电感应现象.当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将对带电体做功,这表示电场具有能量.可 见,电场具有力和能的特征提出问题:同一电荷q 在电场中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和大小一般不同,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引出电场强度的概念:因为电场具有方向性以及各点强弱不同,所以靠成同一电荷q 在电场中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和大小不同,我们用电场强度来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2、电场强度(E):由 图 1.2-1可知带电金属球周围存在电场。且从小球受力情况可知,电场的强弱与小球带电和位置有关。引出试探电荷和场源电荷一-(1)关于试探电荷和场源电荷-(详 见 P12)注意:检验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是电量很小的点电荷,将其放入电场后对原电场强度无影响指 出:虽然可用同一电荷q 在电场中各点所受电场力F 的大小来比较各点的电场强弱,但是电场 力 F 的大小还和电荷q 的电量有关,所以不能直接用电场力的大小表示电场的强弱.实验表明:在电场中的同一点,电场力F 与电荷电量q 成正比,比值F/q由电荷q 在电场中的位置所决定,跟电荷电量无关,是反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所以我们用这个比值F/q来表示电场的强弱.(2)电场强度定义: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跟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 E 表示。公 式(大 小):E=F/q(适用于所有电场)单 位:N/C 意义Pi3提出问题:电场强度是矢量,怎样表示电场的方向呢?方向性:物理学中规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指 出:负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跟该点的场强方向相反.带领学生讨论真空中点电荷周围的电场,说明研究方法:将检验电荷放入点电荷周围的电场中某 点,判断其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得出该点场强.唯一性和固定性电场中某一点处的电场强度E 是唯一的,它的大小和方向与放入该点电荷q 无 关,它决定于电场的源电荷及空间位置,电场中每一点对应着的电场强度与是否放入电荷无关.带领学生总结出真空中点电荷周围电场的大小和方向.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公式E=F/q和 E=kQ/r2的区别及联系.3、(真空中)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1)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大小:E=kQ/r2(只适用于点电荷的电场)方向:如果是正电荷,E 的方向就是沿着PQ 的连线并背离Q;如果是负电荷:E 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指向Q.(参见课本图14-7)说 明:公 式 E=kQ/r2中 的 Q 是场源电荷的电量,r 是场中某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从而使学生理 解:空间某点的场强是由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和该点距场源电荷的距离决定的,与检验电荷无关.提出问题:如果空间中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此时各点的场强是怎样的呢?带领学生由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具有的叠加性,分析出电场的叠加原理.(2)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某点的场强等于该点周围各个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先分析方法(P13.14)后举例:先在同一直线再不在同一直线。例 如:课 本 图 1.3-3中 P 点的场强,等于+Q i在该点产生的场强E i和 Q2在该点产生的场强E2的矢量和.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到,任何带电体都可以看做是有许多点电荷组成的.利用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公式及叠加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其周围各点场强.(1)关于静电平衡(2)静电平衡后导体内部电场的特点: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注意:这时的场强是合场强,即外电场和感应电场的叠加)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4、电场线(1)电场线:电场线是画在电场中的一条条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2)电场线的基本性质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强度的大小(疏弱密强).静电场中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它不封闭,也不在无电荷处中断.任意两条电场线不会在无电荷处相交(包括相切)介绍各种点电荷电场线的分布情况。、产【演示】模拟电场线 z q j m p x指出:电场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电场而引入的,电场线不是实际存在的线。皿1/5、匀强电场 J(1)定 义:电场中各点场强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电场就叫匀强电场.(2)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组疏密程度相同(等间距)的平行直线.例如,两等大、正对且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场中,除边缘附近外,就是匀强电场.如图14.3-1.常见电场的电场线电场电场线图样简要描述正点电荷来发散状负点电荷*会聚状等量同号电荷相斥状等量异号电荷相吸状匀强电场-A平行的、等间距的、同向的直线五巩固练习: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A.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着电场B.