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pdf
课 题等式与方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 页,例 1、例 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3 题。课 时第 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教学准备挂图及小黑板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一、情景引入1、出示天平。知道这是什么吗?你知道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说说你的想法。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 0 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二、探究交流1、教学例1。(1)出示例1 图。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把它写出来。50+50=100(板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2、教学例2。(1)出示例2 图。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边物体的质量多)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板书:x+5 0 1 0 0 x+5 0=1 5 0X+5 0 1 0 0 x +5 0=1 5 0X+5 0 2 0 0 x+x=2 0 0Cl;练习设计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教学反思课 题等式的性质(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 页,例 3、例 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46 题。课 时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难点对等式第1 个性质的探索过程教学准备挂图及小黑板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一、情境导入和探究交流1、教学例3。(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2)取出天平,情景引入。(在天平两边各放入一个20克的祛码。)天平的两边一样重吗?天平会平衡吗?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的祛码质量写一个等式吗?(20=20)现在的天平使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左边加上一个10克的祛码,这时天平会怎样?(失去平衡)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在另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祛码,或拿走这个10克的祛码)添上一个10克的祛码。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再汇报。(20+10=20+10)通过刚才的演示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想,第二个等式与第 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等式两边同时加上10,所得结果还是等式)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3)出示第2 组天平图。观察这两幅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板书:x=5 0 x+2 0=5 0+2 0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什么?(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4)出示第3、4组天平图。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小组中互相说,汇报交流。你能用等式表示第3组图中天平两边物体质量变化前和变化后的关系吗?5 0+a=5 0+a 5 0+a a=5 0+a a通过这一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观 察 第 3组天平图,你有什么发现?能用等式表示变化前后的关系吗?X+2 0=7 0 x+2 0-2 0=7 0-2 0(5)归纳等式性质。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出了两个结论,能把这两个结论结合起来说一说吗?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归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就是等式的性质。(板书)(6)完成练一练第1 题。独立完成填写,交流想法。你们是怎样理解“x-2 5+2 5”和“x+1 8-1 8”的?“x 2 5+2 5”化简后会得到什么?“x +1 8 1 8”呢?2、教学例4。(1)利用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2)出示例4。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X+10=50)谁知道X的值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谁能根据等式的性质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汇报方法。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之前,要先写“解”,表示开始解方程了。X+10=50解:X+10-10=50-10 根据等式性质X=40 化简等式在解的过程中,要注意等号对齐。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可以怎样检验呢?说说你的方法。如果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什么?如果不相等呢?学生集体进行检验。(3)小结。从刚才写“解”,一直到求出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大家回忆一下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写“解”,等号对齐,解完要检验)(4)完成试一试。愿意自己解一道方程吗?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样做?学生尝试解答,汇报交流。X 30=80解:x-30+30=80+30X=U0(5)完成练一练第2题。独立尝试解答,集体核对。说说你的想法。每题中,应该怎样做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如果检验每题汇总X的值是否正确,应怎样检验?二、检测完善1、完成练习一第4题。说说每个方程中,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么做?独立完成填写。X的值正确吗?口头检验。2、独立完成练习一第5题。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3、完成练习一第6题。在小组中说说想法。左边图,1个梨和几个桃同样重?为什么?右边图,几个橘子和一个苹果同样重?为什么?左边图都去掉一个梨,右边图都去掉3个橘子。4、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什么是解方程?解方程时应注意什么?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例 4 X+1 0=5 0解:X+1 0-1 0=5 0-1 0 .根据等式性质(1)写“解”X=40 化简等式(2)等号对齐(3)根据等式性质角方程(4)检验练习设计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教学反思课 题解方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 页练习一的第712题。课 时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及检验。