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通关提分卷.docx
-
资源ID:90983132
资源大小:26.6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通关提分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梳头(sh) 秩序(chì)B卓越(zhuó) 小楷(kái)C澎湃(bài) 硕果(shuò)D赫然(hè) 漂白(pio)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哀微 独裁 沥尽心血 慷慨淋漓B梳头 澎湃 目不窥园 警报叠起C抱歉 秩序 迥乎不同 昂首挺胸D赫然 卓越 一反既往 形式紧张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据说这棵古槐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了,盘虬卧龙般的枝干,茂盛的枝叶,让人叹服生命力的伟大。B经历了在沙漠里整整四天的苦苦挣扎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片水源。这对于他来说,真是仙露琼浆啊。C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D我说深圳,是位勇于探险、搏击风浪的青年;是位血气方刚、无所畏惧的勇士;是位气宇轩昂、顶天立地的英雄。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是否选择对社会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人们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B朗读者是央视主持人董卿酝酿筹备接近一年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每期有一个主题词,嘉宾围绕主题词朗读一段曾经激励自己、改变自己甚至打动自己的文字。C武亦姝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与陈更、李宜幸、张淼淼强强PK,以317分获得攻擂,最后战胜彭敏,成为冠军。D“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1)_,弹琴复长啸。(2)故园东望路漫漫,_。(3)此夜曲中闻折柳,_。(4)_,惟解漫天作雪飞。(5)韩愈晚春一诗中“_ ,_”,表现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奇斗艳的情形。(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诗人以梦境来表达爱国之志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河中石兽,完成下面小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经过)B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冲刷)C竟不可得(竟然)D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2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有误的是( )A一讲学家设帐寺中(省略句,应为“讲学家设帐于寺中”)B当求之于上流(判断句,可译为“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动句,“为”表被动,可译为“被”)D求二石兽于水中(倒装句,应为“于水中求石兽”)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讲了两只落水的石兽,既未被河水冲到下游,也未原地不动沉入河沙中,居然逆流而上,到了数里外的上游的故事。B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遇事要多动脑筋想想,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避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错误认知。C文中出现两次“笑”:一是讲学家对寺僧的嘲笑表现了讲学家自恃博学的心态;二是老河兵笑讲学家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D故事的结局是在下游数里外找到了石兽,说明只有老河兵考虑了各种因素,得出了正确答案。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说和做(节选)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1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2文中说闻一多先生“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请你分点列举他的成绩,并说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3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4你从选段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五、诗歌鉴赏(共5分)品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颈联为细望之景,诗人为何要细望“曾云”“归鸟”?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六、语言表达(共10分)选词填空。(1)心儿永远( ) (渴望 向往 憧憬)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 ) (留恋 怀念 怀恋)。七、作文(共40分)作文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