电场是一种物质,它与其他物质一样,是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客观存在的东西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而产生的,电场最基本的性质是对处在它里面的电荷有力的作用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A.电场强度反映了电场的力的性质,因此场中某点的场强与检验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B.电场中某点的场强等于F/q,但与检验电荷的受力大小及带电量无关C.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即检验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D,公式E=F/q和 E=kQ/H对于任何静电场都是适用的4.讨论电场力与电场强度的区别于联系理量比较电场力电场强度区别物理意义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力反映电场的力的属性决定因素由电场和电荷共同决定仅由电场自身决定大小F=qEE=F/q方向正电荷受力与E 同向负电荷受力与E反向规定E 的方向为正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单位NN/C(或 V/m)联系F=qE(普遍适用)六.作业七.板书设计:A.教学反思:问题与练习:时 间:静电平衡【教学三维目标】1 .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2 .理解静电平衡时,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且内部场强处处为零3 .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重点难点】静电平衡状态电场中导体的特点【教学方法】推理归纳法、问题解决法、实验法【教具准备】验电器、法拉第圆筒、有绝缘柄的金属球一个、金属网罩、收音机、感应起电机、导线若干【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2、静电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什么?3、在静电感应时用手摸一下导体,再移走源电荷,则导体带什么电?若将导体接地则情况如何?左端接地呢?(二)新课教学一、电场中的导体1、金属导体的特征:由做热振动的正离子和做无规则热运动的自由电子组成2、静电感应现象问 题:在源电荷的电场中引入金属导体后会对空间各点的场强通幽2是什么作用使金属内的电子定向移动的?此移动一直进行吗?金属导体内部有电场吗?答:使空间电场重新分布源电荷的电场使导体内部自由电子定向移动A氐 一-+-+A甲一-+瓦 内=0;J::B D n-+D B-十 一一 7 D静电平衡状态:导 体(包括表面)中没有电荷定向移动时的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4、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内部场强处处为零(不为0则自由电子将继续移动直至合场强为0)导体中没有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净电荷分布在导体表面实验证明:法拉第圆筒实验导体表面附近电场线与表面垂直理论证明:中性导体带电后,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净电荷只能分布在表面反证法:若内部有自由电荷,则内部场强不为0,导体就不是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上图空间实际电场分布,不会出现虚线电场线二、静电屏蔽1、空腔导体的特点:O净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内表面不带电,空腔内没有电场2、静电屏蔽O外部电场对内部仪器没有影响若将源电荷置于空腔内,则外对内没有影响,但内对外有影响实验演示:将收音机置于金属网罩内则声音大小减小若将球壳接地,则内外各不影响3、应用电学仪器和电子设备外面套有金属罩通信电缆版面包一层铅皮高压带电作业人员穿金属网衣通讯工具在钢筋结构房屋中接收信号弱(三)巩固练习例1 :如图所示,在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壳的球心处放一正电荷,试分析A、B、C三点的场A强:BA.EA*O,EB=O,Ec=OB.EA*O,EB*O,Ec=OC.EA*O,EB*O,Ec*OD.EA=O,EB*O,Ec=O例2:如图所示,A、B是两个架在绝缘支座上的金属球,都不带电,中间用导线连接,现用一带正电的小球C靠近B,用手摸一下B球,再撤去导线,然后移走C球,则A、B带电情况:A.A球带正电,B球带负电 q ff QCB.A球带正电,B球不带电C.A球不带电,B球带负电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例3:长为L的金属棒原来不带电,现将一带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放在距棒左端R处且与棒在一条线 上,则棒上感应电荷在棒内中点。处 产 生 学 强 的 大 ;?,方。(四)小结 H 葭i L1、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有什么特点?2、静电屏蔽有哪几种情况?有哪些应用?【布置作业】【教后记】1、教材并没有安排这一节的内容,但在历届高考中都有体现,所以对于这块知识原则是讲清基础知 识,不追求深难偏。学生对电场强度大小,方向的判断,导体内部外部的区别存在问题,准备在作业纸上让他们逐步解决问题。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 时:1.4电势能电势-.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2、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了解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二 .重 点: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三 .难 点: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四 .教 学 过 程:(一)复习前面相关知识1.静电力、电场强度概念,指出前面我们从力的性质研究电场,从本节起将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电场。2.复习功和能量的关系。从静电力做功使试探电荷获得动能入手,提出问题:是什么能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引入新课。(二)进行新课1 .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结合课本图1。4-1(右 图)分析试探电荷q在场强为E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运 动 到B电场力做功的情况。