3、使学生在学生与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动检验等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1)来解方程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明解方程的依据教学准备挂图及小黑板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一、知识再现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18+17=35 12a=4 x+12=3845-x00第 1行 00000c)00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1 2 3 4 5 6 7 8歹 歹!|歹U歹!|歹U歹i j歹1歹!|图中的第1列在哪里?第1行呢?(标 出“第1行”和“第1列”)谁能像这样标出其他的列和行?指一指第4列第2行在哪里?第3列第4行在哪里?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同学们在明白了列和行的含义后,现在能正确、简明的确定位置了吗?(3)用数对表示位置。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在数学上可以用数对表示为(4,3)。你知道这个数对的含义吗?数学中的4表示什么意思?3呢?数对中的第个数表示第儿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师指抽象图中任意一个圈间:请你用数对表示。2、完 成“练一练”。(1)学生在书上完成1、2题。你能找到第2列第4行的位置吗?有数对怎样表示?(2)(5,5)表示什么呢?是图上的哪个圈?两 个“5”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三、检测完善1、完成练习三第1题。教室里的座位共有几列几行呢?第1列 第1行是哪个同学的座位?用数对怎样表示你能说说自己的座位在第几列第几行吗?用数对怎样表示?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并互相指其他座位说数对。2、完成练习三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用数对确定位置。你能悦纳嘎数对表示这四块瓷砖的位置吗?追问:第3列的两块瓷砖有什么共同特点吗?第4行的两块瓷砖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写出的两个数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列的两块瓷砖,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同一行的瓷砖,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3,完成第3题。(1)独立完成用数对表示每一块花砖的位置。(2)在小组中交流花砖位置的排列有什么规律?(3)汇报交流结果。4、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对你以后有什么指导作用呢?板书设计确定位置(1)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练习设计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教学反思课 题确定位置(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练一练,练习三 加.第4题。课 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2、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能熟练运用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位置。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实位置的方法教学准备挂图及小黑板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一、情境引入1、出示图。第 4行 O O O O O O OB第3行 00。00 0A第2行O OO O O OC第1行 0 0 O O O O 3,第 第1 .7歹!1歹U请用数对表示图中A、B、C的位置。A (3,2)B (5,3)C(7,1)你是怎么确定位置的?说说你的想法。二、探究交流1、教学例2。(1)出示没有标出行与列的公园平面图。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你能试着标出平面图有几行几列吗?尝试标行与列。(2)出示完成的方格图。图中行与列的标法与上节课所学例题及练习题的标法有什么不同?指出:例 2 中 0 既表示列数的七点,也表示行数的起点。说说:第3 列是哪一条线?第 5 列是哪一条线?第 3 行是哪一条线?第 5 行是哪一条线?想一想,怎样用数对表示书报亭的位置?(2,3)(3)分组讨论:儿童乐园等其他景点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盆景园的位置(5,7)大门的位置(3,1)饭店的位置(5,2)谁能说说确定景点位置时可以怎样找?(4)观察比较。看一看,表示儿童乐园与书报亭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征?(数对中左边的数都是2)这说明什么呢?(儿童乐园与书报亭在同一列上)还有哪些景点的位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呢?小组中说一说。交流汇报。2、练一练。(1)完成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评讲。你是怎样找到这些点的?说说你的想法。围成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2)完成第2 题。独立完成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D点和E点应该怎样表示呢?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顺次连接A、D、E、C、A”是什么意思?围成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检验对边是否平行?三、检测完善1、完成练习三第4 题。怎样用数对表示试验小学和图书馆的位置?实验小学(5,5)中两个5 表示的意思是否一样?(3,2)(2,3)表示的位子哈相同吗?为什么?你能找出这两个位置在哪里吗?小组中讨论第(3)(4)小题。2、完成练习三第5 题。汇报交流结果,展示路线。指导用数对进行描述。四、自学“你知道吗”学生介绍自己了解了哪些知识。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对于用数对确定位置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说说在确定位置时我们可以怎样找?板书设计确定位置(2)例 2下面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用数对表示书报亭的位置。图略练习设计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教学反思课 题确定位置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1页,练习三第58、田.给 d日 否 课 时 第 3 课时o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教学难点 灵活地将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去教学准备 挂图及小黑板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一、基本练习1、下面是某一地区的平面图。1、用数对标杷环球大厦和购物中心的位置 2 13i*在1k I n用人厦4h 一,V,irf-,工q)公园9平*A cO.L/一9购|勿 中2、图 中(11,4)表示的位置是()。3、()和()在同一行上。4、小明从公园门口出来,到书店该怎样走?(1)独立完成解答。(2)集体评讲。二、综合练习1、练习三第5题。(1)理解题意,明 白“行”“列”表示的意思。(2)根 据(x,5)这个数对,说说x 表示的是列数还是行数?根据这个数对能确定什么?它表示的可能是哪个班?(3)在小组中说说第(3)小题。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这里的X,y 可能表示哪些数?为什么?2、完成练习三第6 题。(1)理解题意,明确鲜花和绿色植物都应放在方格线的交点上。(2)在小组中设计交流。