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运城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测预测题.docx
-
资源ID:90983781
资源大小:28.3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山西省运城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测预测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颓唐(tuí) 交卸(xiè) 遏制(è) 茸毛(róng)B俯瞰(kàn) 游逛(guàng) 漫延(màn) 避邪(xié)C踌躇(chú) 倦怠(dài) 琐屑(xiè) 蹒跚(mn)D苔痕(hén) 濒临(bng) 婆娑(su) 虬枝(qiú)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狼藉 交卸 踌躇 情郁于中B琐屑 簌簌 秀颀 旁逸邪出C婆娑 倔强 主宰 潜姿暗长D臼齿 消逝 际遇 景然有致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只是重岩叠嶂走起来要小心。B“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起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C只见落梅山庄坐落在群山万壑之间,风景秀丽,宁静而又祥和的气氛让人望峰息心。D西南方有一片竹林,林子遮天蔽日,棵棵翠绿挺拔。一阵秋风吹过,林子“沙沙”作响。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B“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C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生动的展示了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这些都是专家们研发探索和首次尝试的结果。D“上海合作组织”的倡议得到各成员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作答)(1)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俗夫胸襟谁识我?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3)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江潮水连海平,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地域B池非不深也 池:护城河C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兵器D委而去之 委:放弃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道者多助 南冥者,天池也B环而攻之而不胜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寡助之至 女子之嫁也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去以六月息者也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借讨论战争来论述推行仁政、赢得民心的重要性。B本文论述了战争的三个要素分别是“天时”、“地利”、“人和”。C“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只靠“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从正面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D本文多处运用排比和双重否定句式,不仅气势充沛,而且章法严密,逻辑性强。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蝉和其他昆虫一样,一生中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和生活习性要历经几次改头换面、脱胎换骨,也就是变态。蝉的一生只变三次模样,没有蛹期,而且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近似(不像毛毛虫与蝴蝶成虫那样有云泥之别),称为若虫,所以蝉属于渐变态或不完全变态。蝉一般头年盛夏产卵,次年初夏孵化,卵期大约300天。常见的蚱蝉卵为椭圆棒状,像极细小的珍珠,乳白有光泽,长约2.5毫米。产于寄主植物新生枝条内的越冬卵孵化后,若虫翻着筋斗或者随着枯枝掉落地上。由于雌蝉产卵时伤害了树枝的韧皮部,所以等到蝉卵孵化时,树枝也慢慢枯萎了。柔软的米白色若虫从枯枝里钻出来,朝着温暖向阳、土质疏松、靠近树根的地方爬去。它的身体太柔软、太虚弱,因此,它用一对开掘足拼命地挖掘泥土,以尽快隐身地下。它还要继续努力,开通到达树木根部的通道,然后将尖利的口器刺入树根,拼命地吮吸树木的汁液,享受一生中的第一顿美餐。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复眼没什么用处,所以若虫起初仅有可以感光的单眼。它依靠发达的触角感知环境,吃饱喝足后慢条斯理地营造地下居室,在泥土中优哉游哉地生活。正如曹植蝉赋开篇所云:“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若虫要在地下隐居几年,甚至十几年。许多蝉的寿命为35年,那么这些蝉的若虫在地下就要隐居24年,这些蝉每年都会有一些羽化为成虫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某个夏天雨后的黄昏,在生物钟的催促和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若虫从穴居的土室中钻出来。它不再需要地下的安全屋,它渴望拥有蔚蓝的天空。它爬到高高的树枝上,开始“金蝉脱壳”经过最后一次蜕皮,脱去金灿灿的外骨骼。它丢掉一身旧衣裳(蝉蜕),洗心革面,焕然一新,羽化成成虫它终于蜕变成了一只真正的蝉,开始在丛林中游乐。为了不辜负生命中唯一的夏天,羽化后的成虫都喜欢在大树上群集鸣叫。一两个月后,寻觅到心仪配偶的成虫交尾,然后雄蝉率先走到生命的尽头,从枝头坠落,缄默无声地死去。雌蝉则要完成其终极使命,将卵产到精心挑选的树枝里,之后才会追随亡夫而去。蝉卵的孵化又将开启下一个生命周期。对此,法布尔同样赞颂有加:“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选自秦自民百科知识,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蝉属渐变态或不完全变态,一生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成虫期时间最短。B蝉的若虫隐居地下,因为它没有单眼复眼感光,只能依靠发达的触角感知地下环境。C经过长时间的蛰伏,蝉的若虫羽化为成虫,只要身体发育充分、泥土柔软温润即可。D雌蝉将卵产到新挑选的树枝后,就会比雄蝉先死去,蝉卵的孵化进入到下一个周期。2下列对文章说明方法和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蝉的生命周期与其他昆虫的不同。B第段引用蝉赋中的诗句,生动地说明若虫被黑暗泥土束缚的无奈。C第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蝉的若虫潜藏在地下的时间长。D文章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蝉的世界,语言生动,既有理趣又有情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虫用尖利的口器刺入树木的根部,侵吞树木的营养,对树木的生长有一定的危害。B若虫在钻出枯枝后,如果不能快速地隐身到地下,就很可能失去羽化为成虫的机会。C在蝉的成虫生命历程结束后,虫体被晾干,成为医药中难得的一味中药“蝉蜕”。D文章末尾法布尔对蝉的赞美,让我们看出他对昆虫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B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感情强烈,感人至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2“白头搔更短”中的“搔”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四光潜心治学,大胆创新,没有他风尘仆仆地深入西南、钻探华北,怎么会有地质力学的创立!试想,如果_。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诗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请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