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高考新版生物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19 免疫调节 高频考点.pdf
2023新 高 考 新 教 材 版 生 物 高 考 第 二 轮 复 习专 题1 9免疫调节高频考点考 点 1免 疫 系 统 的 组 成 与 功 能该考点的基础层级训练内容为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重难、综合层级试题常考查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及二者的差异。限时3 0 分 钟,正 答 率:/10。基 础1.(2 0 2 1山东夏津一中,10)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感染。当我们体内上呼吸道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这些现象都与免疫系统有关。下面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皮肤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既能进行非特异性免疫,又能进行特异性免疫B.扁桃体、淋巴结为免疫器官,内含免疫细胞,可阻止和消灭病原体,具有防御功能C.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淋巴细胞,该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开始分裂、分化的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等,它们都是由淋巴细胞合成、分泌的答 案 B2.(2 0 2 0 全国I I I,4,6 分)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答 案 I)第 1 页 共 2 7 页3.(2 0 2 1湖南,6,2分)鸡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 B D 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B.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雏鸡出现免疫功能衰退C.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会影响该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D.雏鸡感染I B D V发病后,注射I B D V灭活疫苗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缩答 案D4.(2 0 2 1河北正定中学月考三,2)已知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群中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人感染该病毒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发挥免疫功能来消灭该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能产生抗体或细胞因子的细胞都能对该病毒进行识别B.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淋巴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C.人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无论是否侵入细胞,都可以与抗体结合并被清除D.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消灭机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答 案D重难5.(2 0 2 1辽宁沈阳一模,9)接种灭活病毒疫苗会引发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表示物质,A E表示细胞。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细胞A和细胞B都能识别抗原B.物质a的刺激促进了细胞C的增殖、分化C.细胞A和细胞B可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完成抗原的呈递第2页 共2 7页D.接种后若感染该病毒,细胞E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答 案I)6.(2 0 2 1河北新高考适应卷,6)T淋巴细胞不但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应答中亦发挥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淋巴细胞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B.环抱霉素A能使T淋巴细胞增殖受阻,可减弱免疫排斥反应C.T淋巴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完成体液免疫D.艾滋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受H I V攻击后,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受损,易患癌症答 案C7 .(2 0 2 0海南,7,2分)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单链R N A病毒,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双链D N A病毒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B .新型冠状病毒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辅助性)T细胞释放淋巴(细胞)因子和抗体C.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依赖宿主细胞进行繁殖D.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 案B8.(2 0 2 1山东,18,3分)(不定项)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D.上述过程中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第3页 共2 7页答 案AB C第4页 共2 7页综合9.(2022广东,17,10分)迄今新型冠状病毒仍在肆虐全球,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和动态清零的防疫总方针。