(3)展示作业,汇报结果。你能用数对描述一下自己设计的摆放位置吗?你觉得自己设计的如何?优点是什么?互相评价: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美观?3、完成练习三第7 题。平移后顶点位置的数对什么变化乐,什么没变?(第一个数变了,第二个数没变)第一个怎么变化的?独立在书上方格中完成第(3)小题。在小组中完成第(4)小题。说说顺次连接四个点得到了什么图形?4、完成练习三第8 题。理解题意,简单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棋盘上的列车行分别用什么表示?用 g2表示白王,和数对表示的方法相同吗?完 成 第(2)小题的填空。在小组中互相说说黑车从C6C 2,是怎样前进的?三、阅 读“你知道吗”四、课堂总结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说说在哪些领域会用到这个知识呢?学好这个知识对于大家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重要的作用。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板书设计确实位置练习6.“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学校准备在操场上(如下图)放 置10盆鲜花和3盆绿色植物(放在横线和竖线的交点)。你认为怎样放置比较合适?先设计再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图略练习设计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教学反思课 题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课 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用举例的方法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枳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3、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 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最小公倍数的引导发现过程教学准备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8张,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各一个。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一、思索探究教学例11、猜一猜。出示边长6 厘米、8 厘米的两个正方形。如果用一些长3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在这两个正方形上,你觉得可以正好铺满哪个正方形?现在请你们用这样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在你们准备好的这两个正方形上,看看铺的结果会怎样?2、操作活动。学生分组活动,在小组里铺一铺,说一说。3、汇报交流。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说说你是怎样铺成的?为什么用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边长6 厘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来回答:(1)用长3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 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2)铺边长8 里面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完吗?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8 +3 =2 2,8 +2=4)(3)这样的正方形还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板书:1 2厘米、1 8 厘米、2 4 厘米.)说说你的理由。明确:1 2、1 8、24除以2 和 3 都没有余数。(4)6、1 2、1 8、2 4 这些数与2有什么关系?与 3呢?(6、1 2、2 4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4、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样的长方形纸片就能正好把它铺满。6、1 2、1 8、2 4 既是2的倍数,又 是 3的倍数,它们是2和 3的公倍数。(板书课题:公倍数)5、2 和 3的公倍有多少个呢?为什么?(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6、8是 2和 3公倍数吗?为什么?(尽管8是 2的倍数,但 8不是3的倍数,所以8不是2和 3的公倍数)二、交流共享教学例21、出示例2。6 和9 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大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小组活动,交流做法和想法。2、汇报交流。(1)依次分别找出6和 9的倍数,然后再找出它们的公倍数。(2)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3)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3、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找出某个数的倍数,再找出公倍数)你觉得哪一-种方法简捷一些?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4、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是几呢?(板书: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是 1 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5、我们可以用画图来表示6的倍数、9的倍数,6和9的公倍数。出示教科书第2 3页集合圈。(1)你能看出哪些数是6的倍数吗?(2)哪些数是9的倍数?(3)6和9的公倍数是哪些数?(4)图中三个省略号各表示什么?(5)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6、完成练一练。先在2的倍数上画“力 在5的倍数上画“0”,然后完成填空。汇报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是1 0的倍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三、检测完善1、完成练习四第1题。(1)独立完成。(2)汇报核对。这里需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如果没有“5 0以内”这个条件呢?2、完成练习四第2题。(1)理解题意,完成填表。(2)在表中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圈出4和5、4和6、5和6的公倍数。(3)完成填空。4与一个数的乘积,与4有什么关系?怎样找4和5的公倍数?填空时需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3、完成练习四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各自的方法。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的?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4、完成练习四第4题。(1)独立完成。(2)说说各自的方法。两种棋都会走到的数有什么共同特点?5、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说说看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你会用怎样的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设计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是18,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练习设计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教学反思课 题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练习四第58 题。