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模考试卷.docx
-
资源ID:90984234
资源大小:61.8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模考试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隧洞(suí) 干瘪(bi) 簇新(cù)B舵手(duò) 埋没(mò) 阎罗(yàn)C飞窜(cuàn) 蠢笨(chn) 翡翠(fi)D熄灭(x) 困乏(fá) 喷薄(báo)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天怒人怨 形影不离 垂头丧气 脖然大怒B礼贤下士 眉开眼笑 枯躁乏味 崇山峻岭C天伦之乐 断壁残垣 勾魂索命 莺啼燕啭D云山雾罩 言谈举指 腰缠万贯 识文断字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看群情激愤,小偷只好在大家众目睽睽之下,拿出钱包,低头认错。B“中国梦”并非可望而不可即,我们应为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而奋斗。”C随着最新证据的出现,原来已经比较明朗的案情又变得扑朔迷离。D老李头最终还是决定进城去和儿孙共同生活,只为了享受天伦之乐。4、(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9年5月25日,山西太原一路口的红绿灯下设置了屏幕,用以曝光闯红灯的行人。B看到同学们矫健的步伐和庄重的宣誓,我的脑子里不断闪现着一个词,那就是“希望”。C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D此次活动的举行意味着活动各方将深挖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联手发挥各自优势,展示中华文明之美。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背诵积累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的名句是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揭示自己和征人思念家乡,但因没有建立军功而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辛弃疾破阵子从视觉和听觉表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语句是_,_。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表现作者希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句子是:_,_,_。陆游卜算子·咏梅以梅花自喻,表现作者高洁坚贞品质的语句是_,_。陈涉世家表明陈胜不屈服命运安排,具有反叛精神的语句是_(8字)出师表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无以致书以观 致:穷冬烈风 穷: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敝: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所恶有甚于死者B之: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起坐而喧哗者D以: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天 大 寒 砚 冰 坚 手 指 不 可 屈 伸 弗 之 怠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5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单纯“单纯”二字是我心中所能做出的对人的心灵境界的最高褒评。清澈、纯净即是美!朴实、坦诚即是美!拒绝了繁杂、混浊即是美!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 心灵的单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一种是超越的单纯。儿童的心灵具有原始的单纯。人在童年时是天真的、纯粹的、梦幻的、艺术的。可以说,童年所赐予我们的幸福、勇气、鼓舞和信心,童年所教会我们的高尚、正直、善良和诚实,比人生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得多。人在童年时期,敢于参天悟地,没边没沿地说些同无限相关、连后世哲人都不敢说的话。人类的童言和稚作就连后世的伟大哲学家、艺术家也极难比肩。 岁月像筛子,筛去了人最初的纯真和善良。人成熟了,身体扩展了,年轮添加了,反而灵魂猥琐,人格缩水了。童年时单纯的心灵宛如一粒花粉,却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只蟑螂拖走。某些“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用生命中天然美好的元素和纯洁高尚的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的过程,就像一个单纯的仙女,不断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在使人性复杂化的社会领域中,有一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在丢失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能获得超越的单纯。古今中外精神上的圣人、哲人,他们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思想和体验,但其心灵世界的核心始终是单纯的。他们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 单纯的心灵是精美的,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源自精美的单纯。蒙田苦思冥想创作了启示人类的“随笔”,弗洛伊德倾尽心血写出了探索心灵奥秘的皇家巨著,巴尔扎克夜以继日描绘了人间画卷,梵高饱蘸笔墨画出了含蓄多姿的向日葵,_。这些当之无愧的珍宝都是单纯的心灵的结晶体。 清朗明亮如蓝天丽日的莎士比亚的语言,洋溢着浪漫气息;读来齿颊生香的唐诗宋词,或精辟犀利,或含情脉脉这些都是绽放在单纯心灵上的五颜六色的百合。在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中,在琐琐屑屑的日常生活中,在灯红酒绿的滚滚红尘里,我们通过艺术会晤那些单纯的心灵,可以走进不受世俗与物欲困扰的无拘无束的天地,获得精神上的幽静与清凉,心湖一片澄明。 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拥有单纯的心灵。 链接材料一陶渊明是中国的头号乡村诗人,他带头开唱了乡村之歌,范成大、杨万里都是追随他的。千百年来的中国田园之美,五柳先生居头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的诗是将人、事的曲折化入自然的典范。 链接材料二我感到厌烦我从孩提时代起,既有爱说“去做”又有爱说“别做”的两个自己,是他们让我在形形色色的“肯定”与“否定”中迷失自己。这两个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词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它们就像两股相反方向的风我不知道我能不能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风帆。 (选自我的绝妙坏诗有改动)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2你认为第三段的画线句是保留更好还是删去更好?请阐明理由。3结合链接材料一,给本文第段横线处补充一个论据(用链接材料一中涉及的诗派成员的例子),要求与上文语意连贯。4你有过失去单纯的经历吗?叙述经历并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感悟。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甲】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古诗文中常常有乐器出现:如甲词中出现的“羌管”,作者借悠悠的羌管声营造了_的意境;乙词中出现了“五十弦”,作者回忆了过去的军营生活,描绘在粗犷的边寒乐曲声中 _、沙场点兵的场面。2在众多诗人的笔下,“白发”已成为一种意象。它不仅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的自然现象,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鬓微霜,又何妨”,甲词中的“将军白发征夫泪”,以及乙词中的“可怜白发生”,分析三位作者借“白发”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六、语言表达(共10分)为了小青的学业,爸爸提议让妈妈放弃工作当全职妈妈,但妈妈不同意。请你请结合简·爱的相关情节和小说主题,劝说爸爸打消这个念头。七、作文(共40分)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眼,等我赚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翁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书写规范,600800字。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文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