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统计学原理练习及答案.pdf

    • 资源ID:90925613       资源大小:4.37M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统计学原理练习及答案.pdf

    统计学原理练习及答案一、判断题1 .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等三种涵义。(对)2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错)3 .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对)4.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错)5 .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二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6 .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对)7 .因为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错)8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错)9.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错)1 0 .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错)1 1 .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的根本区别是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对)1 2.调 查 时 间(即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就是进行调查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错)1 3,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工作的重点来确定的。(错)1 4.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错)1 5 .统计整理的关键是对各项整理的指标进行汇总。(错)1 6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错)1 7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错)1 8 .连续型变量可作单项分组或组距式分组,离散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错)1 9.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可以随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2 0 .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错)2 1 .某厂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降低4%,实际降低了 3%,则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9 9.0 4%。(错)2 2 .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错)2 3 .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权数本身绝对值的大小。(错)2 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对)2 5 .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对)2 6.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来用标准差指标。(错)27.抽样推断是利用全体中的一部分进行推断,就不可避免会出现误差。(对)28.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对象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错)29.样本容量是指从一个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个数。(错)30.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偶然因素而产生的误差,这种误差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其大小。(错)31.点估计就是以样本的实际值直接作为相应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对)32.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对)33.正相关就是指因素标志和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错)3 4 .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于十1时,才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错)3 5 .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变量y的值也减少,则变量x与y之间存在有相关关系。(对)3 6 .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r都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错)3 7.若直线回归方程Y c=1 70 2.5 K,则变量x和y之间存在着负的相关关系。(对)3 8.总指数的计算形式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平均指标指数。(错)3 9 .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对)4 0 .在指数体系中,各指数间的关系是以相对数表现的乘积关系,绝对额之间的关系以绝对量表示的加减关系。(对)4 1 .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错)4 2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错)4 3 .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现的速度分析指标。(对)4 4 .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错)4 5.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表示的是:速度指标增长百分之一而增加的水平值。(对)二、单项选择题1 .要了解1 0 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B )。A.1 0 0名学生 B.每一名学生C.1 0 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2 .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3 .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情况进行研究,统计总体是(D)。A.每个工业企业 B.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D.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4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B )oA.总产值 B.合格率 C.总成本 D.人口数5 .