课 时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与对比,使学生发现和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识结构,形成解决问题的多样策略。3、在学生探索与交流的合作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巩固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求两个特殊的数最小公倍数方法的探索过程教学准备挂图及小黑板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一、知识再现和基本练习1、我们已经掌握了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巩固这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练习)2、填空。5 的倍数有:()7 的倍数有:()5 和 7 的公倍数有:()5 和 7 的最小公倍数是:()3、完成练习四第5 题。(1)理解题意,独立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2)汇报结果,集体评讲。(3)观察第一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每题中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呢?(倍数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第二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征?(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在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4、完成练习四第6 题。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你能运用上一题的规律直接写出每题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二、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四第7 题。(1)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填表。(2)你是怎样找到这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的?你还有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7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是56)2、完成练习四第8 题。(1)理解题意。(2)“每 隔 6 天去一次”是 指 7 月 3 1 日去过以后,下一次训练日期是8 月 6 日。“每隔8 天去一次”指的是什么呢?你能说说,他们下次相遇,是在几月几日吗?(8 月 24日)你是怎样知道的?要知道他们下次相遇的日期,其实就是求什么?(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三、反思总结通过练习,同学们又掌握了一些比较快的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练习5.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8 和 2 3 和 9 5 和 7 8 和 35 和 10 4 和 8 9 和 10 1和 5练习设计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教学反思课 题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27页,例 3、例 4、练一练,练习五第15 题。课 时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2、使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体会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掌握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方法的探索过程教学准备长 18厘米、宽 12厘米长方形纸片一张,边 长 6 厘米、边 长 4 厘米的小方块纸若干张。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一、情境情境导入6的因素有();8的因数有()。说说怎样可以找到个数的因数?二、探究交流1、教学例3。(1)出示例3。(2)那种纸片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呢?在小组中试一试,拼 一拼。小组进行操作活动。(3)汇报交流。为什么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1 2+6=2,1 8+6=3,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6的倍数。1 2+4=3,1 8+4=4 2,长方形的长不是4的倍数。(4)讨论: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小组讨论。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交流汇报各自的想法。指出: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 2 的因数,又 是 1 8 的因数,就能铺满。(5)既 是 1 2 的因数又是1 8 的因数的数有U那几个?(1、2、3、6)(6)揭示概念。1、2、3 和 6既 是 1 2 的因数,又 是 1 8 的因数,它们是1 2 和 1 8 的公因数。(板书)板书课题:公因数(7)1 2 和 1 8 的公因数有几个?任何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吗?为什么?4是 1 2 和 1 8 的公因数吗?为什么?指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必须既是第一个数的因数,又是第二个数的因数。2、教学例2。(1)出示例2。(2)8和 1 2 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能试着找一找吗?小组活动,各自说说自己方法。(3)汇报交流方法:说说你是怎样找的?(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先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再从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因数,这些因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4)小结。8和 1 2 的公因数中最大的是4,4就是8和 1 2 的最大公因数。(板书)(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是怎样的呢?(4)用集合圈表示。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两个数的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出示集合圈图。说一说,哪些数是8的因数?哪些数是1 2的因数?哪几个数是8和12的公因数?3、完成练一练。(1)理解题意,独立完成。(2)集体核对,说说你是怎样找的?三、检测完善1、完成练习五第1题。独立完成。15和2 0的因数分别有哪些?15和2 0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2、完成第2题。按要求填表。8和10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8和2 0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10和2 0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8、10、2 0的公因数你能找到吗?3、完成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核对。