图 a 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口野生型K猥树城奏二拴於全程接种 全程接种+加强针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体内快速增殖(曲线、上升部分)。曲线、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此外,T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 过程。(2)准确、快速判断个体是否被病毒感染是实现动态清零的前提。目前除了核酸检测还可以使用抗原检测法,因其方便快捷可作为补充检测手段,但抗原检测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据图a 分析,抗原检测在时间段内进行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判断的依据是此阶段O第 5 页 共 2 7 页(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大幅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图b示一些志愿受试者完成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对各种新冠病毒毒株中和作用的情况。据图分析,当前能为个体提供更有效保护作用的疫苗接种措施是0答案(1)特异性 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的第二个信号,且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进一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 细胞免疫乙 病毒抗原开始出现,且存在含量相对较高时期(3)全程接种+加强针10.(2 0 2 1山东济宁月考)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H B V)。乙肝病毒在肝内繁殖复制。如图为乙肝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后,免疫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穿孔素一颗粒酶系统的胞毒作用(1)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体内的乙肝病毒,这体现了 功能。由题中信息可推知,图中的细胞毒性细胞指的是 细胞,靶细胞主要指的是 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使靶细胞形成管道,细胞外的水分进入细胞内,导致靶细胞因(填理化性质)改变而崩解死亡,该 过 程 属 于 细 胞 的(填“凋亡”或“坏死”)。(3)当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O(4)乙肝疫苗设计的原理就是让人自身免疫系统识别病毒,故可采用灭活的病毒、等来制造疫苗。第6页 共27页答 案(1)免疫防御 细胞毒性T 肝(或被侵染的肝)(2)渗透压 凋 亡(3)辅 助 性 T细胞能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分泌量少,影响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 胞(4)减毒的病毒(或病毒抗原的 D N A等合理答案亦可)考点2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应用该考点的基础层级训练内容为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应用,重难层级试题常结合生活实践、科学实验等情境信息进行考查。限 时 3 0 分钟,正答率:/10o第 7页 共 27页基础1.(2 0 2 2 湖北,17,2 分)新冠病毒是一种R N A病毒,其基因组含有约3 万个核昔酸。该病毒可通过表面S蛋白与人细胞表面的AC E 2 蛋白结合而进入细胞。在细胞中该病毒的R N A可作为m R N A,指导合成病毒复制所需的R N A聚合酶。该聚合酶催化R N A合成时碱基出错频率为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只有在选择压力的作用下才发生基因突变B.AC E 2 蛋白的出现是人类抵抗新冠病毒入侵的进化结果C.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后,人体可产生识别AC E 2 蛋白的抗体D.新冠病毒处A 聚合酶可作为研制治疗新冠肺炎药物的有效靶标答 案 D2.(2 0 2 2 湖北,16,2 分)某肾病患者需进行肾脏移植手术。针对该患者可能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 细胞的作用B.患者在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C.器官移植前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D.进行肾脏移植前,无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AB 0 血型是否相同答 案 D3.(2 0 2 0 全国11,2,6 分)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艾滋病B.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抗维生素D 佝偻病第 8页 共 2 7 页答 案 B4.(2 0 2 1辽宁,10,2 分)如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I细型I ,.-|致敏细胞屣放秒刺:激1曰分裂割幽到过二原 生 繇 性介质置蔽国砒过3症状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和体液免疫过程B.细胞和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C.细胞和细胞分别指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答 案 D5.(2 0 2 0 天津,6,4 分)在天花病毒的第四代疫苗研究中,可利用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在感染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分)制作疫苗。注射该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识别天花病毒的抗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可通过基因工程途径生产这种疫苗B.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C.