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A )o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小数6 .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C )。A.每 子 B.所有的户 C.每一个人 D.所有的人7.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一致的是(D )oA.企 业 设 备 调 查B.人 口 普 查C.农村耕畜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8 .先对总体各单位按主要的标志加以分类,再按随机原则从各类中抽取一定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抽样调查形式属于(D )。A.简单随机油样B.等距抽样C.整群抽样D.类型抽样9.调查时限是(B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C.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D.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1 0.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A.分组标志的正确选择B.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C.运用多个标志进行分组;形成一个分组体系D.分组形式的选择1 1 .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指出哪项是正确的(C )oA.8 0%9 0%9 0%9 9%1 00%1 09%1 1 0%以上C.9 0%以下:9 0%1 00%1 00%1 1 0%B.8 0%以下8 0.1%9 0%9 0.1%1 00%1 00.1%1 1 0%D.8 5%以下8 5%-9 5%9 5%1 05%no%以上1 05%1 1 5%1 2 .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B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均可D.另行分组1 3.划分离散变量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C )。A.必须是间断的 B.必须是重叠的C.既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是重叠的 D.应当是相近的1 4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C )A.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B.组数的多少不同C.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D.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1 5 .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oA.平均指标 B.相 对 指 标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1 6 .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 5%,这个指标是(A)。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 7.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 1 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成程度为(A )A.1 04.7%B.9 5.4 5%C.2 00%D.4.76%1 8 .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甲=5元,乙=6元,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 表 性(用变异系数来比较)是(D )。A.甲大于乙 B.乙 大 于 甲C.一 根:D.无法判断1 9 .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2 0.抽样调查的目的是(A )0A.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B.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C.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D.广泛运用数学方法21.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B)。A.准确性原则 B.随 机 性 原 则 C.可靠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22.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D )。A.抽 样 平 均 误 差 B.抽 样 误 差 系 数 C.概率度D.抽样极限误差23.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C)oA.实际误差B.实际误差的绝对值C.平均误差程度D.可能误差范围24.抽样误差是指(C)。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D.由于违反了随机性原则而产生的误差25.对某单位的职工文化程度进行调查,得知其80%的人是高中毕业,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4 9.4 5%时,该单位职工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是(C )。A.等 于7 8%B.大于8 4%C.在7 6%与8 4%之间D.小 于7 6%26.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查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一小时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查,这是(D )0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27 .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B )。A.相关关系 B.函 数 关 系C.回归关系 D.随机关系28 .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代表性指标是(C )。A.估计标准误差B.两个变量的协方差C.相关系数D.两个变量的标准差29.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A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B.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C.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3 0 .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则相关系的数值(B )。A.越小 B.越接近于0 C.越接近于一1 D.越接近于13 1 .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C )o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B.商品销售额和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8 4C.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 4D.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一 0.9 13 2.