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预测题.docx
-
资源ID:90984891
资源大小:4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预测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惘然(wn) 褴褛(l) 阔绰(chuò) 眺望(tiào)B栈桥(jiàn) 拮据(jié) 瑟索(sè) 乱窜(cuàn)C胆怯(qiè) 恣睢(su) 寒噤(jn) 炊烟(chu)D嗤笑(ch) 阴晦(huì) 潮汛(xùn) 掺杂(ch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懒惰 锻练 折扣 不攻自破B盲从 迷信 流俗 辨伪去妄C大儒 停滞 墨守 腐草为莹D步骤 修正 凶险 辩别是非3、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沁园春·雪中勾画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北国风光图,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B这幅文人画的山水图景与书法印章相得益彰,可谓美妙绝伦。C凡做一件事,都要全力以赴,心无旁骛,这方能称为“敬业”。D我们对任何事物都要理解全面,切不可断章取义。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市启动市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今年首批招收320人B只有沿线的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是沿江风光带顺利施工的条件之一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2)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3)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中,表现诗人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和强烈自信心的句子是_,_。(5)山水之乐,_。(欧阳修醉翁亭记)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短而已。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连月不开 开:指天气放晴B樯倾楫摧 摧:摧毁C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D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有去国怀乡 然则北通巫峡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起坐而喧哗者C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告之于帝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登上这座城楼,就有离开国家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B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鸟形的亭子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C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译:(湖上)弥漫着水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D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译: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大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段短文都有写景,但各有特点。甲段是层层渲染,渐次铺叙;乙段是移步换景,突出主体;丙段是简笔勾勒,白描写意。B三段短文表现的情感完全不同。甲段是凄惨黯淡、阴森晦暗的酸楚悲凉;乙段是醉情山水、怡然自得的乐观平和;丙段是物我合一、超凡脱俗的孤怀雅兴。C三段短文写景的作用也不尽相同。甲段描绘洞庭风雨及产生的情感,是与后文“览物而喜”作对比,也为文末议论“古仁人”情怀做铺垫;乙段写醉翁亭的环境及亭名,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核心命意;丙段写湖心亭雪景,则有力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D三段短文在表现手法方面各有异同。如甲乙两段都调用了视觉、听觉等感官,丙段只是视觉;甲段和丙段都是虚写想象为主,而乙段以写实为主。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晒旧衣摩 罗要出远门,自然要先去看看母亲。自从十七岁那年,我远离家乡去念书,便一直生活在异乡,很少有时间与母亲相伴。每次回家见到她那日渐衰老的容颜,都会生起些陌生感,常常不知该说些什么,似乎我离母亲已越来越远。正是盛夏天气。母亲泡了一杯糖水,送到我面前。又拿起一把扇,扇那热气腾腾的杯子,一边说:“累了吧?这么热的天!”待我喝完糖水,母亲便去太阳底下收东西,原来母亲今天在晒旧衣。家里有两只旧木箱,全塞满旧衣裳。每年夏天,母亲都要翻晒一次。我总要批评母亲太爱破烂,那些东西,何不早日毁弃。然而直到现在,母亲这个习惯还是没改。母亲一抱一抱地将旧衣收进屋来,衣服堆里散出热气。我说:“怎么不当垃圾烧掉,晒了几十年了,有什么用?”母亲望望我,那眼神似很委屈,我默然。母亲搬过一把木椅,认认真真坐下,像是做着十分重要的事,一件一件整理旧衣。每拿过一件,都要抚弄再三,还常常凝神默想,似乎对这旧衣着迷了。“这是你父亲的短裤,”母亲抬起头,这样告诉我,“是他年轻时做的,只穿过两三回。”那件短裤我早已熟悉,以前每年翻晒,母亲都要跟我讲一遍。每次听到,我都犹如看见,一个年轻人,穿着黑色短裤,在田间耕作。“这是你外公送你的小袜子。那年你三岁,我带你去浮梁看外公,回来时,你外公抱着你送我们上车站。到了车站,你赖着不从他怀里下来,我抱了你上车,你就乱哭乱蹦要外公。这时候,你外公一边哭,一边塞给你这双袜子。”外公中年迁居浮梁,相隔几百里,我一生只见过他这一回。“他已经死了十五年了!”母亲将那双破烂的小袜子攥在手里,眼睛望着门外,似乎期待着外公的影子突然在门口出现。“那一年,我拿着电报赶到浮梁时,他已经躺在地下,只见一个圆土堆。那边的坟跟我们这边的不同,是圆的。”母亲流了几滴泪,叹着气,又去收拾别的旧衣,一件一件折好,几乎每一件旧物,都有一段故事在里边。母亲一件一件地把它们收进箱子,神情很是专注,几乎带着一种虔敬,同时还有一丝欣慰。我忽然想到,母亲每年翻晒旧衣,都是过一个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她既有失落的痛苦,又有怀旧的慰藉。母亲以这一丝慰藉,装点孤寂的老年。母亲收拾好了,我走上前,将那只箱子搬进房去。吃晚饭时,母亲看了我很久,试探着问我:“你到城里上学那年,穿的那件蓝咔叽褂,还在不?”我说还在。“怎么不拿回家来?”我不再说这有什么用,而是说:“下回带来吧。还有别的几件旧衣,我也一起带回家来。”母亲听了“下回”,别过脸去,似乎黯然神伤,过了一小阵,才喃喃地说:“这回走了,哪知道何时回来。”我这回出远门,不是一般的出门,的确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家。临走的时候,我给朋友写了一封信,请她把我的那些旧衣服,全都寄给我母亲。母亲一定会每年都翻晒一次,一定会抚着我的旧衣,追思我的音容。可是,当她含着老泪,讲完一段故事,猛抬头,却见旁边没有人在听。1988年,写于广州1母亲对旧衣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从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2联系全文来看,母亲为什么对旧衣怀有如此深厚的感情?3文章选择了父亲的短裤、外公送给“我”的小袜子和母亲跟“我”要的蓝咔叽褂这三件“旧衣”来叙写,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选材。4“我”对待母亲翻晒旧衣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_忽然明白母亲翻晒旧衣时的心情,答应下次带回旧衣_5文章结尾一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诗歌鉴赏(共5分)品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斛,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无题李商隐相见难时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两首诗虽然作者和朝代不同,但画线句子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感情都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两诗内容作简要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40个字)七、作文(共40分)我们有时会站在岔路口,面临选择。散步中,“儿子”选择有意思的小路,而“我”为了母亲选择平顺的大路。未选择的路中,“我”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人迹更少的路,虽然一直怀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但绝不回头。故乡中,鲁迅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告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条从未被开辟的道路,自己去创造。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要求: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