该方法制备的疫苗不会在机体内增殖D.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疫苗中的抗原物质答 案 B6.(2 0 2 1浙江6 月选考,15,2 分)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 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吸附并侵入细胞。人体对S 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与S 蛋白结合,使病毒无法吸附到人体细胞表面而阻止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但检测不到病毒核酸B.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有效的标志是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第 9 页 共 2 7 页C.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 蛋白D.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答 案 A第 10 页 共 2 7 页重难7.(2 0 2 2 湖南,11,2 分)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促进(-)抑制C R 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B.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C.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D.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 R H 有协同促进作用答 案 D8.(2 0 2 2 山东临沂开学考,16)使用高效的细胞毒素类药物进行化疗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临床上运用抗体一药物偶联物(AD C)将药物与抗体结合,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AD C 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如细胞毒素)三部分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D C 中的抗体主要是发挥治疗效应B.AD C 中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C.AD C 中的抗体可以通过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大量制备D.可以将AD C 中的药物换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单克隆抗体进行靶向治疗答 案A第 n 页 共 2 7 页9.(2 0 2 1福建,15,4 分)I F N-I 是机体被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类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已被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人员对新冠患者的病情与I F N-I 的相关性进行了 3 项独立的研究,结果如下。研究:危重症患者的血清中检测不到或仅有微量I F N-I,轻症患者血清中能检测到I F N-I。研究:10.2%的危重症患者体内检测到抗I F N-I 的抗体,血清中检测不到I F N-L 轻症患者血清中未检测到该种抗体,血清中检测到I F N-I.研究:3.5%危重症患者存在I F N-I 合成的相关基因缺陷,血清中检测不到I F N-IO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研究中10.2%的危重症患者不能用I F N-I 治疗B.研究中3.5%的危重症患者同时还患有自身免疫病C.部分危重症患者的生理指标之一是血清中缺乏1F N-ID.结果提示测定血清中的I F N-I 含量有助于对症治疗新冠患者答 案 B10.(2 0 2 2 全国甲,3 0,9 分)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初4感染 再4感染 时间(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T 细 胞 成 熟 的 场 所 是;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大 量 特 异 性 抗 体 的 细 胞 是.(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式是 0(3)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第 12 页 共 2 7 页(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0答案(1)胸腺 浆 细 胞(2)抗体和病毒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吞噬细胞(其他免疫细胞)吞 噬 消 化(3)初次感染病毒时机体产生了记忆细胞,再次感染该病毒时,记忆细胞能快速识别病毒,并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间隔一定的时间,多次接种相同的疫苗第1 3页 共2 7页易混易错易混抗原与抗体1.(2 0 2 1浙江浙南名校联考一,2 5)如图为抗体与病原体上的抗原结合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和病原体上的抗原都是蛋白质B.图中抗体可以来自同一个浆细胞C.病原体与抗体结合后无法侵入寄主细胞D.病原体与抗体结合后由细胞毒性T 细胞识别并诱导凋亡答 案 C易错区分过敏反应与自身免疫病2.(2 0 2 2 山东实验中学一模,12)G r a v es 病是常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类疾病,患者体内产生刺激甲状腺的免疫球蛋白(T SI),T SI 可模仿T SH 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通过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来减轻G r a v es 病症状B.G r a v es 病患者基础体温较常人高C.G r a v es 病发病机理与过敏反应类似D.G r a v es 病患者体内T R H 含量较常人低答 案 C3.(2 0 2 2 辽宁丹东二中一模,12)在使用化妆品时,其中的乳化剂可在某些人体内转化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脸部出现红肿、水疱等症状。