的 均 强 电q沿直线从A到Bq沿折线从A到M、再从M到Bq沿任意曲线线A到B结果都一样即:W=qEI_AM=qELABCOS。【结论】:在任何电场中,静电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只与始末两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与重力做功类比,引 出:2.电势能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写成式子为:w”=EPA-EPB注 意:.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 .电场力力做多少功,电势能就变化多少,在只受电场力作用下,电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而它们的总量保持不变。.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负电荷在任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负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求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A具有的电势能E p等于将该点电荷由A点移到电势零点电场力所做的功W的。即EP=W .求电荷在电场中A、B两点具有的电势能高低将电荷由A点移到B点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荷在A点电势能大于在B 点的电势能,反之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荷在B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 点的电势能。电势能零点的规定若要确定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应先规定电场中电势能的零位置。关于电势能零点的规定:P19(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所 以: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电势能位置时电场力所有做的功。如上式若取B 为电势能零点,则 A 点的电势能为:EPA=WAB=qELAB举例分析:对 图 1o 4-1中的各量附与一定的数值,后让学生计算。(1 课 时)3 .电势一表征电场性质的重要物理量度通过研究电荷在电场中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得出。参 阅 P20图 1。4-3(1 )定 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用夕表示。标 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E(2)公 式:8=乙(与试探电荷无关)q(3)单 位:伏 特(V)(4)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电势顺线降低。(电场线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5)零电势位置的规定: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的选择有关,即电势的数值决定于零电势的选择.(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让学生思考和讨论P21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与练习3、44 .等势面.定 义: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等势面的性质:.在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所以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电场线跟等势面一定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等势面越密,电场强度越大.等势面不相交,不相切.等势面的用途:由等势面描绘电场线。.几种电场的电场线及等势面注 意:等量同种电荷连线和中线上连线上:中点电势最小中线上:由中点到无穷远电势逐渐减小,无穷远电势为零。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上和中线上连线上:由正电荷到负电荷电势逐渐减小。中线上:各点电势相等且都等于零。补充与修改:五.巩固训练:六.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问题与练习:时 间:1.5电势差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电势差的概念;会计算点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场中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做的 功;(-)过程与方法知道电势和电势差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类比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 点:电势差的概念,电势能的改变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电功计算。2、难 点:电势差的定义(比 值)及“在电场中电场力对电荷做功引起电荷的电势能的减少”的认识。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1、电势差:(又叫电压)(1 )定 义:电荷g在电场力作用下由4点移到另一点8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以2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4 8两点之间的电势差。(2)定义式:U =比 q(3)单 位:伏 特 符 号:!/1 V=J/C(4)物理意义:电势差的值即为电场力作用下两点间移动一库仑的正电荷电场力做的功。例 如:t/4B=1 0V,移 动1库仑正电荷电场力做功为1 0J,移 动1库仑负电荷电场力做功-1 042、电势与电势差的比较:(1 )电势差是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的差值,UA B=(pA-(pB(2)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大小,与选取的参考点有关;电势差的大小,与选取的参考点无关。(3)电势和电势差都是标量,单位都是伏特,都有正负值;电势的正负表示该点比参考点的电势大或小;电势差的正负表示两点的电势的高低。