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界首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测试题.docx
-
资源ID:90981997
资源大小:27.7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安徽省界首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测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惩罚(chn) 诧异(chà) 机杼(zhù) 踱步(duó)B强迫(qin) 哽住(ng) 挚痛(zhì) 谰语(nán)C红妆(zhun) 白桦(huá) 嗥鸣(háo) 山涧(jiàn)D亘古(èn) 军帖(ti) 镐头(o) 懊悔(ào)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B语文课程对于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C写字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D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约85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窗外春暖花开,一听说明天要去春游,一些学生上课都心不在焉了。B撒贝宁主持的节目<开讲啦鲜为人知,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C我了解了抗日英雄杨靖宇那可歌可泣的事迹后,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敬意。D他品学兼优时时以集体利益为重,处处为他人着想,被评为“校园之星”是当之无愧的。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B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C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D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诗文默写。(1)商女不知亡国恨,_。(杜牧泊秦淮)(2)可怜夜半虚前席,_。(李商隐贾生)(3)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4)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_,_?(纪昀河中石兽)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可爱者甚蕃( )(2)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 )(4)宜乎众矣( )2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B作者以“菊之爱”、“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也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C“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明作者不追逐功名富贵,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自己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句子美好的姿态气质。4莲是周敦颐心中的君子,阅读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分析张衡是否也是如莲一般的君子?衡少善属文,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选自后汉书·张衡传,有删减)注释:俗人,指世俗之人。承平:太平。逾:过度。班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两都:指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累:多次。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土地的誓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有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九一八”十周年写。1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后却改用第二人称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有何好处?2文章第二段说“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细致品味字句能使我们更加贴近作者,请试着揣摩下列句子,品析加点词语。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4将下列句子改为肯定的陈述句,并谈谈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唤我回去。5每个人的记忆中都留存着故乡的美好,它们体现在各种具体的小细节中。作者故乡的美好是田垄上的欢笑,是稻棵上的蚱蜢,是镐头上的手印,是春天东风里的土壤香气和河流柳烟里的鸟鸣,是秋天牛角上的蛛丝和吃厌粮食的麻雀那么,你记忆里的故乡是什么呢?请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摹出来 (不少于150字)。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用得极妙,请赏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品味语句。在下面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说说它好在哪里。(1)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2)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七、作文(共40分)任选一题作文。(1)题目:开在心中的花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群游客正兴致盎然地参观一栋古老的宅院,他们很纳闷,这座庭院的屋檐为什么那么大?为什么屋檐下还造了一间小屋子?导游告诉他们:这是供路人遮风避雨、过夜歇脚用的。游客们释然了,为宅院主人的友善之举而感动。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