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语文《三峡》精品教案.pdf
-1-七年级语文三峡教学设计 林州市东姚镇一中 秦拴林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当堂背诵课文。2、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3、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情感态度方面: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能力方面: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2、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联词成句,创造新意。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教学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教学过程:-2-一、导入激趣:师: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 三峡。”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生:(各抒己见,以达到资源的共享。)(三峡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师:早在 1500 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短文三峡。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如:郦 巘 阙 溯 属 2、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3、请 23 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4、师范读课文(或再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在此,教师应指出注意听的事项,如:字音的校正、音节的停顿和节奏等。)3、朗读停顿训练重点:第 1 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 -3-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第 2 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第 3 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第 4 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5、朗读比赛:分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积极性。6、讨论:疏通文意。(分成六个人一组,每组讨论一个文段的大意,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4-7、把各小组的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8、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三、研讨练习 (一)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设题意图:使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抓住精彩写景段落,深入领会画龙点睛的词语,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由整体到局部;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问答题提示了背诵的思路,适宜先解决问答题,再背诵课文。参考答案:1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作 者 写 景,采 用 的 是 大 笔 点 染 的 手 法,春 冬 之 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线点的字注音。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 清荣峻茂 -5-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参考答案:嶂(zh 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襄(xing),上。奔(bn),这里指快跑的马。湍(tun),急流的水。巘(y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冲刷。峻(j n),高而陡峭。(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本题的着眼点不在形式,只要学生能够将内容对应起来就可以了。参考答案: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四、写作训练 把你曾看到的山川、名胜的美好景色描述下来。五、课后小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作者描述了三峡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使我们从中受益非浅。在课文,我们要积极的走进大自然,-6-用我们的笔来描绘大自然的雄伟壮丽。六、课后练习 用正楷抄写课文,并背诵。积极的走进大自然,用你的笔来描绘眼前的景色。附录: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板书设计:三峡 郦道元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夏: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急)水:春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趣)秋: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凄)教学反思:我所上的是第一课时,根据这几个月来我所掌握的我班学生的实 -7-际能力、学习水平,在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时,我将起点放得较低,落实字词的含义,理清译文,尝试背诵。通过余秋雨向外国朋友介绍三峡导入新课,然后引入到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课堂的主体部分以学生为主,分为译一译及背一背两个部分。第一二节请小组的同学从前到后进行句译,后一位同学对前面的同学进行补充及完善。后两节考虑到时间关系,就只请一位同学进行翻译,如有重点词语的遗漏或语句的译文有差池的话,就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在学生翻译的过程中,我在黑板上适时的进行知识的归纳板书,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让学生对本课重点字词有比较完整的理解。由于同学们预习比较充分,所以回答时举手人数较昨天有所改善。在剩下的十分钟时间,让同学们在前面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任选了一节进行课文的限时背诵,然后开展男女生竞赛背诵,我点一位女同学,然后她背完之后,再请一位学习水平差不多男同学来背。课堂气氛此时较为活跃。通过不同基础的同学的背诵情况来看,掌握效果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有两位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尝试着背诵起来了。这对于我来说不能不是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