3、应 用 叼8 计算时,相关物理量用正、负值代入,其结果:WA B0,电场力做正功;叼8 0,(PB;UA B0,(PA 加二、典型例题分析:【例1】教材P24页 例1【例2】将一个电量为-2x1 0-9。的点电荷从电场中的/V点 移 到 例 点,需克服电场力做功1.4x1 0-8j,N、例 两 点 间 的 电 势 差 为 多 少?若将该电荷从例移到N,电场力做什么功?以 为 多少?【解析】(1 )1.4x1 0-8 J,。=*=_L4xl。7Iq-2x1 0-9(2)“1.4x1 0-8j,q 2x1 0说 明:应 用 叼8 计算时,注意各物理量用正负值代入。【例3】一个电荷量为1 x1 0-5。的电荷,从电场外某点移到电场内的一点A时,克服电场力做功0.006J,则4点 的 电 势 为600匕 如果此电荷从电场外移到电场内的另一点8时,电场力做功0.002J,贝 I 8 点 的 电 势 为 空 I/,I/;若有另一电荷量为0.2。的负电荷从力移到8 点,电场力做正功,大 小 为 80人三、课堂小结:1、电势差和电势的概念;2、电势差和电势的区别;3、应用叱3计算时的注意事项。四、随堂精练:1、若带正电荷的小球只受到电场力作用,则它在电场中()A、一定沿电场线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B、一定沿电场线由低电势处向高电势处运动;C、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但一定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D、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也不一定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2、一个带正电的质点,电量于2.0X10-9。,在静电场中由a 点移到。点,在这过程中,除电场力外,其他力作的功为6.0X10-5J,质点的动能增加了 8.0X10-5J,则a、。两点间的电势差Ua-4 为()A、3X104/C、4X104 I/参 考 答 案:教 后 记:B、1X104(/D、7X104 1/1、在讲解电势差和电势的关系时还应该采用类比法(和高度,高度差相比),因怕学生混淆概念,没有敢讲,结果效果并不理想。在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的关系讲解上给了学生一些有用的结论,学生判断较熟练。1.6电势差与电势强度的关系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定性、定量关系.对于公式U =E d要知道推导过程.2、能够熟练应用U =E d解决有关问题.(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定性、定量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不同角度认识电场、分析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体会自然科学探究中的逻辑美.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前面几节的内容是研究描述电场的各个物理量,本节内容是研究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注意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电势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电势差是跟电场力移动电荷做功相互联系(如下图),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场力与电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关系之间的内部逻辑.教师在讲解时需要把握其内部联系.教法建议本节课是通过分析推理得出匀强电场的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的,教学中重视启发学生联 想,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使学生不仅知道结论,并会推导得出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正确应用结论.教学过程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一、课题引入:教师出示图片:电场力(F=如?做:电 务 能 的 受 任%=”f t电场强度()?电势差t电务(甘)讲 解:场强是跟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相联系的,电势差是跟电场力移动电荷做功相联系的.那么场强与电势差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以与强电场场为例来研究.问题1 :如图所示与强电场E 中,正电荷q 在电场力作用下从4 点沿电场方向移动到8 点,已知/8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d,分析电场强度与电势差之间有什么关系?4 8 间距离为d,电 势 差 为,场强为,把正电荷g 从 4 点移到8 时,电场力所做的功为.利用电势差和功的关系,这个功又可求得为,比较这两个式子,可 得,即:这就是说,在与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场等于场强和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如果不是沿场强方向的呢?(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分析)如图所示(教师出示图片)并 讲 解 两 点 间 电 势 差 仍 为 ,设力。间距离s,与 4 8 夹 角,将正电荷从力移动到。,受电场力方向水平向右,与 位 移 夹 角,故电场力做功为,所以.利用电势差和功的关系,比较这两个式子可得.d 为 两 点 间 距 离,也是4 8 所在等势面间距寓或者 可 以 说 是 两 点 间 距 离 s 在场强方向的投影.关 于 公 式,需要说明的是:1、。为两点间电压,E为场强,d 为两点间距离在场强方向的投影.2、由,得,可得场强的另一个单位:所以场强的两个单位伏/米,牛/库是相等的.注: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强场.二、例题讲解(具体内容参考典型例题资料)三、教师总结:场强表示单位电量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而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表示单位电量的电荷在这两点间移动时电场力所做功的大小,由于力和功是互相联系的,所以场强与电势差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 系.在非与强电场中,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要复杂的多,但是电场中两点间距离越小时的电势差越 大,则该处场强就越大.