4、完成第4题。(1)理解题意。(2)每组中两个数有没有公因数,关键看什么?有没有公因数3,有没有公因数5,怎样看呢?6和27没有公因数2,有没有公因数3呢?24和42有公因数2和3吗?5、完成第5题。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能很快找出6和9的最大公因数?20和30可以怎样很快找出最大公因数呢?6、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大家讲讲你今天收获的内容。板书设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2、3和6既 是12的因数,又 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8和12的公因数中最大的是4,4就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练习设计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教学反思课 题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练习五第611、田g课 时题。第4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与对比,使学生发现与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形成解决问题的多样策略。3、在学生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奥妙。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求两个特殊的数最大公因数方法的探索过程教学准备挂图及小黑板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一、知识再现和基本练习1、找出下面每组数的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8 和 20 9 和 21 14 和 21独立完成。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8和20的公因数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2、完成练习五第6题。(1)独立完成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2)汇报结果,集体讲评。(3)看看第一组中每题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特征?(比较大的数)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4)观察第二组中的每题,你有什么发现?小组中交流发现。指出:每题中的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3、完成第7题。可以用已经掌握的规律,直接写出有特殊特征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独立完成,巡视指导。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的?有不同的方法吗?4、完成第8 题。你能直接说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吗?你是怎样找出的?独立完成在书上。二、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9 题。(1)理解题意,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2)3 和表中这组数各数的最大公因数分别是哪些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试着写出2 和这些数的最大公因数,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1、2、1、2 重复出现)4 和这些数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规律呢?(1、2、1、4 重复出现)5 和这些数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规律呢?(1、1、1、1、5 重复出现)2、完成练习五第10题。(1)读题,理解题意。(2)“裁成同样大,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纸没有剩余”是什么意思?(边长既要是20的因数,也要是12的因数,因此最大的正方形边长应该是20和 12的最大公因数)求出20和 1 2 的最大公因数。最大的正方形边长应该是多少呢?(4 厘米)试着画一画。沿着长的方向可以画几个?(5 个)怎样用算式表示呢?(20+4=5)沿着宽的方向可以画几个?(3 个)怎样用算式表示呢?(12+4=3)一共可以裁多少个?(5X3=15个)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3、完成练习五第11题。读题,理解题意。要 求“每跟短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实际是求什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三、反思总结学习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后面的学习中,大家会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作用。板书设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6.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5和15 21和7 3和5 8和911 和 33 60 和 12 12 和 1 4 和 15练习设计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教学反思课 题公倍数和公因数练习教学内容教 科 书 第 30页,练 习 五 第 12 14题、思考题。课 时第 5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进行有条理思考。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教学重点巩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求法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简捷的方法求两个特殊的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准备挂图及小黑板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一、知识再现今天我们继续完成一些公因数、公倍数的有关练习。二、基本练习1、写 出 36和 2 4 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多少?2、写 出 100以 内 10和 6 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汇 报 交 流。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三、综合练习1、完 成 练 习 五 第 12题。谁能说说什么数是两个数的公倍数?两个数的公因数指什么?在书上完成连线后汇报方法。你 是 怎 样 找 出 24和 16的公因数的?你 是 怎 样 找 到 2 和 5 的公倍数的?2、完 成 第 13题。独立完成。交流各自方法。3、完 成 第 14题。独立完成。交流各自方法。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写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写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4、完成思考题。(1)小组讨论方法。(2)指导解法。把4 6块水果糖分给同学后剩1块,也就是同学们分了多少块糖?(4 6-1)3 8块巧克力分给同学后剩3块,也就是分了多少块巧克力?(38-3)每种糖都是平均分给这个小组的同学,因此这个小组的人数既是45的因数,又是3 5的因数。要求小组最多有几人,就是求45和3 5的什么?(最大公因数)(45,35)=5因此这个组最多有5名同学。