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D )。A.都 是 随 机 变 量B.关系是对等的C.都是给定的量D.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3 3 .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铁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y c =5 6十8 x,这意味着(C )oA.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B.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C.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D.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为5 6元3 4.估计标准误差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因此(B )。A.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大,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越大B.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大,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越小C.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小,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越小D.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小,说明回归方程的实用价值小3 5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编制指数的任务不同 D.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3 6.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两种,即(B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3 7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D )oA.产 量 指 数B.商品销售量指数C.职工人数指数D.劳动生产率水平指数38.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D )o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39.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 )0A.(102%X 105%X 108%X 107%)100%B.102%X105%X108%X107%C.2%X5%X8%X7%D.(2%X5%X8%7%)100%40.平均发展速度是(C )o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的几何平均数D.增长速度加 上1 0 0%.四、填空题1 .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关系。(统计活动 统 计 成 果)2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一一与-的关系。(统计 实 践 统 计 理 论)3 .标志可分为和一一两种。(品 质 标 志 数 量 标 志)4 .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总体单位是-。(企业全部产品 每 一 件 产 品)5 .统计指标按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分为-和一一两种。(数量指标 质 量 指 标)6 .统计调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可分为-和-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和-o(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连续 调 查 不 连 续 调 查)7 .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这是-调查;而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都属于-调查.(全面非 全 面)8 .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选取的,抽样调查中的样本单位是-选取的。(有 意 识 随 机)9 .重点调查的实质是-的全面调查,它的目的是反映-情况。(更 小 范 围 总 体 的 基 本)1 0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有很多,其基本形式有-、-、-和-。(简 单 随 机 抽 样 类 型 抽 样 等 距 抽 样 整 群 抽 样)1 1 .全面调查包括-和-;非全面调查包括一-,-和-0(全 面 统 计 报 表 普 查 重 点 调 查 抽 样 调 查 典 型 调 查)1 2 .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统 计 分 组 分 组 标 志 的 选 择)1 3 .统计分组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分组、一-分组和-分组。(类 型 分 组 结 构 分 组 分 析 分组)1 4 .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分组和一一-一分组。(简 单 分 组 复 合 分 组)1 5.组距式分组按其分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以分为一分组和-分组。(等 距 分 组 不 等 距 分 组)1 6 .次数分配数列由-和-两个要素组成。(总体按 某 标 志 分 的 组 各 组 所 占 有 的 单 位 数)1 7 .对于连续变量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是-的。(重 叠)1 8.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和-;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和-。(总体单位总量 总 体 标 志 总 量)1 9 .权数有两种表现形式,即-权数和-权数。(绝 对 数 相 对 数)2 0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数和-数两种。(有名 数 无 名 数)2 1 .权数在平均数的形成中起着一种-作用,在一-情况下,简单算术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权 衡 轻 重 权 数 相 等)2 2 .变异指标的种类有-、-和-。(全距平 均 差 标 准 差)2 3 .直接用平均差和标准差比较两个变量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两个变量数列的-相等。(平 均 水 平)24.标准差系数是一一与-之 比。(标准差 平均数)25.根据取样的方式不同,抽样方法有-和一一两种。(重复 抽 样 不重复 抽 样)26.抽样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点估计 区 间 估 计)27.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程度分为-相关、一相关和-相关;按相关的方向分为-相关和一-相关;按相关的形式分为-相关和-相关;按影响因素的多少分为-相关和-相关。(完 全、不、不完全、正、负、线性、非线性、单、复)28.完全相关即是-相关,其相关系数等于-o(答案:函数、1 )29.相关系数是在-相关条件下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统计分析指标。