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 九年级下册历史.pdf
-
资源ID:90942488
资源大小:349.2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 九年级下册历史.pdf
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 2 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背景 国内战争结束,进入和平时期 苏维埃政权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 2措施 1912 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3内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 5.特点 在认识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由此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6.作用(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苏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转折 调动了广大工农的积极性,为苏俄人民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苏联的成立 时间:1922 年底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最初加入的国家: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 乌克兰 白俄罗斯(俄外乌白)(15 个)沙俄(1547 年1917 年)三个时期的名称 苏俄(1917 年1922 年)俄国 苏联(1922 年1991 年)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1.社会主义工业化(1926 年起,苏联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重点发展重工业)特点:执行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过程:1928 年1937 年,完成二个五年计划 成果: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增强(到 1940 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2.农业集体化 背景:工业化发展迅速 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措施:放弃新经济政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打击富农 完成:1937 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2.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背景:在全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确立:1936 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意义: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 1 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大国操纵的巴黎和会 1.巴黎和会的召开 1919 年 1 月,巴黎凡尔赛宫。真正操纵会议的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巴黎和会三巨头),怀着分赃和称霸世界的企图。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巴黎和会的目的:重新瓜分世界 2 凡尔赛合约 1919 年 6 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殖民地问题)德国所有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凡尔赛体系对德凡尔赛条约 奥保匈土合约 凡尔赛条约 签订后,协约国又先后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分别签订合约。合约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史称“凡尔赛体系”(体系的作用)3 国际联盟 成立:1922 年 宗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 实质:列强操纵国际政治事务的工具 结果:英法操纵,美国没有参加(国联联合国)两者不并存 二缓和矛盾的华盛顿会议 目的:协调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时间:19211922 地点:华盛顿 与会国:美英日法意比荷葡中九国 中心议题:中国问题 1922 年,参加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公约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实际上其核心是确认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为美国排挤英日,进一步对华扩张提供条件。华盛顿会议的作用: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统治的新秩序,是巴黎和会的继续。这两次会意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作用: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第 2 课 世界经济大危机 1929 年首先在美国爆发,这场经济危机具有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等特点 罗斯福新政 1933 年,富兰克林罗斯福 目的:为了挽救危机,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新政的特点:加强对国家对新政的干预 19331935 年 重复兴 1935 年1939 年重改革 救济贯穿其中 新政的核心: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中心措施)目的:改变生产的无序和混乱的状态 作用:加强了政府对生产的控制和调节 积极影响: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它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消极影响: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第 3 课 法西斯轴心的形成 一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引发社会危机(世界经济危机与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无关,是因为一战的影响)2.建立:墨索里尼组织法西斯政党。1922 年 10 月,墨索里尼纠集三万多名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准备夺取政权 3.内外政策: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用武力为意大利夺取殖民地 二纳粹政权的建立及其暴行 背景:1929 年1933 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德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1933 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 1934 年,德国总统兴登堡病逝,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自封为“元首”,正式确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德国开始确立法西斯独裁统治:1933 年 德国正式确立法西斯独裁统治:1934 年 1933 年,德国退出国联。1935 年,德国公然撕毁凡尔赛合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 50 万人的陆军常备军,并加速建立海,空军,最终,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1933 年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最终形成:1935 年 希特勒我的奋斗极力煽动反犹排犹情绪。三日本法西斯军部势力膨胀 背景: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同样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以军部为首的日本法西斯势力主张利用对外战争,转嫁经济危机 1936 年 2 月 26 日。法西斯“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要求建立“军人政府”,建立军事独裁政权。由于军部内讧,兵变失败。这次事件历史上叫做“二二六”兵变。此后,在军部占主导地位的法西斯“统制派”建立了以广田弘毅为首的新内阁,巩固了日本法西斯的军事专政。建立特点:通过军部施加压力,迫使政府走上法西斯的道路 影响: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20 世纪 30 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他们在反共的幌子下,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称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 1 课 大战的爆发 一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的实质: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维护自身利益 影响:进一步助长了侵略者的野心 1938 年 9 月,英法德意四国政府首脑举行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慕尼黑会议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是世界大战的催化剂 慕尼黑协定签字后不到半年,德国便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二大战的全面爆发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军突袭波兰。9 月 3 日,英法两国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法士兵躲在马奇诺防线的工事里,按兵不动。这种战争史上奇特的现象,被称为“奇怪的战争”或“静坐战”有 33 万多英法军队在英国空军的掩护下,从敦刻尔克渡过英吉利海峡,撤退到英伦三岛,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二战爆发:9 月 1 日 二战全面爆发:9 月 3 日 第 2 课 大战的扩大与转折 一大战的扩大 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法西斯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战争的进一步扩大: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它促使各国人民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为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影响)二大战的转折 1942 年 7 月,德国再次集中强大兵力,向苏联南方的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发起进攻。1943年 2 月,被围困的残余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1942 年 6 月,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取得重大胜利,太平洋战场出现重大转折,1942 年 11月,英军在北非的阿拉曼战役中获胜,使德意法西斯军队遭受重创,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从此,战略主动权开始掌握在反法西斯联盟手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1943 年 9 月,意大利宣布投降,法西斯集团开始解体 第 3 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第二战场的开辟 德黑兰会议的召开 时间:1943 年 参与国家:美英苏 内容: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影响:加速法西斯灭亡的进程 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4 年 8 月底,戴高乐宣布法国临时政府成立(诺曼底登陆最大受益是法国)二雅尔塔会议和法西斯德国投降 1945 年 2 月,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确定了盟军相互配合完全击败德国的军事计划,决定在击败德国之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对德国分区占领,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建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等 1945 年 4 月 30 日,苏军对柏林展开最后的攻坚战,希特勒在绝望中自杀身亡。5 月 1 日,苏军把红旗插在了德国国会大厦的屋顶。8 日,德国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欧洲战事结束。德国投降:1945 年 5 月 8 日(欧洲战争的结束)三日本法西斯的垮台 9 月 2 日政府代表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抗日战争结束:8 月 15 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9 月 2 日 1939 年 9 月 1 日1945 年 9 月 2 日 影响: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联合国:1945 年 10 月,联合国正式。苏美英法中五个常任理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