如图为由乳化剂转化而来的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有关分析正确的是()第 14 页 共 2 7 页乳化剂转化的过敏原脸部出现红肿、水疱2小血管她性增加r人 一 组胺黛 哪斗f i)记忆B细胞 浆刃胞k(敏肥大细胞(皮肤)A.再次接触过敏原才会出现过敏症状主要与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有关B.组胺引起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出现组牝水疱属于激素调节C.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既有细胞膜的接触也有信号分子的传递D.抗体与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后即可引起致敏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答 案C疑难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4.(2 0 2 2辽宁六校期初,18)(不定项)关于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A.前者参与细胞免疫,后者参与体液免疫B.病原体首次进入机体时,前者发挥作用;再次进入机体时,后者发挥作用C.前者直接杀死病原体,后者杀死靶细胞D.前者分泌抗体,后者杀死受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答 案AB C疑难疫苗的作用机理5.(2 0 2 1广东,1,2分)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全球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为更有效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实施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计划,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爱。目前接种的新冠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第1 5页 共27页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安全可靠接种后抗原会迅速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接种后可以促进T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体液免疫 二次接种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的免疫防卫(御)功能A.B.C.D.答 案 A6.(2 0 2 1北京,16,12 分)新冠病毒(SAR S-C o V-2)引起的疫情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肆虐,接种疫苗是控制全球疫情的最有效手段。新冠病毒疫苗有多种,其中我国科学家已研发出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重组疫苗)是一种基因工程疫苗,其基本制备步骤是:将新冠病毒的S 基因连接到位于载体上的腺病毒基因组D N A中,重组载体经扩增后转入特定动物细胞,进而获得重组腺病毒并制成疫苗。(1)新冠病毒是R N A病毒,一般先通过 得到c D N A,经 获取S 基因,酶切后再连接到载体。(2)重组疫苗中的S 基因应编码。A.病毒与细胞识别的蛋白B.与病毒核酸结合的蛋白C.催化病毒核酸复制的酶D.帮助病毒组装的蛋白(3)为保证安全性,制备重组疫苗时删除了腺病毒的某些基因,使其在人体中无法增殖,但重组疫苗仍然可以诱发人体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该疫苗发挥作用的过程是:接种疫苗一ff诱发特异性免疫反应。(4)重组疫苗只需注射一针即可完成接种。数周后,接种者体内仍然能检测到重组腺病毒D N A,但其D N A不会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请由此推测只需注射一针即可起到免疫保护作用的原因。答 案(D 逆转录/反转录P C R 扩 增(2)A(3)(重组腺病毒)进入细胞 表 达 抗 原(4)重组腺病毒D N A在人体细胞中持续表达抗原,反复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第 16 页 共 2 7 页第 17页 共 2 7 页题型模板模型免疫调节综合分析及实验设计变式模型变式1 抗体专一性与治疗作用的实验探究模型特征:一种抗原可具有多种抗原决定簇(位于抗原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一些特殊化学基团,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或被淋巴细胞抗原受体识别),从而诱导机体产生多种抗体。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特定的抗原。1.(2 0 2 1山东章丘4 月段考,13)E V 7 1是引发手足口病的一种人肠道病毒。为制备抗E V 7 1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用小鼠进行实验。将 E V 7 1灭活病毒、E V 7 1外壳蛋白V P 1和 V P 2 作为抗原分别注射到3 组小鼠体内,引发小鼠机体的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多次免疫后,分别取上述3 组小鼠的血清和未免疫小鼠血清,测定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强度,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086420迎妻克越醺如斑迫一急幽归团第1组: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口第2组:VP1免疫的小鼠血清口第3组:VP2免疫的小鼠血清口第4组:未免疫的小鼠血清EV71 VP1 VP2 非 EV71 蛋白抗原种类A.E V 7 1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以结合E V 7 1、V P 1和 V P 2 多种抗原B.制备抗E V 7 1单克隆抗体时,选用V P 2 免疫的小鼠脾脏细胞效果最佳C.