(线性、关 系 密 切 程 度)30.用来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是一一一指标。(估 计 标 准 误 差)31.一个回归方程只能作一种推算、即给出-的数值,估计-的可能值。(自变 量 因 变 量)32.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是先-后-o(综合、对 比)33.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指数和-指数。(综合、平 均)34.平均指数有两种计算形式:即一一指数和一一指数。(算术平均数、调 和 平 均 数)35.动 态 数 列 按 其 指 标 表 现 形 式 不 同 分 为-、-和-三种。(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相对指标动态数列、平 均 指 标 动 态 数 列)36.发展速度由于采用基期不同,可分为-发展速度和-发 展 速 度,这 两 种 发 展 速 度 之 间 的 关 系 为-。(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37.增长量由于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和-,两者的关系是-。(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累计增长量等于逐 期 增 长 量 之 和)3 8 .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2)-o(增长量/基期水平、发展速度-1 )39.平均发展速度是对各期-速度求平均的结果,也是一种-平均数。(环比发展、序时)40.已知某产品产量1 993年 与1 992年相比增长了 5%,1 994年 与1 992年相比增长了 1 2%,则1 994年 与1 993年相比增长了-o (6.7%=1.1 2/1.05-1 )六、计算题1 .某企业1 993年产品单位成本为52 0元,1 994年计划规定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5%,实际降低了 6%,试 确 定1 994年单位成本的计划数,并计算1 994年降低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指标。解:1 994年单位成本计划数:52 0-(52 0 x 5%)=494(元)1 994年单位成本实际数:52 0-(52 0 x 6%)=489(元)4R Q1 994年降低计划完成程度=99.95%4942.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第一车间实际产量为1 90件,完成计划95%;第二车间实际产量2 50件,完成计划1 00%;第三车间实际产量6 09件,完成计划05%,三个车间产品产量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95%+1 00%+1 05%)/3=1 00%另外,一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 8元/件,二车间产品单位成 本 为1 2元/件,三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 5元/件,则三个车间平均单位成本为:(1 8+1 2+1 5)/3=1 5 元/件以上平均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改正。解:两种计算均不正确,正确的为:4 工 口 比-190+250+609,八,平均计划完成程度x=101.84%E-m-1-9-0-1-2-5-0-1-6-0-9-x 0.95 1.00 1.05平 均 单 位 成 本 工=登 =18x190+12x250+15x609,一-=14.83兀/件190+250+6093.某班40个学生统计成绩分组如下:成绩学生数6 0分以下56 0分一80分2 580分以上1 0合计40试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解:-工灯XTJ50 x5+70 x25+90 x10”乙八、-=72.5(分)5+25+104.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商品规格销 售各组商品销售价格量占总销售量(元)的 比 重(%)甲20-20乙3050丙3030404050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解:X=25x20%+35x50%+45x30%=36(兀)5.某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按产值计划完企业实 际成%分组数产值90 1 0021 2 001 00 1 1 071 2 8001 1 0 1 2 032 000试计算公司平均计划完成程度指标。解式A?1200+12800+20001200 12800 2000-1-1-0.95 1.05 1.15=105.5%EmX6.1 9 9 0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成交额、成交量资料如下: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原因。品种价格(元/斤)市成额甲场交乙 市 场成 交 量(万斤)元)甲1.21.22乙1.42.81丙1.51.51合计5.54甲 市 场 平 均 价 格=血=纪=1.375(元/斤)m 4x乙市场平均价格=;=幺 工=1.325(元/斤)E/4说明:两个市场销售价格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是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甲市场销售价格较高的乙产品最多,而乙市场销售价格较低的甲产品最多,因此,甲市场的平均价格高于乙市场。7.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班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日产量(件)|工 人 数(人)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心黑二 15x15+25x38+35x34+45x13二 上 一=8.986因为0.305大于0.267,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8.一批产品中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抽取50包进行检查。结果如下:每 包 重 量 包 数(克)909595100100105105110233510要求:以 95.45%的概率估计该批产品平均每包重量的范围。CT=解 四 金:甯 二 次 双 克)=3.32(克)cr 3.32A*=t/dx=2x0.46=0.92该批产品平均每包的重量的区间范围是:x-AA X x+102.8-0.92 X 102.8+0.92101.88X 2一(2)2 四),2-()2(2)配合回归方程:yc=a +bx匕心 外 一 工 汇 丁 6 5 93-x 2 2 5 1 3 -(X)2 -6 x 98 2 3 2 2 5?-1 3 2 2 5a=y-/,x =-0.0 7 6 1 x-=-0.6 8 7 16 6回归方程为:X,=-0.6 8 7 1 +0.0 7 6 l x1 6.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产品名称产量单位成本阮)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2 0 03 0 01 01 2乙1 5 0 02 0 0 02 02 1试计算两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和单位成本总指数产量总指数二Z PO公3000+400002000+30000=1 3 4.3 8%单位成本总指数二-3600+42000ZPo%3000+40000=106.05%1 7.某企业产品总成本、产量资料如下:产品名称总 成 本(万元)产量增长率基期报告期(%)甲1 0 01 2 02 0乙5 04 62丙6 06 05试求:产品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总成本。单位成本总指数?