5、阅 读“你知道吗”四、反思总结大家在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时,首先要明白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意义,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其次要掌握找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才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板书设计公倍数和公因数练习写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6 和 12 10 和 3 15 和 21 18 和 4练习设计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教学反思课 题数学与信息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5页。数字与信息。课 时第6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调查身边的数字编码,知道数码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达一定的信息。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字编码的方法,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及其应用价值。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尝试应用数字对信息进行处理,培养收集信息、选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3、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教学重点掌握几种数字常见的数字编码的方法,能看懂数字编码所表达的信息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字编码的思想教学准备1、调查了解一些特殊号码及其作用。2、了解学校和家庭居住地邮政编码及其含义,了解寄信时为什么要填写邮政编码。3、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4、自己学籍卡上的学籍号的编排。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字信息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家说说,在生活中哪些领域运用了数字信息,运用了数字信息有什么优点?二、探究交流1、说一说。(1)说说下面各是什么电话号码?小组中说 说。110报警 112故障申告114电话号码查询 117报时119火警 120急救121天气预报 122交通事故报警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电话号码?这些用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2)你能说说自己和同学在班级里的编号吗?知道编号有什么作用吗?(便于管理、登记)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有些编号是以0开头编号,主要是考虑编号的对象的整体数量,如给 1 0 0 0 个以内小朋友编号,可以使用三个数字,如 0 0 1、0 0 2、0 0 3(3)小结: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见到一些用数字编成的号码,这些号码都表达一定的信息。2、看一看。(1)分析邮政编码2 1 4 2 0 6 表达了哪些信息。能说说信封上有哪些内容吗?你知道邮政编码的含义吗?(2)阅读并说说邮政编码的结构和每一部分数字所表达的信息。(3)试着写写学校及居住地的邮政编码。说一说各部分表示的含义。(4)讨论交流。寄邮件时为什么要写邮政编码?应该怎样写?写在哪里?3、比一比。(1)小组交流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2)讨论。你能从身份证号码中看出一个人的出生H期吗?不同的身份证号码里有相同的部分吗?你知道这一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吗?你还有什么发现?讨论后汇报交流情况,集体评价。你知道身份证上的数字编码有哪些用处吗?(3)你还见过哪些用数字表达信息的例子?(图书编号、门牌号、电话的区号、超市条形码)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生活便利,查找容易等)4、做一做。(1)活 动 1: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说说房间的编号中必须包含1哪些信息,分别需要用几个数字表达?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准备怎样为房间编号。交流汇报。(2)活动2:说说自己的学籍号。比较、明确学籍号所包含的信息及编码规则。试着为2 0 0 名新生编号。交流汇报,集体评价。(3)活动3:理解题意。根据左边的图说说每个字母表示的意思。以学校为中心,用编码表示出自己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解读小组内成员的编码含义。5、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能说说数字信息对生活的帮助吗?板书设计数字与信息编码1-I1 1 1他唯 规 得国一 律 清练习设计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教学反思课 题分数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页 例 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15 题。课 时第 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使学生在说明分数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教学准备挂图及小黑板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一、情境导入三年级时,我们两次认识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二、探究交流1、出示例12、请大家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3、小组活动。4、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的是其中的几份?指出: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 米”是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5、比较:第四个图形与第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指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也可以用自然数1 表示,也可以看作单 位“1”。你能说说,生活中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作“1”?也可以把哪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1”呢?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6、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7、概括分数的意义。出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8、从这句话中,哪个词比较重要?为什么?(平均分,把“1”平均分成若干份)9、结合例1的图,分别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在小组中互相说说。10、分数单位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11、完成试一试。在小组中说说例1 中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1 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这里的表示几个图形?12、完成练一练。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是怎样用分数表示的?独立完成填空。说说是怎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