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古代经济史练习题1.pdf
中国古代史经济专练习题 1 一、选择题:1先秦时期,引起“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走向统一 B分封制的瓦解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铁器牛耕的推广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直有着美好愿望“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是()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B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模式 C有家畜养殖业的传统 D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水利工具是农业进步的基础,比较水力筒车与脚踏翻车的进步之处在于()A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能够利用水利鼓风冶铁 D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4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 5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 6“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载种。这反映出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特点是()A家庭为单位 B男耕女织 C休耕轮作 D精耕细作 7.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 120 余处,其中长江流域 90 余处,黄河流域 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 40 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 B C D 8“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通过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小农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农民必须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才能维持基本生活 封建政府的重压下,小农劳动强度大,生活极其艰辛 小农经济始终对封建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A B C D 9.历史记载:洛阳有丰都、大同和通远三市。“市四壁有四百余店,招致商旅,珍奇山积”由此推断出洛阳繁盛的时期是()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0明清是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这一转型主要体现在()A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的出现 B晋商和徽商等商帮的出现 C生产规模扩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的出现 11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明万历年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流动人口众多 制瓷业发达 佣工主要为地主做农活,打短工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 12黄宗羲认为:“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商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段材料反映思想的根源是()A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并缓慢发展 B小农经济在这一时期的继续发展 C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推动 D工商业也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13.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户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下列直接反映了该碑刻包含的历史信息是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劳资斗争 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开展斗争()A.B.C.D.14.对“广州一口通商”理解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闭关锁国”政策 B是封建小农经济的必然产物 C是民族自卫思想的产物 D利于对外贸易,社会进步 15.唐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年年逐利复习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该诗反应的现象是()A.商人经商获利刺激农民弃农经商 B.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C.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D.唐朝商业繁荣,农业落后 16.清代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中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是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思 D这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点历史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17.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 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 D商业的繁荣发展 18.“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西汉长安 B唐朝前期洛阳 C北宋开封 D南宋临安 19.据资料统计:在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 200 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B大河流域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D中国没有出现西方式的工业文明 20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说:“明清时期,商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未能给中国带来彻底改变社会的革命影响。”二者未能彻底改变中国社会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专制主义空前加强 B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D中西方的交流完全断绝 21.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沿岸出现了许多山陕会馆。下列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会馆是政府设立的管理商业贸易的税务场所 B会馆的出现是各地政府重视商业贸易的表现 C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贾交际聚会的重要场所 D会馆是政府设立的处理商人与政府关系的机构 22.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在发展过程中,经营范围都不断扩大,活动地域也不断延伸,这说明商品经济有开拓性、开放性特点 晋商和徽商富于开拓精神 晋商和徽商有自己独到的经营方式 当时统治者已取消重农抑商政策()A.B.C.D.23.2008 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展,新“四大发明”首次集体亮相。其中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的发明应该是 A.瓷器 B.丝绸 C.青铜 D.酿酒 24.外来饮食文化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的蔬菜、粮食品种不断地进入百姓饭桌,其中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从美洲带到中国的是()A马铃薯、玉米 B烟草、小麦 C葡萄、土豆 D甘蔗、水稻 25.在封建社会,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导致自耕农“经常分化”的因素有 赋役负担自然灾害地主盘剥土地兼并()A B C D 26.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27.唐代许多官员开设邸店,后政府规定:“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说明了()A.唐朝政府鄙视商业 B.唐朝商业不发达,不需要太多邸店 C.政府严格限制商业发展,不允许商人抬高地位 D.唐朝陆路商运发达,邸店生意兴隆,许多官吏参与争利 28.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为自耕农佃农占 24%、工场工人占 36%、商人占 30%、工场主占 10%。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丝织业发展()A B C D 29.2007 年 1 月,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举办的“2007 民间寻宝记走进丹阳”在评选“十大宝物”时发生意外:礼仪小姐展示一面战国青铜镜时不慎失手,古镜当场被摔碎。瞬间,人们都惊呆了。央视工作人员、礼仪小姐和专家都赶紧在地面上捡拾碎片,栏目负责人当场承诺将邀请著名的青铜器修复专家贾文忠修复古镜。该青铜镜之所以受到这样的珍视,主要在于它的艺术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工艺价值 文学价值()A B C D 30.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空前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莫不志在良田”。这一现象的直接影响是()A首次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 B促进了租佃土地经营方式的产生 C为均田制的推行提供了有利条什 D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 31.张强同学向图书馆借阅红楼梦 苏州府志 天工开物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选项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主题的是()A唐代苏州的风俗 B元代的海外贸易 C明清江南的手工业 D晚清的文学创作 32.康熙年间大力推行鼓励垦荒的措施,至乾隆时已经是“人民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以下各项对材料和右图理解不正确的是()A农具的革新推动了荒地开垦 B垦荒活动需要得到政府许可 C清朝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 D垦荒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33.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出现于()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34.“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 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35.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中国古代史经济专练习题 1 参考答案 1.D 2.D 3.D 4.B 5.A 6.D 7.B 8.B 9.B 10.D 11.D 12.A 13.D 14.D 15.C 16.A 17.D 18.C 19.C 20.B 21.C 22.B 23.B 24.A 25.B 26.C 27.D 28.D 29.B 30.D 31.C 32.A 33.B 34.B 3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