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与非E V 7 1蛋白结合强度,目的是排除抗体与其他蛋白的非特异性结合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取小鼠的脾脏中相应的B 淋巴细胞,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其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答 案 B第 18 页 共 2 7 页变 式2癌症的免疫治疗机理探究模 型 特 征:癌 症 的 免 疫 治 疗 涉 及P D-1/P D-L K P D-1与P D-L 1结合可抑制T细胞活性)、肿瘤疫苗、细胞 免 疫C AR-T、N K细胞激活等。可通过涉及的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及竞争性结合药物进行实验,研究对癌症的免疫治疗效果。2.(2 0 2 2湖北部分市、州期末,12)研究发现P D T是活化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表面的一种免疫抑制性跨膜蛋白质分子。正常机体中,组织细胞表面的P D-L 1与T细胞表面的P D-1结合,使T细胞活性被适当抑制,起 到“免疫刹车”的作用。以下关于癌症免疫治疗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家可以使用P D-1抗体或者P D-L 1抗体来阻断P D T/P D-L 1信号通路,使T细胞有效对付癌细胞B.过度阻断P D-1/P D-L 1信号通路可能会引起自身免疫病C.肿瘤细胞通过P D-L 1的高水平表达,降低肿瘤细胞被免疫系统清除的可能性D.探 究 用P D-1单克隆抗体、P D-L 1单克隆抗体药物对癌症免疫治疗的效果,至少需要两组癌症模型小鼠答 案D变 式3器官移植机理探究模型特征:异体器官移植常引发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该反应主要依赖于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起辅助作用。此类机理研究通常借助移植手术、药物处理等途径,注意结合免疫防线综合分析。3.(2 0 2 1山东淄博三模,11,2分)将某种小鼠分成两组,甲组小鼠自体植皮,乙组小鼠异种植皮。3天后,将乙组小鼠分为A、B两组,A组小鼠每天注射生理盐水,B组小鼠每天注射一定浓度的环抱素A,每天检测植皮的成活率,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100,-T-卬组榔在M以翊第19页 共2 7页A.设置甲组可以排除手术伤害、感染等因素的影响B.第 8 天前,A、B 两组小鼠体内无细胞免疫应答C.A 组小鼠对植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大于B 组小鼠D.A 组与B 组的对照表明环抱素A 能减弱免疫应答答 案 B第 2 0 页 共 2 7 页情境应用简单情境1.天然免疫细胞(2 0 2 2 T 8 联考二模,13)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天然免疫细胞,其不需要抗原的预先刺激,直接通过细胞毒性和释放细胞因子等方式来抵抗病原体或裂解肿瘤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杀伤细胞具有免疫监视功能B.自然杀伤细胞在第二道防线起作用C.自然杀伤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D.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种细胞毒性T 细胞答 案 D2 .德尔塔病毒(2 0 2 2 辽宁模拟预测卷,10)2 0 2 1年,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新冠病毒出现了新的变异毒株一一德尔塔毒株,该毒株的传染性更强。如图是德尔塔病毒入侵人体后,T 细胞参与的部分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辅助性T细胞激活的细胞细胞甲毒性T细胞一物质X靶细胞细 胞 毒 性 记 忆T细胞T细胞A.细胞甲为B 细胞,一旦受物质X 的刺激即可增殖分化B.该毒株侵入人体后,首先会诱发机体发生图示免疫反应C.该毒株侵入人体会促使细胞毒性T 细胞的基因选择性表达D.激活的细胞毒性T 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不受基因控制答 案 C3 .脑一脾神经轴(2 0 2 2 河北石家庄二模,8)如图表示人体内“脑一脾神经轴”的调节机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第 2 1 页 共 2 7 页脑神经元 脾神经适度压力刺激 去甲肾上腺素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A.“脑一脾神经轴”调节机制能对体液免疫发挥作用B.若 B 淋巴细胞中乙酰胆碱受体基因表达量下降,可影响抗体生成C.乙酰胆碱在该调节过程中作为神经递质刺激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D.适度压力刺激使脑一脾神经兴奋性提高,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答 案 C4.m R N A疫苗的作用机制(2 0 2 2 湖南雅礼中学一模,15)(多选)新冠病毒m R N A疫苗是一种新型核酸疫苗,接种该疫苗后,脂质纳米颗粒包裹的编码新冠病毒S 蛋白的m R N A进入细胞内,最终激活免疫反应。如图为 m R N A疫苗作用的部分机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疫苗进吞噬细胞A.新冠病毒m R N A疫苗进入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I、I I、I I I、I VC.注射新冠病毒m R N A疫苗能起到预防作用是因为体内产生了 I V 和 VD.新冠病毒m R N A疫苗对所有变异的新冠病毒一定有效答 案 AC第 2 2 页 共 2 7 页5.R N A疫苗(2 0 2 2 北京朝阳一模,9)R N 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指导合成的抗原蛋白既可激活T 细胞也可激活B 细胞,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进入细胞的R N A与核糖体结合指导抗原蛋白合成B.B 细胞仅需要辅助性T 细胞呈递信号即可激活C.细胞毒性T 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产生记忆T 细胞D.注射特定R N A疫苗仅对相应疾病起到预防作用答 案 B第 2 3 页 共 2 7 页复杂情境6.新冠疫苗(2 0 2 2 T 8 联考二模,2 0)中国国药集团生产的新冠灭活疫苗是通过先培养出新型冠状病毒,然后通过加热或者加入化学试剂的方法,将其灭活后制成的疫苗。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新冠R N A疫苗是先人工合成含有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m R N A,然后注入人体,通过在m R N A外包裹的脂质纳米颗粒进入细胞直接进行翻译,形成相应的抗原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灭活疫苗对于生产的安全要求低于R N A疫苗B.