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宜兴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预测题.docx
-
资源ID:90985369
资源大小:27.2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宜兴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预测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机杼(sh) 辔头(pèi) 云鬓(bìn) 策勋(xn)B军帖(ti) 燕山(yn) 赏赐(cì) 阿姊(z)C可汗(hàn) 朔气(shuò) 骏马(jùn) 雌兔(cí)D鞍鞯(jin) 金柝(chì) 戎机(róng) 傍地(bàng)2、下列诗句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C山重水覆疑无路,榴暗花明又一村。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体现了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B晓丽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老师、同学请教,她这种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是值得肯定的。C为了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他日夜操劳,鞠躬尽瘁,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D自己不付出劳动,怎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指出2017年又有1 000万贫困人口脱贫,这样的减贫速度,在世界乃至中国史上都堪称奇迹。B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C赣州市图书馆珍藏有蒋经国先生在赣南创办的正气日报新赣南报民国日报等古籍善本。D我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_,柳暗花明又一村。 (岑陆游游山西村)此夜曲中闻折柳,_。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_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可怜夜半虚前席,_。(李商隐贾生)_ ,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有约不来过夜半,_ 。(赵师秀约客)(2)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_ ,_ , 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逐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选自世说新语)【注】华歆:三国魏平原高唐人。王朗:三国魏东海人,博学多才。依附:依傍附从,指搭乘他们的船。难(nan):阻拦。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俱:_(2)幸尚宽,何为不可 幸: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3这篇短文写了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分别表现出他们是怎样的人?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村槐故乡的村头,有一棵树冠巨大苍虬蓊郁的槐树。躯干不高,却有几搂粗细。就是在我离家之后这些年,也走了不少地方,所见的槐树,还很少有可以同故乡村槐媲美的。每行走于山野,或读书于窗下,凡触得一个“槐”字,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荫所抱了。村槐掩映的场院,曾经是我童年欢乐的世界。清明时分,我和小伙伴就缠着祖父缚秋千。他总是笑笑的,寻出犁上的套绳,携我们到槐树下。起先把套绳挽成一团儿,牵住一头;然后侧身用胳膊划一个有力的弧线,绳团便高高飞向横着的树股;最后,打了结,绑了一截棍儿,就可以荡飞了。开始,我上秋千还有点怯,祖父就一前一后地推着秋千。念叨着送马马的山歌。渐渐,我可以一屈一伸,自个儿荡得很高了。树干也以同样的节奏,上下忽闪着,嫩绿的叶片泛着春阳,像无数欢乐的眼睛。我只觉得自己长了羽毛,像槐树上筑巢的鸟儿似的,飞过了绿的云团,看见远处的山了。我低头见祖父伫候在秋千下,那神色是夸我荡飞得高呢,还是担心我摔下?他两只手总微微前伸,像要随时接住掉下来的我似的。其实,我不正是在槐树伸出的胳膊上悠荡,栖在故乡的怀抱里吗?尔后,在熏风雨里,嫩绿的叶片即深浓得呈青绿色了。傍晚,枝枝梢梢,暴出了淡黄的槐米,米粒似地浮荡着繁星的海。那浓烈的有点清苦味的芬芳,简直使整个故乡都沉浸在春夜的微醺之中,清晨,被风摇落的花瓣,在场院里软柔柔地铺了一层。我和小伙伴们,赤脚欢跑在这花的暖床上,追逐着,打着滚,直裹一身槐香。又把花瓣用手掬在一起,积成一座座小的香山;或者学着祖父在山地里点种,把花瓣一撮撮种下,希冀故乡有一个美丽如花的丰年。自从我背上干粮到十里外的镇上念书,那如花的童年便流逝了。为了换得课本和铅笔,我不得不在星期天到山野里去采药。听说槐树的荚果、种子,还有槐花,也都是药材,就一年两季守着村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用。那么灰暗、粗糙的树皮,那么巨大的树冠,慷慨地赐予我和小伙伴们多少花和果!尽管用它做药材卖是极廉价的,却也给了它的孩子们多少生活的滋养!古槐开的花虽然很香,可结的果实却十分苦涩。祖父说,槐果虽然味苦,却不但可以入药,还能够酒呢!待我重返故乡,已经是几年之后了。我伫立于村槐下,沐浴着纷纷扬扬的槐花,深情中有一种沉重感。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在我眼前,儿时缚过秋千的树股似在抖动了,绿叶间又似乎垂满了圆筒状的荚果。我记着祖父的话,品着槐香,是清苦的药味呢,还是微醺的酒香?村槐在风雨里,在四季交替中,经历了多少年月?听祖父讲过,是先人捡的野槐栽的,很是远久,可惜不能向祖父仔细问及树的年龄了。一阵芬芳从清风中扑来,直沁肺腑,依旧是儿时记忆里那股浓烈、美丽。抬眼望去,村槐又苍老了几许,它那虬劲地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山塬的土地。正是它对山塬的挚情,才可以有一个年年度度把花和果如此奉献给人间的壮举!由此,我想到了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著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我如此地思恋着故乡的村槐。曾伴我长大的槐树,也一定知道我的思恋,也在想念着它的游子呢!在这又一度春深的季节。1这篇文章的叙事线索是( )A思乡B村槐C祖父D长大2文章按什么顺序展开叙述?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叙述的三件往事。3文章第段画线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4扎根山塬,挚情奉献,这是村槐和祖父的共同特征。品读第段,找出两处写村槐和祖父有共同特征的文字,写在下面。5品读这篇文章,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竹里馆王 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中塑造了什么样的景物形象?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六、语言表达(共10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七、作文(共40分)请以留在心中的那份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套作抄袭;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