只能是定性判断教 后 记:1、这节课的重点就在公式的理解,特别是在d不在场强方向时如何处理。在讲解时特别要把握好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关系之间的内部逻辑,但也不要指望学生在一节课就解决所有问题。1.7电容器与电容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常见的电容器;2、知道电场能的概念,知道电容器充电和放电时的能量转换;3,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定义式,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4、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并能运用其讨论有关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实物观察与演示,在计算过程中理解掌握电容器的相关概念、性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兴趣。重 点:掌握电容器的概念、定义式及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难 点:电容器的电容的计算与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前面相关知识要 点:场强、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等。(二)新课教学:第 七 节、电容器与电容展示各种电容器.并做解释:这是一种能容纳电荷的容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一一电容器以及描述它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电容1、电容器(1)构 造: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2)电容器的充电、放电操 作: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上就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做充电。现 象: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联系,两个极板间有电场存在,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贮存在电场中,称为电场能.操 作: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就不带电了,这个过程叫放电.现 象: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放电电流.放电后,两极板间不存在电场,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提 问:电容器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是什么?待学生讨论后总结如下:【板书】充电一一带电量Q 增加,板间电压U 增加,板间场强E 增加,电能转化为电场能放电带电量Q 减少,板间电压U 减少,板间场强E 减少,电场能转化为电能2、电容与水容器类比后得出。说 明:对于给定电容器,相当于给定柱形水容器,C(类比于横截面积)不变。这是量度式,不是关系式。在 C 一定情况下,Q=CU,Q 正比于Uo定 义: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 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公 式:c =2U单 位:法 拉(F)还有微法(F)和皮法(pF)1F=10-6 F=1O-12PF(4)电容的物理意义: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是由电容器本身的性质(由导体大小、形状、相对位置及电介质)决定的,与电容器是不是带电无关.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1 )演示 感应起电机给静电计带电(详参阅P29图1。7-4)说明: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制成的,用来测量电势差.把它的金属球与一个导体相连,把它的金属外壳与另一个导体相连,从指针的偏转角度可以量出两个导体之间的电势差U.现象:可以看到:保持Q和d不 变,S越小,静电计的偏转角度越大,U越大,电容C越 小;保持Q和S不 变,d越 大,偏转角度越小,C越小.保持Q、d、S都不变,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板,静电计的偏转角度并且减小,电势差U越小电容C增大.(2)结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与介电常数e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真 空C=介质。=3-4 成c/471kd4、常用电容器(结合课本介绍P30)(三)小 结:对本节内容要点进行概括(四)巩固新课:1、引导学生完成问题与练习。2、阅读教材内容。3、作业纸教后记:1、电容的物理意义的理解在上课前就意识到是个难点,所以采用了类比法,几次使用类比法的效果都是比较理想的。2、对于电容变化引起的电压带电量电场强度的变化因使用的公式较多,学生掌握还有个过程。1.8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一只受电场力,带电粒子做匀变速运动。2.重点掌握初速度与场强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类平抛运动)。3 .知道示波管的主要构造和工作原理。(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力学和电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不计粒子重力。2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重 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规律难 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及应用。教学过程:(-)复习力学及本章前面相关知识要 点:动能定理、平抛运动规律、牛顿定律、场强等。(二)新课教学1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平衡、加速和减速).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受合力为零时,即F=0 时,粒子将保持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pdf)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