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丽江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提升试题.docx
-
资源ID:90981660
资源大小:27.2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云南省丽江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提升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面词语的字形及加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朴刀(p) 怨怅(chàng) 岔气(chà) 面面厮觑B恁地(rén) 禀请(bng) 桑梓(zì) 经事奇才C聒噪(gu) 腆着(tin) 商酌(zuó) 单食壶浆D谮害(jiàn) 发怔(zhng) 筵席(yàn) 如雷惯耳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黄昏 折腰 喉咙 汹涌B悲愤 坟墓 邮票 翅冀C月圆 鹅黄 海狭 柔嫩D季节 红晕 寂静 慢游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项是( )对历史名人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丰富襄阳城市文化,探求襄阳城市精神。宋玉、刘秀、诸葛亮、孟浩然、米芾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为国人所熟知。在其丰厚的底蕴中,众多著名人物构成其鲜亮的一笔。这些名人不仅是襄阳的文化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瑰宝。襄阳是国家历史名城,底蕴丰厚,魅力四射。ABCD4、下列各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惟余莽莽 不二法门 鸠占鹊巢 波澜不惊解说:这四个短语分别是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B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芦荡如万重大山”。C不是亚洲金融危机多么严重,就是世界经济增速减缓,都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脚步。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D得知自己已然中举,范进内心狂喜,随即晕倒在地,不省人事。解说:这句话中的成语使用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按要求默写。(1)欲说还休,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3)_,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4)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5)苏轼在水调歌头下片“_,_”两句用对偶句式表现了他达观的处事态度,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6)默写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前四句: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此文作者是_,明末清初人。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上下一白/一鼓作气B是日更定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C余强饮三大白/然后能自强也D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3请用自己的话表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句话的意思。4作者用笔清淡,风神绰约,请从写法角度简析文中描写雪景的妙处。5本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意趣深远,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节选文字,完成问题。中国人现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遭罢了。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文段要论证的观点是( )A要论中国人,必须要看他的筋骨和脊梁。B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C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D“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2文中指出“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其充分的理由是( )A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B现在也不乏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的战斗的人。C中国的脊梁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D中国的脊梁有确信、不自欺,一直在前仆后继的战斗着。3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段中前面说“笼罩了一切”突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B选文第段运用了举例论证证明了作者的观点。C作为一篇经典的驳论文,全文采取了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方法。选段是通过从正面提出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论证这个论点的正确性,从而直接驳斥了对方谬论。D-段先后巧妙地使用了仿拟、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4文章的语言包含丰富的思想感情,对下面的四句话所表达是思想感情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A讽刺 愤慨 自豪 赞颂B赞颂 自豪 愤慨 讽刺C自豪 讽刺 赞颂 愤慨D愤慨 赞颂 讽刺 自豪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甲、乙两首词作,完成下面小题【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定风波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B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下列对甲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是指人的移动,暗示辗转难眠,“无眠”泛指因遭受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人,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深。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转入怀人,表面上似是埋怨月亮,实际上写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及不能团圆的惆怅。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2甲、乙两词共同体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中划线的A、B两句具体阐述。六、语言表达(共10分)班级准备开展以“我看古今考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学完范进中举后,有同学作了一副对联,请将其补写完整。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下联:看今朝, 七、作文(共40分)写作。生活中我们经历过无数次的转身,有时毅然转过身来面对,有时悄然转过身去离开;转身的时候可能百感交集,转身以后可能变化万千。请以转身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