产品产量总指数=Z S)%1.2x100+1.02x50+1.05x60工P S100+50+60234=111.43%210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总成本为:X 仇夕。一 S Po4o=234-210=24(万元)1 8.已知某市基期社会商品零售额为8 6 0 0万元,报告期比基期增加4 2 90万元,零售物价指数 上 涨1 1.5%。试推算该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变动中由于零售物价变动和零售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绝对额。解:根据已知条件可知:基期零售额为:Z%P =8 6 0 0(万元)报告期零售额为:以 旧=8 6 0 0+4 2 90 =1 2 8 90(万元)零售物价指数为:-=1 0 0%+1 1.5%=1 1 1.5%Z r Po零售额指数为:2二 段=1 4 9.9%Z q.P。8 6 0 0零 售 量 指 数=牒=皿4%根据物价指数可知:E q/。=1 1 1.5%知X/P o=1 1 5 6 1(万元)1 0 1 1 1.5%零售物价和零售量变动对零售额的相对影响:口 _ 2%P o:ZMP。Z/P。1 4 9.9%=1 1 1.5%x l 3 4.4%绝对影响:-Z%p()=(Z/p(-Z%p。)+(Z/P i -Z%p()1 2 8 90-8 6 0 0 =(1 2 8 90-1 1 5 6 1)+(1 1 5 6 1 +8 6 0 0)4 2 90 =2 96 1 +1 3 2 91 9.根据下列资料计算:产产量价格基报告基报告品名称量单位期期期期甲件200240045乙台0100120500450产量指数及产量变化对总产值的影响;价格指数及价格变动对总产值的影响。解:产量指数=好乙”oPo由于产量而增加的产值:6960058000=120%Z%-2 40Po=69600-58000=11600价格指数=卒女=竺=94.83%q、P。69600由于价格下降而减少的产量:Z%Pl-Z /P。=66000-69600=-36002 0.某 地 区1 990年 1 995年两类商品的收购价格类指数和收购额资料如下:商品名称收 购 总 额(万斤)收 购 价 格类指数1 990 (%)年1 995 年甲1 4 01 3 8.61 0 5乙6 07 8.498试计算:(1)收购价格总指数和由于收购价格变动而增加的收购额,(2)收购量总指数和由于收购量变动而增加的收购额;收购额总指数及增加的绝对值。解:收购价格总指数为:IM,=2 E=102.3%ZPM、Pi%212乙kZ P 4-Z 牛=217-212=5(万元)(2)收购量总指数为:212=106%200-f p E =212-200=12(万元)(3)收购额总指数为:ZPMXMO一 =108.5%2002。4-2。0分=217-200=17(万元)2 1.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产值和产量资料如下:产品实际产值(万元)1995 年比 1990年增加的 1990年1995 年甲20024025乙45048510丙35048040试计算:三种产品的总产值指数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产值。利用指数体系推算价格总指数(1)总产值指数为:_ 1 2 0 5ZP。为 1 0 0 0=1 2 0%增加产值:Z P M -Z P。%=1 2 0 5-1 0 0 0 =2 0 5(万元)(2)产量总指数为:冬曲=孕也=些=1 2 3.5%ZP。%P M)IOOO增加产值:2 仇 名 一 E P M。=1 2 3 5-1 0 0 0 =2 3 5(万元)(3)总产值指数=价格指数x 产量指数则价格指数=1 2 0.5%+1 2 3.5%=97.5 7%2 2.某地区财政局某年各季度税收计划完成程度资料如下:时期一 季度二季度三 季度四季度税 收4 3 04 4 84 8 05 0 0计戈(万1 2 01 2 51 5 01 5 0元)计 戈I J兀士 以eft程 度(%)计算该年税收计划平均完成程度。解:展 区 型 厂 印430 x 120%+448 x 125%+480 x 150%+500 x 150%430+448+480+500=137.03%23.某企业20052009年各年底职工人数资料如下:年份全部职工人数女性职工人数20052300980200623861135200724731232200825061150200930181658试计算该企业20052009年女性职工所占的平均比重.解:女性职工所占的平均比重为:a,an万+生+M-/+万c=_ _ y+2+b3 +-+b-i+y,980 1658、1(+1135+1232+1150+)x 2 2 42300on o+2386+2473+2506+)x-2 4=48.24%2 4.某工厂第一季度工人数和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表:月份月月月四月总 产 值(万 250272271323元)1852051952150月初工人数000(人)试计算第一季度的平均月劳动生产率及第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解;第一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250+272+271 4-2050+1950+2=01322万元/人2第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0.1322万元/人 x 3=0.396675 元/人2 5.某地区1990年 1995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年 份 门990|1991|1992|1993|19941995粮食产量(万吨)I 2 0 0定基增长量(万吨)I I|3 1|4 0I环比发展逮度()I I 1 1 0|1 0 5|9 3要求:(1)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所缺数字补齐;(2)计算该地区1 9 9 1年 至1 9 9 5年这五年期间的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以及按水平法计算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解:(1)计算结果如下表:时 间1 9 901 9 911 9 9 2 1 9 9 3 1 9 9 41 9 9 5粮食产量(万2 0 0 2 2 0 2 3 12 4 02 5 2 9 9 2 3 4.4吨)2 03 14 05 23 4.4累计增长量(万吨)环比发展速1 1 0 1 0 51 0 3.91 0 59 3度晚)年平均增长量=罢34 4=6.88(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Vo=5234 4-1 =1.032-1=3.2%2002 6.已知某市人口资料如下:(1)1 9 8 5年 平 均 人 口 数 为9 2万人。(2)1 9 9 5年人口数情况为:1月1日1 2 4万人;4月1日1 2 9万人;7月1日1 3 3万人;1 0月1日1 3 4万人;1 2月3 1日1 3 6万人。(3)1 9 9 5年该市土地面积 为5 6 0 0平方公里.要求:根 据 资 料 计 算1 9 9 5年年平均人口数,1 9 9 5年底人口密度.解:1 9 9 5年该市年平均人口数:1 1,5%+%+%+/a=-n-xl 2 4+1 2 9 +1 3 3 +1 3 4 +-xl 3 6=2 25-1=1 3 1.5(万人)(2)1 9 9 5年底该市人口密度为:1 3 6 0 0 0 0 A5 6 0 0平方公里=2 4 3(人/平方公里)27.某地区人口数从2000年起每年以9%。的增长率增长,截止2005年人口数为2100万。该地区2000年人均粮食产量为700斤,到2005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800斤。试计算该地区粮食总产量平均增长速度。(1)计算2000年该地区人口总数:2000年人口总数&=石=x 2008(万 人)(x)1.OO95(2)2000年和2005年粮食总产量:2000年粮食总产量二人均产量X总人数=700X2008=140.56(亿斤)2005年粮食总产量二人均产量X总人数=800X2100=168(亿斤)(3)计算粮食总产量平均增长速度:x=p -l=5 -1=1.036-1 =0.036或3.6%V14056

    注意事项

    本文(统计学原理练习及答案.pdf)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