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面汇总归纳全面汇总归纳汇编.pdf
-
资源ID:90987695
资源大小:856.2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面汇总归纳全面汇总归纳汇编.pdf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 6371 千米,最大周长 4 万千米,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地球卫星照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4.经线和纬线的区别(见 P5P7)(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纬线 经线(又名子午线)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 圆(除南北极外)半圆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长度都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相互关系 平行 相交与南北两极 5.经度和纬度(见 P6P7)经度 纬度 划分起点 0经线(本初子午线)0纬线(赤道)划分方法 0经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0 纬线(赤道)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数值变化 经度由 0经线向东向西同时增大 纬度由 0纬线向南向北同时增大 数值范围 0180(180W 和 180E 重合)090(90N 为北极,90S 为南极)180 135W 90W 45W 45E 90E 135E 180 变化数轴 半球划分 20W 以东至 160E 以西为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东半球(20W-0-160 E)0-30 为低纬度 20W 以西至 160E 以东为 30-60 为中纬度 西半球(20W-180-160 E)60-90 为高纬度 西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另: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的圆圈(两条经线的经度之和等于 180,一条在东经一条在西经)北纬 23.5 是北回归线,南纬 23.5 是南回归线;北纬 66.5 是北极圈,南纬 66.5 是南极圈。练习:A(,)A(,)B(,)B(,)C(,)C(,)6、判断东、西经,南、北纬:有 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 E、以西是 W,0纬线以北是 N、以南是 S;没有 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右增加为东经(E),数值向左增加为西经(W),向上增加为北纬(N)向下增加为南纬(S)。0 0 15 15 30 30 90 60 A B C A B C 0 30 60 7、.判断半球的位置: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 N 即北半球,为 S 即南半球,既无 N 也无 S 即在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有两种方法:其一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如上),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其二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500m 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 平原:海拔很低0 人口增长;=0 人口不增不减;0 人口减少,负增长)一般经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慢,经济落后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欧洲、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非洲最高。出生率出生婴儿数总人数100%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人数100%4.、2011 年 10 月 31 日,世界人口总数达 70 亿,现在世界每年增加人口近 8000 万。5、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一个国家或地取区的人口密度人口总数总面积 6、世界人口分布: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主要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人口密集)、欧洲及北美洲东部(主要原因: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人口稀疏区:干旱沙漠地区(北非撒哈拉沙漠)、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高纬地区(亚洲、北美洲的北部)、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青藏高原)。7、人口问题:人口过多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医疗困难、上学困难等;人口过少导致: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8、人口问题对策:控制人口数量(人口过多的国家进行计划生育,人口过少的国家鼓励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19、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农村人多地少生活困难;城市里有较好的医疗、教育条件,较多的发展机会等。过多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病:住房拥挤、交通堵塞、垃圾噪音污染等。10、根据人类体质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人类早期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深受环境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大体上从高纬度向低纬度,人的肤色和眼色逐渐变深。各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11、人种的分布(见 P75 图 4.7)人种 分布地区 包括人群 特征 白种人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阿拉伯人 白皮肤、蓝眼睛、黄头发 黄种人 亚洲东部 北美因纽特人、南美印第安人 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 黑种人 非洲中部和南部 黑皮肤、黑眼珠、黑而卷的头发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见 P78 图 4.9)世界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国、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 法语 法国、非洲 俄语 俄罗斯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照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经线和纬线的区别见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纬线经线又名子午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等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相互关系平行相交与南北两极经度和纬度见经度纬度划分起点经线本初子午线纬线赤道划纬线向南向北同时增大数值范围和重合为北极为南极变化数轴半球划分以东至以西为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 2、三大宗教 宗教 发源地 信奉的神和教主 经典 宗教建筑 分布 基督教(第一大)亚洲西部 上帝和耶稣 圣经 教堂、十字架 欧美、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安拉(真主)亚洲西部和东南部 和穆罕默德 古兰经 清真寺、圆顶 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 南亚(古印度)释迦牟尼 佛塔、寺庙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3、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称为回教或清真教。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是指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形式。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乡村聚落规模较小,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这里的居民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农业生产活动。城市聚落规模较大,城市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2、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力条件有哪些?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或没有聚落。聚落在平原地区呈团块状,在河流、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3、各地民居建筑风格:民居 当地气候 民居建筑特点 西亚土墙屋 干旱少雨 墙厚、窗小 东南亚吊脚屋(傣族竹楼)高温多雨 斜屋顶、双层竹楼或木楼,通风、隔潮、凉爽 黄土高原的窑洞 冬冷夏热、少雨 黄土挖成窑洞,夏凉冬暖 北极因纽特人的冰屋 严寒 低矮、无窗户、保温 4、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传统聚落,如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一个国家的领土包括这个国家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横跨两大洲的国家,有:埃及跨亚非,土耳其跨亚欧,俄罗斯跨亚欧,巴拿马跨南北美洲,美国跨北美洲和大洋州(美国的夏威夷群岛属于大洋州)2、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最小的是梵蒂冈。3、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世界上人口超 1 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美国(北美洲)、巴西(南美洲)、巴基斯坦、俄罗斯(欧洲)、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非洲)(其余六国均在亚洲)4、根据经济、生活、医疗、教育等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世界上有 20 多个发达国家,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地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发展中国家有 150 多个,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亚洲。目前,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5、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印度的软件产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已挤进世界前列。6、国际合作:发达国家需要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技术,购买本国难以生产的产品,所以,世界各国要加强国际合作,合作交流是相互的。照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经线和纬线的区别见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纬线经线又名子午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等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相互关系平行相交与南北两极经度和纬度见经度纬度划分起点经线本初子午线纬线赤道划纬线向南向北同时增大数值范围和重合为北极为南极变化数轴半球划分以东至以西为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