灭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种类多于R N A疫苗C.R N A疫苗可以遗传给下一弋,而灭活疫苗不能D.灭活疫苗和R N A疫苗进入机体后,都可直接发挥抗原刺激作用答 案 B7.艾滋病(2 0 2 2 辽宁六校协作体二模,2 2)艾滋病(AI D S)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 V),如图表示H I V 侵染宿主细胞及其增殖过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D H I V 能识别 淋巴细胞表面的C D 4 受体,H I V 侵入人体后,刺激B 细胞增殖、分化成能分泌抗体的,最终使H I V 数量下降。(2)图中 代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其中、过程分别需要 酶和 酶参与。(3)艾滋病患者通常会患多种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这一结果体现了 H I V 能够破坏免疫系统的功能。第 2 4 页 共 2 7 页(4)为预防艾滋病,科学家曾给小鼠注射艾滋病疫苗(减 毒I I I V+生理盐水),并且实验取得成功。若要检测该疫苗对小鼠的作用效果,请写出实验思路:.但该疫苗并不能应用于人体,从研究数据看,疫苗的预防效果不太令人满意,这可能与H I V容易突变有关。目前科学家用C D 4受体修饰的人体成熟红细胞制成“陷阱细胞”研究艾滋病的治疗方案,请简要说明其机理:0答 案(D T浆 细 胞(2)逆 转 录D N A聚合 免 疫 监 视(4)选取体重、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为两组,第1组注射适量该疫苗,第2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给两组小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H I V,检测两组小鼠体内相应抗体的水平 用C D 4受体修饰的人体成熟红细胞制成“陷阱细胞”,可 以“弓I诱 H I V识别、入侵,因为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及细胞器,所 以H I V不 能 在“陷阱细胞”内增殖,最后随成熟红细胞的凋亡而被清除8.褪黑素影响免疫排斥机理(2 0 2 2福建八地市二模,18)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技术面临的重大难题,其部分机制如图所示。脑部分泌的褪黑素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为探究褪黑素影响免疫排斥的机理,我国科研人员以移植心脏后的大鼠为材料开展相关实验,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图外源器官引起免疫排斥的部分过程注:I L-2是一种细胞因子;I L-2 R是位于T细胞细胞膜表面的I L-2受体。移植心脏后的大鼠部分生理指标对照组实验组血 液 中I L-2平均含量(n g/m L)2 2.0 013.0 9移植后存活平均天数(d)6.1711.8 3回答下列问题:(1)图 中 外 源 器 官 相 当 于,其 引 起 的 免 疫 排 斥 属 于(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第2 5页 共2 7页(2)实 验 组 的 处 理 是 对 大 鼠 灌 胃 适 量 褪 黑 素,对 照 组 的 处 理 是.表中数据表明,褪黑素可能 是 抑 制 了 图 中(填图中序号)过程,从而降低了对外源心脏的免疫排斥。为确定褪黑素对过程是否有影响,实验中还应增加检测 0(3)C D 8细胞是一种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T细胞。有人推测褪黑素通过抑制C D 8细胞的形成进而降低免疫排斥反应。请以移植心脏后的大鼠为材料,设计实验以验证该推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答 案(1)抗原 特异性 灌胃等量生理盐水 细胞膜上I L-2 R的 含 量(3)实验思路:将移植心脏后的大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灌胃适量褪黑素,B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大鼠C D 8细胞数量和存活天数。预期结果:A组大鼠C D 8细胞平均数量少于B组的,存活平均天数多于B组的。审题解题(2 0 2 1湖北,2 0,2分)T细胞的受体蛋白P D T (程序死亡蛋白T)信号途径调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 D-L 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 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 D-L 1抗体和P 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B.P D-L 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C.P D-L 1与P 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D.若敲除肿瘤细胞P D-L 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补充设问审题方法设问T细胞的受体蛋白P D-1有什么作用?图中显示P D-1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第26页 共27页解题思路设问P D-L 1抗体和P D-1抗体的作用对象分别是什么?设问当肿瘤细胞膜上的P D-L 1蛋白与T 细胞的受体P D-1结合时,T 细胞是否能产生干扰素?若敲除肿瘤细胞P D-L 1基因,体内的T 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将如何变化?答 案 C未卜充设I可答案 设问P D T 能调控T 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题图中显示P D T 通过调控T 细胞产生干扰素发挥作用。设问P D-L 1抗体和P D-1抗体的作用对象分别是肿瘤细胞膜上的P D-L 1蛋白和T 细胞的受体P D-1O设问不能。若敲除肿瘤细胞P D-L 1基因,体内的T 细胞的受体P D-1不会与P D-L 1蛋白结合,从而使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增多。第 2 7 页 共 2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